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世平
摘 要:幼兒園的空間、設施、活動材料等應有利于幼兒的游戲和各種探索活動,有利于幼兒與周圍環境之間的相互作用。因此,教師在創設區域環境、投放材料時,可根據幼兒的年齡特點、教學實際需求科學合理安排,活動材料要常換常新。文章探究幼兒園活動區域環境創設與材料投放的策略。
關鍵詞:幼兒園;活動區域;環境創設;材料投放;策略
中圖分類號:G614 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008-3561(2021)17-0100-02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指出,幼兒園教育是基礎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幼兒園應為幼兒提供健康、豐富的生活和活動環境,滿足他們多方面發展的需要,使他們在快樂的童年生活中獲得有益于身心發展的經驗。幼兒園的空間、設施、活動材料和常規要求等應有利于幼兒的游戲和各種探索活動,有利于幼兒與周圍環境之間的相互作用。因此,教師在創設活動區域環境、投放材料時,應充分考慮幼兒的年齡特點、學習需求,合理劃分活動區域,規范投放材料,從而有效促進幼兒的發展。本文結合教學實踐探究幼兒園活動區域環境創設與材料投放的策略。
一、幼兒園活動區域環境創設存在的問題及對應策略
1.幼兒園活動區域環境創設存在的問題
目前,部分幼兒園在進行活動區域環境創設的時候,以室內為主,很少涉及室外環境。這就導致幼兒在參與活動的過程中不能與材料環境進行充分的互動,這不利于激發幼兒參與活動的積極性,不利于促進幼兒思維的發展。另外,還存在活動區域環境創設與教學目標相違背的情況。這就導致活動區域環境創設的目標不明確,從而無法實現促進幼兒發展的教學目的。
2.幼兒園活動區域環境創設策略
教師可基于幼兒的年齡特點、學習需求創設幼兒園活動區域環境,以充分利用環境中的教育資源,培養幼兒的創新能力,滿足幼兒多方面發展的需求。
(1) 在室內活動區域環境的基礎上充分利用室外空間。幼兒園在創設室內活動區域環境時,可從以下幾方面進行。第一,創設主題墻??沙浞掷媒淌业膲Ρ谶M行墻面裝飾。例如,可以在墻面上張貼幼兒與家人的合影,組織幼兒圍繞這些照片講一講其與家人的故事。這既可以培養幼兒的口語表達能力,又可以增進幼兒與家人的感情。可以在墻面上張貼幼兒的繪畫作品、手工作品,還可以在墻面給幼兒留出自主繪畫的空間,讓幼兒自由發揮想象,畫出自己眼中的世界。第二,創設區角??稍诮淌以O置圖書區、科學探究區、園藝角等,以滿足幼兒不同的學習需求,激發幼兒的潛能。第三,創設走廊活動區域。可利用走廊空間創設小超市、小游藝園、小醫院等區角,讓幼兒在玩中學,在學中玩,擴展幼兒學習和生活的空間。
室外區域環境能滿足幼兒親近自然的需要,能激發幼兒探索的積極性,能讓幼兒以自己的方式認識世界,獨立自主地解決問題。因此,幼兒園可根據幼兒的身心發展規律和學習情況創設室外活動區域環境。例如,可創設小花園、小果園。在夏天,帶領幼兒到小花園欣賞百花齊放的美景,讓幼兒動手畫一畫自己看到的夏天,以培養幼兒的發散性思維。在秋天,可組織幼兒到小果園進行采摘活動,讓幼兒感受豐收的喜悅,與環境進行積極的互動。
