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星 姜欣雨 張秀菊 霍宏偉


柞蠶種質檢驗是對柞蠶種質量的一項行之有效的監督檢查措施,現行的檢驗主要是通過剖繭后確定死蠶、死蛹、半脫皮、畸形蛹、傷蛹、嫩蛹、發育蛹和活蠶的等類非健蛹數量和雌雄蛹的數量,再用手將蛹剖開后觀察脂肪飽和度、血液黏稠度和二者潔凈度以確定弱蛹數量。這其中的死蠶和死蛹表述很籠統,因為造成其死亡的因素有很多,如有膿病、軟化病、白僵菌、線蟲、蠅蛆和傷熱等。致病因素不同,對子代的影響也就不盡相同,因此應嚴加區分。同時現行的雌雄蛹比和非健蛹補數也存在很大爭議,對于蛹表特征對蠶種質量的影響表述還存在空白,因此有必要進一步完善。
1 雌雄比應改為準實用雌蛹率
從字面理解,雌雄比就是100粒健蛹中雌蛹和雄蛹二者的比,但現在確定這個數值時大多只確定雌蛹的數量,雌蛹數與樣繭數的差就是雄蛹數了,二者放在一起用“∶”作間隔,就是雌雄比,這樣很不規范,因為交驗的100粒樣繭不可能全部是健蛹。實際工作中往往存在2點爭議。第一,能夠確認雌雄的各類非健蛹怎么計算?第二,不能夠確定雌雄的各類非健蛹怎么計算?
事實上,柞蠶種的雌雄蛹中,雌蛹是繁衍繼代的主體,在一代蠶種生產過程中不像雄蛹那樣具有重復繁殖功能,繁殖系數永遠定格在1.0,同時又兼顧了蠶種效益和蠶繭效益的雙重屬性,因此,雌蛹率備受關注。但是各類非健蛹的雌蛹無論占有的比例是多大都只代表沒有任何價值的雌蛹率,完全應忽略不計,不能夠確定雌雄的各類非健蛹就更沒有區分的意義了。所以,雌雄蛹鑒別時只要雌蛹沒有完全喪失生命體征,就可確定為準實用雌蛹。所謂的準實用雌蛹就是包含了沒有完全喪失生命體征的微粒子病蛹、弱蛹、縮膛蛹等非健蛹,也包含了實用健蛹。用準實用雌蛹數除以樣繭數再乘以100%,就是準實用雌蛹率?,F在的檢驗程序是先鑒別雌雄再進行目檢和顯微鏡檢查,如果想要確定健雌蛹率和健雄蛹率,那就需要先進行目檢和顯微鏡檢查后再確定健雌雄數量,或者先將確定的雌雄蛹分開進行目檢和顯微鏡檢查再確定健雌雄蛹數量,那樣會很繁瑣,也容易出現混亂。
2 蛹胃畸形應單列一項
現行的種繭檢驗時蛹胃畸形通常作為弱蛹項來統計,但這類蛹和同為弱蛹的脂肪粗疏、血液不黏稠、血液稀少等弱蛹相比較而言,病因不同,子代影響也不同。蛹胃畸形多見于繭殼內被污染、蛹背開裂、蛹尾不潔,近幾年的種繭檢驗實踐表明,蠶期軟化病發生量大的年份,蛹胃畸形就偏多,這對子代的影響要遠大于其他類弱蛹。
健蛹蛹胃呈塔形,長1.5~2厘米,寬0.5~1厘米,厚度0.3厘米左右。胃中央具有一條縱貫凸起,縱貫兩側平行分布8條橫向凸起,胃表布滿白色被膜,除去被膜呈黑色,胃橫切面呈黑色,質地黏稠,見圖1。
蛹胃畸形其實在老熟蠶期就可通過蠶體觸摸到,這類蠶既能化蛹也能羽化成蛾,蛾期也可經手觸摸到,大多手感為,體內有堅硬、腫脹物存在,蠶體不活潑,蛾體尾部偏銳,蛹體彈性差。腫脹物位于蠶體中前部,與健康蠶、蛹、蛾相比較差異十分明顯。經剖開可見,蛹胃異常增大,形狀不規則,不具縱橫凸起,胃表被膜稀少,多分布無色透明黏液,胃橫切面圓形,可見食物殘渣,見圖2。
3 蛹表的表述不可缺失
現行的蠶種檢驗法多在剖蛹后對血液黏稠度、脂肪飽和度和細膩度予以表述,其實在剖蛹前應該觀察到的繭殼內潔凈度、蛹體彈性、蛹皮顏色、蛹皮潔度、蛹皮形態等也可反映出蠶種質量的優劣,繭殼內污染就是通常的“掛里子”,多為軟化病蠶排泄的稀糞所致;蛹皮彈性差多由春蠶茬口、飼料質量低劣、管理不善等因素所致;蛹皮偏黃和附著細碎蠶蛻多由種繭捂堆所致;蛹體環節開裂、尾部附著整體蠶蛻、蛹翅包被不嚴多與軟化病有關聯。因此,做為種繭檢驗的主驗者在實際操作過程中要做到由表及里,綜合評價,這樣才會使種質的評價更加全面。
4 雌蛹比例嚴重失調的處理
春蠶用種繭的健雌蛹率以40%為標準,秋蠶用種繭的健雌蛹率以30%為標準,在多年的種繭檢驗工作中,常常發現有20%左右的,甚至更低的。造成雌蛹比例嚴重失調的主要原因是蠶期膿病、飾腹寄蠅病、線蟲病的大發生,使位于柞墩下部的雌蠶受害偏重所致。也會因飼料質量下降,雌繭的繭層偏薄,選繭時雌繭選出過多所致。出現雌蛹比例嚴重失調時可采用下列2種辦法處理。一是迅速組織人力將這部分種繭重新選搖后再重新取樣以達到標準為止。二是以40%為基準,雌蛹每少1%就扣除總重量的2.5%。扣除部分按照原料繭時價由購種方購買結算即可。因此,也可一并將原先檢驗法中的活蠶、傷蛹、嫩蛹、發育蛹超標補數更改為扣數,這樣既便于理解也更加實用。
作者簡介:金星(1983-),男,本科,助理研究員。現從事管理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