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嚴嵩《陳節推久在南昌寄贈》箋證

2021-06-28 01:00:22劉利平
貴州文史叢刊 2021年2期

劉利平

摘 要:被楊慎稱為“真唐絕”的《陳節推久在南昌寄贈》一詩,是明代內閣首輔嚴嵩的重要詩作。陳節推是指嚴嵩好友陳輅,廣東高要縣人,正德十二年至嘉靖四年間任袁州府推官。該詩背景是發生于正德十四年秋的“寧王叛亂”,應南贛巡撫王守仁之招,陳輅和在家養病的嚴嵩分別前往臨江府樟樹鎮,參加王守仁為平定叛亂而主持的會兵定策。之后,陳輅隨軍攻克寧王老巢南昌,不久寧王被擒而亂平;嚴嵩仍留樟樹養病,亂平后方回老家。是年冬,嚴嵩至袁州府衙不見陳輅,意彼仍在南昌,遂賦詩寄贈以表思念。該詩借景抒懷,沖淡沉婉,不愧為“真唐絕”,是嚴嵩的代表詩作之一。

關鍵詞:嚴嵩 《陳節推久在南昌寄贈》 陳輅 寧王叛亂 箋證

中圖分類號:I207.2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0-8705(2021)02-39-49

嚴嵩(1480—1566),字惟中,號介溪,明代江西袁州府分宜縣人,弘治十八年(1505)進士,改庶吉士,正德二年(1507)初授翰林院編修,累官至禮部尚書、內閣首輔大學士,生平事跡詳《明史》本傳1。盡管嚴嵩因被載入《明史·奸臣傳》而背上了奸臣的政治身份,然而他在八十馀年生涯中,與作為不同時期文壇翹楚的茶陵派、“前七子”、“后七子”等往來唱和,寫下了近一千三百首詩文作品,從正德文壇新秀成長為嘉靖文壇領袖,其非凡的詩文成就卻是無法抹殺的2。孔夫子說:“君子不以言舉人,不以人廢言。”3且不說歷史學界對嚴嵩能否稱得上奸臣尚存較大爭議4,即便他是奸臣,學界亦不宜因人廢言,而否定其詩文成就5。嚴嵩的詩文成就既不容否定,則其詩文仍值得深入研究。

嚴嵩《鈐山堂集》中有一首題為《陳節推久在南昌寄贈》的交游詩,屬七言絕句,詩曰:

郡閣蕭條晝掩扉,窗中林岫待玄暉。

東湖亦是桑乾水,應望袁山日憶歸。

與嚴嵩同時代的著名學者、詩人楊慎(1488—1559)對這首詩的點評用了四個字:“是真唐絕”1,即認為嚴嵩的這首詩完全具備盛唐七言絕句的格律和神韻。在詩宗盛唐的明代,“是真唐絕”這寥寥四字的評語,可謂是盛贊之言,足見楊慎對該詩評價之高。楊慎的這一高度評價并非是其一己私見。王陽明門人、南京禮部侍郎黃綰(1477—1551)稱嚴嵩的詩“沖淡沉婉,清新雋永,則當出入盛唐諸家,力去近習,成一家言”2;比嚴嵩稍晚的明代詩論大家胡應麟(1551—1602)在評價嚴嵩的詩學成就時說,其七言律詩“煉鍛精工,爐錘盡泯。雖格本中唐,而氣骨過之”,為明代弘治朝之后,隆慶朝之前成就最大的兩位詩人之一3。雖然黃綰、胡應麟的這些評價并非直接針對嚴嵩上述這首七言絕句而發,但這首詩卻也無愧于這些評價。可見,這首七言絕句實為嚴嵩的重要佳作之一,值得深入研究。

鄢文龍先生《嚴嵩詩集箋注》對該詩作了兩點注釋:一、當作于正德十四年乙卯(1519),與南昌節推陳某詩作往來。二、林岫:叢林群山,泛指山林,并引南朝劉義慶《世說新語·言語》中“林岫便已皓然”一語為證4。曹國慶先生《嚴嵩年譜》將嚴嵩寫該詩的時間系于正德十四年七月之后,比鄢先生的注釋稍為具體;詩作對象也定為“南昌節推陳某”5。鄢、曹二先生因史料或體例所限,對該詩的注釋較為簡略。筆者依據相關史料擬對該詩做進一步箋證,內容主要涉及三方面,一為詩作對象“陳節推”身份之考證;二為嚴嵩與“陳節推”之交誼;三為該詩寫作的背景和意涵。不當之處,敬請方家批評指正。

一、“陳節推”身份之考證

前賢對該詩的箋注,均未能明確詩作對象“陳節推”的具體身份。而作為一首交游詩,明確詩中交游對象之身份十分重要,關系到箋注之質量。故本文首先對“陳節推”之身份進行考證。“陳節推”即陳姓節推。“節推”乃官名,是“節度推官”之略稱,為唐代節度使之屬官,掌管刑獄。至明代,節推成為府一級政府中掌管刑獄的推官之別稱。據《明史·職官志》,明代的府是介于布政司(俗稱“省”)與縣之間的一級政府,每府額設推官一員,秩正七品,職責為“理刑名,贊計典”6,“凡各府推官,職專理獄,通署刑名文字,不預馀事”7。所以,“陳節推”即是陳姓推官。鄢、曹二人大概只是粗略看了該詩的詩名“陳節推久在南昌寄贈”,就想當然地將陳節推視為南昌府的推官。然細思該詩名,陳節推更有可能是別府推官而久居南昌者。翻檢萬歷《新修南昌府志》,正德年間擔任過南昌府推官者僅有冷向春、周善俊兩人,并無陳姓者8。再核之康熙《南昌郡乘》9,結果與萬歷《新修南昌府志》相同。據此,則“陳節推”絕不可能是南昌府的推官。因“陳節推”在嚴嵩的所有詩文中只出現過一次,僅據嚴嵩詩文中的信息,尚難考定其具體身份,故鄢、曹二人只能以“陳某”稱之。那么,這位“陳節推”究竟是何人?嚴嵩為何要寫詩給他?筆者考證如下。

