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松娜,趙雪紅
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一醫院,浙江杭州 310003
腦卒中是一種常見病,具有極高的致殘率和病死率,是目前威脅人類生命與健康最主要的疾病之一,同時也是致使成年人殘疾最常見的影響因素[1-2]。隨著生活節奏的加快,腦卒中發病呈現年輕化趨勢。有研究發現,中青年腦卒中患者占全部腦卒中的10%~15%[3]。中青年腦卒中患者存活者中有近3/4遺留殘疾,給患者及其家庭造成了嚴重影響[4]。腦卒中的年輕化趨向和負面影響,已引起了目前社會的廣泛關注和越來越多腦血管病研究者的重視。因此,本研究采用文獻計量方法對國內中青年腦卒中危險因素研究進行分析,旨在為中青年腦卒中未來研究和發展提供指引方向,為臨床有針對性的治療高危人群及預防復發提供依據。
納入標準:中青年腦卒中危險因素為主題的文獻;發表于國內期刊的中文文獻。排除標準: 重復出版的文獻;與本研究主題無關的文獻;未能獲得原文的文獻;綜述、會議論文、專家共識、簡訊報道、學位論文、摘要片段。
以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CJFD)、萬方數據知識服務平臺(Wanfang Data)、中國生物醫學文獻數據庫(CBM)及維普中文科技期刊數據庫(VIP)為檢索平臺,以(“卒中”OR“中風”OR“腦血管意外”OR腦梗死”OR“腦出血”OR“腦梗塞”)AND “中青年”AND(“危險因素”OR“影響因素”OR“相關因素”OR“高危因素”)為檢索式在文題、關鍵詞等字段全面搜索所有與我國中青年腦卒中危險因素研究的相關文獻。檢索年限為2010年1月1日至2019年12月31日。
將檢索文獻導入NoteExpress軟件進行管理,應用Excel建立數據庫,對最終納入文獻的基本信息和內容信息進行提取分析,提取文獻文題、作者、發表年份、研究機構、期刊分布、基金資助情況、關鍵詞及危險因素等。對納入的每篇文獻進行逐一瀏覽,對各項指標進行收集、整理、錄入,均由雙人查對。
共檢索到475篇文獻,依據文獻納入與排除標準,采用NoteExpress軟件進行過濾重復項、手工剔除及篩選,最終共篩選出124篇文獻。文獻篩選流程見圖1。

圖1 文獻篩選流程
從文獻發表時間看,2010-2014年文獻數量相對穩定,2015-2019 年文獻數量總體呈下降趨勢,文獻發表的年度總體變化呈現緩慢下降趨勢,見圖2。

圖2 2010-2019年我國中青年腦卒中危險因素文獻數量變化趨勢
124篇文獻在94種期刊上發表,其中僅1篇文獻發表在護理類期刊上,剩余123篇文獻發表在其他期刊上。載文量≥3篇的期刊有8種,共載文38篇(30.65%),分布情況見表1。

表1 載文量居前8位的期刊分布情況
124篇文獻涉及作者345人次,以第一作者發文≥2篇以上者僅有1人,發文為2篇。 有25篇文獻為5名或多名作者合作完成,合著率20.16%(25/124),平均每篇作者數量(合作度)為2.78人(345/124)。作者來源于123個機構,平均每個機構發文1.01篇,其中中國人民解放軍空軍總醫院、南京中醫院的發文量最高,為2篇。根據第一作者所在地區進行統計,124篇論文分別由28個省(區、市)的作者完成,排名前6位的為河南 (27篇)、廣東(13篇)、江蘇(12篇)、湖北(9篇)、遼寧(7篇)、河北(6篇)。
124篇文獻中14篇(11.29%)受基金資助,其中受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資助1篇,受省部級科研基金資助7篇,受市級各類科研基金資助6篇。
通過NoteExpress對124篇文獻中關鍵詞統計,共計489個關鍵詞,經去重及同義詞合并后為130個關鍵詞,每個關鍵詞平均出現次數約為3.76次。頻次在10次以上的關鍵詞有8個,累計頻次258次,占比52.76%(258/489),見表2。

