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食品安全制度建設情況
2020年,上海市繼續深入貫徹《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安全法》《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安全法實施條例》和《上海市食品安全條例》等法律法規,全面推進依法行政,不斷完善制度體系。上海市人大常委會出臺《上海市公共衛生應急管理條例》 ,上海市政府辦公廳及相關部門組織修訂《上海市食品安全事故專項應急預案》《上海市食品安全舉報獎勵辦法》《上海市食品攤販經營管理辦法》和《上海市食品貯存、運輸服務經營者備案管理辦法》等共計27 部食品安全重要文件。
二、食品安全專項整治情況
按照國家相關部門統一部署,結合上海市實際,各區、各監管部門密切配合,以突出問題為導向,開展整治食品安全問題聯合行動、農獸藥殘留專項整治、重點食品品種專項檢查。2020年開展了“餐飲食品安全環境治理提振餐飲消費信心專項行動”“學校開學食品安全專項檢查”“嬰幼兒輔助食品生產企業監督檢查”“農產品質量安全專項整治‘利劍行動”“保健食品行業專項清理整治行動”等共計19項專項整治。
三、食品安全違法犯罪案件查處情況
上海市有關監管部門落實源頭嚴防、過程嚴管、風險嚴控的要求,2020年開展日常巡查、監督檢查和專項執法檢查共計627376戶次,發現問題企業57404戶次并要求整改或者予以處罰,注銷或吊銷各類食品生產經營企業證照共計22978張,查處食品安全違法案件6944起,罰沒款金額8544.18萬元。其中,農業農村部門查處案件43件,罰沒款金額8.09萬元;市場監督管理部門查處案件6782件,罰沒款金額8535.59萬元;上海海關查處案件1件,罰沒款金額0.5萬元;上海市公安部門偵破危害食品安全的犯罪案件118起,共抓獲犯罪嫌疑人491人,已由檢察機關提起訴訟88人,法院一審判決食品安全相關犯罪19人。
四、食品安全犯罪案件情況分析
2020年上海市食品安全犯罪案件主要呈現以下三個特點:
一是制售假冒、偽劣食品現象仍然存在 如:制售假冒品牌調味品、巧克力、奶粉,制售假冒品牌桶裝飲用水以及用低檔酒冒充高檔酒等。
二是跨省市犯罪趨勢日益明顯 隨著互聯網、通訊、物流等行業的迅速發展,食品安全犯罪更加快捷、隱蔽,犯罪團伙為逃避打擊,已逐漸將“產、運、囤、銷”等環節分離,生產、倉儲環節往往在外省市,上海市成為假冒、偽劣食品流入風險較高的地區。
三是網絡化銷售犯罪模式日益突出犯罪團伙借助網絡平臺和物流快遞渠道銷售問題食品的案件增多,相比傳統的實體店銷售模式,網絡銷售無場地成本,銷售速度更快、影響范圍更廣,增加了日常監管難度。
食品安全輿情
一、輿情概況
2020年上海市全年食品安全輿情監測總數達100余萬條,整理報送食品安全重要輿情信息714余條。全年中7、8、11月輿情信息最多,占全年的35.6%。
二、數據分析
按輿情發生時間統計,各月份食品安全輿情分布呈不均勻狀態。年初由于受到新冠疫情的影響,上海市餐飲服務等食品行業受到較大沖擊,因此上半年輿情數據相對較低。而后隨著我國疫情防控形勢的不斷向好,餐飲服務等食品行業的復工復產有序開展,使得食品輿情數據逐漸上升。
按輿情發生環節統計,種植養殖環節輿情信息6件,占比0.8%;食品生產環節輿情信息19件,占比2.7%;食品流通環節輿情信息125件,占比17.5%;餐飲服務環節輿情信息382件,占比53.5%;進出口環節輿情信息67件,占比9.4%;其他輿情信息115件,占比16.1%。其中,餐飲服務類輿情信息占比較高,與公眾普遍關注學校食堂、公共餐飲環境衛生等輿情信息有關。
2020年上海市食品安全輿情整體呈良好態勢,輿論場正面、中立報道愈超九成。正面輿情主要由食品安全監管工作成效以及食品藥品監管服務民生等宣傳引發。負面曝光類輿情主要由餐飲服務環節食品安全引發,多為網民微博爆料在消費使用過程中遇到的食品發霉、過期、吃出異物等。多地進口冷鏈食品或包裝被測出新冠病毒核酸陽性也引發公眾極大關注。
三、熱點輿情分析
1. 對亂捕濫食野生動物行為懲治力度不斷加強
為落實《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全面禁止非法野生動物交易、革除濫食野生動物陋習、切實保障人民群眾生命健康安全的決定》 ,上海市市場監督管理部門加強了對涉及亂捕濫食野生動物行為的懲治力度,對出售、食用珍貴、瀕危野生動物的執法更加嚴厲。同時,上海市通過各種媒體加強對社會公眾的宣傳教育工作,使大家意識到食用各類野生動物所帶來的危害,構筑起保障人民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守護上海城市安全的堅固防線。

2. 持續做好疫情防控期間校園食品安全監管
隨著各地區疫情情況逐漸穩定,學校紛紛開學,學生在校的食品安全成為社會關注的重點。為統籌做好學校開學疫情防控和食品安全監管工作,上海市市場監督管理部門聯合上海市教育部門、上海市公安部門等職能部門對學校食堂進行全覆蓋檢查,同時加強對校外供餐單位和學校周邊零售店的食品展開安全排查,重點關注相關輿情信息的監測,以確保學生返校后能安全用餐。
3. 推進上海市保健食品行業專項清理整治工作
上海市市場監督管理局繼續探索上海市保健食品“專業監管+ 綜合執法+ 基層治理”的治理模式,完善長效機制,并會同相關部門聯合印發《上海市保健食品行業專項清理整治行動實施方案(2020-2021年)》 ,嚴厲打擊保健食品違法生產經營、違法宣傳營銷、違法廣告、欺詐誤導消費者等行為。上海市各區、各街鎮廣泛開展保健食品“五進”科普宣傳活動,常態化開展消費提示,主動回應社會關切,提升市民科學認知水平和識騙、防騙能力。
4. 通過“食安封簽”提升食品安全治理水平
上海市出臺了全國首個以“食安封簽”為主要內容的規范性法律文件《上海市餐飲外賣食品封簽使用管理辦法(試行)》 ,明確了餐飲外賣糾紛首負責任,通過了明確餐飲服務提供者、配送人員、消費者在餐飲外賣過程中的權利和義務,改變以往此類糾紛中因難以界定食品受到污染的環節而導致無法認定責任的情況。通過廣泛宣傳,讓全社會進一步了解“食安封簽”在提高餐飲配送的安全性和實用性方面的優越性,使消費者真正體會“封簽到手、安心享有”的全新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