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年來,我國養牛業呈現出繁榮發展趨勢,規模化養牛逐漸成為主要的方式,促使現代養牛業實現集約化與規模化發展。但受多種因素影響,規模化養牛疫病情況頻發,阻礙我國養牛業進一步發展。因此本文從規模化養牛的疫病防控的重要性入手,深入分析,提出合理的防控策略,以供參考。
關鍵詞:規模化;養牛;疫病防控
1 規模化養牛的疫病防控重要性
規模化養牛從根本上改變了傳統的養殖方式,相比于傳統的散戶養牛,規模化養牛的規模更大,飼養密度更高,單位成本更低,這也造成了牛群更容易發生疫病。為有效的控制疫病,需要采取合理的方式防控。提升牛群的免疫力,要以預防為主,做好日常的消毒與清掃,加強整體的牛場布局,健全現有的防疫制度,規范疫苗的使用,保證牛群健康成長。
2 規模化養牛的疫病防控措施
2.1 常見疫病防控
常見傳染病:牛的傳染病有多種,比如炭疽病、口蹄疫、布氏桿菌病、結核、牛結節性皮膚病、氣腫疽、牛巴氏桿菌病等。一旦發生疫病,防控防治不僅需要花費大量人力、物力和財力,有些病甚至會威脅人類的生命安全。因此防控上應采取“預防為主”方針,制定合理的免疫程序、落實引種檢疫和隔離觀察制度,加強牛場疫病監測,一旦發生疫情及時報告,遵循“早、快、嚴、小”的處置原則,采取綜合防治措施
寄生蟲病的防治:寄生蟲病是危害肉牛業發展的重要因素,不僅會影響牛群的正常發育,其產生的排泄物還會傳播寄生蟲,造成該病癥在牛場中傳播蔓延,如果不能及時處理,將造成嚴重的后果。因此工作人員應采取合理的防治措施,對寄生蟲進行消滅,根據牛場實際情況采取計劃驅蟲,隔離帶蟲病牛,切斷病蟲的傳播途徑,根據流行狀況消滅病蟲,并加強牛群的衛生管理,對排泄物與病死尸體進行無害化處理,提升牛群自身的免疫力與抗病能力,實現健康飼養。
2.2 呼吸系統疾病預防
呼吸系統疾病對牛的生長產生直接的影響,其引起發病的原因較多,如有害氣體、冬季風寒、飲食不當等均可能造成牛產生肺炎。因此在日常的規模化養殖過程中,應做好牛的呼吸系統疾病預防,及時通風,注意防寒,及時清除牛舍的垃圾與排泄物,避免牛群出現風寒感冒,提升牛群的免疫力。中毒通常情況下是因為飼料霉變等因素,因此飼養員應在喂養過程中檢查飼料質量,并根據牛群的實際情況進行喂養,選擇合理的飼料配比,科學存儲與加工,避免出現霉變與污染情況,實現混合均勻的飼喂,杜絕中毒情況。
2.3 消化系統疾病防控
消化系統疾病是牛在飼養階段最為常見的疾病之一,產生的影響較為嚴重,發病率較高,并且部分疾病早期確診較難,后期如果治愈不及時則可能導致病牛死亡。因此應加強對消化系統疾病的重視力度,分析其發病原因。常見的原因主要是飼養管理不當,如長期飼料單一,飼料中含有劣質干草、秸稈粗硬等因素均容易造成消化系統疾病。工作人員需要加強飼養管理,科學地調制飼料,提升牛群的消化能力,保證喂養時間與喂養量符合牛群實際情況,實現科學的飼喂管理,降低疫病的發生概率。可以成立相關的示范基地,為人們提供良好的飼養示范,制定標準化的喂養制度,以推進規模化養牛業發展。
作者簡介:韋光升,男,大專,獸醫師。研究方向:動物疫病防治,農業技術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