嚴嵩是袁州府分宜縣人,正德中隱居鈐山期間,曾先后應袁州知府姚汀、徐璉之邀,主持纂成正德《袁州府志》。查該志卷六《職官》“推官”一欄,正德朝任袁州府推官者共有四人,先后為方絪弘治十八年舉人、葛垣正德六年監生任、諸鼎正德九年舉人任、陳輅以載,高要人,舉人任1。同書卷十二《藝文志》還收錄了陳輅寫的七律和五律詩各一首2。作為正德《袁州府志》的實際纂修者,嚴嵩將時任袁州府推官的陳輅寫入府志《職官志》,還將陳輅寫的兩首詩載入府志《藝文志》,據此可知,嚴嵩與陳輅當是相互熟識的,嚴嵩詩中的“陳節推”或有可能就是陳輅。

但正德《袁州府志》中有關陳輅的信息比較有限,我們只知道他是高要縣人,字以載,以舉人身份擔任袁州府推官,具體任職時間不詳,但肯定是在正德九年以后。高要縣在明清時期為廣東布政司肇慶府的首縣。查宣統《高要縣志》卷十八,有一篇《陳輅傳》:

陳輅,字以載,水坑人,儀干魁梧,以鄉舉卒業南雍,正德間任袁州推官……宸濠反,南贛巡撫王守仁擒之,將獻俘,欲得部押者而難其人。眾舉輅,遂與之。發南昌,兼程間道走玉山,上書請獻俘,詔不許。至杭州遇張永,守仁付以俘,而輅猶司管押。時車駕南巡,俘不以時膺顯戮,輅以宸濠驕侈,慮有不虞,途中所以慰藉而防范之者備至。迨俘達通州伏誅后,始謁吏部,請文還。凡以俘屬往來者十有七月……卒年七十有一。3

這篇《陳輅傳》足證正德《袁州府志·職官》所載陳輅相關信息是真實可靠的。然而對于陳輅的任職時間,該傳記只是概言“正德間”,亦不具體。不過,該傳記所載陳輅受王守仁之命押解宸濠一事,為我們提供了重要信息。據《明史·王守仁傳》,正德十四年(1519)六月,寧王朱宸濠在南昌起兵謀反。南贛巡撫王守仁在豐城得知宸濠反叛急情后,立即檄令吉安、臨江、袁州、贛州等府知府等官員領兵平叛,于七月二十日攻克宸濠的老巢南昌城,六天后擒獲宸濠,然后將其押往南昌,寧王叛亂迅速被平定4。此前,明武宗正德皇帝朱厚照已下令親征,命安邊伯許泰、提督軍務太監張忠等為前鋒,將京軍數千,溯江而上,直趨南昌。王守仁“乘忠、泰未至,先俘宸濠,發南昌。忠、泰以威武大將軍檄邀之廣信,守仁不與,間道趨玉山,上書請獻俘,止帝南征。帝不許。至錢塘遇太監張永。永提督贊畫機密軍務,在忠、泰輩上,而故與楊一清善,除劉瑾,天下稱之。守仁夜見永,頌其賢,因極言江西困敝,不堪六師擾。永深然之,曰:‘永此來,為調護圣躬,非邀功也。公大勛,永知之,但事不可直情耳。守仁乃以宸濠付永”5。《明史·王守仁傳》中這段有關押解宸濠的情節,與上引《陳輅傳》中的相關記載完全一致而更具詳情,只是限于體例,未提及具體負責管押之人。這足證《陳輅傳》所載是真實可信的。至此可知,陳輅出任袁州府推官的時間必在正德九年以后、十四年七月之前;正德十四年八月初前后,陳輅已受命抵達南昌,負責管押宸濠,之后的十七個月均在履行管押宸濠的公務,不在袁州。宸濠是藩王,又是叛亂的首惡分子,加之當時張忠、許泰等皇帝的親信想攘奪王守仁軍功而急欲獲得宸濠,因此王守仁必定將押解宸濠一事定為最高軍事機密。從抵達南昌后至完成管押任務回到袁州,陳輅這長達十七個月內的行蹤,必定處于絕密狀態,包括陳輅親友在內的一般人員是絕無可能知曉的。因此,筆者猜測,嚴嵩只知陳輅已去南昌,而絕不知陳輅到南昌后之行蹤,還以為他在之后的近一年半時間里都呆在南昌,故以“陳節推久在南昌寄贈”為題,賦詩一首,寄往南昌,以表掛念之情。筆者這一猜測頗合情理,然而它是建立在嚴嵩與陳輅是友人關系這個大前提之下的,但這個前提是否成立,尚需確鑿的史料予以證明。

