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 麗
(重慶市銅梁區中醫院骨科 重慶 402560)
在臨床上采用膝關節鏡進行半月板損傷的治療越來越常見,這種手術方式不需要切開關節囊對患者的創傷比較小,更有利于患者手術后進早期的開展康復訓練。但是對于大部分患者而言,均需要有高質量的護理措施配合讓患者明確早期康復訓練的重要性,這對于確??祻托Ч兄匾饬x[1]。程序化護理干預模式注重為患者開展有規劃、程序性的護理方案,這對于提高護理效果、保證手術效果均有價值。本次研究以79例接受膝關節鏡治療的半月板損傷患者作為研究對象,重點探究分析程序化護理模式對康復效果的影響,結果如下。
選取2019年1月—11月來我院就診的患者,根據樣本量計算公式,結合20%失訪率,擬納入患者共79例。根據住院尾號單雙數分組,對照組男性22例,女性17例,年齡19~61歲,平均年齡(42.32±4.66)歲,損傷位置:內側14例,外側16例,盤狀9例。觀察組男性25例,女性15例,年齡21~59歲,平均年齡(41.99±5.01)歲,損傷位置:內側13例,外側14例,盤狀13例。診斷標準:結合膝扭傷史、體格檢查、影像學檢查確診半月板損傷。納入標準:年齡>18歲,性別不限;臨床資料完整;患者及家屬知情同意。排除標準:合并精神類疾病無法正常溝通者;合并全身或局部嚴重感染者;關節間隙狹窄導致關節鏡無法進入者;心肺功能極差無法耐受手術者。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針對進入對照組的患者采用常規護理模式,包括接受治療前的常規宣教以及入院介紹、健康教育等。針對進入到觀察組的患者采用程序化護理干預模式,將護理干預工作分為四個階段進行。第一階段,術前階段,嚴密監測患者生命體征并觀察患者患肢腫脹及血供情況,協助患者做好手術前的各項檢查工作,并告知患者及家屬檢查的目的及意義,另外向患者介紹手術醫生的資質以及手術大概的流程,告知患者不用過于擔心,并通過細致的健康宣教有效解除患者及患者家屬的疑慮,改善患者術前的焦慮和恐懼。第二階段,術后階段,幫助患者做好體位護理,并告知患者手術后6 h之內要采取平臥位,將膝蓋伸直且抬高,膝下不能墊枕,另外在膝關節處放冰袋48 h,避免關節內滲血滲液。護理人員需密切關注手術后患者的腫脹情況以及血供、感覺。第三階段,加強對患者的心理疏導以及健康教育,由于半月板損傷大部分患者為中青年群體,對健康宣教的內容理解接受程度更高,因此在對患者進行健康教育時,要重點向患者講解半月板的功能以及手術的目的及積極作用,并告知患者手術后積極開展功能鍛煉的重要性,通過利用這種方式有效獲得患者的良好依從性。針對患者的康復干預,護理人員講解術后早期進行康復訓練能夠有效促進積液和積血的吸收,對于改善肢體血液循環,促進關節液分泌均有重要意義。告知患者在進行康復訓練時一定要循序漸進,不可操之過急,訓練以不感覺疼痛以及疲勞為標準。告知患者在手術當天就需要進行踝關節屈伸運動和踝關節旋轉運動,術后1 d需要進行肱四頭肌收縮功能鍛煉,直腿抬高運動。術后兩天可扶拐進行下床活動,每次活動時間5~10 min,一天進行3~5次。第4階段,加強對患者出院前的護理干預,由于關節鏡手術患者其住院時間不長,針對患者的功能康復訓練還需要在家中完成,為保證有良好的康復訓練效果,在患者出院前,護理人員需要結合患者個體情況制定康復訓練計劃,另外告知患者在在家中進行康復訓練的注意事項,要求患者家屬監督患者完成康復訓練。
(1)跟蹤隨訪患者3~6個月,兩組Lysholm膝關節評分[2]比較,總分100分。評分越低,膝關節功能狀態越差。(2)采用醫院自擬護理滿意度調查表調查患者滿意度,總分100分,分為非常滿意(90~100分)、滿意(60~89分)及不滿意(<60分),總滿意度=(滿意例數+非常滿意例數)/總例數×100%。
