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華琴
摘 ?要:近年來,很多幼兒園的課程教學都開始趨于游戲化。課程教學游戲化可以激發幼兒學習的興趣,調動幼兒學習的主動性,增強幼兒的幸福感。本文作者結合自己的教學經驗,詳細闡述了活教育思想下的幼兒園游戲化教學具體措施,希望為相關人士提供有力的幫助。
關鍵詞:游戲活動;幼兒園;學前教育教學
【中圖分類號】G610 ? ? ?【文獻標識碼】A ? ? ? 【文章編號】1005-8877(2021)15-0061-02
【Abstract】In recent years,curriculum teaching in many kindergartens has begun to become gamified. The gamification of curriculum teaching can stimulate children's interest in learning,mobilize children's learning initiative,and enhance children's happiness. Based on his own teaching experience,the author of this article elaborated on the specific measures of gamification teaching in kindergartens under the idea of living education,hoping to provide effective help to relevant people.
【Keywords】Game activities;Kindergarten;Preschool education and teaching
1.活教育思想下游戲活動在幼兒園教育教學中存在的不足之處
第一,教師缺乏正確的認識。一些幼兒教師仍然認為游戲只是幼兒在休息時間進行的活動,不能在課堂上玩游戲,這樣的意識顯然不符合素質發展觀的教學理念。還有的教師并沒有真正將游戲融入到具體的教學環節中。第二,課程游戲化所需要的器材并不完善。幼兒天生對周圍的事物充滿好奇心,這就要求課程游戲化所需要的器材要多種多樣,并且質量要有保證。但目前有些幼兒園為幼兒提供的游戲教具并不新穎,也沒有進行及時更新,導致幼兒在參與游戲時興趣不高。第三,課程游戲化的教學方式流于形式。課程體系化并不僅僅是在課上玩游戲,它需要完善的體系作為支撐,如何根據課程具體目標設計游戲等都有較高的要求。但是實際教學中,一些教師過于關注課程的知識點,擔心幼兒在游戲中會產生不聽講,不學習的現象。因此,教師在游戲中過分維護秩序,導致幼兒參與性不高。第四,教師設置的游戲并未與課程真正結合。有的教師曲解了課程游戲化的概念,在課堂上為了能夠減少工作量,只帶幼兒玩游戲并沒有將游戲與具體的課程目標相結合,這樣過度使用游戲反而造成游戲與課程的分離。
2.活教育思想下游戲活動在幼兒園教育教學中的積極意義
幼兒由于年齡較小,對周圍的事物充滿好奇心。教師應當充分利用幼兒這一特點,開展具體教學,增加幼兒的幸福感。在游戲中,幼兒可以發展和提高各種能力。在游戲活動中,教師應當將幼兒作為游戲的主體,引導幼兒自由發揮,激發幼兒的學習興趣,獲得游戲的選擇權。另外教師還要關注幼兒對游戲,生活經驗等的積累,并進行正向引導。教師還要組建專業的教研團隊,對課程游戲化進行改革和創新,滿足幼兒自身發展的需要。需要注意的是,教師在開展游戲教學時不能為了游戲而游戲,而是要為了提升幼兒某一種能力設計游戲,并且將幼兒的身心體驗作為游戲重點,營造不同的游戲情境,讓幼兒真正充滿幸福感。
3.活教育思想下游戲活動在幼兒園教育教學中的具體應用
(1)確立游戲化教學,融入幼兒一日生活