在宣統《高要縣志》所載陳輅傳文之后,縣志的編撰者注明史料來源為“據明田汝成撰《墓表》、林希元撰《墓志銘》及《府志》參修”,而后又附“案語”以辯駁舊志所載之誤,其中提到田、林二人為陳輅撰寫的《墓表》《墓志銘》均來源于《水坑陳氏家譜》中1。田汝成(1501—?),字叔禾,浙江錢塘人,嘉靖五年(1526)進士,官至福建按察司提學副使,有別集《田叔禾小集》十二卷行世,為明代著名文學家,后入《明史·文苑傳》2。林希元(1481—1565),字懋貞,號次崖,福建同安人,正德十二年(1517)進士,官至大理寺丞,有別集《林次涯先生文集》十八卷傳世,為明代理學家,后入《明史·儒林傳》3。筆者仔細翻檢田、林二人的別集,均未見有陳輅的《墓表》和《墓志銘》4。事有湊巧,筆者好友、肇慶高要市博物館姚錦鴻館長在2017年的一次文物普查時,在高要市某山一處古墓旁發現墓表碑和墓志碑各一塊,上面所刻文字,竟正是田汝成所撰《袁州府推官陳公墓表》和林希元所撰《節推陳公墓志銘》。這兩塊碑石保存較為完好,所刻文字僅有少量模糊不清。隨后,筆者在肇慶鼎湖區(明代屬高要縣)水坑村陳氏祖祠尋訪到清光緒三十三年(1907)增修的《水坑陳氏家譜》一套共十二卷。其中卷十《墓志》中收錄有《袁州府推官陳公墓表》(下文簡稱《墓表》)、《節推陳公墓志銘》(下文簡稱《墓志》)二文,字跡全部清晰可見,比對碑文,僅有少量相異之處5。《墓表》撰寫于明嘉靖十八年(1539)九月,篇幅稍短,計一千二百字;《墓志》撰寫于嘉靖二十年(1541)十月,篇幅較長,計二千五百五十一字。茲將《墓表》中與本文相關內容摘錄如下:

公諱輅,字以載……弘治甲子舉于鄉,學益博,顧連不第于春官……乃正德丁丑就選部,除袁州府推官……十四年七月,宸濠反,都御史王公破擒之,將獻俘闕下而難部押者。藩臬舉公以往……是年十月至杭州,會權奸江彬等勸毅皇帝親征,車駕南狩,而太閽張永、張忠繼來江西詰反者,有詔還俘南昌。比至南昌,又有詔移俘就訊南京……明年十月,車駕還京師。公復以俘屬自南京從之京師,至通州而宸濠賜死,公始得旨歸袁州,最凡以俘屬往來者十有七月。竟勞勚致羸疾,慮不可起,便乞骸骨田園。上官慰留不許,再四乞請乃許。歸則只舸飄搖,獨兩蒼頭伶俜執爨耳。今禮部尚書嚴公素器重公,贈之詩有云“世路飽經方脫險,浮名無競早投閑”……公以成化己丑十二月十六日生,嘉靖己亥三月三日卒,年七十有一。6

《墓志》所載陳輅事跡與《墓表》基本一致,而情節更詳,可補上述《墓表》引文中信息之缺失。如至通州宸濠被處死的具體時間是在正德十五年(1520)十二月初五日,之后陳輅才得以“告吏部給文回任”,至“明年辛巳夏,始抵袁(州)”。陳輅因病乞休是在嘉靖“甲申秋”,乞休獲準后從袁州啟程回老家的時間是在次年嘉靖“乙酉三月”。《墓志》中還直接引用了陳輅的一段自述之言:

嘗自述曰:“吾貌若斯,其心熙熙。理刑袁郡,直以生之。備勤王事,履險而夷。乞歸林下,樂與天宜。若曰‘清風兩袖,急流一人,乃三符太守之贈對。若曰‘浮名無競早投閑,則介溪宗伯之贈詩。予之出處心術而為二君之見知也耶!”1

從以上陳輅《墓表》《墓志》的引文中,我們能得到以下四點信息:

(一)陳輅生于明成化五年(己丑,1469),比嚴嵩年長十一歲,卒于嘉靖十八年(己亥,1539),享年七十一歲;弘治十七年(甲子,1504)中舉人,正德十二年(丁丑、1517)出任袁州府推官。

(二)陳輅于正德十四年(1519)八月初在南昌受命押解宸濠,自南昌至杭州又返回南昌,再到南京,最后于正德十五年十二月到達北京通州,宸濠被賜死。押解任務完成后,到北京請吏部“給文回任”,至正德十六年(辛巳、1521)夏季才回到袁州府。

(三)陳輅于嘉靖三年(甲申、1524)秋季因病申請退休,多次懇求,方獲批準;嘉靖四年(乙酉、1525)三月從袁州啟程前往高要老家。

(四)嚴嵩與陳輅不僅相識,且是相知好友。引文中“今禮部尚書嚴公”“介溪宗伯”均指嚴嵩。嘉靖三年(1524)十二月至次年四月初,時任南京翰林院侍讀學士的嚴嵩正里居在家2,分宜縣離袁州府城僅有八十華里水程3,故當陳輅于嘉靖四年(1525)三月從袁州啟程回高要時,他得以為陳輅送行并賦詩相贈。嚴嵩于嘉靖十五年(1536)由南京吏部尚書改任北京禮部尚書兼翰林學士4,直至嘉靖二十一年(1542)升任內閣大學士仍兼掌禮部5。可見,嘉靖十八年(1539)田汝成撰寫《墓表》時,嚴嵩已在禮部尚書任上。因此,田汝成在《墓表》中追述嘉靖四年(1525)三月嚴嵩贈詩給陳輅送行一事時,以嚴嵩的現職稱呼其為“今禮部尚書嚴公”。嚴嵩號“介溪”,所任官職禮部尚書古稱“大宗伯”,故陳輅在自述中稱嚴嵩為“介溪宗伯”。對于嚴嵩和陳輅的關系,田汝成在《墓表》中說嚴嵩“素器重公”;陳輅則自稱嚴嵩給他的送別詩能見知其“出處心術”。嚴嵩一向器重陳輅,陳輅辭官還鄉時嚴嵩前來送行并賦詩相贈,而且所贈之詩還被陳輅視為知己之言。由此可見,嚴嵩與陳輅不僅相識,而且是相知好友。

