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蔥蔥,豆雪潔
(廣東省中醫院麻醉科 廣東 廣州 510000)
原發性肝癌是全球癌癥發病率居第6位、死亡率居第4位的惡性腫瘤疾病。據最新調查顯示[1],每年新增的原發性肝癌患者人數約為84萬,死亡患者人數約為78萬。肝癌切除術是目前臨床上治療早期肝癌的首選治療方式[2]。在腹腔鏡技術的快速發展過程中,因其視野高度清晰、對臟器干擾小、術中出血量小、術后康復快等優勢,腹腔鏡肝癌切除術已得到肝外科醫師的普通認可和廣泛應用[3]。本文回顧性收集了2020年1—9月我院成功施行的115例腹腔鏡肝癌切除術患者的病例資料,分析總結腹腔鏡下肝癌切除術中如何更好地進行高效、高質量的護理配合,現報告如下。
選取2020年1月—9月在我院手術室行腹腔鏡肝癌切除術的115例患者。納入標準:(1)已被確診為原發性肝癌;(2)年齡>18周歲;(3)在完善各項術前檢查后行全麻下腹腔鏡肝癌切除的擇期手術;(4)病例資料清晰且完整。排除標準:(1)合并肝靜脈癌栓或其它惡性腫瘤者;(2)已發生肝臟外轉移。115例患者性別:男72例,女43例;年齡19~82歲,平均年齡(56.1±9.47)歲。
經氣管內插管全麻后,常規消毒鋪巾,于臍下緣開小口作為觀察孔,并行氣腹針穿刺,建立CO2氣腹。在臍和劍突連線的中點開切口作為主操作孔,在主操作孔兩邊根據實際情況再開3~4個切口作為輔助操作孔。依據手術需求提前放置好第一肝門阻斷帶,并及時評估術中出血風險,若出現高出血風險或急性大出血時及時通過Pringle法進行第一肝門阻斷,阻斷時間應<15~20 min,再次阻斷間隔時間應>5 min[4]。術中探查腹腔后,依次分離肝周韌帶,術中通過B超定位腫瘤邊界,用單極勾于肝臟表面畫出擬切除線。用超聲刀切開肝實質,百克鉗電凝創面止血。遇較細管道電凝處理,較粗管道用Hem-o-lok夾或鈦夾夾閉切斷。肝Glisson鞘及肝靜脈分支用Hem-o-lok夾閉或切割閉合器離斷,直至完成肝腫瘤切除。若肝創面出現膽漏或出血時,需用5-0或3-0的Prolene血管縫線進行縫扎,必要時運用止血材料進行肝創面覆蓋。腫瘤切除后用標本袋裝好,沖洗肝創面,嚴密止血,常規放置一到兩條腹腔引流管。清點器械,敷料無誤后,關氣腹,逐層縫合腹部小切口。然后接電刀,標本袋經恥骨上擴大的橫切口取出。再次清點所有器械、敷料,無誤后逐層縫合切口。
1.3.1 術前護理 (1)術前訪視。巡回護士于術前一天在手術護理系統里訪視患者,查看患者的病史、病情、相關檢查結果等電子病例資料,對患者的生理狀態、手術風險等進行初步判斷;另外,還要查看患者的血型、備血情況等,為預防術中意外提前做好相應準備。(2)患者準備。患者術前一天由病房護士對手術部位進行備皮,由主刀醫生對手術部位進行標記,按要求做好禁飲禁食等術前準備。(3)人員及器械準備。因為該手術過程復雜且高度緊張,術中出血等并發癥的發生率較高,所以完善且充分的術前準備極為重要。護理人員都是肝膽外科組護理團隊成員,已熟練掌握各類肝膽疾病的手術護理配合技能。另外,應提前準備和檢查好相關的手術器械和設備等,并保證性能良好。
1.3.2 術中護理 (1)巡回護士配合。①接患者入手術間:巡回護士接患者入手術間前30 min將手術間開啟高凈化,調節手術室的溫度、濕度,手術間溫度先設定在22~24 ℃,對手術床單進行預加熱[5]。調好后去病人交接區仔細核對患者的姓名、手腕帶、床號、手術名稱和部位標識、手術帶藥、病房的術前準備情況等,確認無誤后接患者入手術間。②協助麻醉:麻醉醫生和巡回護士再次雙人核查患者,確認信息準確無誤后協助麻醉醫生行頸內靜脈穿刺置管、橈動脈穿刺置管、氣管插管、留置尿管等,并妥善固定和標明留置日期。術前30 min開始遵醫囑預防性靜脈輸注抗生素,若手術時間>3 h則再追加一次。③合理安置患者體位:患者均取仰臥“人”字形體位,安置體位時動作輕柔,雙上肢用中單固定于病人身體兩側(注意保護橈動脈穿刺部位),保持床單清潔、平整、干燥。