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宇婷,劉瑞云,焦雪萍
1.山西醫科大學護理學院,山西030001;2.山西省腫瘤醫院
病人安全是一個世界性問題,腫瘤病人的護理質量和病人安全日益引起人們的關注,護理工作是否及時有效是影響病人安全的重要原因[1]。護理缺失(missed nursing care)是指各種原因所導致的本應落實的護理措施沒有全部落實,或者延遲落實,甚至全部沒有落實[2]。護理缺失的發生使護士不能為病人提供及時有效的護理措施,從而直接或間接影響著醫療系統及病人[3]。據報道,腫瘤科護士職業倦怠率高,人文關懷能力需要進一步加強,發生護理缺失更易產生不良結局[4-6]。護士的職業倦怠程度與其人文關懷能力密切相關,研究表明,護士在工作中增加個人成就感、降低工作倦怠感,提升自身心理素質,培養關懷能力,對護理缺失現象的發生以及護理質量有著重要影響[7-8]。因此,本研究探討腫瘤科護理缺失、護士關懷能力、職業倦怠情況及其相關性,為減少以及預防護理缺失提供理論和實踐依據,進而為病人安全提供保障。
1.1 對象 采用便利抽樣法,選取山西省5所三級甲等醫院腫瘤科符合納入標準的護士253人作為研究對象。納入標準:①取得護士執業資格證且在職的腫瘤科臨床護士;②在醫院腫瘤科臨床護理崗位連續工作1年及以上;③自愿參加本次研究,并簽署知情同意書。排除標準:①研究期間請病、休、事假者;②行政及輔助崗位護理人員;③實習及進修等非本科室人員;④符合納入標準但是不配合者。
1.2 研究工具
1.2.1 一般情況調查表 由研究小組自行設計,內容包括性別、年齡、婚姻情況、最高學歷、職稱、腫瘤科工作年限、每個月夜班數量、每班工作時長、對護士職業的滿意程度、當前職位滿意程度、病區團隊合作水平的滿意程度。
1.2.2 腫瘤科護理項目缺失程度自評量表(Oncology Missed Nursing Care Self-Rating Scale,OMNCS) 該量表由Kalisch等[9]研制,經漢化修正后運用于國內綜合醫院的護理缺失現況調查,本研究采用高文慧[10]在腫瘤科進行測量與驗證的中文版OMNCS。包括護理評估、護理計劃、基礎護理和護理干預4個維度,共33個條目。采用Likert 5級評分法,1分表示總是缺失,2分表示頻繁缺失,3分表示偶爾缺失,4分表示很少缺失,5分表示從未缺失,總分33~165分,分數越低表示護理項目缺失越多。該量表的Cronbach'sα系數為0.948,重測信度為0.833。
1.2.3 護士關懷能力量表(Caring Ability Inventory,CAI) 該量表由美國護理學家Nkongho編制,經多位研究人員進行漢化及改良,具有良好的信效度[11]。該量表包括認知、勇氣、耐心3個維度,共37個條目。采用Likert 7級評分法,完全反對計1分,完全同意計7分,分數越低表示對條目的肯定程度越淺。
1.2.4 護士職業倦怠量表(Maslach Burnout Inventory,MBI) 該量表由Maslach等[12]編制,是研究職業倦怠應用最廣泛的量表之一。本研究采用馮鶯等[13]漢化的中文版MBI,具有良好的信效度,是目前國內研究職業倦怠普遍使用的量表。包含情感耗竭、去人格化及個人成就感3個維度,共22個條目。采用Likert 7級評分法,1~7分分別表示感受出現的頻率由低到高。情感耗竭與去人格化得分越高,職業倦怠程度越高;個人成就感得分越低,倦怠程度越高。
1.3 資料收集方法 在征得相關科室管理者同意后對護士進行問卷調查,調查前向被調查者詳細解釋本次研究的目的、意義以及保密性,獲得知情同意后發放問卷。完成調查后核查問卷,確保完整性。共發放問卷260份,回收有效問卷253份,有效回收率為97.31%。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22.0軟件進行數據分析。定量資料采用均數±標準差(±s)表示,定性資料采用頻數、構成比表示。單因素分析采用t檢驗或方差分析、Pearson相關分析,多因素分析采用多元線性回歸分析。檢驗水準α=0.05。
2.1 腫瘤科護士一般資料(見表1)

表1 腫瘤科護士一般資料(n=253)
2.2 腫瘤科護士護理項目缺失、關懷能力及職業倦怠情況(見表2)
表2 腫瘤科護士OMNCS、CAI及MBI總分及各維度得分(±s,n=253) 單位:分

