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 霞
(廣州新海醫院骨科 廣東 廣州 510000)
四肢骨折在生活中比較常見,針對四肢骨折采用手術治療的方式比較直接、有效[1]。但是在經過手術后,由于患者的組織受到損傷而導致局部組織出現血液循環障礙,如果護理不當,可能會引發缺血性壞死,或者出現其他并發癥,使得治療時間延長[2]。因此,在針對四肢骨折患者圍手術期間,需要采用優質的護理方式,以保證患者治療效果,減少不必要的并發癥發生概率。本研究對60例四肢骨折患者進行分析,現報道如下。
將2019年10月—2020年4月我院60例四肢骨折圍手術期患者根據隨機、單盲方法,分為常規組和研究組,各30例。常規組男17例,女13例。年齡18~71歲,平均年齡(45.69±4.97)歲。其中閉合性骨折7例,髕骨5例,開放性骨折9例,尺橈骨6例,股骨3例。研究組男18例,女12例。年齡20~68歲,平均年齡(46.97±4.29)歲。閉合性骨折7例,髕骨4例,開放性骨折10例,尺橈骨7例,股骨2例。納入標準:(1)所有患者均需行外科手術治療;(2)所有患者年齡都大于18歲,且無精神問題、視聽力正常;(3)所有患者及患者家屬對此次研究均已知情,并簽訂書面知情書;排除標準:(1)中途因故退出實驗研究者;(2)患者及患者家屬不同意,不愿意聽從醫生和護士安排的;(3)有傳染病和先天性營養不良的;(4)有智力障礙和其他器質性疾病的;(5)心、肝、腎、脾功能不全者。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常規組患者行一般常規護理,在手術前給患者做好思想教育工作,并讓患者對手術流程有一定的了解,注意掌握手術禁忌,護理人員做好手術準備,做好消毒措施,術中注意觀察患者體征,做好保暖工作等。
研究組患者采用責任制護理方式。(1)成立責任制護理小組:并由經驗豐富的工作人員擔任小組組長,完成責任制護理管理制度,將護理工作落實到各個成員,落實小組成員的崗位職責和任務,并加強對小組成員護理質量進行管控和監督。由組長對小組成員進行護理培訓,將護理工作的學習和實踐落到實處。(2)物品管理:用于手術中的藥物和器械需要安排專門的管理人員進行管理放置,并嚴格做好保養和核對工作,檢查藥品的有效日期和數量,對不足的藥物進行補充。在手術前由專門的工作人員負責檢查,校正儀器,做好儀器的消毒和管理。(3)心理護理:在手術前后需要對患者采取有效的心理護理,給予患者關懷,疏導患者可能存在的心理問題,加強與患者溝通,提高患者的治療信心和對生活的態度,使其能夠積極面對疾病,樹立戰勝疾病的信心[3]。在患者住院時期需要安排適量的娛樂活動,盡量滿足患者要求。(4)并發癥護理:在手術后需要注意觀察患者引流管是否存在松動或者脫落,并及時更換切口敷料,并在患者逐漸恢復時,指導患者進行肢體功能鍛煉,例如關節主被動屈伸運動、肌肉等長等張收縮訓練等。
(1)兩組患者在住院期間所發生的并發癥情況:采用SF-36(生活質量)量表[4]評估兩組患者的睡眠質量、生命活力、社會功能、軀體功能、生理功能、精神健康、情感受限以及總體健康感等8個評分,每項為100分,分數越高說明單項功能越好。(2)術后7 d比較兩組患者抑郁和焦慮評分,采用焦慮、抑郁自評量表(SAS、SDS)對兩組患者進行評分,比較兩組患者前后的心理狀態。評分超過50分,說明有抑郁和焦慮癥狀產生。分數越高,說明患者心理問題越大。
采用SPSS 21.0統計軟件進行數據處理。正態分布且方差齊的計量資料采用(±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頻數和百分比(%)表示,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研究組術后并發癥合計發生率為3.33%,常規組為26.67%,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術后并發癥比較[n(%)]
護理后研究組患者生活質量各維度得分均高于常規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生活質量比較(±s,分)

表2 兩組患者生活質量比較(±s,分)
組別 n 生理功能 社會功能 軀體功能 睡眠質量研究組 30 78.95±5.2181.29±2.3779.34±2.6478.39±2.08常規組 30 61.27±4.9169.34±3.2760.37±2.1363.29±2.13 t 13.527 16.207 30.631 27.781 P<0.001 <0.001 <0.001 <0.001組別 n 精神健康 生命活力 情感表達 總體健康感研究組 30 78.89±2.8881.69±2.3783.39±2.4781.80±2.35常規組 30 60.38±2.1560.88±2.3261.82±2.6362.55±2.36 t 18.350 19.365 20.365 20.874 P<0.001 <0.001 <0.001 <0.001
護理后,兩組患者的負面心理均有所降低,研究組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兩組患者心理狀態比較(±s,分)

表3 兩組患者心理狀態比較(±s,分)
注:與本組護理前比較,*P<0.05。
組別 n SAS評分SDS評分護理前 護理后 護理前 護理后研究組 30 62.98±3.6936.94±1.37*60.97±2.8135.85±2.09*常規組 30 63.84±3.8146.97±3.32*61.43±2.1645.37±2.64*t 0.888 15.296 0.711 15.486 P 0.189 <0.001 0.240 <0.001
四肢骨折在臨床中十分常見,占所有骨折總數的70%以上,手術治療是常見的應對四肢骨折的一種重要治療方式,能夠確保患者后期的康復。但其中也會因為一些患者在康復期間由于缺少專門的護理指導,而出現并發癥或者內固定裝置取出困難等問題,更有甚者引發了醫療糾紛[5]。因此,在治療期間需要加強對患者的護理。責任制護理是一種能夠有效提高患者體驗,緩解患者心理癥狀的有效護理方式。采用責任制護理,顧名思義,就是將護理工作落實到每個護理人員,使得所有護理人員以患者為中心,落實護理工作的每個環節,從而起到降低并發癥,保障患者生活質量。
國內對行肺癌全切術的患者研究結果[6]曾指出,責任制護理能夠降低術后并發癥的發生率。本研究60例四肢骨折圍術期患者進行研究分析,結果顯示:研究組術后并發癥發生率為3.33%,低于常規組的26.67%,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這一結果表明采用責任制護理方式能夠有效降低患者并發癥的發生。研究組患者睡眠質量、生命活力、社會功能、軀體功能、生理功能、精神健康、情感受限以及總體健康感評分均高于常規組(P<0.05)。這一結果表明責任制護理方式能夠有效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給患者一個很好的治療體驗。國內另有研究[7]表明,運用責任制護理能夠改善患者的心理癥狀。本結果則顯示,護理后兩組患者負面心理均有下降,其中研究組患者更為明顯(P<0.05)。說明采用責任制護理方式能夠有效緩解患者的心理癥狀,使得患者能夠積極面對疾病和生活。
綜上所述,采用責任制方式護理,能夠有效改善四肢骨折圍手術期患者的心理狀態,降低并發癥的發生概率,對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值得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