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提高學生生涯適應力:論新工業革命時代高校就業指導工作的范式轉變

2021-06-28 18:08:04馬星馮磊
高教探索 2021年5期

馬星 馮磊

摘 要:新工業革命對人類工作世界的影響已經開始顯現,伴隨著智能化與數字化程度的加深,技術的進步將顛覆現有勞動力就業結構與模式,這也為高校學生就業帶來挑戰。傳統的高校就業指導工作未能契合新工業革命時代學生就業靈活性、創造性、多元化的特點,急需變革。生涯適應力是職業咨詢理論發展到建構主義范式階段的核心要點,強調個體在職業生涯發展中的自我建構。在新工業革命時代,高校要以培養學生的生涯適應力為就業指導工作的核心指向,從理念、內容、平臺、組織結構等方面實現高校就業指導工作的范式轉變。

關鍵詞:新工業革命;大學生就業;工作世界;生涯適應力

每一次工業革命都在一定程度上變革人類勞動方式與組織形式,以智能化、數字化、網絡化為核心特征的第四次工業革命也不例外,它正在改變并即將顛覆幾乎所有的產品生產與服務提供,也勢必對高校學生就業產生重大影響。在此情況下,我們已經在國家層面上對高校學生就業政策作出了及時的調整,鼓勵高校畢業生自主創業、靈活就業,支持高校學生積極投身于“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熱潮中。[1]然而,在傳統就業觀念和制度慣性的影響下,我國高校學生就業指導工作仍固守于新工業革命之前的傳統范式,難以有力地踐行國家就業新政策,難以適應和滿足學生就業的新形勢與新需求。基于此,筆者認為,我國高校要在深刻認識新工業革命時代高校學生就業特征與趨勢的基礎上,更新就業指導觀念,以培養學生的生涯適應力為核心,對就業指導工作進行范式轉變。

一、新工業革命對工作世界與高校學生就業的影響

傳統的高校就業指導工作始于這樣的假設:當一個學生能夠在學校的指導下找到一份工作時,即代表著學校對該學生培養任務的圓滿完成;而學生在畢業時找到的這份工作意味著一份長期的、穩定的職業。這是在沒有考慮工作世界發生轉變的情況下的假設,學生失業或者再次擇業被認為是一種“非正常情況”,并不在高校就業指導工作的范疇之內。但是,這種“非正常情況”將逐漸成為新工業革命時代的常態。

(一)新工業革命對工作世界的影響

技術進步對人類勞動和工作世界的影響由來已久。馬克思在《1857-1858年經濟學手稿》中指出了科學技術對提高勞動生產效率和資本增值速度的重要作用,也強調了科學技術可以為人的自由全面發展提供可能。[2]發生于18世紀60年代的第一次工業革命使人類勞動走向了機械化生產,經歷過第二次和第三次工業革命的洗禮,人類工作世界已基本實現高度分工合作下的標準化生產與服務。從某種意義上說,工作是現代工業社會孕育出的一項發明,它變成了一種純粹性的功能活動,它與生活相分離、與文化相脫節。同時,技術進步不斷導致勞動力市場進行結構性的調整與重塑,其所帶來的“破壞效應”(Distraction Effect)與“資本化效應”(Capitalism Effect)共同作用于人類工作世界,在持續提升勞動生產率的同時,不斷催促勞動者提高適應技術升級的能力。在工業化和現代化進程中,工作已成為決定人們生活質量和社會結構的重要因素;對大多數人來說,帶薪工作是他們獲得收入的主要方式,工作也塑造了他們的身份和地位,從某種意義上說,工作也成為人們生存與價值實現的基本途徑。