采用SPSS 20.0統計軟件進行數據處理。正態分布且方差齊的計量資料采用(±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頻數和百分比(%)表示,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觀察組隨訪3、6個月Lysholm膝關節評分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Lysholm膝關節評分比較(±s,分)

表1 兩組Lysholm膝關節評分比較(±s,分)
組別 例數 治療后3個月 治療后6個月觀察組 40 75.63±4.23 85.02±4.16對照組 39 82.32±4.59 92.36±4.55 t 4.515 6.227 P<0.05 <0.05
觀察組護理總滿意率92.5%(37/40),高于對照組的76.92%(30/39),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護理滿意度比較(例)
膝關節鏡術作為一種微創手術,不僅能夠對病變進行探查,還能夠用于治療。整個手術創傷小,患者恢復快,效果好。
因患者對護理服務的需求增加,加上醫療模式的轉變,護理服務在整個醫療工作中的作用越來越重要,注重患者身體健康已經不再是護理工作中的唯一目標?,F代化的護理模式更加注重患者心理健康以及獲得更好的護理效果[3]。既往針對接受膝關節鏡治療的半月板損傷患者采用的護理模式,單純按照醫生要求和常規護理流程開展護理措施,并沒有充分考慮到每一位患者病情多變,缺乏針對性。程序化護理模式作為一種連續性、動態性、綜合性的護理干預措施,其不僅能夠有效滿足患者的護理需求,還能夠減少護理工作中可能出現的差錯,對于提升護理質量,構建和諧的醫患關系有重要價值。通過重點對接受膝關節鏡治療的半月板損傷患者開展程序化護理干預模式,重點對患者進行康復訓練。針對性的護理干預能夠有效讓患者提升其治療和護理的配合度,對加快康復進程獲得更加滿意的康復效果有重要意義。這一點也可以從本次研究獲得得到的數據可以發現,觀察組接受程序化護理干預措施其治療3個月以及治療6個月后的Lysholm膝關節評分均要高于對照組。
程序化的護理干預措施,作為近些年提出的一個新的護理理念,其不僅豐富了現代護理的理論基礎,還極大程度的促進現代護理的發展。作為優質護理的表現之一,通過利用優質的護理程序,以患者的護理需求來解決實際的護理問題。通過利用程序化護理,能夠確保護理工作更加科學嚴謹,也能夠保證針對患者的各項康復訓練指導更加科學規范。
膝關節鏡是針對膝關節病變的一種微創檢查和治療方法,通過在膝關節上開一個小口,把微創的設備送進去,幫助完成膝關節基本病變檢查,包括軟骨病變、滑膜病變、韌帶張力,探查半月板等等。一旦發現病變以后,在鏡下就可以利用微創的器械幫助處理,并且術后恢復快,損傷小[4]。程序化護理照護患者的每一個環節。由于合并半月板損傷的患者均為中青年群體,術后可能因為疼痛而忽視功能鍛煉,這將影響到術后膝關節功能的恢復[5]。通過開展程序化的護理干預措施,護理人員針對患者個體情況開展程序化的功能鍛煉和康復指導,這不僅能夠有效減輕患者患膝疼痛和腫脹,還能夠有效獲得更加滿意的功能鍛煉效果。特別是護理人員在進行康復訓練指導的過程中,能夠讓患者明確康復訓練的重要性以及掌握康復訓練的技巧和方法,通過及時有效的解答,患者在康復訓練過程中遇到的問題,雙方之間良好的溝通與交流,能夠幫助患者進一步預防各種術后并發癥,對加速患者病情恢復提升康復訓練效果以及提升患者對護理工作的滿意度具有重要意義。在本次研究中接受程序化護理模式的觀察組患者及對護理工作的滿意度要顯著高于對照組,提示程序化護理模式還有利于優化護患之間的關系。
綜上所述,對于接受膝關節鏡治療的半月板損傷患者而言,采用程序化護理干預模式可有效優化康復訓練效果,提升患者對護理工作的滿意度,對改善護患關系有良好作用,值得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