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二中、三中、四中全會精神,深入貫徹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協調推進“四個全面”的戰略布局和“五位一體”建設的總體布局。按照國家林草局和遼寧省委、省政府決策部署,立足于遼寧省林草業發展現狀,堅持新發展理念,堅持人與自然和諧共生,以全面提升遼寧生態安全屏障質量、促進林草業良性發展和永續利用為目標,加大科技成果轉化、推廣力度。把推廣示范、帶動農民增產增收作為首要任務,把提高林業產出率、資源利用率、減少勞動成本作為主要目標,把增產增效并重、良種良法配套、生產生態協調發展作為基本要求,以達到適用、優質、高效、生態、安全的示范效果。為推動遼寧林草業創新、有序、穩定發展,奠定堅實基礎。為加快遼寧林草業現代化建設和高質量發展貢獻力量。
1 主要目標指標實現情況
1.1 成果儲備筑牢發展根基
習近平同志指出,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科技是戰勝困難的有力武器。為實施創新驅動戰略,加大成果轉移轉化力度,解決林草業發展重大問題、關鍵技術難題,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兩山理論,遼寧省加大成果征集力度,面向全社會,廣泛征集林草業相關成果,充分做好成果儲備工作,取得新進展。截止到2020年6月30日,遼寧省共計征集林草相關成果356項,其中,森林經營類87項;林木良種類67項;木本糧油類59項;林下經濟類44項;生態修復類29項;病蟲害防治類20項;草原類8項;林果加工類2項;林產化學類1項;林業機械類1項;野生動物保護類1項;信息監測類1項;木竹材加工類1項;其他類35項。為林草業創新、有序、穩定發展,筑牢根基。
1.2 科技成果轉化穩步推進
遼寧著力加大科技成果轉化、推廣力度,把推廣示范、帶動農民增產增收作為首要任務,建立凸顯生態效益的綜合經濟林草產業模式;把提高林草業產出率、資源利用率、減少勞動成本作為主要目標;把增產增效并重、良種良法配套、生產生態協調發展作為基本要求,以達到適用、優質、高效、生態、安全的示范效果。“十三五”以來轉移轉化推廣林草成果82項;申請中央財政林業科技推廣示范資金8500萬元;推廣示范面積15.78萬畝;繁育優良苗木2900余萬株;興林惠農范圍真正實現地級市全覆蓋,推廣成果涵蓋木本糧油類、林特資源類、生態修復類、災害防控類等多個領域。林草科技成果轉化工作穩步推進,成效斐然。
1.3 技術推廣體系不斷完善
截至目前,全省共計有林業技術推廣機構77家,編制人數730人,在職680人。為不斷完善并強化遼寧省技術推廣體系,積極推進我省林業科技推廣站建設項目落實,截至目前,共計爭取到中央預算內林業基本投資計劃資金310萬元,用于改善沈北新區、清原縣等31家林業技術推廣機構的辦公設備,購置相機、電腦、打印機、辦公一體機等辦公設備近千臺。為各級推廣機構配備和改善開展科技示范推廣、科技服務、技術培訓等技術推廣工作所必須的辦公設備。
1.4 推廣示范基地初現規模
以中央財政林業科技推廣示范資金項目為抓手,充分發揮技術推廣的橋梁和紐帶作用,探索基地建設與項目研究相結合的機制,提高我省整體科研轉化能力,采取以林產品為單元,以產業鏈為目標,以項目實施為基點的模式,結合遼寧省特點,因地制宜,成功打造了一批具有鮮明區域特色的“遼寧省林業技術推廣示范基地”。截至目前,遼寧省在建省級林業技術推廣示范基地67個,示范面積近2.5萬畝。有效提高林草業生產建設質量,促進廣大林、果、草農致富,促進林草業又新、又好、又快發展。
2 林草人才戰略發揮實效
著力強化基層技術推廣工作,提高基層林業技術推廣從業人員的理論水平和實際操作能力,“十三五”期內聘任“林草鄉土專家”36名,共計舉辦林草業技術培訓班和科技培訓班242期,培訓人員1.7萬人次,發放技術資料14.98萬冊。培訓內容主要包括核桃、榛子等經濟林樹種的豐產栽培及病蟲害防治技術;刺五加、刺龍芽和各類食用菌等林下經濟作物的栽培及繁育技術;楊樹、落葉松等用材林樹種的造林技術;困難立地造林和生態修復技術等。另外,積極爭取省級財政資金15萬元,出版并印刷《中央財政林業科技推廣實用技術叢書》以及各類林草業相關科技書籍和資料,為廣大農民提供技術指導。
2.1 三大攻堅戰推進落實情況
