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麗
摘要:自從人類進入數字化信息時代后,我國農業生產實現了自動化收割,極大提高農作物生產效率,當前農業生產過程中,影響種植產量的最大問題就是農作物病蟲害。盡管農業科研人員已經研制出很多種類殺蟲劑,但是仍然存在諸多不足,對農作物質量和產量造成不良影響,同時產生環境污染問題。現在我國很多地區都進行了農作物病蟲害的綠色防控技術的研發和推廣工作,更好地保護農作物的生長。為了綠色防控技術在全國范圍內更好的推廣,提高農業生產質量和效率,本文根據綠色防控技術的概念、原則和應用進行了深入探討。
關鍵詞:農作物;病蟲害;綠色防控
農業是關系國際民生的第一產業,我國自古以來都十分重視農作物病蟲害的預防和治理。長期以來,我國農業的生產方式受到了技術和生產條件的影響,目前很多農戶仍然以噴灑化學農藥等傳統形式進行農作物病蟲害防治。但是這種傳統技術很難應對復雜的病蟲害,隨著害蟲抗藥性的增加,化學農藥的效果顯著下降,同時傳統的害蟲治理方法也不利于發展現代化的農業生產,對環境的污染和生產作物的安全造成了極大的負面影響。綠色防控技術是生物防治和物理防治等多重方式的有效技術手段,在病蟲害除去的同時,還保護了生態環境,是利國利民的現代化新技術。
1 綠色防控技術集成的概念
綠色防控技術主要指利用害蟲的趨光性通過昆蟲信息調節氣味、燈光、色板等,運用現代技術進行誘導并消滅。我國綠色防控技術主要應用于棉花、蔬菜、馬鈴薯、大豆、花生、玉米、果樹等種植中,綠色防控技術的集成重點是正確選擇相應技術,一般情況下,綠色防控技術與農作物的特點具有相關性。要深入了解農作物當地的生態環境和氣候條件才能夠設置合理化治理病蟲害的綠色防控技術,并且在實施過程中還要保證農產品質量與環境符合要求,以健康栽培為前提,遵循綜合治理病蟲害的根本原則,通過科學設置農業栽培方案,提高治理農作物病蟲害的水平。
2 綠色防控的原則
綠色防控的主要目標是進行綜合全面治理病蟲害,在這一過程中需要充分做好準備,綜合考慮各個方面因素,首先將農作物種植所需的設備組裝好,接下來根據不同的農作物特點,對殺蟲劑進行科學化選擇,為達到綠色環保的目標,需要全面分析害蟲的天敵特點,利用益蟲來消滅害蟲,這樣對環境及生態平衡都有益處。如果病蟲害的防治必須要使用化學藥劑,還需選擇對農作物傷害最小、污染最輕的藥劑,稀釋后噴灑使用。綠色防控技術需遵循可持續發展理念,充分保護生態環境,嚴格遵守相關法規,使得綠色防控技術有據可查、有章可循,在此技術研制的過程中,需要確保相配套設備的規范化。綠色防控技術是現在防治害蟲最先進的技術,目前還在對此技術進行不斷改革與優化,并將冗雜的操作步驟減縮至農民能夠接受的范圍之內。
3 綠色防控技術的應用
3.1 合理選擇相關技術
綠色防控技術的應用步驟,首先是根據農作物的特點選擇合適的實施技術。在進行實施之前對當地農作物進行充分考查,根據當地的環境、氣候、土壤以及農作物種植數進行記錄與分析,對所產生害蟲的生活習性、氣候時節以及常用的治理方法進行研究。通過研究分析找到影響農作物產量和質量的主要因素,選擇最恰當的防控技術進行治理。常見的農作物病蟲害防控技術可以分為四類,一是農業防控技術,例如建立種苗基地、完善土壤管理;二是生物防控技術;三是物理防控技術,包括使用殺蟲燈、對果實套袋等;四是化學防控技術。生產者可以根據作物生長條件和成本的不同選擇合適的防控手段。通常來說,為了保護環境,確保農作物生產的安全性,農業工作者在選擇上要優先考慮生物防治技術。例如借鑒生物食物鏈功能,在生產中使用青蛙、雞鴨等生物來治理害蟲,如果生物防治能夠解決病蟲害問題,就不需要利用化學藥劑。必要時使用化學方法來提高農作物免疫力,但是要始終堅持將綠色環保理念放在首要位置,通過研究已選擇的項目選擇合適的技術,然后根據實際情況不斷改革該項技術。種植農作物過程中,需要先對農作物種子進行消毒,因為這樣能夠一定程度上降低病蟲害的產生率。采用綠色防控集成技術,始終將農產品質量放在重要位置,從而確保種植出綠色、無污染的農產品。在選定技術后,對相關設備進行組裝,在保證防治病蟲害最佳效果的基礎上,選擇性價比高的技術實施手段,減少成本支出,使農民在農作物種植中獲得最大收益。同時選擇步驟簡單的設備和易攜帶的材料,從而方便農民操作,此外,技術的選擇及改進以及組裝試用都應該遵循相關法規及原則,充分做到規范化。
