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高學歷貧困畢業生與非貧困畢業生就業質量的比較研究

2021-06-28 18:08:04王紅雨閆廣芬
高教探索 2021年5期
關鍵詞:比較

王紅雨 閆廣芬

摘 要:貧困畢業生與非貧困畢業生就業質量之比較是驗證當前教育扶貧實效的有效切入點,調查結果顯示:貧困畢業生凈就業率高于非貧困畢業生,但在創業率、升學率與待業率上均更為不利,這與非貧困畢業生占有較多的家庭資本而采取“慢就業”對策相關;在薪酬方面,貧困畢業生在均值與極值上均處于劣勢,這主要由兩者薪酬分布高端的差異引起;貧困畢業生在崗位所在地、崗位所在單位性質、崗位性質、崗位條件、周均工作時間上處于不利地位,其中崗位所在單位性質起到關鍵作用;貧困畢業生與非貧困畢業生在崗位興趣度和崗位勝任度上差異較大,這造成兩者在工作績效上產生顯著差異;貧困畢業生于培訓率與晉升率上的得分低于非貧困畢業生,而在行業前景滿意度上高于非貧困畢業生。基于貧困畢業生就業幫扶對策的實效提升,可從建立就業質量長效監督數據庫、構建職業生涯發展聯動系統和職業生涯多中心幫扶網絡等方面進行相關實踐。

關鍵詞:貧困畢業生;非貧困畢業生;就業質量;比較;自評

一、問題的提出:人力資本理論與累積優勢理論之于貧困群體就業的認知分歧

作為全球性社會問題,貧困一直是各國政府普遍重視、力求解決的關鍵問題。為實現反貧脫貧,教育扶貧成為不同國家和地區的一致選擇,延長教育年限、增加教育投入、監督教育質量等措施被普遍實踐以提升貧困人口的崗位競爭力與職業勝任力,進而提升社會之公平正義。教育扶貧的內在依據在于人力資本理論,人力資本理論認為:真正產生價值的是“凝結在生產中的無差別的人類勞動”[1],民眾只有接受一定的訓練或教育,才能轉化為合格的勞動者。因此,教育本質上是一種生產性投資,目的是“使人獲得生產能力與再生產能力的潛力”[2]。基于此,人力資本可以彌補貧困人口經濟弱勢的先天不足,“打破貧窮的最有效與最經濟方案是對人力的投資”,“在走向平等的道路上,沒有比提供教育更偉大的步驟”[3]。

與人力資本理論相反,累積優勢理論并不如此樂觀。累積優勢理論的核心觀點在于:起點優勢與早期積累對就業結果影響明顯,累積優勢會在整個職業生涯中始終存在,且其所產生的顯著影響會伴隨著從業時間的延長與職業等級的升遷而持續放大。故此,因早期經濟優勢的存在,非貧困群體相對于貧困群體所占據的優勢不但不會減少或消失,反而會增加、累積,從而通過職業優勢的持續累積完成社會分層的代際傳遞。這一理論被廣泛的實證研究所驗證,如艾力森等人對于女科學家職業生涯的研究[4],布勞和鄧肯對于白人男性和黑人男性職業回報率的研究[5],羅森鮑姆對于公司內部職級晉升的研究[6],均是此方面的代表。

那么,在貧困畢業生的就業過程中,人力資本的彌補與經濟累積的優勢究竟誰在發揮著更顯著的作用?接受高層次、高質量的高等教育后,“就業”是否仍然受到“貧困”或“非貧困”標簽的影響?這種標簽在畢業生的就業結果中發揮著什么作用?為回答以上問題,本研究選取就業質量這一教育扶貧的終端試金石為研究主題,于貧困畢業生與非貧困畢業生就業質量的比較中探究當前教育扶貧的實效,并在總結問題的基礎上明確貧困畢業生就業質量的提升措施。

