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雪洋 張建強 華婧婧 魏海寧 劉春溪
人工影響天氣就是利用云與降水物理學的基礎,通過向云中播撒催化劑等科技手段對局部大氣進行人工影響,實現增雨雪、防雹等目的的活動。
1 本溪市人工影響天氣工作現狀
本溪市位于遼寧省東南部,總面積8.4×109平方米,山地面積占80%,耕地面積占8.7%,水面和其他用地占11.3%,構成了“八山一水一分田”的自然地貌。目前,本溪市人工影響天氣辦公室主要負責本地區人工增雨(雪)、防雹、防霜作業,多年來,在森林防火、水庫蓄水、春耕播種、緩解旱情等方面提供了有力保障。
1.1 人員培訓及考核
人員培訓和考核是安全作業的前提,因此,本溪市氣象局建立了《本溪市人工影響天氣人員培訓考核制度》和《本溪市人影作業人員管理制度》,每年作業前對即將參加作業的指揮人員及作業人員進行考核培訓,主要考核方式為筆試閉卷答題及實踐操作考試。此外,本溪市氣象局對作業人員嚴格實施持證上崗和各級分工責任制,所有作業人員在經過培訓并取得資格證后才能參與作業;作業中,指揮人員負責申請空域、發號指令,作業人員負責火箭彈拆箱、安裝、測阻等,上報人員負責掃描彈藥、填寫上報作業信息。嚴格培訓、分工明確、責任到人,有效保障了作業的安全性。
1.2 規章制度健全
本溪市氣象局建立了健全的人工影響天氣作業制度,主要包括彈藥運輸、人員管理、人員備案、裝備管理、作業值班、應急處理預案、安全生產、安全監督檢查、任務清單等方面。每年年初和每次作業前向社會發布作業公告,每年作業前進行作業點踏查、射界圖更新和設備年檢,確保作業的順利開展。
1.3 信息“一張網”
本溪市全地區統一的人工影響天氣指揮管理網涵蓋了全部作業點的詳細信息、人員信息、裝備信息、彈藥信息、上報信息和指揮關聯,人影管理和指揮人員根據實時狀況及時更新系統,配合移動設備App的使用,使得人工影響天氣作業更具有科技化,具備時效性。
1.4 人工影響天氣在為農服務和防災減災中的應用
春季是本溪市玉米、大豆春耕播種的關鍵期,也是森林防火的關鍵時期。
2016年4月11日本溪市新立屯突發山火,本溪市氣象部門按照市委、市政府的要求,抓住11~13日遼寧大部降水過程,適時開展人工增雨作業,配合當地政府,將火情控制并于12日將山火撲滅。
同時,由于2020年4月底本溪市平均降水量為26.7毫米,比常年偏少近6成,成為有歷史記錄以來該時段第5少的年份,平均氣溫比常年偏高0.6℃,我市春季風大,耕地土壤失墑快,且山區林地廣闊,森林火險等級高,前期降水少,本溪市春耕備耕生產與森林防火工作形成巨大挑戰。因此考慮在今年5月初進行人工增雨作業,根據實際情況,于5月8日在本溪全地區開展了人工增雨作業,共發射8枚火箭彈,統計此次作業全地區共增加了3×106立方米的降水,有效緩解了干旱對糧食作物的影響,降低了森林火險等級。
2 本溪市人工影響天氣發展思考
2.1 加大財政投入力度
將人工影響天氣經費繼續列入地方財政預算,解決人員培訓、彈藥及設備的經費問題。同時建立完善的工作協調機制,聯合多部門進行安全檢查,增強安全意識,加大防災減災力度,推動本溪市人工影響天氣工作的高質量發展,減少自然災害的影響。
2.2 增強人工影響天氣工作情況的宣傳
本溪市氣象部門應充分利用互聯網、電視等媒體加強人工影響天氣知識的宣傳;本溪市政府應配合氣象部門在每次作業前后通過媒體發布作業信息,確保信息的及時性、有效性、準確性。
2.3 進一步做好當地人影作業服務及為農服務
在森林火險等級較高時,適時進行人工增雨作業降低火險等級,增加土壤墑情,改善環境;及時關注春耕播種信息,在春耕時期適時進行人工增雨作業,確保糧食的安全生產,保障本溪農業生產和農業經濟的發展;在干旱的季節,通過增雨來增加水庫蓄水。
作者簡介:李雪洋(1991-),女,碩士,助理工程師。研究方向:人工影響天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