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琛 農麗穎
【摘 要】本文針對地方本科院校開展校園迷你馬拉松運動中學校重視程度不夠、沒有形成“跑團”組織、學生跑步鍛煉時間較少等問題,提出地方本科院校開展校園迷你馬拉松運動的建議:鼓勵學生參與跑步鍛煉,落實激勵政策;組建校內“跑團”組織,增加跑步人群基數;引導學生合理利用課余時間,積極參加跑步鍛煉;定期舉行校園生態馬拉松賽事,豐富校園體育文化。
【關鍵詞】地方本科院校 校園馬拉松 迷你馬拉松
【中圖分類號】G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21)07-0154-02
校園迷你馬拉松是對大學課外體育活動改革創新的嘗試,不僅可以為大學生公共體育課程第二課堂體育文化活動增加趣味,而且也能提高學生身體素質、豐富校園體育文化,具有立德樹人、競技育人、文化育人的價值。目前,校園迷你馬拉松已成為校園體育文化活動的重要組成部分,國內很多高校每年都會定期舉行校園迷你馬拉松賽事,且反映效果佳。賀州是中國優秀旅游城市、全國唯一的“中國長壽之鄉”縣域全覆蓋城市,同時也是“世界長壽市”,注重全民健身運動的發展。據統計,從2017年至今賀州市承辦了大小的生態馬拉松賽事已有5場,充分體現了生態賀州的體育特色。賀州學院是一所地方性本科院校,應結合賀州的實際,大力推行校園迷你生態馬拉松賽事。本文以賀州學院為例,探索校園迷你馬拉松運動的開展。
一、地方本科院校開展迷你馬拉松運動面臨的問題
(一)學校重視程度不夠
大學校園是開展校園迷你馬拉松賽事的主要場地,但校園迷你馬拉松的開展受到學校各種制度的約束,涉及多方面的因素,如學校領導的重視程度、校園安全、組織管理和后勤保障等方面。首先,校內無監管部門對學生體質進行有效監測,沒有明確的體育鍛煉管理制度和體育測試成績達標規定;其次,國家體質測試中心與高校監管部門對接存在問題,體質測試中大學生800米/1000米測試成績不納入畢業要求,與體質測試標準相脫離,導致學生忽視跑步鍛煉;最后,學校安全部門、衛生部門與體育部門對校園體育活動監管不到位,公共體育課程對學生身體素質要求不夠明確,沒有關于身體素質具體的考核標準,導致學生參與跑步鍛煉身體的積極性較差。
(二)鍛煉的跑步人員較少,沒有形成“跑團”組織
調查發現,早、晚參與跑步鍛煉的大學生較少,也沒有相關的跑步社團、管理部門實行有效監督。即使有相關學生社團,也沒有形成規章制度對會員進行約束和管理,對會員身體素質要求較低,缺少體能測試篩選;更缺少跑步文化和“跑團”組織,很多學生缺乏跑步知識,忽略自身鍛煉,這正是國內大部分高校存在的共性問題和亟須解決的一大難題。
(三)學生學習任務繁重,跑步鍛煉時間較少
在高校,大一、大二和大三的學習任務較為繁重,大四相對輕松,但都會有一定的學習壓力,所以很多學生會把時間花在學習上,忽略了體育鍛煉,尤其是忽視跑步運動。除了體育專業學生,大一和大二學生的公共體育為必修課程,開設有多種體育項目課程,每周1次大課100分鐘(包括課間10分鐘),但開設的課程對跑步的要求都不高。大三和大四的學生已經修完體育課程,缺少體育鍛煉的要求,鍛煉全靠個人自覺性,更加不樂意參加枯躁的跑步運動。
二、地方本科院校開展校園迷你馬拉松運動的策略
(一)鼓勵學生參與跑步鍛煉,落實激勵政策
學校應加大對學生身體素質的關注度,明確體育課程中學生身體素質考核的標準,開通跑步App監管平臺,安排監管人員進行課后監管,制定并實施一系列激勵學生參與跑步鍛煉的政策,例如跑步達到一定的量給予獎勵。首先,學校要確保在安全的前提下大力開展校園長跑運動,鼓勵學生放下手機、電腦走出宿舍多進行身體鍛煉,提高自身身體素質;其次,后勤保障要做到對學生的運動時間進行干預,組織相關教師進行監督,開通校園跑步群聊平臺,并開設服務全校師生的跑步知識咨詢服務平臺,讓學生及時進行全方位的溝通,選擇水平適合的搭檔約定跑步鍛煉。此外,學校應成立公共體育教學部,下設專屬部門管理學校各體育協會,并配備專業的指導教師選拔田徑人才,成立專業的田徑隊伍。
(二)組建校內“跑團”組織,增加跑步人群基數