二、研究設計:指標確定與數據來源

(一)畢業生就業質量指標體系的確立

就業質量研究起源于美國20世紀70年代的“工作生活質量”研究,并經歷了“工作生活質量(quality of work life)——體面勞動(decent work)——工作質量(quality in job)——高質量就業(high-quality employment)”的發展過程,近年來開始受到國內學者的關注。但由于職業屬性與質量觀念的差異較大,不同學者對于就業質量的概念內涵缺乏標準共識,對畢業生就業質量的研究也存在類似問題,這集中體現在不同研究者對就業質量具體指標的確定會因調查對象或數據的可得性而不盡相同。在畢業生就業質量這一研究主題上,就評價主體而言,包含學生、學校、用人單位、社會等不同維度,僅在以學生自我評價為中心設計的一維評價指標中,就存在諸多不同的指標劃分,如張瑤祥從工作報酬、工作環境、職業發展三個維度進行測量[7];吳新中從就業狀況、勞動報酬、工作條件、職業發展四個維度進行測量[8];賴德勝則從就業環境、就業能力、就業狀況、勞動報酬、社會保護和勞動關系六個維度進行測量。[9]

鑒于不同學者對畢業生就業質量的指標確定存在強異質性,故本研究采取詞頻法進行重新梳理,步驟如下:(1)以“就業質量”“畢業生就業質量”“大學生就業質量”為關鍵詞在中國知網檢索近十年的核心期刊論文與碩博學位論文,在被檢索文獻中篩選高頻次指標,確定指標的初選范圍;(2)結合研究生層次畢業生的就業質量特征,對評價指標進行二次篩選,剔除不相關指標;(3)實踐德爾菲法,先后邀請畢業生就業問題研究專家8人、研究型大學就業指導中心教師5人、用人單位人力資源主管4人修正指標。最終,本研究形成包括5個一級指標、19個二級指標的指標體系(如表1)。

(二)數據來源

為了解高學歷貧困畢業生之就業質量,本研究向京津冀地區7所研究型大學學術型研究生發放調查問卷,展開貧困畢業生就業質量的自評調查。盡管抽樣范圍有限,但鑒于抽樣地區的相關高校典型性較強,被調查者所就讀的學校、專業與性別分布也相對均衡合理,故此抽樣范圍仍具有良好的代表性。調查開展時,本研究同時設置非貧困畢業生作為參照組。

在對調查對象的界定上,貧困生系指家庭經濟困難學生[10],但此定義過于籠統。宏觀來看,各高校針對貧困生展開的一般資助手段包括獎學金、助學金、助學貸款、勤工儉學、學費減免五種方式,因此,本研究將貧困畢業生的可操作性定義界定為:凡在校期間接受過以上五種資助方式中任何一種及以上的學生。故此,在問卷的畢業生基本信息部分,調查學生若填寫曾獲得過以上資助方式中的任意一種即被判定為貧困畢業生,反之則為非貧困畢業生。

研究者于2019年10月至2019年12月通過線上與線下相結合的形式發放問卷,共面向2018屆、2017屆畢業生發放問卷4500份,回收問卷4196份,回收率9324%;其中有效問卷3827份,有效率9121%,有效問卷樣本構成如表2所示。同時,此次調查有效問卷的總體克隆巴赫系數為0913,各維度克隆巴赫系數均在08以上,問卷信度良好。

