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教師走教制”,即一名優秀專職教師可以跨兩個以上學校任教同一門課。“走教制”在改變教師的傳統任課觀念的同時,還解決了薄弱學校、薄弱學科教師資源缺乏問題,讓更多學生享有優質教育資源,體現了教育公平原則。
關鍵詞:農村;中小學美術;走教現狀;改進策略
走教者,謂教者往學生處授課。其不同于坐館授徒。“教師走教制”,即一名優秀的教師可以跨兩個以上學校任教同一門課。“走教制”在改變教師的傳統任課觀念的同時,還解決了薄弱學校、薄弱學科教師資源缺乏問題,讓更多學生享有優質教育資源,體現了教育公平原則。推進農村教學點美術教學工作,全力促進教育公平,但仍避免不了走教過程中存在的問題。本文剖析農村中小學美術“走教”現狀,并探討解決問題的策略研究。
一、“走教”的存在問題
(一)“走教”的適用性
美術是我國教育課程體系的基礎學科,其存在有著重要的意義,不僅能向學生傳授基礎的美術知識、方法和技能,還能夠陶冶學生的情操、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和藝術修養。于教師而言,“走教制”有效解決了農村中小學美術教學負擔,并讓有能力的有專業特長的老師有了用武之地,增強農村教學的師資力量,使每一間教學都能開足美術課程,促進了薄弱教學條件學校的學科教學水平的提升。于農村中小學的學生而言,他們是最大的受益者。其一,“走教”為他們提供了相對平等的受教育的機會與條件。“走教”形式很好地整合了師資力量,促進了教育公平發展;其二,“走教”教師的到來對于他們來說是一種了解外面世界,增長見識的另一種途徑,“走教”教師能在教學中給予農村中小學的學生在人際交往、溝通方式、生活方式及思想交流等方面起到“現代化”啟蒙的作用,使他們不再只是封閉在長輩禁錮的傳統觀念中。
(二)“走教”的局限性
在全球提倡“教育公平”的今天,我國的教育教學法規也從多方面體現教育公平,而“走教”正是解決城鄉教育公平缺失的一個有效舉措之一。但美術教育在農村教學點的起步遲,其教學上存在有局限性。其一,“走教”畢竟是師資力量薄弱,并且教師往往不是專業的,因而對學生的教學往往點到即止,難以有更深層次的教學。其二,教學點教育教學設施對于城鎮學校而言相對不夠完善不盡完備,教育教學資源及教學模式在教學點不能及時升級換代,很大程度上妨礙了教學質量的提升。其三,“走教”老師因為路途遙遠而又匆忙的走教之路導致的教學活動的單一,在創建學生學習美術課程上欠缺積極作用,限制了美術教育教學水平的提高。
二、“走教”的策略研究
基于“走教”是目前教學工作中不能改變的教學模式,如何才能讓教師在走教的過程中,在有限的教育教學資源配置下,能更有效地提高教學點美術教師業務水平及學生的學習水平呢?
(一)改善師生關系,推進啟發式教學
師生間的關系通常是整個教學過程最為關鍵的要素,但也很容易被忽略,導致學生對學習產生抵觸和消極的心理。所以,農村中小學美術教師應當積極地轉變過去“以師為本”的思想觀念,確立生本教育思想,發揮出學生的主體性,嘗試與學生展開溝通和交流,注重向學生進行提問以推進啟發式教學的實施,實現對學生的科學引導,建立起更加融洽和諧的師生關系,營造自由、寬松和融洽的課堂氛圍,不斷強化學生的主動參與意識。
(二)整合教育教學資源,合理設計教學過程
興趣是學生學習的前提和動機,只有激發起學生對美術學習的興趣才具備了實現高效教學的先決條件。所以,農村小學美術教師需要對課程進行細化,在學生興趣愛好、學習需求的基礎上來充分開發、挖掘并利用農村自然環境、自然資源和文化資源,將其融入到原有的美術課程體系中去,以此來豐富和拓展美術課堂教學的內容。讓美術和學生的現實生活緊密聯系起來,促使學生深刻體驗到美術的應用價值和現實意義,進而有效點燃學生的學習熱情,增強學生對學習的興趣。
(三)著力提高教學點“走教”美術教師的專業素養,加強師資力量的培養
農村美術教學“走教”制的實施,彰顯教育公平,體現教育主管部門在辦人們滿意的教育,實現均衡發展所作出的不懈努力。農村小鎮往往因地處偏遠,本身就專業教師匱乏,一些優秀專業教師一有機會就會申請往外調轉,專業教師往往不夠分配,因而符合到中小學“走教”的美術教師往往也只是轉崗的優秀教師,他們雖優秀,但畢竟不專業,在美術上他們只能點到即止。推動教育事業又好又快發展,培養素質人才,教師是關鍵。沒有高水平的教師隊伍,就沒有高質量的教育。”因此,教育行政部門應把教育擺在優先位置,高度重視教育工作,優先加大基礎設施建設力度,通過多渠道加強師資力量的培養,著力提高“走教”美術教師的專業素養,并注重留住本地專業人才,穩定師資隊伍,以實際的行動推動教育事業發展,才能切實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
三、結束語
綜上所述,農村義務教育的均衡發展困難重重,面對有限的教學條件,美術教師應當因地制宜,盡可能整合與共享有限的條件,實現優質教育資源的均衡分配,利用走教模式打破困境,使美術教育真正面向每一個學生,讓每一個學生都能獲得美育。這對促進城鄉教育均衡發展以及農村小學生持久發展具有重要意義,可以推動素質教育的全面實施。
參考文獻
[1]鄭雅芬,冷崇師.農村小學美術課程鄉土教育資源的開發應用探析[J].學周刊,2019(15):151-152.
[2]劉穎.淺析農村小學美術教學現狀及解決策略[J].現代農村科技,2016(12):67.
[3]王衛軍,韓春玲,蔣雙雙.教育精準扶貧對教育信息化的價值求索[J].電化教育研究,2017,38(10).
作者簡介:
李永紅(1984-),女,甘肅省張掖市人,民 族:漢;職稱:一級教師,學歷:本科.研究方向:音樂,學段:小學.
(本文系2018年度甘肅省“十三五”教育科學規劃一般自籌課題《農村教學點藝體教育走教實踐探索》研究成果,課題立項號:GS[2018]GHB2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