然而,已有研究者指出,在可預見的未來,穩定的帶薪工作將不再是常態,人類的工作世界將發生顛覆性變化。新工業革命時代以智能自動化為典型特征,智能化的機器生產方式與人工相比存在明顯優勢,例如更加具有可靠性、精確性、適應性以及無限可用性。悲觀派如尤瓦爾·赫拉利(Yuval Noah Harari),他在《未來簡史》(Homo Deus:A Brief History of Tomorrow)中指出:“19世紀的工業發展創造了一個新的群體——城市工人群體,即將到來的技術革命也將創造一個新的群體,但這個群體將是一個‘無用的群體——他們面臨著失業和無法就業。”[3]也有人期盼新工業革命帶來全新的人類生活方式,更多的重復性、體力型的勞動和工作由機器所代替,人們將有機會充分發揮人類特有的屬性去做想做的事情,而不被工作所束縛。無論如何,工作世界在新工業革命的作用下已呈現出一些新的明顯趨勢,包括工作組織在時間和空間上的靈活化、工作流程的數字化、決策權力的網絡化、工作過程的透明化等。[4]以美國為例,勞動經濟學家通過對美國經濟和勞動關系的長期觀察發現,近年來,美國勞動力市場的長期雇傭關系急劇減少,逐漸被“零工經濟”(Dig Economy)所取代,勞動者僅為完成一項特定任務或在規定時間內完成某項工作而與雇主發生聯系[5],勞動報酬不同于傳統就業方式下充分考慮員工忠誠度的獎酬機制,而以勞動者當下的工作能力與績效作為獎酬的主要依據。在新工業革命時代,人類工作世界將發展出新的工作方式與模式,“工作”將不同于以往人類發展的任何階段。

(二)新工業革命時代高校學生就業趨勢特征

新工業革命時代給工作世界帶來影響的同時,導致了高校學生就業方式的改變。根據麥可思發布的《2019年中國大學生就業報告》的統計數據,2018屆本科畢業生“受雇工作”的比例為73.6%,已經連續五屆持續下降。一種新的大學生就業現象——“慢就業”成為“95后”高校畢業生越發明顯的就業趨勢。具體地說,新工業革命時代高校學生就業趨勢將呈現以下三方面的新特征:

首先,從工作的穩定性來看,高校學生就業的穩定性會逐漸變弱,靈活性會顯著增強,這種靈活性又可分為被動式與主動式的靈活就業。被動式的靈活就業源于新工業革命時代技術與知識的快速更新,特別是人工智能技術的普及將重新定義或消除現有的就業崗位,到2025年,無論是發達國家還是發展中國家,數千萬工作崗位將因人工智能技術的廣泛運用而受到影響。根據牛津大學的研究,被稱為“硅谷暴民”(Silicon Mob)的人工智能將會取代美國40%以上的工作,而OECD國家的57%的工作崗位,印度的69%的工作崗位和中國的77%的工作崗位將在20年內被淘汰。如果說被動式的靈活就業對于高校學生具有消極意義,是其不得不接受的“被淘汰”,那么主動式的靈活就業則是高校學生積極選擇的結果。新工業革命時代不僅代表著科學技術的進步,也預示著整個社會的經濟、文化發展到更高水平。有學者認為大學生的“慢就業”現象是當代大學生對更高質量就業的期待[6],而主動式的不穩定就業也是大學生對實現人生理想與價值的具體行動。

其次,從工作的類屬來看,具有創造性的工作將是高校學生就業的首要選擇。人工智能技術的進步與應用無疑會大規模地替代人類現有的依賴簡單重復勞動的工作崗位,正如硅谷軟件企業家馬丁·福特(Martin Ford)在《機器人的崛起》(Rise of the Robots)一書中指出,越來越智能的機器將從工人的工具轉變成為工人自己。[7]也有研究者指出,機器替代人類工作崗位的同時也會產生互補性的勞動力需求,正如第三次工業革命造成制造業就業比例的大幅下降,但與此同時服務業就業比例卻得到了顯著提高。[8]在新一輪工業革命時代,高校學生就業的競爭對手不僅是同年級的畢業生,更是那些有著超強“體力”和“腦力”的智能機器,由技術變革所產生的互補性勞動力的需求指向人類獨有的創造力和復雜問題解決能力等高階能力,這也正是目前人工智能機器所難以企及的能力。由此,更多具有高度創造性的工作將崛起于機器所無法觸及的空間,成為畢業生工作的首選方向。