三、研究結果及分析

以問卷為基準,本研究從就業率、薪酬水平、崗位環境、人職匹配與職業發展前景五個維度對貧困畢業生與非貧困畢業生之就業質量進行調查,經過數據分析獲得以下結論。

(一)就業率比較

就業率是畢業生就業評估中最基本的指標之一,為獲得相對真實的畢業生就業率,除向畢業生發放問卷外,本研究還向樣本院校的就業指導中心、學工部、團委等相關部門進行就業率方面的數據收集,以作數據的驗證性參考。調查結果(如表3)顯示:(1)在凈就業率上,貧困畢業生凈就業率高出非貧困畢業生凈就業率近12個百分點,此種差距一方面可在一定程度上說明國家、高校與用人單位對貧困畢業生就業的大力支持與當前精準扶貧、精準助貧工作所取得的一定成效,另一方面也與非貧困畢業生采取的“慢就業”策略相關,這可在后文兩者于升學率與待業率的比較中窺得一二。(2)在創業率上,貧困畢業生創業率與非貧困畢業生創業率均處于正向較低水平,但貧困畢業生低于非貧困畢業生近3個百分點,可見在社會資本需求較高的創業行為上,貧困畢業生因家庭或社會網絡的資源占有相對不利而導致有效創業行為較低。(3)在升學率上,貧困畢業生低于非貧困畢業生近8個百分點,這同樣在一定程度上折射出如下事實:貧困畢業生大多選擇走向職場,因為他們需要盡快就業以緩解家庭經濟的困難現狀;非貧困畢業生則可獲得更高層次的優質教育資源,家庭經濟無疑在此發揮著重要作用。(4)在待業率上,貧困畢業生與非貧困畢業生同樣處于較低水平,這可能與本研究所選取樣本院校的“名校效應”相關,但非貧困畢業生待業率高于貧困畢業生待業率13個百分點,這在一定程度上體現出非貧困畢業生因占有經濟優勢而有更多權利選擇諸如“延期考研”“延期出國留學”等“慢就業”策略。

(二)薪酬水平比較

薪酬水平是就業質量的最直觀體現,相較于非貧困畢業生,貧困畢業生薪酬水平在多維度呈現不利趨向(如表4):(1)從均值來看,貧困畢業生年度薪酬①總額平均低于非貧困畢業生年薪54萬元,兩者的年度薪酬比為071,說明貧困畢業生的一般薪酬水平只達到非貧困畢業生一般薪酬水平的71%左右;其中,年平均薪資(差額為28萬元/年)與年平均保險與公積金收入(差額為25萬元/年)的差額較大,說明兩者的薪酬水平差異不僅體現在直接的經濟收入之中,也體現在隱性的福利獲得之中。(2)從極值來看,就極大值而言,貧困畢業生最高年度薪酬為325萬元,非貧困畢業生的最高年度薪酬為437萬元,兩者極大值年度薪酬比為074,說明貧困畢業生的最高年度薪酬只達到非貧困畢業生最高年度薪酬的74%左右;就極小值而言,貧困畢業生的最低年度薪酬為45萬元,非貧困畢業生的最低年度薪酬為54萬元,兩者的極小值年度薪酬比為083,說明貧困畢業生最低年度薪酬也只達到非貧困畢業生最低年度薪酬的83%左右。

為獲得貧困畢業生與非貧困畢業生薪酬水平的影響因素,本研究繼續對兩者的薪酬水平進行分位數回歸分析,結果顯示(如表5):貧困畢業生與非貧困畢業生的平均薪酬差額隨分位數由低到高呈現差異加大趨勢,在25%分位上,貧困畢業生平均薪酬低于非貧困畢業生平均薪酬33%;在50%分位上,貧困畢業生平均薪酬低于非貧困畢業生35%;在75%分位上,貧困畢業生平均薪酬低于非貧困畢業生38%;在95%分位上,貧困畢業生平均薪酬低于非貧困畢業生47%。可見,伴隨著薪酬水平的由低到高,兩者的差距也逐漸增大。故此,本研究認為,雖然貧困畢業生在薪酬水平上整體處于劣勢,但貧困畢業生與非貧困畢業生薪酬水平差異主要是由薪酬分布高端的差異引起的。

(三)崗位環境比較

崗位環境是評價就業質量的重要一環,本研究從崗位所在地區、崗位所在單位性質、崗位性質、崗位基本條件、周平均工作時間五個維度對其進行考察:貧困畢業生與非貧困畢業生在崗位基本條件、周平均工作時間維度存在差異較大,在崗位所在地區、崗位所在單位性質、崗位基本條件維度上的基本趨勢雖然相似,但在維度內部仍存在明顯差異,由此,貧困畢業生在崗位環境維度上的相對不利地位仍表現明顯。