綜上所述,嚴嵩《陳節推久在南昌寄贈》中的“陳節推”必為袁州府推官陳輅無疑。

二、嚴嵩與陳輅之交誼

嚴嵩與陳輅相識于何時?有過哪些交往?嚴嵩給陳輅寄贈該詩的具體背景是什么?筆者作如下探析。

陳輅于弘治十七年(1504)中舉,上引《墓表》說他中舉后“顧連不第于春官”,即連續多次參加了禮部主持的會試,但都落第而歸。這說明陳輅參加了弘治十八年(1505)的會試,而嚴嵩正是在當年高中二甲進士。這表明他倆在北京參加了同一場會試,只是陳輅落榜,而嚴嵩高中。同場會試當是嚴嵩和陳輅二人的最早交集,當時兩人在京城是否相識尚待考證。

嚴嵩中進士后,隨即被考選為庶吉士,入翰林院繼續讀書深造,正德二年(1507)散館時,以優等除授正七品的翰林院編修。正德三年(1508)五月、次年六月,因連遭祖父、母親之喪,嚴嵩回到分宜老家守制。服滿,嚴嵩鑒于當時朝政昏暗,不愿出仕,遂以養病為由獲準家居,在鈐山筑室讀書,遂隱居鈐山達八年之久。期間,他讀書、交友、賦詩、作文,并主持纂修正德《袁州府志》,才識日廣,聲望日隆,李夢陽、王守仁等著名學者先后登門造訪,與他以詩文相唱酬,且定下縞纻之交,聲名顯于一時。至正德十一年(1516)三月,嚴嵩才應詔啟程赴京復職1。

陳輅初次會試落第后,曾以舉監身份入讀南京國子監,后來又參考過幾次會試,都名落孫山。其間,他與嚴嵩相遇的可能性不大。正德十二年(1517),年近五十的陳輅絕意科場而就任袁州府推官。他到袁州府任職之時,嚴嵩已于一年前赴北京復任翰林編修。因嚴嵩在袁州府早已聲名遠揚,若此前陳輅不認識嚴嵩的話,那么他到袁州府任職后,雖然嚴嵩已離開袁州,但必定會對嚴嵩有所耳聞。正德十三年(1518)七月,嚴嵩受命充任冊封宗藩副使,陪同正使建平伯高隆從北京前往廣西桂林的靖江王府,九月底途經江西,順道抵家小憩,之后風雨兼程前往桂林2。在離開袁州西行之際,袁州知府徐璉等官員為嚴嵩餞行,嚴嵩頗為感動,在西行途中寫下《發宜春風雨枉諸公出餞別后懷寄》五言律詩二首3。明代府級主要官員僅知府、同知、通判、推官等數人,以當時嚴嵩的聲望加上欽差身份,若無特殊情況,袁州府的主要官員必然悉數到場為他餞行。因此,嚴嵩詩題中“風雨枉諸公出餞”中的“諸公”、詩句“驛荷群公餞”中的“群公”,當包括陳輅在內。假若此前嚴嵩與陳輅不曾見面,則此次當為他們的首次相見。

正德十四年(1519)二月,嚴嵩完成冊封使命后原路返京途經江西時,因患病奏請回老家調理,獲準后于三月抵達分宜老家養病4。養病期間,嚴嵩亦有可能曾與陳輅相往來。六月十四日,寧王朱宸濠在南昌起兵謀奪皇位,殺江西巡撫孫燧等高官,次日南贛巡撫王守仁在豐城得知反訊,立即溯贛江南下,經臨江直趨吉安,同時急檄臨江、袁州、吉安、贛州等府縣官員起兵勤王。其間尚在養病中的嚴嵩應王守仁之招,參與贊畫勤王大計,從分宜乘船沿袁江順流而下抵達臨江府城,入住府城南外二里的慧力寺。慧力寺僻處瑞筠山上,瀕臨贛江,離樟樹鎮甚近。樟樹鎮是明清時期江西四大名鎮之一,亦為贛江咽喉、戰略要地,溯江而南可直達吉安、贛州,越過大庾嶺即至廣東;順流而北可徑抵豐城、南昌,經由鄱陽湖即入長江。七月初,宸濠率眾六萬馀出南昌,千馀戰艦蔽江而下,連克九江、南康,入長江,圍安慶,兵鋒直指南京。王守仁探知宸濠已率主力東下,南昌防守空虛,即從吉安順流而下,于七月十五日抵達樟樹鎮,在此停留兩天,會兵定策5。據《明史·王守仁傳》記載:

守仁聞南昌兵少則大喜,趨樟樹鎮。知府臨江戴德孺、袁州徐璉、贛州邢珣……各以兵來會,合八萬人,號三十萬。或請救安慶,守仁曰:“不然。今九江、南康已為賊守,我越南昌與相持江上,二郡兵絕我后,是腹背受敵也。不如直搗南昌。賊精銳悉出,守備虛。我軍新集氣銳,攻必破。賊聞南昌破,必解圍自救。逆擊之湖中,蔑不勝矣。”眾曰:“善。”6