最后,從工作的目的來看,追求多元化的工作價值觀將是“95后”高校學生就業的明顯趨勢。新工業革命時代的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的積累為當代大學生提供了更多選擇的可能,根據馬斯洛的需求理論,當個人滿足諸如衣食、安全等較低層次需求后,會追求自我實現的更高滿足。有研究者通過對“00后”高校學生群體特征的分析,認為“00后”高校學生受物質條件限制較少,更加注重個人意識的表達并努力實現個性化的價值追求。[9]當代高校學生在面臨就業時有條件的話也更加傾向于透過“價值理性”選擇就業領域與崗位,他們大多數人不再將獲得一個“鐵飯碗”作為就業的首要目標,從而呈現出個性化、多元化的就業趨勢。

二、生涯適應力:高校就業指導工作的核心指向

職業咨詢理論是為應對工作世界挑戰而產生的專業知識體系,其發展也源于工作世界變化的推動。高校就業指導工作需要及時吸收最新的職業咨詢理論,才能抓住新工作世界中學生就業的趨勢特征,滿足學生的就業及職業發展新需求。職業咨詢理論經歷了從“匹配”到“發展”,再到“建構”的范式演進[10],“生涯適應力”(Career Adaptability)正是“建構”范式階段的核心理論概念,是學生適應新工業革命時代工作世界的核心能力,應成為高校就業指導工作變革的核心指向。

(一)職業咨詢理論的產生與演變

人類職業分工的規模化與精細化使職業咨詢(Career Counseling)與職業服務(Career Services)大規模興起,人們開始思考他們喜歡什么和不喜歡什么,如何在工作中做得更好以獲得更大回報,并學習如何化解在工作中與他人的沖突等問題。弗蘭克·帕森斯(Frank Parsons)是這一領域早期的關鍵人物之一,他提出的“三步走”職業指導方法推動了職業咨詢與服務理論的建立。帕森斯認為,當人們在選擇職業的時候,應該首先對自己的興趣、能力等個人屬性有一個清晰的認識,然后了解不同職業的要求和條件,最后運用理性思維來考慮如何對二者進行調和。現代職業咨詢與服務無論是立足于何種理論立場或是使用何種術語,仍遵循了帕森斯的“三步走”理論的基本架構。[11]

隨著20世紀下半葉全球經濟與科技的變化,特別是受到全球經濟波動等因素的影響,勞動者與雇主之間的心理契約被瓦解,雇主更傾向于最大程度地利用臨時性、兼職性的合同工人來創建一個靈活的勞動團隊,對于勞動者來說,職業的安全性與穩定性被大大削弱,這就為職業咨詢與服務理論的發展與演變奠定了基礎。首先是“匹配”范式的職業咨詢理論,代表性成果如:明尼蘇達工作調試理論(Minnesota Theory of Work Adjustment,簡稱TWA)強調對個體能力與價值觀進行“測量”,以提升個體特征與工作環境的匹配度;霍蘭德職業選擇理論(Hollands Theory of Vocational Choice)認為大多數人的人格特征可以歸納為六種基本類型,即理智型、實踐型、藝術型、社會性、企業型和傳統型,個體的人格類型與當前工作環境越匹配,兩者的契合程度就越高,這在一定程度上將影響工作的滿意度與工作績效。“匹配”范式的職業咨詢理論對勞動力個體屬性進行了有益的探索,但其將勞動力能力和特征視為靜止的既成狀態,忽視了人的動態發展,于是便有了“發展”范式的職業咨詢理論。蘭德(Lent Robert)等人提出的“社會認知生涯理論”(Social Cognitive Career Theory,簡稱SCCT)認為人是個體、行為和環境三者之間相互作用的產物,強調個體有能力展開行動并進行自我指導,進而提出了“生涯自我管理”(Career Self-Management,簡稱CSM)的社會認知模型。[12]“發展”范式的另一代表性人物是舒伯(Super)。舒伯首先結合心理學與社會學的視角,擴展了“職業”(Career)的概念內涵,認為“職業是個體在工作以及與工作相關的生活中所扮演的一系列角色”,包括生活中的親密關系角色、公共事務中的公民角色等。[13]在此基礎上,舒伯等人提出職業生涯階段與空間理論(The Life-Span,Life-Space Theory of Careers),將研究關注的重點由人職匹配轉移到生涯發展,關注個體在整個生命過程中的成長與發展,并建立了“職業生涯彩虹模型”“拱門模型”等相關職業發展理論模型。“發展”范式的職業咨詢理論極大地拓展了我們對職業的認識,擴大了職業咨詢的范圍,也提高了職業咨詢的有效性,但“發展”范式理論始終將咨詢者視為被動的接受者,忽視其職業建構的能動性。薩維科斯(Savickas)在繼承老師舒伯的理論的基礎上,以建構主義與敘事心理學為視角,開創了“建構”范式的職業咨詢理論。在薩維科斯看來,職業生涯是當事人對自己職業角色和工作的故事性陳述,職業咨詢與干預要引發當事人對職業故事的反思,使當事人主動建構自己職業生涯的過程。[14]隨著工作世界的變化,只有“建構”范式的職業指導能夠真正滿足就業咨詢需求。