1.崗位所在地區方面

貧困畢業生與非貧困畢業生的整體分布相似,兩者均在東部地區選擇工作崗位的占比最高,在西部地區選擇工作崗位的占比最低,“傾向東部”的崗位分布體現了勞動力市場的一般調節作用。但在東部地區占比中,貧困畢業生低于非貧困畢業生近8個百分點;在西部地區占比中,貧困畢業生則高于非貧困畢業生近2個百分點(如圖1),一方面,這顯示出相對于非貧困畢業生,貧困畢業生在崗位所在區域維度上仍處于相對劣勢;另一方面,在一定程度上表征國家針對貧困畢業生開展的部分就業補償政策帶有“傾向西部”的特色,如西部就業計劃、學費補償與國家助學貸款代償政策等相關政策均涉及此方面的規定。

2.崗位所在單位性質方面

貧困畢業生與非貧困畢業生之間存在以下差異:貧困畢業生工作崗位所在單位性質占比較高者為三資企業與民營企業,兩者占比之和為4655%;非貧困畢業生工作崗位所在單位性質占比較高者則為國有企業與事業單位,兩者占比之和為4265%;同時,兩者就職于黨政機關與事業單位的占比也略有不同,貧困畢業生就職于此類單位的比例之和為2210%,非貧困畢業生就職于此類單位的比例之和則達到3359%(如圖2)。

為進一步認識貧困畢業生與非貧困畢業生在崗位所在單位性質上的差異,本研究繼續將高等學校、科研機構設置為參照組,運用無序多分類Logistic回歸模型進行分析(如表6)。結果顯示,在控制其他變量的基準上,貧困畢業生與非貧困畢業生到黨政機關(0631倍)、三資企業(1261倍)與民營企業(1278倍)的概率差異顯著,而到事業單位、高等學校、科研機構與國有企業的概率差異并不顯著。

從崗位所在單位性質的分析可見,貧困畢業生想要獲得穩定性較高、工作福利較好的“體制內崗位”,比非貧困畢業生更為困難,可見,在我國當前就業市場人才篩選機制并不完全成熟的前提下,社會資本仍在畢業生擇業中發揮著重要甚至關鍵作用。在此背景下,非貧困畢業生可占有更多的非正式資源優勢,獲得更為優質的工作崗位,間接造成貧困畢業生的不平等劣勢,這一點同樣在下文貧困畢業生與非貧困畢業生對自身崗位的滿意度測量上得到印證。

3.崗位性質方面

貧困畢業生占有專業技術性崗位最多(3252%),非貧困畢業生占有管理性崗位最多(4063%),這在一定程度上呼應了上文“非貧困畢業生更易占有體制內工作”的結論。而兩者對工勤性崗位均占有較少,但貧困畢業生在工勤性崗位的占比上仍高于非貧困畢業生約10個百分點(如圖3),這在一定程度上說明貧困畢業生在此方面處于相對劣勢。

4.崗位條件滿意度方面

本研究圍繞崗位的安全性、穩定性、交通條件、人際關系、單位社會評價和辦公條件六個維度展開,設計Liket五點量表進行畢業生滿意度自評,結果顯示:貧困畢業生崗位條件滿意度整體水平低于非貧困畢業生,其中,崗位穩定性與崗位所在單位社會評價兩維度平均差值較大,安全性、交通條件、人際關系、辦公條件三維度平均差值較小(如圖4)。就崗位穩定性而言,貧困畢業生滿意度平均得分為232分,非貧困畢業生滿意度平均得分為418分,兩者差值為186分;就崗位所在單位社會評價而言,貧困畢業生滿意度平均得分為217分,非貧困畢業生滿意度平均得分為465分,兩者差值為248分,此項也是貧困畢業生與非貧困畢業生在崗位條件滿意度中差額最大的一項。一般而言,體制內的崗位在穩定性與單位社會評價方面的表現要明顯優于體制外的崗位,如劉彥林與馬莉萍的研究明確指出,體制內崗位的最大魅力在于工作穩定、福利優厚與社會評價較高。[11]故此,貧困畢業生與非貧困畢業生在此兩項上平均差值較大,也可與上文對于崗位所在單位性質的調查結果相互印證。