表2 腫瘤科護士OMNCS、CAI及MBI總分及各維度得分(±s,n=253) 單位:分
量表OMNCS條目數項目護理評估護理計劃基礎護理護理干預總分認知勇氣耐心總分情感耗竭去人格化個人成就感總分668 CAI 13 33 14 13 10 37 MBI 958 22得分23.52±3.85 23.21±4.26 33.02±5.92 58.24±6.04 137.98±17.71 76.55±10.51 66.81±11.52 57.49±6.96 200.84±25.43 22.63±7.91 9.10±4.04 42.14±10.28 73.87±12.85條目均分3.92±0.64 3.87±0.71 4.13±0.74 4.48±0.46 4.18±0.54 5.47±0.75 5.14±0.89 5.75±0.70 5.43±0.69 2.51±0.88 1.82±0.81 5.27±1.28 3.36±0.58
2.3 腫瘤科護士護理缺失與護士關懷能力、職業倦怠的相關性分析(見表3)

表3 腫瘤科護士護理缺失與護士關懷能力、職業倦怠的相關性(r值)
2.4 腫瘤科護理缺失影響因素的多因素分析 以OMNCS總分為因變量,以CAI及MBI各維度得分為自變量,進行多元逐步回歸分析,結果顯示,影響護理工作缺失的主要因素分別是勇氣、耐心、情感耗竭和個人成就感,可以解釋總變異量的62%。詳見表4。

表4 腫瘤科護理缺失影響因素的多元逐步回歸分析結果
本調查結果顯示,腫瘤科護士CAI總分為(200.84±25.43)分,且與護理缺失各維度顯著相關,說明在減少腫瘤科護理缺失的同時需要關注護士的關懷能力。關懷是護理的核心思想[14],培養護士關懷意識,提升關懷能力有助于實施優質護理服務,保證各項護理措施的落實,減少護理項目缺失。本調查結果還顯示,腫瘤科護士MBI總分為(73.87±12.85)分,其中情感耗竭維度和去人格化維度與護理缺失各維度呈負相關,個人成就感與護理缺失各維度呈正相關。說明改善護士職業倦怠有利于減少護理缺失,與相關研究結果[8,15]一致。應關注腫瘤科護士的心理需求以及職業態度,利用社會媒體資源宣傳護士正能量,增加社會認同度,給予理解和支持,提高護士工作滿意度,緩解職業倦怠,促進優質護理的發展。
本研究結果顯示,腫瘤科護士OMNCS得分為(137.98±17.71)分,護理計劃缺失較為常見,其次為護理評估、基礎護理,護理干預缺失較少發生,與張曦等[16]研究結果相似,但與翁慧雯等[17]研究結果不一致,可能與地區差異、科室性質、人力資源配置以及護理人員對護理缺失的態度及認知有關。護理人員的培訓重點依舊在護理干預層面,側重護士的基礎護理能力,而對護理計劃和護理評估的培養較少。護理評估是整個護理程序的第一步,制訂護理計劃是解決護理問題的決策過程。因此,應完善護理培訓教育體系,科室內應重視對病人的護理計劃,如營養支持計劃、康復運動方案、出院照護計劃等,對病人做出及時正確的病情、生理、心理評估,從而減少護理缺失的發生,提高護理服務質量,進一步保證病人的安全。
本研究結果顯示,腫瘤科護士護理工作缺失的主要影響因素分別是勇氣、耐心、情感耗竭和個人成就感,可以解釋總變異量的62%。提示在減少護理缺失的措施上,不僅要關注物質資源和組織因素,同時要關注護士的心理狀態及個人特性。醫院和科室應加強對護士進行關懷教育,強調關懷能力重要性,組織護患活動,增加關懷教育的實踐機會,營造良好的關懷環境;提高護士對病人家屬的關懷能力,培養職業興趣,沉著用心照顧病人,提升護士對自身以及他人的信心和勇氣,促進病人健康[18]。管理者應傾聽護士的心理和物質需求,完善醫院保障體系,提高護士待遇,合理規劃護士作息時間和安排,增加學習培訓機會,不斷提升護士自身素質和專業能力,引導護士正向思維,幫助了解護士職業價值及社會福利,從而減輕其消極情緒,緩解護士職業倦怠感,最大限度地降低護理缺失的發生率,保證護理措施的及時有效。
綜上所述,在減少腫瘤科護理工作缺失的措施中應重點關注護士關懷能力及職業倦怠感。醫院及科室應完善后勤保障工作,改善護士工作環境,增加護士學習及培訓機會,培養全方位的護理人才,從根本上提升護士的職業歸屬感;加強護理程序規范化,提高護理計劃、護理評估的實施率,重視每個環節的護理措施,降低護理缺失發生率。護士要注重提高自己的專業技能,重視護理措施的各個環節,積極參加護患活動,增強自己的關懷能力,學會正向思考,促進自我價值的實現。社會媒體應弘揚正確的核心價值觀,利用互聯網平臺使群眾更多地了解護理工作及護理科研工作,宣傳護士正能量事跡,提高護士職業社會認可度,緩解護士情感耗竭,提升個人成就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