(二)生涯適應力與高校學生就業

在“建構”范式的職業咨詢理論中,生涯適應力占據著核心地位。所謂“生涯適應力”,是指個體在應對各種工作任務及角色轉變中進行自我調整的準備狀態或社會心理資源,體現了個體在生涯發展過程中面對外部挑戰所具備的核心能力。這里的“生涯”采取了“發展”范式對職業的認知,將生活世界和狹義的職業生涯聯通起來。事實上,舒伯在晚年時就建議采用“生涯適應力”取代“職業成熟度”,認為“適應”才是終身職業生涯理論的核心。[15]薩維科斯對這一概念和理論進行了發展,從建構主義和語境闡述的角度對職業進行自我建構,闡釋了職業生涯的解釋性與交互性。他認為,“適應”聚焦的是個體生涯發展中的應變過程(Coping Processes),即個體與環境之間如何在各種轉換中實現順利過渡和相互匹配,包括從學校到職場、從一份工作到另一份工作、從一種職業到另一種職業等角色或任務的轉換。而這一過程是個體通過表達與闡述,賦予工作價值并對行為進行自我肯定與指導的過程。薩維科斯就此提出了生涯適應力的四個維度框架:即生涯關注(Career Concern)、生涯控制(Career Control)、生涯好奇(Career Curiosity)、生涯自信(Career Confidence),認為一個對未來生涯具有適應力的個體必然具備這四種特質。具體地說,“生涯關注”體現在關注自己的未來生涯,能夠對未來進行積極思考與規劃,薩維科斯斷言“當個體在做重要決策時,如果只將目光集中在當下,那么他們就會失去他們的未來”;“生涯控制”體現于個體不斷增強自己對未來的掌控感,強調個體對生涯的自主性與責任感,“內控型”個體在生涯中更能夠對困難與挑戰進行積極應對,具有較好的環境適應力[16];“生涯好奇”體現于個體探索“可能自我”與未來情境的好奇心,愿意并嘗試體驗不同的生涯角色;“生涯自信”是指個體能夠不斷強化對實現生涯目標的信心。生涯適應力強調通過與主客觀世界建立積極聯系,使個體在具體的活動與經歷中自我探索與構建自身價值和能力。

在新工業革命持續顛覆工作世界的背景下,無論主動還是被動,高校學生的就業都將走向高靈活性、強創造性和多元價值性,學生只有具備了良好的生涯適應力才能符合有關要求。高流動性的就業意味著職業流動將是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必然要求學生建立新的職業觀和生活觀,消解職業與生活的對立;實現強創造性和多元價值性的關鍵在于對自我與世界關系的深刻把握以及對自我意義的尋找與建構。而生涯適應力將職業和生活統一在“生涯”的概念之下,旨在強調學生對個體能力品質與工作意義的自我建構、自我實現的過程,突出學生個體的能動性與主體性,它成為新工業革命時代高校學生所必備的核心能力。正如斯蒂格勒(Stiegler)所預言的那樣:“想要從根本上解決自動化所帶來的工作危機,就是將‘勞動(有意義的智力活動)與‘就業(不人道的平凡工作)相脫離,使人們不再為簡單勞動而被動消耗,而是積極地創造他們所感興趣的東西。”[17]他指出了新工業革命時代以生涯適應力解決就業危機問題的同時,也暗示了新工業革命時代工作世界的光明前景。對于高校來說,就業指導就是要引導學生從過時的職業模式中解放出來,以培養學生的生涯適應力為核心,讓學生通過自主建構理想事業而擁有自己的未來。