5.周平均工作時間方面

貧困畢業生周平均工作時間(507小時)超出非貧困畢業生周平均工作時間(451小時)56小時。這也可能和貧困畢業生與非貧困畢業生的工作單位性質有關:一般而言,體制內工作單位的工作時間較為規律,而非體制內的工作時間則較為隨機,正常工作時間外的超額工作也較為常見。為此,本研究針對周平均工作時間展開回歸分析,結果同樣證明,“貧困畢業生”身份與“工作單位性質”對工作時間產生顯著影響,且相較于“工作單位性質”,“貧困畢業生”身份產生的影響更為顯著(如表7)。

(四)人職匹配比較

在人職匹配方面,本研究選取專業對口度、受教育層次匹配度、崗位興趣匹配度、崗位勝任度四個維度進行測量。本研究首先對四個維度進行Liket五點滿意度自評,結果如表8所示:(1)在專業對口度與受教育層次匹配度兩維度,貧困畢業生的滿意度均值均高于非貧困畢業生:在專業對口度上,貧困畢業生滿意度在一個較高正向水平(442),非貧困畢業生滿意度在一個較低正向水平(409),兩者差額近03;在受教育層次匹配度上,貧困畢業生滿意度仍在一個較高水平(454),非貧困畢業生滿意度有所提升(411),但兩者差額仍近04。(2)在崗位興趣匹配度和崗位勝任度方面,貧困畢業生滿意度均值顯著低于非貧困畢業生:在崗位興趣匹配度上,貧困畢業生滿意度處于一個較低正向水平(416),非貧困畢業生滿意度則處于一個較高正向水平(451),兩者差額達035;在崗位勝任度上,貧困畢業生與非貧困畢業生的滿意度自評均值均處于較低正向水平,但貧困畢業生的均值得分為397,非貧困畢業生的均值得分為439,兩者差額達042。

在此基礎上,本研究進一步對貧困畢業生和非貧困畢業生的人職匹配水平進行顯著性檢驗和差異尺度檢驗,結果發現:貧困畢業生與非貧困畢業生在崗位興趣匹配度和崗位勝任度上存在顯著差異,在專業對口度和受教育層次匹配度上差異不明顯。這一點在差異性尺度檢驗中同樣得到驗證,按照Cohen提出的測定標準,02以下為較小差異,02-05為中等差異,05以上為較大差異,貧困畢業生和非貧困畢業生在崗位興趣匹配度與崗位勝任度上的Cohens d值已到達中等差異水平,而兩者在專業對口度和受教育層次匹配度方面的差異處于較小差異水平。相較于專業對口度與受教育層次匹配度,崗位興趣匹配度與崗位勝任度更能客觀、直接地反映畢業生的工作績效,更能在畢業生長遠的職業生涯發展中發揮明顯的預測作用[12],故此,在崗位興趣匹配度和崗位勝任度上處于相對弱勢的貧困畢業生,其工作績效也會受到此兩項因素的不利影響,并伴隨著工作時間的延長而加劇貧困畢業生與非貧困畢業生之間的職業發展差異。

(五)職業發展前景比較

在發展前景方面,本研究選取晉升率、培訓率、行業前景滿意度三個指標進行測量,結果如表9所示:在培訓率與晉升率上,貧困畢業生得分低于非貧困畢業生,這也在一定程度上呼應上文貧困畢業生與非貧困畢業生在崗位興趣匹配度與崗位勝任度兩個指標上的分析結果,也同樣印證了貧困畢業生在其職業生涯發展中處于相對劣勢的事實。而在行業前景滿意度上,貧困畢業生的自評均值(421)稍稍高出非貧困畢業生(419)的自評均值,但兩者的差額并不明顯,可見,無論是貧困畢業生還是非貧困畢業生,均對自己所在的行業發展前景抱有較高預期,這可能與被測樣本所在學校的類型與層次水平有關。