術中根據手術需要取頭高腳底,向左或右傾斜20~30°以暴露術野,期間注意觀察血壓等生命體征有無波動。肝右葉腫瘤切除病人需將右側肝區用軟啫喱墊高,左側肩膀安置擋板。麻醉前指導患者臀部處于床腿板的上緣位置,予患者雙下肢使用空氣加壓泵,預防下肢靜脈栓塞。給患者的雙下肢裹套棉腿套,并將床腿板展開,外展角度不超過90°;在患者的雙膝關節上方約3 cm處使用約束帶進行固定約束;負極板密切貼合在雙側大腿的肌肉豐厚處,防止電灼傷。④儀器擺放與術中配合:手術床的左上角位置擺放好腹腔鏡主機,左側依次擺放B超機、百克鉗,右側依次擺放工作站、能量平臺、副屏、Habib4X射頻止血凝固機;巡回護士注意將其連接、接通電源并調試好。單極腳踏置于患者分腿位的正下方稍右位置,百克鉗腳踏置于手術床左側一助右腳邊。電切和電凝輸出功率調至60 W,肝創面止血時,電凝功率根據手術情況調至80~120 W,百克鉗調至第3檔。氣腹壓預設在12~15 mmHg,依據術中實際情況及時進行適當調節。術中注意密切觀察生命體征、手術進程、各管道通暢情況以及患者出入量情況等,做好有效防范措施,同時注意及時記錄第一肝門的阻斷時間,每間隔5 min提醒醫生。(2)器械護士配合。器械護士于術前30 min洗手后開始上臺整理各類手術器械,并有序擺放在兩個器械車上,和巡回護士一起嚴格執行清點制度,認真檢查器械的數量和完整性[6]。手術開始后,密切關注手術進展,依據手術醫生個人習慣和手術進程及時、準確傳遞手術所需器械,緊密、嫻熟地配合醫生,尤其肝門阻斷時。嚴格按照無菌無瘤操作技術規范執行操作,接觸過腫瘤體的所有器械均不可二次使用。術中使用瓶底墊有多層紗塊的保溫瓶盛裝85℃的滅菌注射用水,用于清洗腹腔鏡鏡頭表面的血污和霧氣[7]。肝臟完全切除后,遞大標本袋,將切除的肝臟裝入標本袋中,將袋口收緊用中Hem-olok夾封口,并將標本置于盆腔。遞酒精紗球消毒皮膚,于恥骨上做一橫切口取標本。遞圈鉗夾取標本袋袋口,取出標本,及時檢查標本袋完整性。用圈鉗加持有尾紗將盆腔的腹腔沖洗液清理干凈。再次清點所有手術器械,確定無誤后用可吸收線縫合切口皮膚。
1.3.3 術后護理 巡回護士及時與主刀醫生核對手術名稱、標本,檢查皮膚、管道等填寫安全核查表。幫助患者整理好身上衣服和各類管道后過床,注意保持所有管道的通暢和固定,把患者運送至復蘇室,并與復蘇室護士做好手術情況交接。術后第一天病房訪視患者,檢查術口、管道等情況,觀察術后康復狀態,交代術后康復注意事項,并鼓勵患者盡早進行功能鍛煉,最后詢問患者對手術護理的意見等。
115例患者均手術過程順利,術后安全、順利返回病房。其中手術時間98~168 min,平均手術時間(152.67±29.43)min;術中出血量52~117 mL,平均出血量(87.26±10.35)mL;患者對護理服務的滿意度為96.52%(111/115)。
腹腔鏡肝癌切除術是高難度的復雜性手術,優秀的醫護團隊是手術成功的重要組成。要保障手術安全、快速且有序地進行、縮短手術時間,提高手術成功率,一方面要求手術醫生的技術精湛,另一方面也和手術室護士的高質量、高效率的護理配合密切相關。在腹腔鏡肝癌切除術中,手術室護士在擁有扎實的理論知識和豐富的實踐經驗的基礎上,術前對患者進行全面的評估,提前做好護理計劃,保證器械及手術用物準備齊全,尤其止血物品;術中要集中精力,緊跟手術操作,嚴格執行各項無菌操作,與術者配合默契,縮短手術所需時間;術后做好交接工作,追蹤手術效果和術后康復情況。結果顯示,115例患者的手術過程均順利、安全,術中無大出血、低體溫等不良情況發生,術后康復情況良好,且患者對護理的服務滿意度非常高。
綜上所述,手術室護士不但要掌握腹腔鏡儀器設備的性能和使用方法,還要有熟練的腹腔鏡肝癌切除術的配合經驗,以更高質量更加精準的手術護理來保障手術過程的順利和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