幼兒園課程較為特殊,“一日生活皆課程”是其鮮明的特點之一。陳鶴琴先生提出的“五指”活動就包含了生活課程,如游戲、早操、戶外活動、午睡和享用餐點等,其重要性就如同兒童的手指一般。換言之,陳鶴琴先生強調一切活動在兒童生活上、智力.上和身體.上的相互聯系,以保證幼兒的連續發展。在幼兒園中,幼兒一日生活的每一個環節都屬于教育活動的范疇,我們不能忽視其對幼兒發展的重要意義。我們要將生活環節作為幼兒實踐教學內容的“主陣地”,避免“教學和生活兩張皮”的現象。教師可以設計一些有趣的游戲,在潛移默化中培養幼兒的良好習慣。例如,在喝水環節,教師可以鼓勵幼兒扮演小花,并用游戲中的口吻說:“今天的天氣太熱了,小花口渴了,請你給它澆點兒水吧!”如此,幼兒就能夠在充滿童趣的氛圍中主動喝水。
(2)多樣化的游戲方式,提高游戲教學效果
課程教學游戲化可以讓幼兒積極主動的參與到課堂上,這樣不僅能夠激發幼兒的學習興趣,調動幼兒的積極性,更能夠增強幼兒的幸福感,同時讓幼兒能夠快樂地學習文化知識和技能,這樣在某種程度上也能提高教師的課堂效率。比如在引導幼兒認識人民幣的時候,教師可以組織幼兒開展購物的游戲活動。讓幼兒分成不同小組,每個小組中有收銀員,購物者等。讓幼兒自己攜帶定量的錢財去超市購物,然后思考所帶的錢財能否購買某種物品等,提高幼兒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幼兒的思維與成人有很多不同,幼兒天真活潑,聯想十分豐富。教師在設計游戲時可以采用不同的方法激發幼兒發散思維的能力,促進幼兒個性化發展。比如,教師在引導幼兒認識動物有幾條腿時,教師可以提前制作出不同的衣服。教師拿出兩條腿的褲子,可以問,什么樣的小動物可以穿下這個褲子呀?然后教師再拿出四條腿的褲子問,什么樣的動物可以穿下這樣的褲子呢?教師還可以設計不同長短的圍巾,引導幼兒認識動物的脖子等不同的身體部位。這樣能夠有效地引發幼兒的聯想,使幼兒增強幸福感。
幼兒還沒有在社會上生活,因此幼兒的喜怒哀樂也是最真實的。教師要想在游戲中提高幼兒的禮儀素質,就必然要認真研究游戲的每個環節,盡量讓幼兒將最真實的一面展示出來。然后教師通過不同的游戲內容引導幼兒學會與人打招呼,如何請求別人的幫助,如何拒絕別人等。
(3)創設有利于游戲進行的環境,發展幼兒閱讀素養
“活教育”強調“大自然、大社會都是活教材”,表明了兒童在與自然和社會的接觸中,以及在親身觀察和活動中獲得經驗和知識的重要性。我們要把兒童培育成“現代中國人”,必須以兒童現有的生活經驗為依據,激發兒童的學習興趣和探究精神,擴大并豐富兒童對自然和社會的認識,追隨幼兒的興趣、需要和愛好,將幼兒身邊各種各樣的資源轉化為支持幼兒深度學習、獲取多元發展經驗、提升學習品質的“活”媒介,將“大自然、大社會都是活教材”落到實處。教師創設可以支持游戲順利進行的環境,讓幼兒與環境、幼兒與材料之間形成有效互動,進而營造一個積極向上的閱讀空間。
例如教師可以將教室分成不同的區域,如閱讀區,游戲區,手工區,繪畫區,科學區等。以閱讀區為例,教師要定期將閱讀區的圖書進行更新,保證圖書帶給幼兒的新鮮感。利用其它時間組織幼兒開展“我愛讀書”的活動,讓幼兒養成閱讀的良好習慣。教師還可以組織“親子閱讀”等活動,讓幼兒在家長的監督下會讀書,喜歡讀書。另外,在教室的其他角落也要進行環境創設,盡量使每一個角落和每一面墻壁都具有教育功能。教師還可以組織幼兒參與跳蚤市場的活動,讓幼兒將看過的圖書匯集起來,通過跳蚤市場將其“轉賣”給需要這些書的其他幼兒。在這樣的過程中,幼兒的閱讀興趣必然能夠大大的被激發。
(4)在游戲環境中增加探究性元素,提升幼兒的科學素養
游戲蘊含著豐富的幼兒園課程價值。《綱要》中指出,幼兒園教育應“以游戲為基本活動,保教并重,關注個別差異,促進每個幼兒富有個性的發展”。陳鶴琴主張運用游戲的方式實施課程,因為游戲是兒童的天性,在游戲中,兒童學得快,參與程度高,效果持久。游戲的開始即學習的開始。我們應當鼓勵與支持兒童的游戲精神,寓教于游戲,讓兒童的游戲精神成為幼兒園課程實施的靈魂。我們要真正意識到游戲在學前兒童發展中的重要價值,讓游戲過程成為幼兒不斷發現并解決問題的學習過程,促進幼兒學習品質的提升。