跑步是一切體育活動的基礎,也是身體素質的提升基礎,只有豐富校園跑步文化,才能讓更多師生參與鍛煉。學校體育部門要及時發現學生身體素質問題,認真研究具體對策,積極組織成立校內“跑團”,并建立一系列的相關規章制度,推薦優秀管理人才負責“跑團”運轉,安排優秀教師和學生一同參與“跑團”建設,與學校相關部門聯合舉辦校園迷你馬拉松比賽,讓更多的學生參與到跑步鍛煉當中,不斷壯大校園“跑團”人數。還可以借鑒其他高校迷你馬拉松賽事的組織經驗,為學校開展校園迷你馬拉松運動打好基礎。
(三)引導學生合理利用課余時間,積極參加跑步鍛煉
學校體育教師和輔導員要使用正確的方法引導學生,讓學生合理利用自己的課余時間積極參與跑步鍛煉。跑步既能提高學生的身體素質,又可以放松緊張的精神,對學生的學習有很大的幫助,是一項有益于學生身心健康的體育項目。學校應注意宣傳跑步的益處,使學生體會跑步鍛煉前后身體的區別,鼓勵學生充分合理地利用早、晚鍛煉的時間進行校園跑步訓練。
(四)定期舉行校園生態馬拉松賽事,豐富校園體育文化
馬拉松比賽對彰顯地區特色文化、打造城市名片具有重要的意義,因此,賀州學院積極組織大學校園生態迷你馬拉松賽事。校園馬拉松屬于大型體育賽事,參與的人數比較多,所以要考慮的問題也比較多,最重要是安全問題,包括校園安全、運動員的自身安全和觀賽學生的安全。在確保安全的情況下,校園大路是比較理想的馬拉松比賽場地。賀州學院道路平整開闊,具有天然的賽道優勢,學校應該合理利用資源,積極舉辦校園迷你馬拉松賽事,吸引更多的學生參與其中,從中感受到鍛煉的樂趣,進而熱愛跑步,養成跑步習慣。
校園迷你馬拉松是一項可以提高學生身體素質的跑步鍛煉項目,也是促進校園體育文化發展的重要活動。校園迷你馬拉松的開展可以讓學生養成良好的鍛煉習慣,培養學生頑強的毅力和堅韌的人格品質,促使學生積極勇敢面對未來。因此,地方本科院校要結合自身特色,積極組建校園“跑團”,并策劃和組織校園迷你馬拉松比賽和團隊,從而在校園形成跑步鍛煉氛圍,讓學生養成跑步鍛煉習慣。
【參考文獻】
[1]王俊林,金超.中國大學生馬拉松聯賽現狀分析及發展研究[J].中國學校體育(高等教育),2016(6).
[2]郭高.校園迷你馬拉松在昆明高校開展的現狀調查[J].現代營銷(創富信息版),2018(8).
[3]陸大.云南省高校校園“馬拉松”運動影響因素及發展路徑研究[D].昆明:云南師范大學,2019.
[4]周磊.王先亮.濟南大學校園文化、學生歸屬感與參與體育鍛煉的關系探析[J].江漢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20(3).
[5]許蓓.淺析馬拉松運動在國內高校中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J].吉林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19(4).
[6]張智豪.淺析“迷你馬拉松”在全民健身活動中的發展前景——以高校“迷你馬拉松”運動項目的開展為例[J].田徑,2020(8).
[7]劉雪麗,李鵬舉,黃可可,等.城市馬拉松賽對城市綜合水平的影響[J].運動,2012(11).
[8]鄭繼超,趙娜,常繼齋,等.論校園迷你馬拉松的育人價值與培育策略[J].安徽師范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8(4).
[9]夏越.校園馬拉松的形成和發展研究[J].體育科技文獻通報,2018(9).
[10]張磊.校園馬拉松優化發展路徑研究——以蘇州大學為例[J].當代體育科技,2018(29).
[11]趙健,王丹丹.黑龍江省冬季校園馬拉松項目開展及參與的調查研究[J].冰雪運動,2019(5).
注:高校教學改革項目“賀州學院跑團組織建設探索與實踐”(hzxyybjg202010)
【作者簡介】廖 琛(1988— ),男,壯族,廣西來賓人,碩士,賀州學院旅游與體育健康學院講師,研究方向為學校體育、民族傳統體育、體育旅游。
(責編 王 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