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0多年前,春色滿園、亭臺樓榭的丁香花園奠定了上海華山路的格調:優雅、文藝。上海戲劇學院(簡稱“上戲”)、上戲實驗劇院、兒童藝術劇院馬蘭花劇場相繼在此落戶,阿加莎·克里斯蒂的《無人生還》和曹禺《雷雨》的精彩片段回蕩在這條蜿蜒的馬路上,路邊的梧桐亦被賦予了藝術氣息。
走到上海戲劇學院正門口,便會看到隔壁的上戲藝術書店。這是滬上首家高校開辦的戲劇藝術類書店,于2020年12月開業,由上戲與友朋文化傳播有限公司合作經營,為上戲校慶75周年獻禮。門口奶白色的愛奧尼柱纖細秀美,二樓半圓形陽臺圍著黑色鏤空鑄鐵欄桿,一樓入口是綠色落地門窗,書店的門面像極了一幢老洋房。

書店占地約400平方米,天花板頂是沉穩的綠色,店鋪四周交錯排列著胡桃木色與白色的落地書架。門口是暢銷書推薦區域,《歐洲戲劇與教育研訪漫記》《黑色電影》《跟希區柯克學懸疑電影》《演技六講》《編劇手藝》等戲劇影視類書籍赫然在目。除此以外,還有人文、歷史、哲學等十多類書籍分布在書店的各個角落。店堂左手邊是咖啡吧臺,一側放置著一塊裝裱過的橫匾,由上戲前院長、作家余秋雨為書店題字。右手邊是寬敞的咖啡角,配色宛如舞臺:紅色窗簾、綠絲絨沙發、咖啡色護墻板、黑白棋盤格地磚,處處是戲劇的張揚與明艷,可謂書店最出彩的空間。一幅《卡薩布蘭卡》的電影海報懸掛在墻上,旁邊兩面相同尺幅的鏡子,反射著店里無時不刻變換的場景,這虛像提醒著所有的鏡中人:人生如戲,戲如人生。
沿著西側長廊走到底,一群年輕的學生從房間里三三兩兩地走出來,有說有笑,儼然是意猶未盡的樣子。一位梳著辮子的文藝男生告訴我,這里是書店的藝術沙龍區——上戲學生的“秘密花園”,剛剛舉行了一場由學生組織的劇本朗讀會。我走進房間看了一下,沙龍區一側書架上放滿了形形色色的英文原版書、港臺圖書、上戲內部期刊和學生畢業設計。據副店長戴方一先生介紹,這里的圖書期刊部分來自上戲圖書館館藏,讀者可以辦理借閱卡,借閱這些“綠標非賣書”,共享上戲圖書資源。藝術沙龍區有可供書寫的電子白板屏幕和活動桌椅,除了劇本朗讀會之外,還有上戲學子的“周周演”活動與名家講座。

文創產品是如今書店必不可少的商品,上戲書店陸續推出印有上戲標志的校服、文化衫,以及各類上戲元素冰箱貼與戲劇名家徽章,無不彰顯戲劇品牌效應。其中,我最喜歡一套超活化仕女瑜伽公仔,一個個身著唐代服飾、梳著墮馬髻、身型豐腴的仕女穿越了時空,效仿現代都市人,做起各種高難度瑜伽動作,她們或單腳站立,或單手撐地,或前身伏地、雙腳舉過頭頂……憨態可掬極了。

值得一提的是,上戲藝術書店頗懂得從電影入手做產品推廣。書店公眾號上的一篇文案寫到電影《羅馬假日》中安妮公主在西班牙廣場上吃意式冰淇淋(gelato)的一幕,說“經過歲月的沉淀和自然的降溫,才能體會到你與他(她)之間的那份純真”。今年夏天,上戲藝術書店將推出奧黛麗·赫本品嘗的同款意大利手工櫻桃冰淇淋,邀請讀者入到這場戲中,續寫屬于自己的故事。人生這條時光隧道是悠長的,像一條流淌不止的河,無法逆流而上,就如作家白先勇感慨的那般,難怪人要看戲,只有進到戲中,人才能暫時超脫時與空的束縛。幾個鐘頭的戲演完了,給人留下來的感慨卻是無窮無盡的。
走出店門,陽光細碎地透過樹葉灑落一地,華山路透著輕柔的亮。期待未來在此開放的上戲美術館,讓這條仲夏夜之夢的路綿延下去,永不出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