四、研究結論與對策建議

(一)研究結論

1.就業率方面

貧困畢業生凈就業率高于非貧困畢業生,但在創業率、升學率與待業率上均處于不利地位,這與非貧困畢業生因占有較多家庭資本而采取“慢就業”對策相關。

2.薪酬收入方面

貧困畢業生的薪酬水平在均值與極值比較中均低于非貧困畢業生,這主要由兩者薪酬分布高端的顯著差異引起。

3.崗位環境方面

在崗位所在地區上,貧困畢業生與非貧困畢業生在東、中、西部地區的整體分布趨勢上體現出一致性,這是市場規律調節作用的結果。但在東部地區,貧困畢業生就業比例低于非貧困畢業生就業比例,而在西部地區,貧困畢業生就業比例高于非貧困畢業生就業比例,這可能與當前我國貧困畢業生就業補償政策的傾斜有關;在崗位所在單位性質上,貧困畢業生工作崗位所在單位性質占比較高者為三資企業與民營企業,非貧困畢業生工作崗位所在單位性質占比較高者則為國有企業、事業單位,貧困畢業生在黨政機關的就業比例仍明顯處于劣勢,這與“貧困畢業生”的身份標簽相關;在崗位性質上,貧困畢業生占有專業技術性崗位最多,非貧困畢業生則占有管理性崗位最多;在崗位基本條件上,貧困畢業生崗位條件滿意度整體水平低于非貧困畢業生,其中,崗位穩定性與崗位所在單位社會評價兩維度平均差值較大;在周平均工作時間上,貧困畢業生超出非貧困畢業生56小時,崗位性質、崗位基本條件和周均工作時間的差異均與工作崗位所在單位性質相關。

4.人職匹配方面

在專業對口度與受教育層次匹配度上,貧困畢業生滿意度均值均高于非貧困畢業生;在崗位興趣匹配度和崗位勝任度上,貧困畢業生滿意度均值則顯著低于非貧困畢業生,兩者在崗位興趣匹配度和崗位勝任度上的差異最大。這會形成貧困畢業生與非貧困畢業生在工作績效方面的差異,進而造成非貧困畢業生累積優勢的增加。

5.職業發展前景方面

在培訓率與晉升率上,貧困畢業生得分低于非貧困畢業生;在行業前景滿意度上,貧困畢業生的自評均值稍高于非貧困畢業生自評均值,但兩者的差額并不顯著。

可見,在就業質量上,貧困畢業生的表現較非貧困畢業生而言,一方面,呈現出一定優勢,這既是貧困畢業生在其職業生涯發展中的有利增長點,也是高校貧困畢業生就業補償舉措獲得實效的有力表征;另一方面,也呈現出更為明顯的劣勢,這些劣勢既從量化測算的角度驗證了經濟積累優勢產生了相較于人力資本彌補更為明顯的驅動作用,是日后高校貧困生就業補償舉措提升優化的依據與著力點。

(二)對策建議:基于精準幫扶背景下高校貧困畢業生就業幫扶對策的實效提升

有學者在研究中指出,后精準扶貧時代的最新特征在于從生存性貧困向發展性貧困的轉型,而教育則是杜絕發展性貧困的根本舉措。[13]但在本研究的相關結論中,我們卻發現與此愿景相反的現狀:就就業質量而言,貧困畢業生相對于非貧困畢業生仍處在一個相對不利的地位,經濟累積優勢在此較人力資本彌補明顯發揮了更顯著的作用,高校仍有較大空間來促進貧困畢業生就業質量的長效提升,建立更為合理、徹底、有針對性的高校貧困畢業生就業補償舉措。為此,本研究提出以下建議。

第一,建立貧困畢業生就業質量動態監督數據庫,實現就業幫扶精準化的長效落實。目前,各高校普遍建立了關于貧困畢業生就業率的相關數據庫,但對于其就業質量與職業發展的長效監督則相對不足。由于就業質量相關數據不清,粗放幫扶問題開始出現,如對所有貧困生實行等額資助,導致扶貧資金只能大面積“漫灌”,而無法精準化“滴灌”;貧困生入職后的職業生涯扶助系統尚未建立,導致幫扶舉措不能實現由點到面的發展,也無法反饋先前扶助政策的實際效果。因此,政府、高校與用人單位可聯合建立貧困畢業生就業質量動態監督數據庫,定期跟蹤、搜集、整合相關數據;同時,結合貧困畢業生就業質量的變化趨勢,評估前期幫扶成效,預估最優幫扶方式,確保實現就業幫扶的精準長效發展。