(2) 活動區域環境創設與教學目標相融合。教師在創設活動區域環境時,可根據幼兒的身心發展規律和學習特點,將教學目標融入其中。第一,對小班的幼兒來說,最重要的教學目標就是培養其學習興趣以及參與活動的積極性,因此,區域環境創設以趣味性為主,可選擇色彩鮮艷、形象夸張的造型以吸引幼兒的目光?;蜻x擇貼近幼兒生活、游戲性強的內容,以激發幼兒的學習興趣。例如,可以卡紙制作幾個嘴巴較大的動物形象,讓小班幼兒開展給小動物喂食的活動,以鍛煉幼兒的手眼協調能力。第二,中班幼兒的自主性較強,有一定認知經驗的積累,活動的目的性也逐漸增強,因此,活動區域環境創設可以探索性、拓展性為主。例如,可以創設“我愛家鄉”的主題墻圖片展,讓幼兒用父母的手機拍攝照片,或在家長的協助下到網上找家鄉的圖片,然后將這些圖片張貼到主題墻上,以培養幼兒熱愛家鄉的情感,激發幼兒探索身邊世界的積極性。第三,大班幼兒在認知水平、社會性發展、情緒情感表現等方面有明顯的提高,游戲經驗也更豐富,幼兒間的互動交流也更頻繁。因此,教師可針對大班幼兒的發展特點和興趣需求,創設豐富多彩的區域活動環境,以滿足幼兒自主性、合作性的游戲需求,提高幼兒的游戲水平,并發展幼兒創造、探索、人際交往等各方面的素養和能力。例如,可在園藝角為幼兒投放土壤、種子、玩具鍬、水等材料,讓幼兒合作開展“我是新時代小農民”的拓展活動。
二、活動區域材料投放的策略
1.為不同階段的幼兒投放不同的活動材料
幼兒的發展存在差異性,不同階段的幼兒,其智力、思維、能力都不同。因此,教師在投放材料的時候,不能無目的地投放,可根據幼兒的年齡合理選擇材料,有針對性地投放,以充分發揮材料的教學價值。例如,給小班幼兒提供的活動材料要形象、具體、直觀,趣味性強,如泡泡泥、積木等,以吸引幼兒的注意力,讓幼兒用泡泡泥進行小制作?;蛞子谛“嘤變翰僮鞯拿拦げ牧?,如玻璃球,讓幼兒用玻璃球滾畫等。給中班幼兒提供的活動材料以探索性為主,如折紙材料,讓幼兒通過觀察折紙分解圖,折出各種手工作品。給大班幼兒提供的活動材料以益智類為主,如磁鐵,讓幼兒通過操作,自己探索磁鐵能吸什么物體,不能吸什么物體。或廢舊的包裝盒、塑料瓶以及彩紙、毛線、絲帶等,讓幼兒進行裝飾、改造的藝術加工活動。由此可見,教師針對不同年齡段的幼兒投放不同的活動材料,可讓幼兒在活動中實現個性化發展,獲得有益于身心發展的經驗。
2.根據教學需求投放活動材料
教師在投放活動材料時,可根據教學需求合理選擇活動材料的數量。例如,在開展“喂老虎”的活動時,只需要利用相關道具制作一個洞、一個卡紙的老虎頭即可。有的教師為了豐富活動區域,投放了五花八門的材料。而事實上,活動材料不是越多越好。幼兒注意力具有不穩定性,過多的材料容易讓幼兒分心,無法發揮活動材料應有的教學價值。
3.活動材料要常換常新
教師在進行活動材料投放的時候,可根據幼兒的興趣和發展水平,定期或不定期進行補充,從而使投放的活動材料更具有針對性,更符合幼兒的發展水平。例如,教師通過觀察,發現幼兒一直鐘情的圖書區現在幾乎無人光顧了,究其原因是圖書破損嚴重、內容陳舊。這時,教師可征求幼兒的意見,補充幼兒感興趣的新書,或動員幼兒將自己的藏書帶到幼兒園,與小朋友一起分享。教師還可將原有的材料重新組合,然后投放到新的活動區域。盡管材料沒有變化,但是使用情境變生了變化。例如,可將小超市中的水果、蔬菜等材料投放到園藝角,引導幼兒重新挖掘這些材料的教學價值。因此,教師要做一個有心人,認真觀察幼兒對材料的使用情況,分析材料的投放是否科學、合理,以充分發揮材料的作用和價值,為幼兒的發展創造良好的條件。
三、結語
環境是重要的教育資源,因此,教師要重視幼兒園活動區域環境創設以及材料投放。針對幼兒園活動區域環境創設中存在的問題,教師可在室內區域環境的基礎上充分利用室外空間,并將區域環境創設與教學目標相融合,從而讓活動區域滿足不同幼兒的發展需求,發揮其最大的教學價值。在投放活動材料時,教師可根據幼兒年齡的不同、教學需求的不同,投放不同的活動材料,活動材料還要常換常新,以滿足幼兒多方面發展的需要。
參考文獻:
[1]李雙芳.幼兒園多元化區域活動的創設與利用[J].甘肅教育,2019(22).
[2]馬美娜.關于幼兒園活動區環境創設的研究[J].小學科學,2017(09).
[3]周欽欽.幼兒園區域活動環境創設問題與對策研究[J].成才之路,2019(03).
[4]趙葵.幼兒園區域環境創設和材料投放的再思考[J].福建教育,2015(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