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笑清
(臺山市人民醫院康復科 廣東 臺山 529200)
帕金森病在臨床中又被稱之為震顫麻痹癥,多發生在60歲以上老年患者中[1],研究認為病變位置多為紋狀體或黑質,從屬于神經系統變性疾病的范疇內,一般來說,患者臨床表現多集中在白天嗜睡、夜晚失眠,或睡眠呼吸暫停、快速眼動等方面[2],致病因素集中在年齡老化、遺傳因素、環境毒物、感染、氧化應激及自由基形成等多個方面,一般來說,臨床早期特征多集中在眨眼率的減少,通常情況下健康人眨眼率為每分鐘15~20次,而帕金森病癥患者的眨眼率多為每分鐘5~10次,隨著病癥的加重逐漸對患者生活質量和身體健康均帶來嚴重影響,也在一定程度上加重患者家庭負擔,成為當下臨床關注的重點病癥之一。一般來說,臨床針對帕金森病患者多通過藥物治療,但藥物雖起到較好的鎮定安眠效果,從長期角度來說,對睡眠障礙的根本性改善并不理想,本文針對康復訓練聯合鎮靜催眠藥物對帕金森病患者的睡眠障礙治療效果進行分析,現報道如下。
選取我院2018年2月—2019年8月期間收治的60例帕金森病患者,采用雙盲分組法將患者分為觀察組(n=30)和參照組(n=30)。觀察組中,男性16例,女性14例,年齡54~81歲,平均(65.15±3.67)歲,病程1~6年,平均(2.63±1.74)年,每日睡眠時間3~6 h,平均(3.58±0.79)h;參照組中,男性17例、女性患者13例,年齡55~89歲,平均(61.63±3.86) 歲,病程1~5年,平均(2.58±1.73)年,每日睡眠時間2~6 h,平均(3.21±1.65)h。納入標準:(1)符合帕金森病診斷標準;(2)符合睡眠障礙診斷標準;(3)病程1~6年;(4)年齡54~89歲;(5)入組前1個月內未服用改善睡眠藥物、康復訓練治療;(6)患者簽注同意書。排除標準:(1)合并精神類疾病;(2)合并其他嚴重疾病:腎衰竭、心功能不全、肝衰竭等;(3)依從性差的患者。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參照組:使用阿普倫唑片(生產企業:北京益民藥業有限公司,批準文號:國藥準字H11020890,規格:0.4 mg)鎮靜催眠藥物對患者進行治療,患者于睡前口服,每次0.4 mg;
觀察組:在參照組治療方法基礎上聯合康復訓練。(1)針對注意力康復訓練:數字卡片排列訓練的方式或讓患者在眾多字母和數字中找到指定數字或字母的方式;(2)針對記憶力進行康復訓練:在保證室內物品擺放不挪動或搬動的基礎上,患者能夠更加適應熟悉的環境,同時在患者室內設置一些醒目的標志,這些標志可指向患者要去的方向或注明注意事項,通過重復的時間、地點、人物等認知訓練的方式提高患者認知深度;利用舊照片或舊物品為媒介,引導患者自行講故事,激發患者深處記憶,或是每日起床后對前一天發生的事情進行引導講述,不斷強化患者近期和遠期記憶能力;(3)針對語言能力方面進行康復訓練:通過漫畫、圖片、視頻命名等方式讓患者在不斷閱讀和描述的過程中得到語言能力的訓練;(4)針對執行能力方面進行康復訓練:護理人員向患者發出指令,患者根據指令內容完成執行內容,且執行過程中可隨時叫停,觀察患者執行狀態和完成度。以上訓練每日進行1次。
使用匹茲堡睡眠質量指數評分對帕金森病患者治療前、治療1周、治療6周、治療18周及治療24周5個時間段進行評分,評分量表共計19項,每項又可分為7個組成部分,每個組成部分為0~3分,分數越高表明患者睡眠障礙程度越嚴重,反之,分數越低表明患者睡眠障礙程度越輕[3]。
采用SPSS 26.0統計軟件進行數據處理。正態分布且方差齊的計量資料采用(±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頻數和百分比(%)表示,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兩組患者治療前匹茲堡睡眠質量指數評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1、6、18、24周觀察組患者睡眠指數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匹茲堡睡眠質量指數比較(±s,分)
組別 例數 治療前 治療1周 治療6周觀察組 30 22.35±6.41 19.63±5.38 16.42±4.88參照組 30 23.74±6.32 23.04±6.05 21.63±5.27 t 0.846 2.307 3.973 P>0.05 <0.05 <0.05組別 例數 治療18周 治療24周觀察組 30 13.33±3.85 12.38±3.79參照組 30 16.45±4.97 15.45±4.52 t 2.718 2.851 P<0.05 <0.05
據相關報道顯示,帕金森癥在60歲以上人群中發病率可高達13.4%[4-5],患者受腦內黑質多巴胺能神經元死亡或變性所致,致使紋狀體多巴胺水平出現大幅度下降,最終引發病癥,但由于該病癥早期癥狀相對難以察覺,極易被忽略,臨床中也將其誠摯為亞臨床狀態,該階段下患者多表現為活動靈活性缺乏、少動、脊柱和四肢不易彎曲,在隨著病癥的不斷進展,患者步幅逐漸變小,肩部、頸部、背部、臀部等部位疼痛明顯,瞼裂輕度變寬且呈凝視狀,一旦發病相對不可逆改善,因此成為社會各界關注的重點病癥。目前,帕金森癥患者仍以藥物治療為主要治療方式,阿普倫唑片是一種典型的苯二氮卓類催眠鎮靜藥[6],藥物直接作用在患者的中樞神經系統苯二氮卓受體中[7],可有效促進氯通道的開放,從而人降低神經元的興奮程度,具有較好的鎮靜和催眠的功效,但從長時間來說,藥物治療無法從根本上改善患者睡眠障礙,而康復訓練的聯合應用下,針對患者注意力、記憶力、語言能力以及執行能力等多個方面進行訓練,從根本上改善睡眠障礙和病癥,利于病癥穩定或促進患者康復[8-9]。實驗結果顯示,兩組患者治療前匹茲堡睡眠質量指數評分對比差異不顯著(P>0.05),盡管兩組患者經治療后匹茲堡睡眠質量指數評分均出現不同程度下降,但觀察組匹茲堡睡眠質量指數評分均顯著低于參照組,且觀察組患者在不同治療時間下匹茲堡睡眠質量指數評分改善幅度更顯著(P<0.05)。由此可以了解到,藥物鎮靜催眠治療雖能夠起到一定改善睡眠障礙的功效,但長久來說對睡眠障礙的改善遠不如聯合康復訓練治療的效果[10]。
綜上所述,帕金森病患者通過康復訓練聯合藥物鎮靜催眠治療下能夠顯著改善睡眠障礙情況,提高睡眠質量,使患者能夠在白天保持充足且旺盛的精力,更益于病癥改善,保證患者健康,減輕患者家庭負擔,臨床應用價值較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