栗曉坤,劉瑞云,霍 靜
1.山西省腫瘤醫院,山西030013;2.山西省兒童醫院
乳腺癌是女性常見的惡性腫瘤之一,病人疾病發生、發展過程中伴有不同程度的心理、軀體癥狀,心理、軀體癥狀間多存在協同作用,并以癥狀群的形式發生、發展,進而影響病人的生活質量及生存時間[1]。既往研究多關注單個癥狀[2],而癌癥病人癥狀多以癥狀群形式出現。因此,準確、及時地評估乳腺癌病人癥狀群,并分析乳腺癌病人癥狀群與生活質量之間的相關性,對改善乳腺癌病人生活質量及延長乳腺癌病人生存時間具有重要的臨床意義。基于此,本研究選取2019年12月—2020年12月 我 院 收 治 的120例 乳 腺 癌病人作為研究對象,探討乳腺癌病人癥狀群與生活質量的相關性,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本研究選取2019年12月—2020年12月我院收治的120例乳腺癌病人作為研究對象,所選病人均符合《新編常見惡性腫瘤診治規范》[3]中關于乳腺癌的相關診斷標準。納入標準:均經臨床體格檢查、影像學檢查、臨床病理檢查確診者;預計生存期>6個月以上者;能夠積極配合各項檢查者;精神、意識清楚,無認知及語言功能障礙,能夠正常溝通者;能夠獨立完成問卷調查者。排除標準:非原發性乳腺癌者;腫瘤復發或轉移者;伴有其他嚴重惡性腫瘤者;合并全身感染性疾病、凝血功能異常、血液系統疾病及免疫缺陷疾病者;心、肝、腎等重要器官嚴重損害者;臨床資料不完整者;調查依從性較差者。本研究試驗設計經醫院醫學倫理委員會審核并批準。
1.2 方法
1.2.1 調查工具 ①一般資料調查表:調查內容包括年齡、文化程度、職業、婚姻狀況、家庭人均月收入、腫瘤分期、治療方式、醫療費用支付形式等。②中文版安德森癥狀評估表(MDASI-C)[4]:由兩部分組成,本研究主要對第一部分癌癥病人癥候群部分進行調查,包括4個癥狀群共13個條目,即疾病癥狀群(記憶下降、氣短、口干、瞌睡、食欲降低、麻木感)、胃腸道癥狀群(嘔吐、惡心)、疲乏癥狀群(疲乏、睡眠障礙、疼痛)、情緒癥狀群(苦惱、悲傷),主要評估病人既往24 h 13個癥狀的發生頻率及嚴重程度,采用數字評分法計分,總分為0~10分,分數越高表示病人的癥狀越嚴重,其中0分表示無癥狀,10分表示能想象的最嚴重的癥狀[5]。③乳腺癌病人生命質量測定量表(FACTB)[6]:包括情感(6個項目)、生理(7個項目)、功能(7個項目)、家庭/社會(7個項目)、附加關注(9個項目)5個維度,共36個項目。
1.2.2 資料收集方法 由研究者親自發放問卷,使用統一指導語,遵循知情同意原則。問卷調查過程中,研究者需向被調查者說明填寫問卷的方法及相關注意事項,囑被調查者在20 min內獨立完成問卷,問卷填寫完成后由研究者當場收回。共發放120份調查問卷,回收120份有效問卷,有效回收率為100.00 %。
1.2.3 統計學方法采用SPSS 21.0 軟件進行統計學分析。定量資料采用均數±標準差(±s)描述,定性資料采用例數、百分比描述,乳腺癌病人癥狀群與生活質量的相關性采用Pearson相關分析法進行分析。P<0.05 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乳腺癌病人的一般資料 年齡:<40歲22例,40~59歲85例,≥60歲13例;文化程度:小學20例,初中26例,高中或中專50例,專科14例,本科及以上10例;婚姻狀況:未婚5例,已婚103例,離異6例,喪偶6例;醫療付費方式:醫保74例,新農合11例,商業保險9例,公費16例,自費10例;職業:農民9例,家庭主婦7例,服務人員30例,工人、技術操作34例,機關事業人員15例,離退休19例,其他6例;家庭人均月收入:<1 000元15例,1 000~<2 000元11例,2 000~<3 000元46例,3 000~<4 000元30例,≥4 000元18例;腫瘤分期:Ⅰ期30例,Ⅱ期74例,Ⅲ期16例;治療方式:手術+化療114例,手術+化療+放療6例。