此次王守仁在樟樹鎮會兵定策,嚴嵩當參與其中。據民國《介橋嚴氏族譜·少師介溪公傳》記載:“己卯,歸次里門,值寧藩之亂,應陽明先生招,贊成大議,與有力焉。事平,王公致宴席彩帛以酬。”7當時,嚴嵩尚臥病在床,之前從老家移至慧力寺,即是“應陽明先生招”,便于與之相見,蓋因樟樹鎮為守仁北上討賊必經之地,故“移疾”至樟樹鎮旁的慧力寺,以待王守仁之到來1。王守仁在樟樹鎮整頓勤王兵馬、商定平叛策略后,即率眾順流北上,經豐城直逼南昌,并于七月二十日一舉攻占南昌城2。

雖然《明史·王守仁傳》在記述樟樹鎮會兵之時,只明確寫有袁州知府徐璉等官員,而未提及推官陳輅,但據王守仁《開報征藩功次贓仗咨》記載,官軍進攻南昌、征討宸濠之時,是“分兵十哨”進擊,立功官員共有“領哨官十員”“分哨官十一員”“隨哨官四十六員”。其中,“領哨官”中負責“沖鋒破敵”者共四人,其一即為袁州知府徐璉;“隨哨官”中負責“邀伏截殺”者共十二人,其一即為“袁州府推官陳輅”3。由此可知,作為推官的陳輅必定跟隨知府徐璉,當時參加了王守仁在樟樹鎮主持的會兵定策。

既然嚴嵩和陳輅都參與了王守仁在樟樹鎮的會兵定策,則二人相見,乃屬必然。只是,二人相見后,很快又離別:陳輅隨大軍離開樟樹鎮北上,不久就攻克南昌,立下軍功;而嚴嵩則因病無法隨軍贊畫,只得留在慧力寺繼續臥床養病4。養病期間,嚴嵩仍心憂國事,以致夜不能寐,遂寫下一首五言律詩《不寐》以抒憂國之懷,表達出自己因病不能義赴國難而孤枕難眠的復雜心境。詩曰:“羽檄連宵至,征兵列郡聞。乾坤逐戎馬,云日更炎氛。食祿寧辭難,臨危好策勛。燈殘僧閣夜,孤枕百憂紛。”5

陳輅隨王守仁攻占南昌城之后,可能留守南昌,也可能隨大軍順流而下迎擊宸濠主力,因未見史料記載,難以臆測。史籍明確記載的是,七月二十六日,王守仁軍大敗叛軍生擒宸濠后6,宸濠被押解至南昌,陳輅經眾人舉薦被王守仁任命為管押宸濠的具體負責人。之后的押解過程前文已述,不必贅言。嚴嵩以為陳輅一直在南昌,自從在樟樹鎮兩人離別之后許久未見,遂賦詩一首(即《陳節推久在南昌寄贈》),寄贈給他。他倆的詩文交往,現存文獻中此為首次。

正德十五年(1520)夏,陳輅完成押解任務回到袁州仍任推官。嚴嵩病情漸瘉后可能在正德十四年(1519)冬已回分宜,次年夏、秋間還曾游歷南昌、袁州,登臨宜春臺,賦詩數首7。嚴嵩在袁州游歷期間,陳輅已回袁州,兩人相聚的可能性甚大。正德十六年(1521)春,嚴嵩起程赴京復任,八月升任南京翰林院侍讀學士,直至嘉靖三年(1524)十二月才回分宜,次年四月又赴南京。嚴嵩在赴南京之前,適逢陳輅辭官獲準,起程南歸,嚴嵩遂到袁州為之送行,并賦詩相贈。此為他們見諸記載的第二次、亦是最后一次詩文交往,也很可能是他們最后一次相見。因為陳輅辭歸之后,隱居林下十五年,含飴弄孫,詩酒自娛,鮮入城市,不問政事8;而嚴嵩于嘉靖四年(1525)五月榮升正四品的國子監祭酒,而后步步高升,歷任禮部侍郎、南京禮部和吏部尚書、禮部尚書兼翰林學士等官,在陳輅病逝后不久還升至內閣首輔,位極人臣9。兩人如同背向而行,漸行漸遠,關系日疏,不大可能再有交集。

三、《陳節推久在南昌寄贈》的寫作背景及意涵

前文已述及《陳節推久在南昌寄贈》一詩的寫作時間,鄢文龍先生系之于正德十四年,曹國慶先生則將范圍縮小至當年七月后,都沒錯,但仍過寬泛;寫作地點和該詩的意涵則均未明確提及。為此,筆者擬進一步縮小嚴嵩寫作該詩的時間范圍,并對寫作地點及該詩意涵做些考述。

《陳節推久在南昌寄贈》一詩,收錄在嚴嵩《鈐山堂集》卷六《使粵稿》中。《使粵稿》是嚴嵩自正德十三年(1518)七月以翰林院編修身份受命充當冊封宗藩副使前往廣西桂林靖江王府,至正德十六年(1521)秋抵達北京復任,這三年期間所寫的詩集。因廣西俗稱粵西,這些詩篇是嚴嵩在出使粵西期間所寫1,故命其名曰《使粵稿》,共收錄古體、五言、七言律詩、絕句等諸體詩一百二十八首,分為兩卷,編在《鈐山堂集》卷五、卷六。其中卷五收錄嚴嵩從北京前往廣西桂林途中所寫詩文;卷六則收錄嚴嵩自桂林返回北京途中所寫詩文。《使粵稿》中的詩作均嚴格按時間先后順序編排,這為我們考證某一詩作的寫作時間提供了方便。

