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展
摘 要:“全收獲”理念中的“全”,是指多層次、多方面、多主體。“全收獲”理念指導下的種植活動意味著種植能給幼兒帶來多樣化的活動、多方面的經驗,還能促進教師、家長等成人的專業發展。文章簡述“全收獲”理念的應用背景與意義,并探討幼兒園種植活動存在的問題,以及“全收獲”理念在幼兒園種植活動中的應用策略。幼兒園要通過強化師資力量、優化課程設置等途徑開展幼兒園種植活動。
關鍵詞:“全收獲”理念;幼兒園;種植活動;綜合素養
中圖分類號:G610 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008-3561(2021)16-0096-02
“全收獲”理念中的“全”,是指多層次、多方面、多主體,說明種植不只是讓幼兒有收獲,不只是獲得食物。“全收獲”理念指導下的種植活動意味著種植能給幼兒帶來多樣化的活動、多方面的經驗,還能促進教師、家長等成人的專業發展。教師將全收獲理念應用到幼兒園種植活動中,不僅能培養幼兒的觀察能力以及語言品質,還能引導幼兒實現自我管理,提高綜合能力。在實際活動中,教師需要及時找出問題,分析原因,制定切實可行的解決策略,實現“全收獲”理念的全面滲透。
一、“全收獲”理念的應用背景與意義
1.背景
幼兒園的種植活動,屬于一種綜合性活動,不僅可以帶領幼兒親近自然,而且可以挖掘幼兒內心深處的情感,使幼兒掌握更多自然、科學知識與技能,這有利于幼兒的全面發展。種植活動的開展是為了讓幼兒體驗種植的過程與環境。因為幼兒的思想觀念、行為認知等還相對不成熟,在獲取知識技能的過程中,需要教師循序漸進地引導與提示,才能收獲更多的知識、技能與經驗。將“全收獲”理念應用到幼兒園種植活動中,不僅是促進幼兒健康發展的要求,更是幼兒教學的實際要求。教師需要為幼兒提供更多的指導與提示,帶領幼兒投入更多的情感與精力,讓付出與收獲成正比,增強幼兒對各種事物的認知。
2.意義
首先,“全收獲”理念可以培養幼兒的觀察能力。種植的過程,是一個漫長的過程,需要幼兒悉心照顧,耐心等待,仔細觀察,做好記錄。幼兒每天全身心地投入到觀察與記錄中,可以養成良好的觀察習慣,增強對事物的認知。教師可通過指導與點撥,引導幼兒通過種植前后的對比,來領悟生命的價值與真諦。其次,“全收獲”理念可以引導幼兒自我管理。幼兒階段的教育,不需要傳授復雜、深奧的知識技能,要引導幼兒養成自我管理與自我約束的能力,為將來的學習與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在種植活動中,教師、家長與幼兒,能夠一起參與播種與收獲,體驗整個種植過程。最后,要讓幼兒在所有同學面前分享自己的種植體驗與收獲,或者通過繪畫的方式進行記錄,促進幼兒健康發展。
二、幼兒園種植活動存在的問題
1.教師自身問題
將“全收獲”理念應用在幼兒園種植活動中,對教師也提出了很高的要求。然而現階段的很多幼兒教師,其所知道的種植知識有限,這為種植活動的開展帶來了很大的困難。第一,很多高校在對幼兒園教師的培養中,沒有認識到種植活動的價值與作用,因此也沒有開展相應的種植活動,導致教學與實際嚴重脫節。第二,很多幼兒教師本身就缺乏種植經驗,導致整個種植活動質量不高。
2.地區經濟問題
每個地區之間的經濟差異較大,也為幼兒園種植活動增加了一定的難度。比如我國的東南沿海地區經濟發達,種植工具、課程、設施、場地等相對齊全。而西部地區經濟較為落后,尤其是一些農村山區,嚴重缺乏相應的工具、設施。這導致種植活動在開展中存在著很多問題與不足。
三、“全收獲”理念在幼兒園種植活動中的應用策略
1.強化師資力量