三、高校就業指導工作的新范式

生涯適應力是新工業革命時代高校就業指導變革的核心,高校要圍繞提升學生生涯適應力,對就業指導工作的理念、內容、平臺與組織結構等進行系統變革,以滿足新工業革命時代學生就業方面的有關要求。

(一)著眼于學生長遠發展的理念

高校就業指導理念要從著眼于當下的“就業安置”,轉變為著眼于學生的長遠發展。在新工業革命時代來臨之前的一代勞動者,他們的工作具有穩定性,他們當中的大部分人在一個單位從事一項或幾項近似的工作直到職業生涯結束。在傳統工作模式的影響下,高校就業指導工作往往以學生在畢業時找到工作為目標,以為學生提供更全面的就業技巧、更豐富的就業信息和更多元的就業渠道為工作的主要任務,高校發布的年度《畢業生就業質量報告》往往是對上述工作過程與結果的證明。然而,在新工業革命時代,工作世界發生顛覆性變革,學生就業更具靈活性、創造性和多元化,學生被動或主動地卷入“就業—失業—待業—再就業”的職業生涯發展過程。在這一背景下,高校就業服務不能將“讓學生畢業時找到一份工作”作為終極目標,而要將提升學生的生涯適應力作為就業指導工作的重要內容,樹立為學生的長遠發展做準備的指導理念。就業指導理念的轉變涉及指導內容、指導對象、指導方式等方方面面的轉變,是就業指導工作范式轉變的首要任務,為此,高校就業指導部門不僅需要吸收最新的職業咨詢理論,從總體上把握新工業革命時代學生就業的新趨勢,還需要通過調研了解新工業革命對地區行業及本校學生就業的具體影響,由此才能真正將為學生長遠發展服務的理念融入到就業指導工作中。

(二)加強就業能力與態度指導

高校就業指導內容要從注重傳授學生就業知識,轉變為更加注重培養學生就業能力與態度。總體來看,我國高校普遍重視畢業生就業指導與服務工作,各個高校均設有就業指導中心,它對畢業生就業進行統一管理與服務。特別是2007年《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切實做好2007年普通高等學校畢業生就業工作的通知》,它明確提出“將就業指導課程納入教學計劃”的要求,就業教育與指導成為大學教育的必修環節。但從就業指導課程的內容來看,就業教育主要集中在職業生涯規劃、就業政策法規、求職技能技巧等方面的知識傳授,缺少對學生就業能力與態度的培養,只通過個別的創新創業活動來實現少數學生就業能力與態度的提升。

以培養學生生涯適應力為核心的就業指導需要高校全面加強學生就業能力與態度的培養,將影響學生價值觀、世界觀的思想教育和心理教育納入教育計劃之中,并嵌入到專業教育和課外活動輔導過程中,引導學生形成對不確定未來的堅定信心,并使其具有創新精神。早在我國高校畢業生就業制度進行“雙向選擇”改革之初,就有學者指出,高校就業服務與指導工作應該延伸到專業教育的全過程,作為“高等教育工作的一部分”[18],而立足于提高學生生涯適應力的高校就業指導必定要使學生在接受高等教育全過程中發現自身興趣與尋找人生意義之所在。同時,對學生就業能力與態度的培養要盡可能覆蓋生涯適應力的生涯關注、生涯控制、生涯好奇、生涯自信等四個維度,著眼于學生對工作的自我關注、興趣挖掘、能力提升與信心培養,增強學生的實踐意識與責任意識,將學生作為書寫自己職業生涯的第一責任人與首席設計者,通過就業教育與指導,幫助學生找到自己的人生意義與愿意為之奮斗終生的事業,這是確保學生有效應對新工業革命時代給工作世界帶來的挑戰的根本所在。