前文已述,陳輅隨王守仁攻占南昌城是在正德十四年七月二十日,嚴嵩寫該詩時稱“陳節推久在南昌”,則寫詩時必在八月之后。再查看《使粵稿》,排列在《陳節推久在南昌寄贈》之前的兩首詩分別是《不寐》和《夜至太平觀》,之后的兩首詩分別是《贈陳侍御原習》和《郡內逢春》2。《不寐》一詩當作于與陳輅在樟樹鎮離別之后、宸濠之亂被平定之前,即七月中旬至月底之前。該詩尾聯“燈殘僧閣夜,孤枕百憂紛”顯示,當時嚴嵩仍在慧力寺。后面的《夜至太平觀》為兩首五律,其一曰:“暝色山徑入,鐘聲林杪來。道人驚客至,燭下松門開。瑤席凝芳篆,琳館絕浮埃。塵襟藉消豁,天明車騎催。”從內容上看,該詩為一首寫實詩,記述嚴嵩于某天傍晚來到了太平觀,“天明車騎催”,明日一早他又要趕路了。這表明他到太平觀只是匆匆路過,在此借住一宿而已。嚴嵩從哪里來,又要往何處去?此前,嚴嵩一直住在府城南二里的慧力寺養病,則很可能是從慧力寺而來。太平觀,又稱玉虛觀,位于臨江府城西南三十五里的棲梧山上3。從地圖上看,嚴嵩的老家分宜縣及袁州府城均在臨江府城的西南方向。據此可知,嚴嵩當是從慧力寺返回老家分宜或袁州府,傍晚途經棲梧山,故到山上的太平觀投宿一晚。時間當在宸濠之亂被平定之后不久。

《陳節推久在南昌寄贈》為七言絕句,前兩句寫作者眼前的景色:“郡閣蕭條晝掩扉,窗中林岫待玄暉。”郡閣,亦作“郡閤”,借指郡守的府院。后兩句詩中的“東湖”“袁山”均在袁州府城附近(詳后文)。由此可知,“郡閣”是指袁州府的府衙。嚴嵩來到了袁州府的府衙里,但沒有見到應該在這里辦公的好友、擔任府推官的陳輅,以為陳輅還在南昌,故賦詩一首寄贈給他,以表思念。詩中“郡閣蕭條”一語,描繪出府衙內的花草樹木一派蕭瑟景象,表明當時已是冬季。后一首《贈陳侍御原習》為五言律詩,寫給時任監察御史的陳察4,首聯“木落歲年晚,空江忽到公”之句,點明了寫作時間是在歲末。后一首《郡內逢春》為七律,以“春日春臺宜引望”句開篇。春日,即立春之日,說明該詩的寫作時間為正德十五年元月立春之日。

綜合上述,通過比勘五首詩的時間序列可知,嚴嵩寫作《陳節推久在南昌寄贈》一詩的時間,當在宸濠之亂已被平定、嚴嵩已從臨江府慧力寺返回分宜或袁州府之后的冬季,正德十四年(1519)歲末之前。該詩寫作地點很明確,就是在袁州府的府衙之內。

最后分析《陳節推久在南昌寄贈》一詩的意涵。分析之前,先將詩中部分詞語做些解釋。“郡閣”指地方官署,具體指袁州府衙,前文已述。“林岫”本義指山林,而在中國古典文學的比興傳統中,常與“廟堂”“郡閣”相對,乃“隱逸”之象征。“玄暉”本義為天日、日光1,而此處為雙關語,又指開拓了自軒窗中觀賞山水新空間的南齊著名山水詩人謝朓(字玄暉)。謝玄暉是“竟陵八子”之一,因目睹蕭齊政權內部的血腥斗爭,建武二年(495)出任宣城太守后,轉而追求“仕隱”境界,所作五言名詩《之宣城郡出新林浦向板橋》中有“既歡懷祿情,復協滄洲趣”“雖無玄豹姿,終隱南山霧”之句2,抒發其既安于榮仕,又慕隱退以避禍全身的矛盾心情。

東湖、袁山,均在袁州,為當地名勝。據正德《袁州府志》載:“袁山,府城東北五里,峰巒秀拔。昔袁京居于此,卒葬其側,故名……東湖,在府城東三十步,宋至和二年,郡守祖無擇于湖上建亭榭,為游觀之所,張栻書扁。”3袁山還是“袁州”這一郡名的來源,為袁州之象征。據當時郡人、致仕副都御史張鳳說:“袁州以袁山名,袁山以袁京名。袁京,高士也,讀書山下,人以名其山,后遂因之以名郡。歷代相承,建革靡常。”4

