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玉斌 付梓南 付艷慧 高遠 劉娜娜 張立偉 張秀豐 金自強
綠色食品是我國對無污染、安全、優質食品的總稱,是指產自優良生態環境、按照綠色食品標準生產、實行土地到餐桌全程質量控制,按照《綠色食品標志管理辦法》規定的程序獲得綠色食品標志使用權的安全、優質食用農產品及相關產品。
1? 綠色食品發展現狀
綠色食品經過30年的發展,取得了明顯成效。一是總量規模不斷擴大。目前有效用標綠色食品企業數量超過1.6萬家,年平均增長率21%,產品總數超過36345個,年平均增長率22%,實物總量、生產面積不斷擴大,平均每年向市場提供安全優質產品近1.3億噸,不斷滿足人民群眾優質化、綠色化、特色化、品牌化的消費需求。二是綠色食品原料基地創建數量不斷增加。到2020年底全國共有綠色食品原料標準化生產超過721個,面積達到1.7億畝,對接企業278家,帶動農戶3000多萬戶,為加快綠色食品事業持續健康發展夯實了良好的基礎。
2? 綠色食品發展機遇
2.1? 政策環境利好
在2020年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堅持以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推動農業高質量發展。把增加綠色優質農產品供給放在突出位置,狠抓農產品標準化生產、品牌創建、質量安全監管,打造一批富有特色、優質安全的農產品品牌。
2.2 人民生活質量顯著提高
近年來,隨著我國經濟的飛速發展城鄉居民收入平的不斷提高,食品質量安全意識的不斷增強,消費檔次逐漸升級,對優質、放心、品牌農產品的需求逐年增長,層次化、個性化、品質化的消費需求已成大勢,發展綠色食品是順應時代發展的必然趨勢。
2.3 生產者素質水平逐步提升
目前,全國從事農業生產經營的年數在8年以上的高素質農民占90.79%,參加過農技生產相關培訓的占91.13%,正在由高職高專到本科學歷教育過渡的高素質農業生產者占17.80%;生產經營水平逐步提高,62.03%的高素質農民為規模農業經營戶,其中土地經營規模在100畝以上的生產主體占到36.14%;農業標準化生產技術水平覆蓋率逐年增加,24.76%高素質農民采用了節水灌溉技術,39.56%高素質農民積極利用有機肥代替化肥,85%高素質農民實現了畜禽糞便、秸稈和農膜資源化利用等。
3? 綠色食品發展瓶頸
3.1 綠色食品宣傳力度不夠,品牌培育意識不強
一是政府部門對綠色食品知識普及程度不夠。二是企業對綠色食品品牌認識程度不夠,零散宣傳,未能形成合力,效果不佳。
3.2 組織管理服務體系不健全,無法快速適應綠色食品發展的需求
一是管理機構不健全, 關系不協調。大多數省份綠色食品辦公室不屬于行政職能部門, 各市縣業沒有專門的組織和機構, 大多數兼職辦公,而且分布在農業、林業等不同部門, 工作側重點各不相同。二是人員配備不健全,專職人員數量較少。市、縣機構各科室職能調整變化較大,人員調整較勤,專職綠色食品工作人員嚴重缺乏。
3.3 政府部門重視程度不高,政策扶持導向不明顯
綠色食品主要以農民生產合作社為主,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申報較少, 除一些規模較大的加工企業外, 初級產品的毛利率較低。申報綠色食品需要環境評價、認證審核等相關費用, 而效益往往要靠企業利用綠色食品的品牌效應與消費者認可程度去獲取, 一些規模較小、初次申報的企業往往獲標后,其產品價值并不能顯現出來。而各級政府對綠色食品的開發缺少宣傳力度,資金支持。各級政府及農業部門在農業產生中用于對于綠色食品相關政策支持較少。
3.4 綠色食品管理市場體系有待加強
隨著綠色食品品牌價值的顯著提升,人們對食品安全意識的顯著提高,一些假冒綠色食品企業違規用標情況嚴重,影響綠色食品發展,其生產產品以次充好, 欺騙消費者, 有損綠色食品品牌整體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