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在全球方興未艾,前沿技術持續涌現,創新突破呈現多點群發、交叉融合的態勢,孕育出以綠色、智能、泛在為特征的系統性重大技術變革,推動生產方式、社會結構和世界政治經濟格局產生深刻變革;我國正處于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關鍵階段,處于從發展中大國邁向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關鍵時期,經濟發展面臨新形勢、新使命、新要求。世界之變、時代之變、動力之變,給我國經濟發展帶來新的困難與挑戰,也為我國推動高質量發展提供了新的機遇與動力。新發展階段,中國經濟要提質增效、行穩致遠,形成高質量發展新引擎和產業發展新勢能,為世界經濟發展增添強勁動力,迫切需要培育和壯大經濟增長新動能。
培育和壯大經濟增長新動能,是打造競爭新優勢的戰略抉擇。當前,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加速演進,新冠肺炎疫情的蔓延加劇了經濟全球化逆流和各國戰略博弈,科技創新作為核心競爭力成為大變局中的關鍵變量和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科技創新在哪里興起,發展動力就在哪里迸發,競爭新優勢就在哪里扎根。新發展階段,培育和壯大經濟增長新動能,將為我國逐步形成新發展格局、邁向高質量發展,打造新形勢下參與國際合作和競爭新優勢提供動力源泉。
培育和壯大經濟增長新動能,是實現高質量發展的必然要求。推動高質量發展是適應新發展階段的現實選擇。經濟增長新動能不僅是改造提升傳統動力、促進經濟結構升級的創新驅動力,也是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新引擎。新動能的培育是在提振傳統動能的基礎上,促進新動能的成長,形成推動高質量發展的合力。新產業、新業態、新商業模式具有跨界融合特征,能夠與農業、制造業、服務業等領域結合并釋放出強大的正外部溢出性,對相關產業起到帶動和激活效應。2021年的政府報告指出,要“依靠創新推動實體經濟高質量發展,培育壯大新動能。促進科技創新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更好發揮創新驅動發展作用”。培育和壯大經濟增長新動能,要不斷激發增長動力和市場活力,加大重要領域和關鍵環節改革力度,推進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推動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注重用新技術新業態改造提升傳統產業,促進新動能發展壯大、傳統動能煥發生機,為經濟發展厚植新勢能、拓展新空間。
2021年3月16日出版的第6期《求是》雜志刊發了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文章《努力成為世界主要科學中心和創新高地》,文章強調指出:“世界正在進入以信息產業為主導的經濟發展時期。我們要把握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融合發展的契機,以信息化、智能化為杠桿培育新動能。要突出先導性和支柱性,優先培育和大力發展一批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構建產業體系新支柱。要推進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做大做強數字經濟。要以智能制造為主攻方向推動產業技術變革和優化升級,推動制造業產業模式和企業形態根本性轉變,以‘鼎新帶動‘革故,以增量帶動存量,促進我國產業邁向全球價值鏈中高端。”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論述為培育新的增長點、增長極,發展經濟新動能提供了根本遵循,指明了實踐方向。
從新發展階段看向未來,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已邁入從量的積累向質的飛躍、點的突破向系統能力提升的重要時期。如何尋找和培育增長新動能,提高全要素生產率,推動經濟長期持續增長;如何促進科技創新與實體經濟的深度融合,釋放我國發展的巨大潛力和強大動能;如何在新發展階段贏得主動,為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奠定堅實的物質和制度基礎;如何建設適應未來發展趨勢的產業結構、政策框架、管理體系,從而提升經濟運行效率和韌性,增強世界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內生動力,是擺在我們面前的重大戰略課題。有鑒于此,本期特別策劃聚焦“新發展階段的經濟增長新動能”,邀請相關領域專家學者深入研判國內外經濟形勢,從不同層面分析探討新發展階段中國經濟發展的新動能、新優勢、新前景。敬請垂注!
——《學術前沿》編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