(三)搭建多主體網絡化平臺

高校學生就業網絡化平臺要實現從單主體平臺到多主體平臺的轉變。傳統的高校就業指導部門的工作包括聯絡用人單位爭取招聘資源,并組織線下或線上招聘為畢業生提供就業機會,學校在這一過程中起到主導作用,畢業生與用人單位作為參與者完成就業與招聘過程,而學生一旦與用人單位達成了工作協議,就業指導部門的工作就此完成,高校對學生的人才培養任務也圓滿結束。這種基于價值鏈傳遞的線性模式不足以讓學生在就業市場上保持競爭力,也不能滿足新工業革命時代學生終身發展的需求。隨著網絡技術和數字技術的發展,以及新工業革命對工作世界帶來的影響逐步加深,高校就業服務工作需要構建一個多主體合作的網絡化平臺。

“平臺”是一種交易空間或場所,以供不同用戶群體創造和交換價值[19],高校就業服務的重點在于為各方利益搭建能夠進行價值創造與價值交換的網絡化平臺,使多方利益主體能夠實時、靈活地尋找到就業崗位或最優人選。首先,“網絡化”體現于所使用的技術的信息化、數字化,一方面通過互聯網數字化存儲記錄學生在大學階段的學習經歷與成果,為用人單位提供學生全面的成長發展經歷,另一方面通過社會與雇員評價數據,為學生提供用人單位的相關信息,從而通過網絡互聯與互動,實現用人單位與學生的全過程聯系。其次,“網絡化”還體現于建立關系的網狀化、連通性,盡可能地拓展學生就業渠道與方式,充分挖掘學校在校企合作、校友等方面的資源,構建能夠為畢業生提供多次就業與實習的機會,為企業提供優質人力資源,為校友終身發展服務的網絡化平臺。

(四)重塑生涯適應導向的組織結構

隨著高校就業指導理念的轉變與內容的深化,面向新工業革命時代的高校就業指導部門的組織結構勢必要以提高學生生涯適應力為導向進行拓展與整合。學生就業工作是一項復雜的系統工程,往往需要調動與組織學校內部的學生工作部門、教學工作部門、安保部門和各級學院等,學校外部的教育、人社、公安等多個系統協同工作。一項針對“985”高校就業部門的調查顯示,組織職能界定不清楚、組織設置不健全、部門劃分不清晰等問題仍是高校就業職能部門存在的主要問題。[20]結合新工業革命時代高校學生就業指導的需要,高校就業職能部門應由單一的“就業指導”功能向集“就業教育、服務、管理和研究”為一體的多功能職能轉變。功能的拓展意味著組織結構的轉變,我國高校就業職能部門要在轉變理念與明晰功能的基礎上,進一步整合與調整就業職能部門的組織結構:一是高校就業職能部門應轉向更加扁平化、開放化的組織結構;二是就業職能部門各分支單元要圍繞提高學生生涯適應力來設置,包含生涯服務部、體驗教育部、雇主和校友關系部、項目部、規劃和管理部等,為學生生涯適應力的提高提供全方位的支持。

參考文獻:

[1]羅建河.我國大學生就業政策的“去身份化”過程分析[J].教育發展研究,2017(19):14-19.

[2]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6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217.

[3]HARARI N Y,PERKINS D.Homo Deus:A Brief History of Tomorrow[M].NewYork:Harper Collins Publishers,2016:257.

[4]楊進.工業4.0對工作世界的影響和教育變革的呼喚[J].教育研究,2020(2):124-132.

[5]FRIEDMAN G.Workers Without Employers:Shadow Corporations and the Rise of the Gig Economy[J].Review of Keynesian Economics,2014(2):171-188.

[6]蔣利平,劉宇文.大學生“慢就業”現象本質解析及對策[J].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2020(4):64-66.

[7]FORD M.Rise of the Robots[M].New York:Basic Books,2015:56.

[8]AUTOR D,DORN D.The Growth of Low-skill Service Jobs and the Polarization of the US Labor Market[J].American Economic Review,2013(5):1553-1597.

[9]沈千帆,付坤,馬立民,等.“00后”大學生的群體特征及教育策略[J].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2019(24):55-56.

[10]SAVICKAS M L.The 2012 Leona Tyler Award Address:Constructing Careers-Actors,Agents,and Authors[J].The Counseling Psychologist,2013(4):648-662.

[11]BROWN S D,LENT R W.Career Development and Counseling:Putting Theory and Research to Work[J].Career Development Quarterly,2012(4):376-377.