3.2 優良選種
根據農作物當地降雨少的地理環境特點,選擇優良抗旱的品種進行種植,目的是破壞病蟲害在農作物中寄生繁殖的環境,同時破壞病蟲滋長的條件,在日常勞作中及時對雜草及病殘體進行清理,一些病害嚴重的農作物及時深埋,斷絕病蟲害的傳播路徑,在冬季進行土壤的深翻,避免一部分病蟲害殘留在農作物中,從環境入手解決病蟲害的危害。可利用高效、低殘留的化學防治方法,對產生的病蟲害進行治理,同時要根據實際情況進行科學合理的配置。不同類型的藥物需要交替使用,這樣能避免害蟲自身的抗藥性,可以減少殘留在農產品上的農藥量,保障農作物的生長質量。通過化學防治能夠有針對性的防治病蟲害,使用適量的農藥達到綠色防治的目的。除此之外,維持自然界的生態平衡,還需要控制農作物天敵的數量,采用最經濟合理的手段減少不必要的浪費,自然界生物鏈中不管是動物、植物、昆蟲都有天敵,利用天敵防治是最經濟實用的方法,也是對環境保護最有利的方式。例如水稻種植時,可以通過養殖青蛙、赤眼蜂等防治蟲害。有條件的地區已開始進行培育病蟲害天敵的試驗,發揮益蟲作用消滅害蟲,是農作物病蟲害防治技術的新手段。
3.3 綜合防控,合理種植
在對周圍環境進行深入分析與調查的基礎之上,以農作物為中心進行綠色防控集成技術,確保所種植的農作物綠色、無污染。在此過程中應加強對農田周圍種植環境的建設,構建優良的生態結構,營造出不適合害蟲產生的環境,對現有的農田加強管制,提高農作物自身抵抗力,合理施肥,保持農田的種子質量,這種方法是目前對農作物造成損害最小的方式。通過對農田的合理布置,從根本上優化農作物的生長結構,利用外界環境優化農作物的生長環境,利用肥沃的土地、充足的陽光、充分的水源來培養農作物的生長,實現高質量、高產量的目的。
除此之外,農業生產者需要進一步完善生產制度。需要明確不同種類農作物的不同生長周期和輪作方式,通過科學的排列組合,對不同農作物的種植和收獲日程進行合理安排,最大程度地發揮土地的價值,避免時間和土地的浪費。綠色防控是防治病蟲害的一項精準技術手段,在操作過程中,保證規范的技術操作過程十分重要,整個防治過程需要做到標準化和規范化,最終達到防治病蟲害的目的。
4 示范區的建設
4.1 示范區建設步驟
第一,加強與農產品生產基地、園藝作物標準園、家庭農場和種植大戶的合作,建設綠色防控示范區。第二,加大綠色防控技術的推廣力度,創建科學、有效、易行的綠色防控技術模式。第三,培養綠色防控技術示范區推廣主體,使綠色防控技術覆蓋面擴大,進一步促進農產品質量和效益的提升。
4.2 示范區建設要求
建設的示范區要能夠充分體現出綠色防控技術效果。為了提高農戶和基地等各方面積極性,可以把農業基地發展為綠色防控示范區。同時,需要帶動綠色示范區使用綠色防控技術,主要的培訓中心就是技術。
4.3 示范區宣傳
通過多媒體、技術展示、培訓等方式加大宣傳力度,讓廣大群眾了解綠色防控技術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加深人們對綠色防控技術的理解與認識,提高農民綠色防控信心。
5 實際工作措施
5.1 拓展籌資渠道,提高資金利用率
為了發揮行政作用,需要綜合多個部門,擴大資金籌集渠道,加大對資金項目的使用力度。同時,整合各個項目,有效利用技術和資金,保證綠色防控技術穩定運用。對于條件較好的地區,可充分利用綠色防控資金,積極探索綠色防控技術。例如,在某些區域安裝免費殺蟲燈,從而一定程度上激發綠色防控人員積極性。
5.2 完善防控推廣機制
建立完善的防控推廣機制。利用多種形式加強技術防控培訓,形成綠色防控平臺。
綜上所述,對比傳統的病蟲害防控技術,綠色防控技術具有突出的優勢,通過運用多種防控手段來保證農作物生態環境的平衡,實現防治農作物病蟲害的目標。合理利用綠色防控技術能夠提高農民的經濟收益,保護生態環境,實現生態和經濟的可持續發展。當前國家不斷推動工農業生產的轉型和升級,加大環境污染的處理力度,推動綠色生產技術,在農業病蟲害治理中使用綠色防控技術不僅可以解決農民種植過程中最棘手的病蟲害問題,提高病蟲害治理效率,還能夠保障農產品的產量及質量,確保我國種植出綠色、生態的農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