2.2 乳腺癌病人癥狀發生率及癥狀評分(見表1)
表1 乳腺癌病人癥狀發生情況及癥狀嚴重程度
2.3 乳腺癌病人生活質量評分 乳腺癌病人FACTB總分為(100.14 ±14.13 )分,情感(17.24 ±5.45 )分,生理(22.60 ±6.32 )分,功 能(17.85 ±5.91 )分,家 庭/社 會(20.70 ±6.01 )分,附加關注(21.75 ±6.63 )分。
2.4 乳腺癌病人癥狀群與生活質量評分的相關性分析(見表2)
表2 乳腺癌病人癥狀群與生活質量的相關性(r值)
3.1 研究乳腺癌病人癥狀群與生活質量相關性的重要性2018年全球腫瘤統計報告顯示,乳腺癌發病率居全球第2位,發病率與病死率均有顯著升高的趨勢[7-9]。乳腺癌病人在疾病發展及治療過程中要承受諸多軀體和心理癥狀,如疲乏、睡眠障礙、焦慮、抑郁等,這些癥狀往往同時發生,相互關聯,形成不同的癥狀群協同效應,嚴重影響病人的生活質量,化療期尤甚[10-11]。隨著研究的不斷深入,乳腺癌的癥狀管理逐漸成為臨床醫護人員關注的重點,制定符合我國乳腺癌癥狀群特點的干預措施和治療方案,可以減輕疾病給病人帶來的痛苦。因此,分析乳腺癌病人癥狀群與生活質量之間的相關性,對改善乳腺癌病人生活質量意義重大。
3.2 制定路徑化的健康指導方案,提高疾病癥狀管理成效 本研究結果顯示,疲乏、睡眠障礙、悲傷發生頻率居前3位,分別為91.67 %、83.33 %、80.83 %,說明乳腺癌病人多伴有疲乏、睡眠障礙及悲傷癥狀,與Langford等[12]研究結果一致。分析原因,可能與乳腺癌化療過程中易產生一系列的化療副作用有關,包括生理癥狀以及心理應激[13],進而增加病人疲乏、睡眠障礙及悲傷癥狀的發生。本研究結果提示,乳腺癌發病人群和接受化療的乳腺癌病人癥狀群有一定的共同指向性,因此可根據此特點制定路徑化的健康指導方案,提高疾病癥狀管理成效[14]。
3.3 乳腺癌化療病人癥狀群與生活質量的相關性 本研究結果顯示,乳腺癌化療病人癥狀群與生活質量呈負相關,乳腺癌病人疾病癥狀群、胃腸道癥狀群、疲乏癥狀群及情緒癥狀群與生活質量的r值分別為-0.462 ,-0.407 ,-0.440 ,-0.542 ,與 田 原 等[15]研究結果一致,即癥狀群得分越高,病人的癥狀體驗越重,生存質量越差。究其原因,可能與乳腺癌病人多數為女性,自我形象的改變對其在家庭、社會中的影響較大,且病人自我意識的覺醒,對自己的主觀感受越來越重視。同時,生活質量的評價也成為腫瘤治療評價關鍵指標[16-19]。因此,臨床護理工作中應當對病人的癥狀進行全面、及時、準確評估,采取針對性的措施進行干預與管理,從而改善病人生活質量。
本研究選取的研究對象都是女性乳腺癌病人,無男性乳腺癌病人;為單中心研究,未在不同醫院抽樣納入研究對象,存在抽樣偏倚的問題[20-21];癥狀群存在縱向動態變化的過程,本研究由于時間有限,并未對同一病人不同時間段的癥狀群進行探索和研究,今后可針對上述局限性進行深層次研究。研究結果顯示,乳腺癌病人癥狀群與其生活質量密切相關,乳腺癌發病人群和接受化療的乳腺癌病人癥狀群具有一定的共同指向性,可根據此特點制定路徑化的健康指導方案,提高疾病管理成效,進而改善病人生活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