幼兒由于年齡較小,對周圍的環境總是充滿好奇心,因此教師可以利用幼兒這一特點,制定符合幼兒的游戲。幼兒總是習慣問為什么樹葉會落下來?為什么三角形有三個邊?當教師遇到類似的問題時,應當帶領幼兒進行實驗,通過實驗探求背后的答案,這樣才能夠讓幼兒對所學知識加深記憶。比如教師可以帶領幼兒進行浮沉游戲。教師提前準備若干個臉盆,每個臉盆中放半盆水。然后準備泡沫、木板、積木、牙膏、氣球,乒乓球等各種材料。將幼兒分成不同小組,每個小組發放不同的材料,讓幼兒進行自由玩耍。最后,教師通過提問什么樣的物體浮在水面上?什么樣的物體沉在水下?來檢驗幼兒的理解能力。這樣幼兒的科學素養也會得到提升。
(5)重視幼兒在游戲中的體驗性,培養幼兒的人文素養
每個幼兒都喜歡玩游戲,在游戲過程中,教師應當充分考慮幼兒的個性化發展,在游戲中設置不同的游戲目標,保證幼兒都能參與其中,進而促進幼兒身心和諧發展。游戲的體驗性可以幫助幼兒以更加直接的心態去參與這個活動,幫助幼兒提升整體的參與力。
比如在和大班幼兒一起進行畫畫欣賞的游戲時。教師可以提前展示一幅畢加索作品的一角,然后加上適當的背景音樂,讓幼兒觀察該圖畫,并且發揮想象力,用自己的話描述圖畫中的人物。有的幼兒可能感覺出了快樂,有的幼兒感覺出了悲傷,有的幼兒發現了背景中有趣的元素,有的幼兒可能會發現人物中蘊含的不同的情緒等等。不管幼兒發現了什么,如何描繪該作品,教師都應當多多使用正向的鼓勵性引導話語,提升幼兒的學習自信心。這樣,幼兒的積極主動參與性,投入性,表現性等才能得以提高。
(6)結合自然教育資源作為課程內容,給予幼兒真切的感受
在教學過程當中,不應當只依賴于教材當中的內容,而應當不斷拓展,結合自然教育資源,補充課堂內容,幫助學生獲得更加深刻的理解。尤其對于幼兒教育來說,結合大自然以及社會的生活,能夠給予學生更加真切的感受,幫助幼兒理解教材的內容,并且能夠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在與社會和自然的接觸當中,通過給予幼兒親身觀察以及動手感知的機會,讓學生了解到知識與經驗相結合的重要意義。幼兒有著好奇心,在課堂當中加入自然教育資源,讓學生親身感受自然的美麗。也更能幫助幼兒獲得更加深刻的印象,去感知教學的內容,學生的學習興趣得到充分的激發,培養了學生根據生活經驗的基礎上進行探究的精神。通過這種課程內容的結合,將身邊各種各樣的,可見的,可感的資源轉化為幼兒深度學習的內容,不僅豐富了學習的形式,而且將大自然與社會都融入到了教材當中,利于學生獲得真切的感受。
例如,在課堂內容進行過程當中,引導幼兒進行室外活動,在室外的活動當中,設置一定的游戲環節,不僅能夠調動學生的興趣,還能夠通過這種與自然親密接觸機會,更進一步的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常見的游戲有老鷹捉小雞,在這種室外的課堂當中,這種游戲也能夠更好的展開,學生也能夠在這種互動過程當中激發學習興趣,養成一種愛好學習的習慣。游戲結束后引入課堂內容,學生也能夠以更高昂的興趣去接受知識,對于幼兒來說,激發學習興趣是教學最主要的內容,學生不會產生厭倦的學習心理。教師也可以引導學生,通過這一次游戲,我們能更好地體會到什么樣的內容呢?我們在課后環節是否能將課上的心得體會進行描述呢?通過這種問題的設立,學生也能夠更好的加深印象。
4.總結
綜上所述,幼兒學前教育教學中采用游戲活動有眾多有利之處,能夠讓幼兒做到寓教于樂,增強幼兒的自覺性和能動性。在游戲中,教師和幼兒也有很多的互動,這樣能夠促進幼兒身心健康,同時在游戲化的教學中,幼兒也能體會到學習的樂趣,為以后的學習奠定良好的基礎。
參考文獻
[1]王蕓.活教育思想下的幼兒園游戲化教學探析[J].動漫界:幼教365,2019(40):27-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