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蘭安緹
有一年初夏,我的家鄉到處飄著槐花的香氣。黃昏時分,我正在巷子里跟小伙伴們瘋玩,我哥哥喊我回去,遞給我一本《格林童話》。那時我已經在讀小學三年級,卻不知道世界上還有那么有趣的書。我深深被它吸引,頭一次因為讀書而享受到廢寢忘食的滋味。我把書中的故事講給我同學聽,他們跟我一樣喜歡,為了能多聽一點,一下課就都圍著我,好像我擁有了一種魔力。我知道,那是好故事的魔力,童話的魔力。從那時起,我便愛上了讀書,暗暗盼望自己將來也能寫出一本有魔力的書。兒童文學當中我尤其喜歡童話,它最吸引我的是神奇的想象力:用糖果做成的房子,能隱身的長袍,一撒謊就長長的鼻子,可以把小孩送到魔法世界的龍卷風。現在想起這些,我仍然能感受到兒時的那種驚奇和喜悅。
兒童與成人不同。他們不是沒長大的成人,而是一種獨立的存在。我們要認識到這種不同,要理解尊重孩子。孩子們彼此之間也不同,每個孩子都是獨一無二的。優秀的兒童文學作品,首先要有趣味性。孩子們天性好玩,閱讀對于他們來說也是游戲的一種,想讓他們放下其他好玩的事情愛上閱讀,就得給他們一本令他們愛不釋手的書。任何兒童文學作品,只有獲得他們的真心喜愛,被他們認真閱讀了,才能談到它對他們的其他“益處”。當然,前提是這些“益處”必須在這個作品中存在,比如文學性、藝術性、思想性。沒有這些,優秀的兒童文學無從談起。
生活真實是一切藝術真實的基礎和源泉,兒童文學也需要扎根在現實的土壤里,童話也不出其外。但是兒童文學有它的特殊性,它的讀者主要是孩子,要考慮到孩子的天性,而且它是有疆界的文學,要堅守它的疆界,所以更需要對生活真實進行提煉、加工、變形和改造,做到藝術的真實,讓孩子喜聞樂見,可以接受,易于接受。在兒童文學中,特別是童話中,現實生活有時候是隱藏起來的。在這一點上,我們要向安徒生先生致敬和學習,比如他的《海的女兒》《丑小鴨》等。
近些年原創兒童文學作品如雨后春筍,其中不乏優秀的、杰出的作品,它們值得孩子們花費寶貴的時間去閱讀,也定將會對他們一生產生向上向好的推動力。就我的寫作而言,要提升原創水準,需要多讀經典,知道高度在哪里;多學習傳統文化和民間文化,從中尋找寶藏;多到孩子們中間去,跟孩子們做朋友,保持純真和好奇。
文學需要關照現實。兒童文學(童話),在對社會問題和苦難表達時,要進行藝術的想象和變形。比如《小王子》。
從寫作的角度來說,也許不該有成人文學和兒童文學之分。一個寫作者的綜合文化修養在任何領域的寫作中都會受到考驗。
童年的經歷對我的兒童文學創作很重要,在某種意義上,我的兒童文學寫作就是一場回歸童年之旅。如何從以往時代的童年經驗和現代化背景下的童年經驗的對接中提取創作靈感,這個問題讓我想到“翻唱”,想到了魯迅先生的《故事新編》。
兒童文學寫作不是也不能是簡易的幼稚化的。作為一個兒童文學寫作者,在每一次的寫作實踐中,都應該堅持難度寫作的自覺和抱負。
兒童文學的語言應該貼近兒童,但也應該是文學的語言,就像兒童文學就是文學。兒童文學所面對的讀者,是眾多的孩子,他們千差萬別,我們不可能也不可以揣測什么是他們能夠理解和喜歡的,但我們要知道什么是文學的。以文學的標準寫出當下的自己和童年的自己都喜歡的作品,分享給孩子們,如果他們恰恰能夠理解和喜歡,寫作才會變得有意義。
一般來說,兒童文學是孩子們最早接觸的文學。孩子們是純真稚嫩的,不論看到什么,都會在不同程度上受到潛移默化地影響,這種影響還可能伴其終身。兒童文學作家應當明白自己這方面的責任,自覺擔當,寫出向真向善向美的兒童文學作品,給孩子們,給人類的未來帶去溫暖、光明與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