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桂發
摘要:本文從多個方面具體介紹了林業種植中病蟲害防治的有效措施,希望能夠有效提升我國林業病蟲害防治工作的效率,進而為我國生態環境保護工作奠定堅實的基礎。
關鍵詞:林業種植;病蟲害;防治;途徑
近年來,我國林業發展勢頭良好,森林資源總量在全世界范圍內處于領先水平。但是隨著經濟的發展,人們對森林資源的砍伐日益加劇,我國自然林區數量日漸減少。雖然人工林種植得到了大力推進,但是絕大多數森林生長時間較短,無法形成一個完整的生態系統,因而森林對病蟲害的防御能力較差,一旦發生大規模的病蟲害,森林的生長就容易受到毀滅性的影響。基于此,需要在林業種植過程中采取有效的病蟲害防治手段,通過科學預防以及生態治理,促進我國林業健康發展。
1 提高對林業病蟲害防治工作的重視
當前,林業種植工作實際開展過程中,種植管理人員普遍存在著對病蟲害防治工作重視不足的問題。因此要對病蟲害防治工作加大宣傳力度,深入講解病蟲害可能造成的危害,使林業種植人員明確病蟲害的發生可能造成的損失,進而幫助其充分認識到病蟲害防治工作的重要性。這樣一方面能夠使種植管理人員及時采取針對性的措施來防治病蟲害,另一方面能夠引導相關主管部門對林業病蟲害防治工作加大資金頭投入,積極引入先進的技術以及設備以提升病蟲害防治工作的效果。
2 有效結合生物防治措施以及化學防治措施
生物防治措施就是通過生物來實現病蟲害的有效防治,例如在果木蟲害發生過程中,可以通過病蟲的天敵或者鳥類的引進來徹底消除蟲害,生物防治措施能夠實現自然規律的有效利用,很大程度上能夠降低病蟲害防治成本,同時其防治效果較為理想。
化學防治措施就是利用化學方法或者化學藥劑來防治病蟲害,與生物防治措施相比,化學防治措施操作更為簡便,同時防治效果更好,但是其可能因藥物殘留而影響林木的健康,對生態環境造成污染。
當前,林業管理工作人員在林業種植過程中很少采用新型的防治技術,因防治手段過于單一導致林業病蟲害防治的有效性受到了較大的影響。基于此,相關林業管理工作人員可以通過生物防治措施以及化學防治措施的有效結合來防治病蟲害。與此同時,還需不斷提升防治技術的科技含量,實現病蟲害防治以及科技創新的有機結合,進而對病蟲害有效抑制。
3 合理設計林木種植結構
林木結構直接決定著病蟲害的發生概率,單一化的林木種植區域其病蟲害發生概率遠遠高于多樣化的種植區域,這是由于在同一區域內種植多種林木,使生態系統更為穩定,在種植區域內病蟲害的相互抑制作用下病蟲害發生概率會明顯降低。當前,在林木種植準備階段,相關工作人員存在著沒有充分考慮林木結構設計,或者對其有所忽視的問題。基于此,需要幫助工作人員充分認識到林木種植結構的重要性,只有這樣才能有效提升林木種植準備階段林木結構設計質量。
4 建立科學的動態監測體系
林木病蟲害的發生存在著潛伏期以及表現期,林木病蟲害并不會直接產生,而是需要較長時間的積累。因而與科學有效的病蟲害治療手段相比,做好病蟲害的預防工作更為重要,需要為其建立有效的監管以及監測體系。當前,可以對先進的網絡技術以及衛星技術充分利用以全方位的監測整體林業,一旦任何類型的病蟲害出現,均需采取針對性的防治措施,及時清除相關病灶。在清除工作結束后,還需繼續監測發生過病害的樹木,以防其他樹木遭到感染。
5 結語
在林業種植過程中,病蟲害是尤為重要的問題,相關林業工作人員需要提高對病蟲害防治工作的重視,因地制宜設計林木種植結構,將生物防治措施以及化學防治措施有效結合,建立科學的動態監測體系,通過綜合防治林區的各種病蟲害,及時消滅蟲害,清除病灶,使林木的健康得到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