“桑乾水”,即桑乾河,古稱治水、水等,隋唐后通稱桑乾河,源出晉北朔州馬邑縣之桑乾山,向東流經今天的河北西北部進入北京,為盧溝河(今永定河)的上游。在古代,桑乾河以北即是廣袤荒涼的塞北邊境。故自隋唐以來,桑乾河已成為中原士人在文化心理上的一條界線:北渡桑乾河就意味著遠離故鄉,或遠征,或戍邊,或流放到遙遠的塞北荒漠;南渡桑乾河則意味著從遙遠苦寒的塞北邊疆開始回歸故鄉。中唐詩人賈島寫過一首著名的懷鄉詩《渡桑乾》:“客舍并州已十霜,歸心日夜憶咸陽。無端更渡桑乾水,卻望并州是故鄉。”5晚唐詩人雍陶亦寫有《渡桑乾河》一詩:“南客豈曾諳塞北,年年唯見雁飛回。今朝忽渡桑乾水,不似身來似夢來。”6這兩首詩都以渡桑乾河為回鄉或懷鄉之發端。大概在此之后,“桑乾水”“桑乾河”“桑乾”等字眼便成為詩文中寓義遠方或思鄉之情的一個意象,甚至成為一典故。如宋人楊萬里《初入淮河四絕句》第一首中“何必桑乾方是遠,中流以北即天涯”句,即以“桑乾”指代遠方7;明人沈鍊五律《寄馮敬叔》中,“桑乾河水近,知是憶并州”之句8,所用典故即出賈島《渡桑乾》一詩,“桑乾河水近”一句即寓懷鄉之思。顯然,嚴嵩該詩后兩句“東湖亦是桑乾水,應望袁山日憶歸”,是和沈鍊的詩用了同一典故,而且“應望袁山日憶歸”句,似有巧襲《渡桑乾》中“歸心日夜憶咸陽”的痕跡。

詩中重要詞語解釋如上,下面分析該詩的意涵。該詩前兩句描寫了嚴嵩來到袁州府衙中看到的一番自然景象:府衙內草木一片蕭條,大白天府衙卻大門緊閉。透過窗戶,遠處的山林正籠罩在云霧之中,似乎在等待著陽光的照耀。結合當時的政局,此番眼前實景之中,又蘊含了作者觀察到的社會景象和自己當時的矛盾心理。剛剛被平定的“寧王之亂”,給整個江西帶來了深重的災難,所以“郡閣蕭條”不僅指眼前府衙的這片草木而言,整個袁州府、整個江西省經過這場血雨腥風的兵災之后,都已陷入一片蕭條之中。盡管叛亂平息已經數月,但社會治安仍然形勢嚴峻,以至于府衙在大白天還需緊閉大門,以防不虞。作者透過窗戶看到的那片“林岫”,心中期待的“玄暉”,均為一語雙關。“林岫”既指作者看到的山林,同時又是歸隱林下的隱喻。“玄暉”既指日光,更指南齊時那位抒發身居官位復慕隱退這一矛盾心情的謝玄暉。在嚴嵩看來,自己和好友雖然都往來于郡閣而肩負朝廷使命,但因宦途兇險,面對山林隱逸的召喚,常心生向往,深切體會到南齊謝玄暉抒發的身居官位復慕隱退的矛盾心情。因此,嚴嵩用“窗中林岫待玄暉”之句,婉轉地表達出他與陳輅在當時所共享的一種類似謝朓曾經歷過的生命情境。

該詩的后兩句“東湖亦是桑乾水,應望袁山日憶歸”,既抒發作者對好友陳輅的思念之情,更深婉地表達了他們在特殊政治環境下所具有的共情。在嚴嵩看來,任袁州府推官的陳輅自從和他在樟樹鎮離別、跟隨王陽明前往南昌平定宸濠叛亂之后,就一直呆在南昌。如今叛亂被平定已過了數月,嚴嵩來到袁州府陳輅原來辦公的府衙,卻不曾見到陳輅,懷念之情油然而生。“東湖亦是桑乾水,應望袁山日憶歸”,明明是嚴嵩自己在思念好友陳輅,在詩中嚴嵩卻主客互換,想象著此時的陳輅在南昌已經停留太久,應該正面朝袁山翹首南望,盼著早日回到袁州與他相聚。

此外,嚴嵩借用“桑乾水”的典故,還表達出更深一層的含意。前引《渡桑乾》詩中的“桑乾水”固然用來指示詩人由客舍復向他處移動的行跡轉折,更重要的是它激起詩人對昔日客居之地的留戀。詩人渡過桑乾水后,為何反而對過去客居之地無限眷戀,視同故鄉呢?必因渡水之后遭遇更多難以忍受、極欲逃去的不堪,而這種不堪之苦楚足以超過此前十年客居的鄉愁。然而,詩人只寫“卻望并州是故鄉”,對渡水后的難堪完全不著一字,卻已盡得個中三昧。這就是唐絕深婉的精妙之處。嚴嵩此詩以東湖比作“桑乾水”,正是巧妙借用《渡桑乾》的歷史經驗,類比當下發生在袁州東湖一地而為陳輅與自己所共同專有的行旅經驗。對陳輅來說,東湖是他離開袁州前往南昌的行跡轉折處。在嚴嵩看來,身在南昌的陳輅,此前在袁州任節推時,常懷著對廣東高要的鄉愁;此刻更奔波至南昌,只怕亦如賈島一般,反而視袁州為故鄉吧。則南昌之行的軍旅生涯何等艱險,也就不著一字而言外可喻了。就嚴嵩而言,東湖系他由北京、廣西宦游客居之地向家鄉歸來的行跡轉折處。然而,明明是歸鄉,可嚴嵩卻反而涌現一股視過去宦游客居之地為故鄉的感受,則此次歸鄉之行是何等失望,也就不著一字而言外可喻了。這種把宦游客居之地反而視為故鄉的生命經驗,是嚴嵩在面對正德十四年的政治變局時,和陳輅特有的共感,因此,乃以寄贈向陳輅傾訴同樣的心情。

從陳輅于正德十四年七月離開袁州赴南昌未歸,至嚴嵩于同年底來到袁州寫此詩寄贈,時間不足半年,談不上很久,而詩題卻用“久在”二字,豈不矛盾?其實這看似矛盾之處,卻是此詩最深婉而精彩之處,因為詩題中的“久”非客觀時間的長,而是由于度日如年的心理感覺所產生的“久”。嚴嵩越是設身處地體會陳輅身在南昌欲返不能、度日如年的久在感,實則越是暴露當時政治黑暗之深。這一批判何等犀利,在表達上卻又如此平和沖淡,渾然無跡!