精準扶貧是新時期黨和國家扶貧工作的精髓和亮點。黨的十八大以來,精準扶貧工作被納入“四個全面”戰略布局,是實現第一個百年奮斗目標的重點工作,更是“十三五”期內工作的基本方略。為助推遼寧省打贏精準扶貧攻堅戰,遼寧省林業發展服務中心技術推廣部與建昌縣林業局進行了扶貧對接,堅持從實際出發,因地制宜,理清思路,找準突破口,就建昌縣核桃產業發展現狀以及技術需求為出發點,助推建昌縣精準扶貧工作。通過多次摸底調查,了解到當地核桃栽植過程中核桃腐爛病多發,嚴重影響農民收益。針對這一情況,遼寧省林業發展服務中心技術推廣部進行技術攻關,最終幫助當地農民解決技術難題,成為林業精準扶貧工作新亮點。
2.2 重大改革任務推動落實情況
“十三五”期內,恰逢遼寧省事業單位機構改革,為深化林草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從遼寧省自身發展出發,攻堅克難,調整優化行業結構,抓重點、補短板、強基礎,圍繞“鞏固、增強、提升、暢通”爭取相關政策扶持,努力推動林草科技成果創新,促進科技成果轉移轉化,建設一批符合新時代、新要求的中央財政林業科技推廣示范資金項目,帶領全省廣大農民共同攜手踏上小康之路。
2.3 重大戰略任務推進情況
“十三五”期內,立足我省林業發展現狀,結合林業技術推廣工作實際,扎實推進鄉村振興戰略實施。根據地域特點和原有基礎,促進更全面、高效、均衡的發展,建設成兼顧經濟、社會效益,凸顯生態效益的新布局:
一是在遼寧中部平原地區著重推廣以楊樹為主的速生林種和以雜交榛子為主的經濟林樹種,同時加強農田防護林建設;二是在遼東山區大力推廣森林經營和林地立體經營技術,大力發展板栗、紅松和林下食用菌;三是在遼南沿海地區主要推廣耐鹽堿楊樹等生態樹種,同時輔助推廣雜交榛子、核桃等經濟林樹種,建立起“林、果”相結合的綜合產業;四是在遼西干旱地區主要推廣核桃、大棗、扁杏、山杏、文冠果和草業等經濟生態兼顧產業;五是在遼北寒冷地區主要推廣野生平榛和林下人參等,建立起“果、藥、林”相結合的綜合產業。
3 典型經驗
3.1 加強法律規范和政策引導
組織各級林草業技術推廣從業人員認真學習和貫徹新修訂的《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技術推廣法》和《中華人民共和國促進科技成果轉化法》等法律法規通過法律規范和政策引導優化我省林草業技術成果推廣和轉化環境,形成有利于開展推廣工作的有效機制,最終建立一個優質、高效、穩定的林草業技術推廣體系。
3.2 增強部門協作充分發揮職能作用
技術推廣是科研和生產的橋梁和紐帶。各級推廣機構、部門和科研院所、大專院校以及林草業其他各部門積極加強聯系與協作,充分發揮職能作用,加快林草業改革進程,推進林草業現代化有序發展。“十三五”期間,與監察部門緊密合作,密切配合,建立中央財政林業科技推廣示范項目驗收結題財務審計制度,對項目資金使用進行嚴格的監管,確保資金使用科學化、規范化、合理化。
3.3 加大宣傳力度營造良好社會氛圍
通過各種宣傳媒介如廣播、電視、互聯網以及科普大集、送科技下鄉等渠道和方式發放各類技術資料,來加大宣傳力度,讓廣大農民充分了解新品種、新技術等新成果,營造“科技興林,科技富農”的良好氛圍。有效破解科技成果轉化、林業技術推廣“最后一公里”的問題。
4 存在問題與建議
4.1 完善成果推廣的相關配套政策
建議相關部門修訂完善林草成果推廣的相關配套政策,建立更為符合林草科技成果轉化規律和技術人員發展的管理規定,為落實促進科技成果推廣完善相關政策環境,打消執行政策的顧慮。同時還應加強培育專業服務人才,建議相關部門研究建立技術人才培養體系,培育專業人才集聚、服務能力突出的成果推廣隊伍。
4.2 搭建成果推廣應用的平臺
下放管理權限,引導建立專門從事林草技術推廣與成果轉化的管理服務機構;同時給予成果推廣應用和轉化單位及人員以資金支持和政策引導,鼓勵主動作為,打造運行機制靈活、制度完善,充滿活力的有利于成果推廣應用、促進成果轉化的平臺。
4.3 積極滿足推廣應用的需求
進一步完善以市場需求為導向的研發機制,以應用為導向類項目要立足產業需求,吸引更多科研機構、高等院校和企業組織聯合研發,形成主要由市場決定技術創新的機制。加強林草成果中試熟化基地、人才、資金等條件建設,為技術成果轉化和規模化應用提供重要支撐保障。
作者簡介:高鶴(1982-),女,碩士,高級工程師。現從事林業技術推廣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