第二,構建以“招錄-培養-就業”為主體的貧困畢業生職業生涯發展聯動系統,實現就業幫扶精準化的全流程落實。當前,在高校招生部門、教務部門、就業部門組成的“內部聯動”中,貧困畢業生就業與生涯信息傳遞存在一定程度的“孤島現象”,由此,使得高等教育的人才培養與經濟社會的發展需求產生結構性錯位。為此,高校應通過共享招生與培養信息、分析用人單位與行業協會的人才需求、響應畢業生以及用人單位的就業反饋,完善自身針對貧困生的招生決策、人才培養、生涯指導、再就業培訓等環節,以此完成貧困畢業生由學校到職場的全流程幫扶。

第三,構建以“高校-政府-企業”為主體的貧困畢業生職業生涯多中心幫扶網絡,實現就業幫扶精準化的全員落實。“家庭資本”或“社會資本”的劣勢對貧困畢業生就業質量起到顯著不利影響,為此應建立多中心幫扶網絡,以減小、降低外圍資本的不良影響。政府在多中心幫扶系統中起到主導作用,可通過設立貧困畢業生就業基金、發放用工補貼、委托招聘、兜底安置等方式直接幫扶,也可通過制定、調整政策及法律法規的間接手段引導、調試、參與貧困畢業生幫扶系統。高校在多中心幫扶系統中起到核心作用,應以優化人才培養模式、提升人才培養質量為核心,從根本上落實貧困畢業生發展性幫扶,既通過專業、課程、實踐的設置與優化促進人才培養的系統性,也通過加強學業支持、就業指導、生涯教育促進人才培養的針對性,以此大力提升貧困畢業生的可雇傭性與不可替代性。企業在多中心幫扶系統中起到托舉作用,在“雙向選擇,擇優錄取”的原則下,可為貧困畢業生提供更為廣泛的就業渠道,如以提供特定工作崗位、開設貧困畢業生專場招聘會、優先錄用等形式有針對性、傾斜性地對貧困畢業生進行精準就業幫扶,有效彌補政府及高校幫扶的缺陷與不足。

注釋:

①年度薪酬=年平均薪資+年平均保險與公積金收入+年平均其他福利。

參考文獻:

[1]李遷.馬克思是對的:《資本論》第一卷導讀[M].南京:江蘇人民出版社,200:102.

[2]西奧多·舒爾茨.論人力資本投資[M].吳珠華,等譯.北京:北京經濟學院出版社,1992:8.

[3]保羅·薩繆爾森.經濟學:下[M].高鴻業,譯.北京:中國發展出版社,1992:1260,1253.

[4]ALLISON R,PAUL D,SCOTT L,TAD K.Cumulative Advantage and Inequality in Science[J].American Sociological Review,1982,47(5):81-109.

[5]BLAU M,OTIS D.The American Occupational Structure[M].New York:Wiley,1967.

[6]ROSENBAUM E.Tournament Mobility:Career Patterns in a Corporation[J].Administrative Science Quarterly,1989,24(2) :24-38.

[7]張瑤祥.基于三方滿意度的高校畢業生就業質量評價研究[J].中國高教研究,2013(5):82-83.

[8]吳新中,董仕奇.高校畢業生就業質量評價要素及體系建構[J].科技進步與對策,2017(4):140-144.

[9]賴德勝,蘇麗鋒,孟大虎,等.中國各地區就業質量測算與評價[J].經濟理論與經濟管理,2011(11):88-89.

[10]教育部辦公廳關于進一步加強和規范高校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認定工作的通知[EB/OL].(2017-01-09)[2020-05-01].http://www.moe.gov.cn/srcsite/A05/s7505/201701/t20170122_295524.html.

