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 劍,李學梅(通訊作者)
(重慶市涪陵區人民醫院 重慶 408000)
慢性鼻-鼻竇炎屬于常見的耳鼻喉科疾病,是指鼻竇的慢性化膿性炎癥。鼻內鏡手術在慢性鼻-鼻竇炎治療中應用普遍,可完成病變組織清除,通暢鼻腔等操作,治療時間短、恢復快,優勢明顯,但傳統直接切除操作可能造成鼻粘膜功能損傷,引發并發癥,不利于術后恢復,影響治療效果[1]。如今等離子低溫射頻消融術在慢性鼻-鼻竇炎治療中得到推廣,其可作為輔助鼻內鏡的治療技術,完成并病變清除及相關操作同時,進一步減少損傷,保護鼻粘膜及鼻腔功能,利于術后恢復,提高治療效果[2]。為此,本次對等離子低溫射頻消融術結合鼻內鏡治療慢性鼻-鼻竇炎的有效性及安全性進行了探討,選擇本院于2018年4月—2020年4月期間收治的慢性鼻-鼻竇炎患者94例作為對象,詳細報道如下。
選擇本院2018年4月—2020年4月期間收治的慢性鼻-鼻竇炎患者94例,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各47例,均表現出鼻塞癥狀,伴有鼻甲肥大,鼻竇冠狀位和軸位CT掃描確診,符合《耳鼻咽喉科診斷》相關標準,海口標準分型為Ⅰ~Ⅲ型[3]。患者及家屬對本次知情,且自愿參與,并簽署知情同意書;對照組男性27例,女性20例,年齡20~57歲,平均(39.75±4.06)歲,病程1~10年,平均(3.46±1.15)年;觀察組男性25例,女性22例,年齡20~58歲,平均(39.87±4.09)歲,病程1~10年,平均(3.41±1.12)年;排除鼻腔腫瘤患者、鼻竇腫瘤患者、上呼吸道感染患者及嚴重心肝腎等系統性疾病患者等。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1 對照組 采取鼻內鏡手術治療,仰臥位下頭偏向一側,較高STOPZ 4 mm 0°和30°鼻竇內窺鏡及監視器進行治療,采取表面麻醉和局部麻醉,置入鼻腔鏡,引導完成勾突前端黏膜切開,分離勾突骨質,取出黏膜和骨質,清除病變組織,針對合并息肉者引導完成息肉切除操作,盡量保留竇內黏膜,行雙側下鼻甲骨折外移術。填塞膨脹止血海綿,術后2~3 d取出。術后抗炎及沖洗治療。
1.2.2 觀察組 鼻內鏡方法同對照組,完成息肉切除后,采取美創PLA-600等離子手術操作系統進行等離子低溫射頻消融術操作,主機能量6,經鼻甲前端刺入探頭,抵達鼻甲長軸黏膜往下,最終到達下鼻甲后端,調節主機能量5,治療10 s后,鼻甲表面黏膜稍微變白,完成鼻甲打孔減容,最后行雙側下鼻甲骨折外移術。術后抗炎及沖洗治療。
觀察兩組治療效果:治愈為癥狀消失,鼻腔通氣良好,竇口開放良好,無膿性分泌物;有效為癥狀改善,伴少量膿性分泌物,黏膜局部水腫、肥厚等。無效為癥狀及鼻腔通氣無明顯變化。治療總有效率=(治愈例數+有效例數)/總例數×100%。觀察并發癥率,包含萎縮性鼻炎、眼瞼腫脹、鼻腔粘連、溢淚等。鼻黏膜纖毛功能采取糖精試驗檢測,糖精顆粒距離鼻甲前端7 mm,每隔1 min吞咽1次,距感到甜味時間,即糖精清除時間;鼻腔鼻竇生活質量采取鼻腔鼻竇結局測試-20(SNOT-20)評分評價,分數越高生活質量越差。
采用SPSS 20.0統計軟件進行數據處理。正態分布且方差齊的計量資料采用(±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頻數和百分比(%)表示,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觀察組治療總有效率95.74%,高于對照組的78.72%,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治療效果比較[n(%)]
觀察組并發癥總發生率4.26%,低于對照組的17.02%,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并發癥發生率比較[n(%)]
治療前兩組糖精清除時間、SNOT-20評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觀察組糖精清除時間、SNOT-20評分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兩組鼻黏膜纖毛功能及生活質量比較(±s)

表3 兩組鼻黏膜纖毛功能及生活質量比較(±s)
SNOT-20評分/分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觀察組 47 19.02±1.0616.56 ±0.8722.24 ±5.08 7.03±1.07對照組 47 19.04±1.0518.01 ±0.9422.62 ±5.1312.25 ±2.24 t組別 例數糖精清除時間/min 0.092 7.761 0.361 14.416 P>0.05 <0.05 >0.05 <0.05
慢性鼻-鼻竇炎常為多個鼻竇同時受累,引發膿涕、鼻塞、頭痛等癥狀,甚至出現顱眼肺并發癥,危害視力,嚴重影響生活質量[4-6]。臨床研究可知感染為慢性鼻-鼻竇炎的主要病因,病程長,癥狀持續刺激,易引起鼻甲增生肥大、黏膜水腫等,加重病情,增加治療難度,因此需采取可靠措施促使鼻腔鼻竇引流通暢,清除病變組織,消除炎癥,取得治療作用[7-8]。鼻內鏡鼻竇手術可有效清除病變、改善鼻腔通氣,聯合術后抗炎及沖洗治療,有效消除鼻腔炎癥,具有良好的治療效果,但鼻內鏡下鼻甲成形術、下鼻甲黏膜下切除術等仍存在明顯風險,如創傷大、損傷鼻粘膜等,影響治療效果。針對此種情況,如今臨床加強對等離子低溫射頻消融術的應用,其可改善傳統術式的風險,通過黏膜下組織減容減少創傷,擴大氣道腔徑,而且保證鼻粘膜光滑,刺激小,避免損害黏膜層的感覺及纖毛運動功能。等離子低溫射頻消融術在鼻內鏡引導下確保照明清晰、全方位視野、徹底清除病變,盡可能保留正常組織和結構,提高療效。此外射頻等離子其他鼻腔疾病治療中具有明顯優勢,如鼻息肉,鼻腔腫瘤,鼻竇炎手術中止血效果好,對過敏性鼻炎,下鼻甲、鼻腔粘膜消融同時止血功能髂,并起到粘膜的保護功能,縮短創面恢復時間。本次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治療有效率高,并發癥率低,糖精清除時間短,SNOT-20評分低,提示采取低溫等離子射頻消融術輔助鼻內鏡治療為提高治療效果的可靠方法,確保消除癥狀,恢復正常通氣,且提高手術安全性,降低并發癥,利于患者鼻粘膜纖毛功能恢復,從癥狀、活力、社會功能等多方面改善生活質量,應用價值較高。與文獻[7]結果“觀察組患者的治療總有效率為87.5%,明顯高于對照組的66.7%;術后12個月,觀察組患者的嗅覺評分、糖精清除時間分別為明顯低于對照組”相近。
綜上所述,等離子低溫射頻消融術結合鼻內鏡治療慢性鼻-鼻竇炎患者的療效好、并發癥少,體現有效性及安全性高優勢,值得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