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靜怡
摘 要:基于積極心理學理論,教師可從積極的心態和行為出發,發現和解讀幼兒的天性。而幼兒的天性是興趣教育的起點,教師可通過集體化教學、個性化教學激發與引導幼兒的天性,以環境創設、直接推動和間接引導相結合、集體性教學和個性化教育相結合、課內和課外相結合、家園共育等方式,探索幼兒興趣培養策略。
關鍵詞:積極心理學;天性;興趣;策略
中圖分類號:G610 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008-3561(2021)17-0138-02
在幼兒教育中,培養幼兒的興趣是重要內容之一。有了興趣,幼兒才會積極關注、主動思考,并自覺采取行動。而幼兒的天性是興趣教育的起點,因此,教師可基于積極心理學理論,從積極的心態和行為出發,發現和解讀幼兒的天性,對幼兒自然表現出來的動態天性給予保護、順應,對幼兒潛在的、靜態的天性進行激發、引導,以此滿足和發展幼兒的興趣,促進幼兒由好奇心、求知欲向積極的興趣發展,滿足幼兒多方面發展的需要。
一、探究的理論依據及核心概念界定
理論依據有人本化教育思想、樂學教育思想、積極心理學、多元智能理論等。
核心概念界定。(1)積極。本文是指含有本義的積極心理學理論,并以此為依據研究幼兒的天性和興趣。(2)天性。幼兒先天的遺傳優勢和潛能稟賦。(3)順應。其源于皮亞杰圖式理論,指個體與環境的協調關系。本文借指教師用積極的態度和行為方式順從、應對、協調幼兒天性與其生存環境之間的關系。(4)興趣。注意與探究某種事物或從事某種活動的態度與傾向。幼兒的這種態度與傾向是在優勢、潛能的基礎上以及學習與生活的實踐中發生、發展起來的,是由客觀事物對幼兒的情緒吸引所致。幼兒的興趣產生于需要,需要表現為必要和必須,興趣則表現為愛好和喜歡。
二、探究的內容與結果
1.以多種形式發現幼兒內隱的天性
本園通過開學初的家訪,了解幼兒未知的潛能,通過與幼兒的談話發現他們內隱的潛能,通過查閱幼兒入學前家長填寫的檔案材料發現與幼兒實際情況不符的潛能信息。另外,教師可在現實或設定的情境中對幼兒進行問答的、符號的、圖形的、操作的測試,以了解幼兒的內在潛能,挖掘幼兒的內隱天性,從而進行激發和引導。
2.試點班問卷調查,揭示的幼兒智能發展傾向
本園對興趣教育試點班的調查,在語言、數學邏輯、空間、身體運動、音樂、人際、自我認知、自然認知八大智能的基礎上,又從本園的實際出發,歸納出情緒——情感智能、意志力——堅持力智能、道德——個性表現智能等內容。調查發現,幼兒在音樂節奏智能、肢體動作智能、情緒情感智能上比較外露,愛唱歌畫圖,愛模仿表現,對周圍世界充滿興趣。內省智能則隨年齡的增長逐步發展,小班幼兒的行為明顯受情緒支配,中、大班幼兒的自我控制能力明顯提高,既表現在對動作把握的準確性上,也表現在對自己行為的控制性上。在數學邏輯智能上,幼兒的思維由行動引起,一般先做后想,或邊想邊做,逐步發展到思維中出現邏輯思維的萌芽。幼兒的人際交往智能隨年齡增長,由認同接納同伴發展到與同伴互動、合作,并開始注意向同伴學習。在意志堅持力智能上,小班幼兒遇到困難愿意想辦法解決,中班幼兒是在成人的幫助下自己解決,大班幼兒遇到困難不懼怕、不畏縮,愿意自己動手動腦嘗試克服。顯而易見,幼兒的內省反思、數學邏輯、人際交往、意志堅持力智能隨年齡增長有所發展,語言、空間、自然認知、道德個性智能較弱。
三、激發與引導幼兒天性的策略
1.在幼兒園“一日活動”課程集體化教學中的激發與引導
例如,在“擦鼻涕”游戲中,教師通過樹立貓媽媽的形象為幼兒創設溫馨的畫面,配合朗朗上口的兒歌“打開小手絹,捂捂小鼻子,合攏擦一擦,干凈又漂亮”,讓幼兒學會擦鼻涕的方法。在科探學習活動“猜左手、猜右手”中,教師串聯了“找找身上的左右”“我說你做”“看圖猜左右手”等游戲,讓幼兒正確區分左右手及相應的左右關系,并培養幼兒細致觀察和辨別的能力。在自主選擇活動中,教師以角色表演、游戲等活動,讓幼兒通過交流、互助、示范、模仿等,學習關心、分享、合作、交往等社會行為。總之,教師可通過集體教學發展幼兒的多元智能,培養其人文精神。