[11]劉彥林,馬莉萍.體制內工作的代際傳遞及機制研究:基于全國高校畢業生就業調查數據[J].教育與經濟,2018(5):40-48.

[12]MCCLELLAND D. Testing for Competence Rather than for Intelligence[J].American Psychologist,1973,28(1) :5-18.

[13]唐任伍,肖彥博,唐常.后精準扶貧時代的貧困治理:制度安排和路徑選擇[J].北京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20(1):133-139.

(責任編輯 陳春陽)

猜你喜歡
比較
從小說到電影
人間(2016年28期)2016-11-10 23:32:19
吳昌碩和黃牧甫篆刻藝術比較
村上春樹《1Q84》與東野圭吾《解憂雜貨店》比較研究
文教資料(2016年19期)2016-11-07 06:57:19
孔子與荀子文質觀比較
文教資料(2016年19期)2016-11-07 06:47:37
我國會計制度與國際會計制度比較研究
西方文藝復興時期與中國宋元時期繪畫題材的思維方式比較
電影《千年之戀·源氏物語》與《源氏物語千年之謎》的比較
宋代尚意與晚明尚奇書學思想的探析與比較
同曲異調共流芳
人間(2016年26期)2016-11-03 16:47:14
中日足球后備人才培養體系比較
體育時空(2016年8期)2016-10-25 20:47:19
主站蜘蛛池模板: 国产精品香蕉在线| 日本久久免费| 日本高清有码人妻| 亚洲男人的天堂网| 天堂va亚洲va欧美va国产 | 污网站在线观看视频| 9久久伊人精品综合| 国产91麻豆免费观看| av尤物免费在线观看| 国产欧美在线观看视频| 亚洲日本韩在线观看| 国产欧美在线观看一区| a毛片免费看| 日本精品中文字幕在线不卡 | 一本大道无码高清| 日韩欧美中文字幕在线精品| 一本一本大道香蕉久在线播放| 精品无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AV| 草草影院国产第一页| 亚洲乱码视频| 亚洲日韩国产精品无码专区| 99久久精品国产自免费| 熟妇人妻无乱码中文字幕真矢织江| 精品国产美女福到在线直播| 在线看片中文字幕| 视频在线观看一区二区| 国产精品第一区在线观看| 免费99精品国产自在现线| 中文精品久久久久国产网址 | 国产97视频在线观看| 婷婷亚洲视频| 在线观看亚洲人成网站| 日本精品影院| 亚洲成aⅴ人片在线影院八| 国产真实乱子伦视频播放| 国产成人无码AV在线播放动漫| 国产成年无码AⅤ片在线| 污视频日本| 亚洲香蕉久久| 日韩视频免费| 国产精品专区第1页| 又爽又黄又无遮挡网站| 精品91视频| 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在线播| 亚洲精品无码高潮喷水A| 国产精品手机在线播放| 欧美精品成人| 国产亚洲精品资源在线26u| 国产成人精品第一区二区| 女人18毛片一级毛片在线 | 国产成人综合欧美精品久久| 91探花在线观看国产最新| 中文字幕在线看| 全部无卡免费的毛片在线看| 韩国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 久久精品人人做人人| 又粗又大又爽又紧免费视频| 91在线免费公开视频| 日本高清免费不卡视频| 亚洲国产精品VA在线看黑人| 青青网在线国产| 日韩一区精品视频一区二区| 亚洲av日韩av制服丝袜| 中文字幕在线欧美| 亚洲第一区在线| 久久人人妻人人爽人人卡片av| 99re在线免费视频| 四虎国产永久在线观看| 成人欧美在线观看| 91美女视频在线观看| 亚洲日本中文综合在线| 好吊妞欧美视频免费| 国产精品第一区在线观看| 国产亚洲精品自在线| 精品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六月婷婷激情综合| 曰韩免费无码AV一区二区| 99久久婷婷国产综合精| 天天婬欲婬香婬色婬视频播放| 熟女日韩精品2区| 国产自视频| a级毛片免费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