表2 2010-2019年我國中青年腦卒中危險因素文獻的關鍵詞分布情況(頻次在10次以上)
124篇文獻中差異有統計學意義的中青年腦卒中危險因素有49個,累計出現頻次為586次。對危險因素含義相同的進行合并,出現頻次在10次以上的危險因素有 11 個,累計出現頻次449次,見表3。

表3 中青年腦卒中危險因素(頻次在10次以上)
從文獻數量時間分布上看,中青年腦卒中危險因素研究文獻數量總體呈現下降趨勢,文獻數量的下降反映研究力度的削弱。從文獻發布期刊來源上看,文獻發表較為分散,124篇文獻在94種期刊上發表,護理類期刊發表該領域文章僅有1篇(1.06%),提示護理領域相關研究有待提高。
現代的科學研究活動需要團體的智慧和力量,合著率在一定程度上能夠反映作者之間的合作程度、課題的深度和廣度以及研究成果質量高低[5]。高難度的科研項目,研究過程比較復雜,研究期間需要傾注大量的人力與物力資源,需要團隊合作。本研究結果顯示,124篇文獻的文獻合作度為2.78,其中有25篇文獻為5名或多名作者合作完成,合著率20.16%,低于我國科技期刊引證報告統計的文獻合作度指標3.43和自然科學期刊合著率指標70%[6]。說明中青年腦卒中發生危險因素的研究文獻合著率低,分析可能原因為發文作者分布較為分散,合作意識較低,尚沒有形成核心作者群體。從作者所在機構及地區分布來看,124篇文獻分別由28個省(區、市)作者完成,表明納入文獻的第一作者地區分布較廣,說明中青年腦卒中危險因素的相關研究正逐漸在全國范圍內開展,而其發文主要集中在河南 (27篇)、廣東(13篇)、江蘇(12篇)、湖北(9篇)、遼寧(7篇)、河北(6篇)等地區,說明中青年腦卒中危險因素的研究地域分布較集中。分析原因可能與上述地區經濟發展程度、相關政府政策以及社會支持力度等有一定的關系。
基金論文是某學科領域研究成果創新性和先進性的代表,可以用來衡量期刊的學術水平與質量[7],具體評價指標是基金論文比,其值越高,代表高質量的論文越多,也反映該學科科研實力及發展水平的提高。從受基金資助文獻上看,僅有14篇,總體上對研究的基金資助文獻量處于較低比率,科研經費的不足一定程度上影響該研究的深度和廣度,應激勵相關領域科研人員積極申請基金資助,拓寬研究發展,提高科研能力,促使腦卒中危險因素領域研究在更充足資源支持下有更好的發展前景。
中青年腦卒中發生是眾多因素交互參與的病理生理過程,研究所涉及的危險因素較多,其中有11個因素出現頻次在10次以上,排在前3位的分別是吸煙、高血壓、飲酒。由于現代社會快節奏的社交方式與日漸增加的生活壓力,越來越多中青年養成了吸煙、飲酒等不良生活習慣,長期大量吸煙會致使腦卒中的發病年齡提前,長期飲酒會致使中青年突發腦卒中的風險也會顯著增加。相關研究結果顯示,中青年人群中吸煙者腦卒中發生率是不吸煙者2.2倍,中青年人群中飲酒者腦卒中發生率是不飲酒者2.51倍[8]。長期具有飲酒、吸煙史的人體內脂質代謝易發生異常,加快動脈粥樣硬化的形成,從而致使腦卒中的發生率、復發率顯著增加。高血壓是中青年腦卒中最常見、最重要的危險因素[9]。相關研究顯示,因血壓過高引起的中青年出血性腦卒中(中青年腦出血)與其他原因引起的中青年出血性腦卒中相比,其預后更差,病死率、致殘率更高,并且易復發[10]。另一方面,由不良生活方式造成的糖尿病、高血脂、高尿酸血癥等健康問題也位列危險因素前10位,可見對中青年群體需加強健康宣教,促進其改善生活方式,從而降低腦卒中發生率。中青年腦卒中發生危險因素眾多,需要在臨床工作中不斷總結和提煉,將常見危險因素與常用的腦卒中危險評估表相結合并加以改良。對患者腦卒中危險因素進行科學和全面的評估,針對不同原因采取個性化的護理措施,使腦卒中發生率降低,從而改善護理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