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振
摘 要:化學是高中階段的一門重要學科,高中化學教學的任務不僅是單純教給學生化學知識,還要通過科學的教學方法來培養學生的化學思維能力,提升學生化學核心素養。本文通過探究高中化學課堂上提升化學核心素養的主要策略,為廣大化學教育工作者提供參考與借鑒。
關鍵詞:化學核心素養;高中化學;提升方法
在新課程改革的背景下,學校教育日益注重對學生相關學科素養的培養。化學核心素養主要包括宏觀辨識與微觀探析、變化觀念與平衡思想、證據推理與模型認知、科學探究與創新意識、科學態度與社會責任等五個方面的內容。這五個方面各有側重又是聯系著的整體,是對新時代培養高中生化學核心素養的內容概括和基本要求。在高中化學教學中,盡管學生面臨著高考的升學壓力,教師依舊要通過多種教學策略將化學素養的提升貫穿在日常教學中,雖然不要求教師在一堂課中涉及到所有化學核心素養的內容,但也要有意識的強化其中幾方面素養的提升,為學生步入高等教育的學習奠定基礎。
一、高中化學教學現狀反思
自上一輪新課改至今,越來越多的教師逐漸轉變教學理念,注重在課堂中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化學作為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學科,無數教師將化學實驗、自主探究作為課堂教學的重要環節。然而,在推動化學核心素養在課堂落地方面,還存在一些不足。
一是在教學中過于重視“教”與結果。由于高中階段學科數目較多,化學課程每周的課時有限,教師往往在實際課堂教學中更多的重視“教”的過程,將教材中的內容詳細的講給學生,對于其中涉及的實驗部分,教師常常單獨完成,只是偶爾讓學生參與其中。學生在進行化學實驗時,也是按照書中的步驟一步步進行,當實驗結果和書中的一致時,代表實驗成功[1]。對于失敗的實驗,教師沒有過多的時間指導學生分析成因,由于實驗時間有限,學生對于實驗中出現的問題也經常不了了之。二是教學內容過于同質化。在實際課堂教學中,高中化學教師常要承擔多個班級的教學任務,不同班級的學生在知識儲備、學習習慣、能力水平上存在諸多不同,然而化學教師一般是一個教案教多個班,為了兼顧大多數學生的學習,教師在教學中缺乏分層次教學。三是忽視了創新能力的培養。在教學中,學生大部分時間處于“聽講”“觀看”的狀態中,教師在引導學生主動思考、提出和解決問題上明顯不足。同時教師常局限于課本知識,很少將化學與學生的實際生活相聯系,學生的想象力、創造力沒有得到發揮,影響了學生自主探究意識、創新意識的養成。
二、提升化學核心素養的主要策略
(一)主動轉變理念,鉆研教學方法
在新一輪課程改革的背景下,教師要適應新時代對教育教學提出的新要求與新挑戰,主動轉變教學觀念,優化教學方法,將提升學生的化學核心素養置于教學設計與教學過程之中。這就要求教師不僅要認真研讀課程標準,聚焦課程內容中的重點、難點,還要豐富教學方法與形式,引發學生思考,加強學生對宏觀與微觀結合的概念,掌握化學變化中的動態平衡,增強學生的探究、創新能力。例如在學習“離子反應的本質”一課中,教師先讓學生觀察硫酸銅溶液中滴加氯化鋇溶液、硫酸鉀溶液中滴加氫氧化鋇溶液的實驗,提問學生實驗中發生了什么現象,實驗中溶液顏色的變化極易吸引學生注意力,教師以此引導學生從離子反應的微觀世界去主動探索離子反應的本質,提高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和推理能力。再如,在學習“氧化還原反應”一課時,分析2FeCl3+2KI=2FeCl2+2KCl+I2,讓學生進行分組討論,發現此方程式中雖然沒有得失氧,但化合價發生了變化,從而引導學生從化合價的升降認識到氧化還原反應的本質。為培養學生的科學態度和社會責任,教師在課程中可以引入化學家的人物事跡,例如在學習“元素周期表”時,可以以視頻片、圖文的方式介紹門捷列夫發明元素周期表的過程,引導學生學習科學家孜孜不倦的精神。使學生從化學家刻苦鉆研、投身化學事業的故事中增強學好化學、服務社會的責任感和使命感。
(二)加強實驗操作,培養科學精神
化學學科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學科,學生在大量的實驗中,可以不斷驗證學到的知識,將看似枯燥的化學式變成生動形象的科學實驗,更加直觀的學習化學知識。例如在學習“從實驗學化學”一章時,使學生掌握實驗的基本方法和基本操作,讓學生體會到化學實驗在化學學習中的重要性,同時增強學生的實驗安全意識,培養學生良好的實驗操作習慣。此外由于當前實驗室實驗臺有限,教師大多采取小組的形式進行化學實驗,這樣在實驗過程中,要注重增強學生的動手能力和合作意識。
在實驗過程中,教師要觀察學生可能出現的操作失誤,為實驗點評和總結搜集素材。在實驗后,讓學生自主分析實驗得出的結論或實驗失敗的原因,發散學生的思維,引導學生主動思考實驗操作中的步驟、方法,探索有哪些優化途徑。對于學生的個性化問題和想法,教師要加以鼓勵,營造積極輕松的學習氛圍,培養學生求真務實、勇于鉆研的科學精神。
(三)鼓勵學生提問,激發學習興趣
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努力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體,鼓勵學生在課堂上多提問、多發言,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例如在學習完“金屬及其化合物”第一課內容后,教師可以讓學生講解下一課的內容,鼓勵學生走上講臺。在學生講解的過程中,教師要耐心聽、認真記。對于學生出現的錯誤不要及時指出,避免學生講解過程中因突然被打斷而打消積極性。可以在學生講解后,讓其他同學來點評,為學生的講解打分,盡可能調動更多的學生在課堂上進行思考與發言。
教師日常教學中還應注重分層提問,對于同一個知識點,可以設置幾組難度不同的問題,以闖關答題的形式鼓勵學生踴躍答題,在由易到難的答題過程中,不斷增強學生的成就感和求知欲,培養學生不斷挑戰自我、勇攀高峰的科學探索精神。例如在學習“硫和氮的氧化物”一課中,在一組題目后,教師還可以讓學生思考二氧化硫在食品行業中的應用,不斷開拓學生的思路,培養學生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綜上所述,高中化學核心素養的培養不是一朝一夕、一蹴而就的,需要化學教師通過優化教學方法、強化實驗操作、進行分層教學等多種途徑,不斷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的化學思維,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能力,使學生在提高化學成績的同時,學會化學、愛上化學。
參考文獻
[1]王珊珊.利用化學實驗落地核心素養[J].中學課程輔導(教學研究),2019,13(15):93.
[2]鄒士民.化學核心素養課堂落地舉措[J].教育,2019,(52):24.
[3]尉忠.如何打造化學核心素養課堂教學[J].考試周刊,2019,(18):1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