教師的綜合素質影響著幼兒園種植活動的有序開展,因此,將全收獲理念應用到幼兒園種植活動中,就需要不斷強化師資力量,優化種植活動的開展。首先,幼兒園領導要通過薪資福利的提高,來吸引更多高素質、專業的教師來進行教學指導。要對其資格、能力、經驗等進行嚴格考核,選拔優質的教師人才。其次,為教師提供培訓深造的途徑。可以通過繼續教育、崗前培訓、線上教育等,主動咨詢專業種植人員,掌握更多的經驗與技巧。教師除了掌握種植經驗與技巧外,還要掌握相應的理論知識,具有一定教學能力,提高自身的職業素養,更好地帶領與指導幼兒開展種植活動。最后,可以將日常的田園管理交給專業人員,防止田園荒廢,為種植教學打下堅實可靠的基礎。教師可帶領幼兒在循序漸進的過程中收獲更多的知識技能,使幼兒養成良好的習慣,培養自身的道德情感。
例如,種植葡萄,需要搭架子。幼兒年齡較小,很難完成這項任務。這時,教師就要主動咨詢專業人員,或者上網查閱資料,掌握相應的經驗與技巧,為幼兒準備充足的材料工具,比如竹竿、細繩、梯子等,然后鼓勵幼兒之間相互合作,共同完成搭架子任務。教師要通過相應的指導與提示,引導幼兒在合作中完成任務,體驗到合作的重要性。
2.優化課程設置
種植課程的合理設置,教學理念與教學方法的合理使用,對于種植活動的開展,有著非常深遠的意義。因此,教師還需要通過課程優化來實現全收獲理念的高效滲透。首先,教師要嚴格遵循幼兒階段的教育綱要,將種植活動納入到教學目標與計劃中,要求全體教師、家長以及幼兒給予高度重視。幼兒園要做到每周至少有一節種植課程,可以適當突破時空限制。比如園內的種植面積有限,適宜種植的種類較少,就可以充分利用當地的自然資源,走出幼兒園,在農田中進行種植。其次,教師可以結合幼兒的實際生活來滲透“全收獲”理念,培養幼兒的品質、技能。將全收獲理念應用到幼兒園種植活動中,不僅是促使幼兒健康發展的需求,更是幼兒教學的實際要求。教師需要對幼兒進行更多的指導與提示,帶領幼兒投入更多的情感與精力,才能讓付出與收獲成正比,增強幼兒對各種事物的認知。教師可以定期組織幼兒去參觀農作物的耕種,并且真正參與種植的過程,如實際生活中的蘋果、西紅柿、西瓜、葡萄、土豆等,這樣不僅可以帶領幼兒掌握更多的種植、灌溉、施肥等技能,還能帶領幼兒感悟到收獲與成功的喜悅,增強幼兒的體驗感。
例如在種植中,教師可以鼓勵幼兒選擇自己喜歡的種子,選擇自己喜歡的田地。可以為校園田地,也可以為鄉下農田,都可以任由幼兒發揮,并且鼓勵幼兒每天記錄自己的植物狀態。可以用語言描述,也可以將其畫下來,在課堂上與教師、伙伴們分享。時間久了,就可以培養幼兒良好的觀察、記錄、交流習慣與品質,幫助幼兒掌握更多的知識與技能。又如,在大蒜的種植中,先要進行場地平整與田園規劃。這時,教師就可以鼓勵幼兒發揮自身的能力,進行田園測量與規劃。教師要為幼兒準備相應的工具與材料,為幼兒營造一個探索的環境與氛圍,培養幼兒敢于嘗試、探索的品質。如使用毛線與火柴棒,在田園的四個角上分別插入一根火柴棒,然后用毛線圍起來,就可以快速進行田園測量與規劃。在整個測量中,教師還要引導幼兒善于排除各種影響因素,敢于嘗試更多新穎的測量方法,使用各種測量工具,不斷總結與反思,鍛煉幼兒的各項能力。
四、結語
綜上所述,以“全收獲”理念為基礎,開展幼兒園種植活動,可以通過強化師資力量、優化課程設置來實施。教師要帶領幼兒在種植體驗中收獲到成功的喜悅,培養幼兒各項技能,為幼兒今后的發展提供堅實可靠的保障。
參考文獻:
[1]虞永平.用“全收獲”的理念開展幼兒園種植活動[J].幼兒教育,2019(07).
[2]張凡.種植活動促進幼兒“全收獲”的教育策略[J].教育,2019(10).
[3]胡婭珍.幼兒探究性主題活動的實踐與探索——以中班種植活動為例[J].寧波教育學院學報,2019(04).
[4]巫秋云,肖芳,祁文麗,吳麗云,梁云婧,吳嬋.幼兒園種植課程提升幼兒關鍵經驗的思考[J].陜西學前師范學院學報,2019(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