劉世明
摘 要:語文是一門重要的學科,語文素養(yǎng)也是學生的基本素養(yǎng),隨著科學技術的發(fā)展進步,多媒體技術被引入教學中。從初中語文教學中引入多媒體教學的優(yōu)勢及怎樣在初中課堂中推廣多媒體教學兩方面進行闡述。
關鍵詞:初中語文;多媒體;教學
隨著科技的進步,多媒體技術廣泛應用于人們的生產、生活中,不僅給人們的生活帶來巨變,同時深切地改變著人們的思維方式。同樣,在網(wǎng)絡高速發(fā)展的今天,多媒體技術也被引入教學活動中,滲透到各個科目的教學中。在初中語文教學中,教師也逐漸轉變傳統(tǒng)的教學方式,將多媒體技術引入語文課堂上,通過圖像、光影、聲音的整合,在電腦上呈現(xiàn)出不同的媒體形態(tài),通過投影等手段,使課堂更為活躍生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大為提高。
一、在初中語文教學中引入多媒體教學的優(yōu)勢
語文是一門重要的基礎學科,是一個語言工具。語文素養(yǎng)是一個人閱讀、理解、表達等多方面能力的綜合體現(xiàn)。初中語文教材的文章理解起來頗具難度,要深層次挖掘課文的內涵和精神,單純地依靠教師的說教對于學生而言是比較吃力的,還需要依靠現(xiàn)代化的多媒體技術。
1.提高學生對課文的感受力
初中課文都是精選的一些名篇,有的課文艱深、晦澀難懂,雖然初中生具備形象思維、邏輯思維能力和審美能力,但對課文深層次內涵、精神、寫作手法、蘊含的美學意義、文學史上的價值等還不能精準把握,如果教師還停留在照本宣科、枯燥無味的講解這樣的教學模式中,學生將因為不能正確理解文章、感悟不到語言的美而對語文失去興趣。教師需要借助多媒體豐富的聲像表現(xiàn)形式讓學生對課文產生直觀的印象和理解,提高學生對課文的感知度,產生感官上的刺激,從而激發(fā)他們學習的興趣。
2.豐富課程的人文內涵
人類文化傳承至今,已積累了相當厚重及璀璨的人類文明,這是人類極其寶貴的精神財富,繼承并將它發(fā)揚光大是我們這代人義不容辭的責任。語言文字就是傳承及發(fā)揚人類文明的載體和工具,語文就是讓學生接受人類文明、培養(yǎng)學生人文情懷的學科。在現(xiàn)今高速發(fā)展的社會,信息爆炸,碎片化、零散化閱讀代替了精讀和深度思考,粗淺而沒有營養(yǎng)的文化快餐代替了積蘊豐厚的傳統(tǒng)優(yōu)秀文化,初中生自控力不足,很容易被低俗文化吸引,從而分散學習的精力。在初中語文課堂上引入多媒體手段,通過影像手段給學生播放關于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視頻、音樂,通過意境悠遠、旋律優(yōu)美的影像、音樂對學生進行美學啟蒙,陶冶學生情操,讓學生受到人文精神的熏陶,感受國士的家國情懷及人文意識,培養(yǎng)學生高尚的道德情操。
二、怎樣在初中語文課堂有效開展多媒體教學
1.準確把握多媒體教學在初中語文課堂中的度,不能喧賓奪主
多媒體教學只是初中語文教學中的一種輔助手段,通過豐富、優(yōu)美的聲像形式達到讓學生身臨其境、直觀感受課文的效果。但是語文是一門人文科學,在直觀圖像的背后有豐富的意境,尤其初中課文多選自文學大師的名篇,他們在謀篇布局、語言駕馭等方面都達到登峰造極的境界,單純憑借多媒體的聲像效果并不能表現(xiàn)出這些意境,這種意境的把握需要學生深度閱讀課文,對課文進行剖析,從字里行間去體會。國畫講究留白,語言同樣講究留白,文章的美正在于它的留白之處給人們留下了無限思索、回味的空間,多媒體技術令人眼花繚亂的聲像技術會破壞這種留白,也會造成學生學習的惰性,不通過自己的努力、自己對文章的體會來理解這份留白,而是依靠多媒體技術來直觀地觀看這份留白,這就失去了語言文字的魅力。因此,在日常教學中,多媒體技術要運用得恰到好處,剛好引起學生的興趣,但又不會破壞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
2.通過多媒體教學引入情境,激發(fā)學生的情感共鳴
語言的魅力在于引起人們的共鳴,文學大師的功力就是通過最平實的語言表達出我們想要表達但是又沒有精準表達出的思想情感。語文的學習就是要引領學生體會作者的語言魅力、通過語言表達出的思想感情以及在閱讀過程中產生情感的共鳴。在初中語文課堂上,教師通過播放多媒體激發(fā)學生的興趣,從而激發(fā)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對文字的理解不能停留在表面上,要體會文章所傳遞的情感。我們常說要閱讀大師的作品,就是文學大師作為一個領域的翹楚,他的格局和胸襟要更博大一些,境界要更高一些,我們就是要通過閱讀大師作品拓寬我們的視野,提升我們的境界。人們常說“文如其人”,通過閱讀文字來了解一個人的品質,不能依靠教師的灌輸,而是學生在閱讀的過程中自己去領悟、去感受,達到文化浸潤的教學目的。
3.注重課外延伸,拓寬學生的視野
學生在學校、課堂上的學習時間相當有限,現(xiàn)在講求素質教育,全課程齊頭并進,而且初中語文課時相當有限,僅僅依靠學生在學校的閱讀和學習并不能起到文化傳承的目的,課堂只起到拋磚引玉的作用,讓學生一窺中華文化乃至世界文明的博大精深,激發(fā)學生深層探索的欲望,學生要在課外花費大量的時間用于閱讀,去體會其精妙。要借助多媒體技術對課堂進行有效延伸,引導學生在課外閱讀名篇,拓展知識量,勤學勤思。
語文的學習在于積累,不能一蹴而就。語感的培養(yǎng)在于潛移默化而不是說教,語文是中華文明傳承的工具,其本身也有著意境優(yōu)美的韻味。語文可以陶冶一個人的情操,讓他感知美好的事物,從而引導他深層次的人文情懷。初中語文教學要充分利用多媒體技術激發(fā)學生對語文的興趣,吸引他們探索傳統(tǒng)文化,成為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傳承者。
參考文獻:
[1]劉鳳.初中語文多媒體教學的實踐與思考[J].中華少年,2018(21).
[2]弓亞紅.初中語文多媒體教學的問題及對策[J].寫作(下旬刊),2018(1):89-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