2.在幼兒園“一日活動”課程個性化教學中的激發與引導
幼兒的個體差異性是客觀存在的。因此,教師在“一日活動”課程的組織和實施中,既要關注全體幼兒的基本需要,又要因人而異,尊重和滿足幼兒的特殊興趣和需要,充分關注個別幼兒的“不尋常時刻”,關注他們發展的“機會之窗”。教師可通過了解幼兒的優勢、弱勢智能,為幼兒的個性發展創造機會和條件,如對自我服務能力差的幼兒運用“星星榜”進行激勵,給有運動能力的幼兒增加運動難度等。同時,注重提供個性化教育活動的材料,以滿足幼兒的特殊需求,并及時調整材料,讓幼兒在獲得成功后再嘗試新的內容,引導他們快樂地學習,把學習視為快樂的過程。總之,在個性化教學中,教師可根據幼兒的不同學習需求采取不同的教學策略,激發和引導幼兒的多元智能在原有的基礎上實現不同程度的發展。
四、培養幼兒興趣的策略
1.環境創設
本園充分利用環境的力量順應和激發幼兒的積極天性,如用電子大屏幕反復呈現本園辦園理念和興趣教育活動安排;有滿足幼兒發展需要的專用活動室,利用長廊創設的自主性游戲環境,并提供豐富的、開放的、具有探索性的興趣活動材料;班級區角的布置體現趣味性、藝術性、互動性的氛圍。
2.直接推動和間接引導相結合
教師要對幼兒的直接興趣予以保護、順應、推動,對幼兒的間接興趣進行激發、引導和幫助。例如,為培養小班幼兒的閱讀興趣,教師將看書變為游戲活動,將書本比作一間藏著故事的小房子,走進房子前先要找到門口——封面,然后按門鈴——用手指點讀故事標題,接著找到藏著故事的房間——一頁一頁往后翻,最后從后門——封底離開,有趣的比喻提高了幼兒對書本和故事的興趣。為激發大班幼兒的環境保護意識,教師先利用廢舊物品開展游戲活動,引發幼兒的直接興趣。當幼兒關注到身邊的廢舊物品可以再利用時,再形象地講解環保的意義,并開展環保制作比賽,從而讓幼兒形成環保意識并付諸行動,對保護環境產生濃厚的興趣。
3.集體性教學與個性化教育相結合
教師可采取多種方法,如創設情境、組織游戲、文藝表演等,通過集體性教學對幼兒進行興趣強化和興趣轉化。同時,對幼兒萌生出的好奇心、關注點等興趣萌芽予以保護、順應、引導,并制訂個性化教育計劃,對其微小的閃光點進行擴大化鼓勵。對注意力不易集中、學習速度較慢的幼兒,重視教育內容的刺激強度、活動變化、材料吸引等,以增強幼兒的學習興趣,提高幼兒的學習效率。
4.課內和課外相結合
在課內,教師注重讓幼兒的興趣得到充分表現,在課外,對幼兒在自主活動中表現出的好奇心和興趣點,進行記錄與研究,并注重課內和課外相結合,以此促進幼兒興趣主導性和自主性的融合。例如,在中班開展的“周圍的人”主題活動中,教師先在課內講述與主題相關的知識、注意事項等,然后帶領幼兒參觀消防隊、菜場、超市,讓幼兒了解各行各業的工作狀況,與課內講述的內容相印證。
5.家園溝通,共同挖掘幼兒興趣產生、變化及培養契機
例如,小X喜歡剪紙,卻沒得到媽媽的支持。媽媽通過與教師溝通,意識到剪紙活動對小X個性發展有利,于是提供更多剪紙的機會,以此讓小X的剪紙興趣漸趨穩定。家園溝通有利于家長有針對性地開展教育,家校合力,共同致力于幼兒興趣的培養,讓幼兒實現從廣泛興趣到穩定興趣,從有趣到樂趣再到興趣,以及興趣品質從低級到高級的不斷發展。
參考文獻:
[1]林青.加強繪本閱讀教學打開幼兒心靈世界的研究[J].成才之路,2020(11).
[2]張琴.幼兒學習興趣的培養方法[J].甘肅教育,2018(19).
[3]曹群芳.芻議幼兒園開展快樂閱讀的指導策略[J].生活教育,2019(12).
[4]楊麗彬.指向問題解決的幼兒數學教育策略[J].天津教育,2019(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