嚴嵩僅用短短二十八個字的七言絕句,就把作者眼前的自然景色、遭遇“寧王之亂”后的社會景象、對好友的深切思念、與陳輅專有共享的生命情境,以及對時政黑暗的批判等內容,通過深婉而巧妙的方式呈現出來,既有畫面感,又令人遐想聯翩。該詩詩文沉婉,平仄合律,對仗工整,押韻嚴格,題材、文字看似平和沖淡,蘊含的內容和情感卻豐富綿長,詩意遠在言表之外,正所謂言有盡而意無窮,不著一字而盡得風流,深得唐絕“深婉”之精妙,即便放回唐代亦屬上乘之作,無愧“真唐絕”之稱,可視為嚴嵩的代表詩作之一。

Abstract:The poem To Metropolitan Judge Chen Who Stayed in Nanchang For a Long Time, which was called by Yang Shen a "true rhyme quatrain of Tang Dynasty", was an important poem written by Yan Song, the first Grand Secretary in Ming Dynasty. The Metropolitan Judge Chen refers to Yan Song's good friend Chen Lu, who was born in Gaoyao County , Guangdong Province, and served as the Metropolitan Judge of Yuanzhou Prefecture from 1517 to 1525. The poem was written probably in the winter of 1519 with the background of the "rebellion of King Ning" which took place in the autumn of the same year. ?At the invitation of Wang Shouren, the Grand Coordinator of Nangan, Chen Lu and Yan Song went to Zhangshu town of Linjiang Prefecture to attend the meeting of military forces and having some strategies presided over by Wang Shouren to put down the rebellion. After that, Chen Lu with the army conquered Nanchang ,the base of King Ning, and soon the King Ning was captured and the armed rebellion was suppressed. At the same time, Yan Song stayed at Zhangshu town to recuperate until the rebellion was put down and then returned to his hometown. In the winter, Yan Song came to Chen Lu's office in Yuanzhou Prefecture, but did not see him. Thinking that Chen Lu might still be in Nanchang, Yan Song wrote a poem to express his missing. This poem was worthy of the true rhyme quatrain of Tang Dynasty and became one of Yan Song's representative poems.

Key words:Yan Song;the Poem To Metropolitan Judge Chen Who Stayed in Nanchang For a Long Time;Chen Lu;Rebellion of King Ning;Annotating

責任編輯:黃萬機

主站蜘蛛池模板: 亚洲天堂久久| 亚洲精品手机在线| aⅴ免费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刺激对白在线| 日韩av无码精品专区| 国产成人精品2021欧美日韩 | 久久综合伊人77777| 4虎影视国产在线观看精品| 国产鲁鲁视频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一区在线麻豆| 成人一级免费视频| 超碰aⅴ人人做人人爽欧美 | 国产成人你懂的在线观看| 伊人精品视频免费在线| 波多野结衣视频网站| 波多野结衣在线se| 欧美日本激情| 国产女人18毛片水真多1| 国产网站黄| 蜜臀av性久久久久蜜臀aⅴ麻豆| 婷婷亚洲综合五月天在线| 国产精品嫩草影院视频| 免费毛片全部不收费的| 久久综合九色综合97网| 欧亚日韩Av| 国产无码精品在线播放| 97视频在线精品国自产拍| 亚洲自拍另类| 国产美女自慰在线观看| 欧美福利在线| 狠狠色狠狠综合久久| 欧美亚洲网| 日本免费精品| 久久性视频| 国产最爽的乱婬视频国语对白| 秋霞国产在线| 青青草国产免费国产| 999国内精品视频免费| 伊人久久影视| 一级香蕉人体视频| 人妻丝袜无码视频| 在线视频亚洲欧美| 91亚瑟视频| 欧美成人看片一区二区三区 | 一本一道波多野结衣av黑人在线| www.亚洲一区| 国产一区成人| 久久综合九九亚洲一区| 亚洲三级a| 国产伦精品一区二区三区视频优播| 欧美日韩国产在线观看一区二区三区 | 欧美色图第一页| 欧美一区二区人人喊爽| 少妇露出福利视频|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影院| 五月婷婷导航| 亚洲日本中文字幕天堂网| 精品无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AV| 9999在线视频| 在线欧美日韩国产| 欧美亚洲国产一区| 亚洲欧洲AV一区二区三区| 久久综合丝袜长腿丝袜| 青草精品视频| 亚洲欧美精品在线| 亚洲伊人天堂| 国产国产人成免费视频77777| 91福利国产成人精品导航| 青青青视频蜜桃一区二区| 99久久这里只精品麻豆| 国产成人精品无码一区二| 国产亚洲精品资源在线26u| 精品国产Av电影无码久久久| 五月天综合婷婷| 1024国产在线| 欧美激情二区三区| 国产自产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中文无码av永久伊人| 99热这里只有精品国产99| 国产精品成| 国产精品30p| 亚洲区第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