[12]LENT R W,IRELAND G W,PENN L T,et al.Sources of Self-efficacy and Outcome Expectations for Career Exploration and Decision-making:A Test of the Social Cognitive Model of Career Self-management[J].Journal of Vocational Behavior,2017(99):107-117.

[13]SUPER D E.Career Education and the Meaning of Work[EB/OL].[2020-08-17].https://books.google.com/books?id=kmNsp7joDBYC&pg=PA52&dq=Career+choice+is+a+lifelong+process+of+decision.

[14]SAVICKKAS M L.Life Design:MA Paradigm for Career Intervention in the 21st Century[J].Journal of Counseling & Development,2012(1):13-19.

[15]SUPER D E,KNASEL E G.Career Development in Adulthood:Some Theoretical Problems and a Possible Solution[J].British Journal of Guidance and Counselling,1981(2):194-201.

[16]ALAN S K,EDWARD F E.The Relationship of Demographic and Psychological Variables to Career Maturity of Junior College Student-athletes[J].Journal of College Student Development,2001,42(2):122-132.

[17]STIEGLER B.Automatic Society:The Future of Work[EB/OL].[2020-07-20].https://politybooks.com/bookdetail/?isbn=9781509506309.

[18]劉興寶,劉萬芳.大學生就業指導工作初探[J].遼寧高等教育研究,1995(1):59-62.

[19]張小寧.平臺戰略研究評述展望[J].經濟管理, 2014(3):190-199.

[20]王麒凱,錢驊,黃梅英.高校就業職能部門組織結構優化設計[J].中國大學生就業,2015(10):3-7.

(責任編輯 黃銘釗)

主站蜘蛛池模板: 99这里只有精品6| 日本人又色又爽的视频| 久久国产拍爱| 婷婷综合缴情亚洲五月伊| 国产成人一区免费观看| 91视频首页| 就去色综合| 99久久精品免费看国产电影| 成人小视频网| 亚洲精品福利视频| 亚洲美女AV免费一区| 亚洲最大看欧美片网站地址| 国产福利一区视频| 高清色本在线www| 国产一级二级在线观看| 为你提供最新久久精品久久综合| 国产日韩欧美精品区性色| 欧美激情网址| 超碰精品无码一区二区| 欧美成人二区| 国产超碰在线观看| 成人年鲁鲁在线观看视频| 日韩最新中文字幕| 国产精品亚洲一区二区三区z| 少妇露出福利视频| 午夜欧美在线| 亚洲中文字幕国产av| 色悠久久综合| 亚洲欧洲日韩综合色天使| 亚洲欧美在线看片AI| 欧美中文字幕一区| 亚洲毛片网站| 91在线播放国产| 就去色综合| 日韩一级二级三级| 日韩av无码精品专区| 色妺妺在线视频喷水| 欧美一区中文字幕| 91色在线视频| 国产小视频a在线观看| 六月婷婷综合| 精品久久香蕉国产线看观看gif| 日韩欧美国产区| 不卡无码h在线观看| 久久精品女人天堂aaa| 国产偷国产偷在线高清| 在线欧美一区| 精品一区二区三区无码视频无码| 亚洲国产看片基地久久1024| 国产精品亚洲一区二区三区z| 欧美三級片黃色三級片黃色1| 97se亚洲综合在线| 欧美日韩亚洲综合在线观看| 亚洲系列无码专区偷窥无码| h网站在线播放| 免费中文字幕在在线不卡| 亚洲va欧美ⅴa国产va影院| 日本高清在线看免费观看| 亚洲视频三级| 国产乱人免费视频| 免费日韩在线视频| 五月天福利视频| a网站在线观看| 久久精品无码中文字幕| 嫩草影院在线观看精品视频| 国产黑丝一区| 四虎永久免费地址在线网站| 91精品国产自产在线老师啪l| 亚洲美女高潮久久久久久久| 欧美成人手机在线观看网址| 伊人久久婷婷| 国产成人精品一区二区免费看京| 狠狠做深爱婷婷久久一区| 亚洲欧美成人在线视频| 性色生活片在线观看| 永久免费无码成人网站| 69视频国产| 综合色在线| 国产在线精彩视频二区| 免费国产一级 片内射老| 国内精品视频| 国产精品视频系列专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