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 敏
(云南大學附屬醫院胸外科 云南 昆明 650021)
ERAS是當前圍術期綜合診療的主要路徑之一,加速康復外科也可以稱之為手術后的具體恢復計劃,一般情況下通過干預或者進行手術后風險的評估,根據患者的病情對治療方案進行重新規劃,加速康復外科通過評估達到對患者的優化治療,了解患者當前的個人行為和社會因素減少在圍術期護理過程中患者對手術的應激反應,一般通過麻醉和微創以及有效的鎮痛與術后的相關護理等途徑達到護理目標[1]。ERAS是當前較為通用的新理念,可以對患者進行優化治療和護理,達到降低患者死亡率和提升患者康復速度的目標,是對傳統外科手術缺陷的一種彌補和進一步完善[2]。本次選取了我院在胸外科住院治療過程中的100例胸外科患者,所有的患者均給予多種模式的鎮痛護理,并接受肺葉切除手術后相關護理。然后對兩組患者進行多模式鎮痛管理護理和普通護理之后,分析具體指標的變化情況,為臨床應用提供參考,現報道如下。
本次選取了我院2018年1月—2020年12月在胸外科住院治療過程中的100例胸外科患者,所有的研究者均給予多種模式的鎮痛護理,并接受肺葉切除手術后相關護理。納入標準:(1)可以實施手術切除的肺癌患者;(2)患者在接受單一肺葉切除前未進行相關的化療治療階段,并評估可接受該手術;(3)通過CT檢查,患者沒有肺門及縱隔淋巴結轉移癥惡性腫瘤并發癥。排除標準:(1)患者以肺葉切除后,肺部有良性病變;(2)存在其他免疫系統的相關疾病;③有其他阻礙本次實驗研究的精神類疾病或認知障礙。按照住院先后順序,隨機將其分為對照組與觀察組,每組50例患者。兩組患者中實驗組男性28例,女性22例,實驗組患者的平均年齡為(39.1±1.7)歲;在對照組患者中,男性33例,女性17例,對照做患者的平均年齡為(47.5±1.1)歲;所有實驗患者經前述加起同意時,并進醫院人民委員會批準。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1鎮痛方法 通過對患者麻醉藥的前(20 min)輸注右美托咪定(0.55 g/kg)+切口注射+術后靜脈自控鎮痛的多模式鎮痛,閉合肋骨之后,在切口下的皮下組織及骨膜行羅呱卡因(0.375%,8~10 mL)達到身體局部阻滯的效果,同時為了控制患者的陣痛可以采用塞太尼靜脈輸入。
1.2.2護理方法 對照組實施常規護理。對于胸外科護理要根據醫院的常規管理,需要對患者進行入院的相關心理輔導和宣教車輛患者的生命體征,身高體重等,讓患者了解疾病的相關知識,并熟悉護理環節的意義和重要性。護理中要對患者進行長期的生命體征的觀測和引流的量,顏色與性質的檢測,同時要指導患者呼吸通暢,進行適量的運動,常規的呼吸與有效咳嗽達到10次/2 h,手術后的運動多以抬臀運動為主,每組10次每2 h一組,術后下床要輕醫生的指導意見,醫生允許后,可以在戶外50~150 m的距離適量活動;以后昨天可以增加活動量,同時要檢測體內耐受度,預測及肺炎、心律失常、肺水腫等并發癥的可能性。
觀察組。在醫院常規的護理基礎上采用圍術期ERAS護理。首先對患者進行宣教,介紹ERAS基本理念和護理內容,通過宣傳冊或者幻燈片的形式,讓患者熟悉護理的流程的重要性和優越性,同時禁止其吸煙酗酒等危害肺部的誘發因素,給患者講解術后的肺癌護理機制,誘發因素和預后措施及護理方案,讓患者做好配合護理的心理準備。其實對患者進行呼吸功能的訓練,每天指導患者呼吸練習3~5次,每次10 min。要監督患者完成相關訓練,保證訓練效果。對于可以下床活動的患者,在術后的6 h后,可以指導患者更換體位和術后的第1 d可坐床邊,第2 d可下床活動,如果患者做再出現胸悶心慌等感覺可下地行走,或者進行相關護理措施,要防止患者病情惡化和跌倒。
為了觀察不同護理模式下患者的陣痛效果和相關數值的變化,采用疼痛評分法(NRS評分)對疼痛程度進行分級量化,無痛計0分,輕度疼痛計1~3分,中度疼痛計4~6分,重度疼痛計7~10分。同時對兩次患者分別確定具體的康復指標,衡量患者康復的速度,記錄患者下床時間和住院時間,并由主管醫生進行登記和確認。
采用SPSS 22.0統計軟件進行數據處理。正態分布的計量資料采用(± 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頻數和百分比(%)表示,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觀察組NRS評分低于對照組,嚴重疼痛發生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疼痛程度比較
觀察組首次下床時間、平均住院天數少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不同護理模式下的康復指標比較( ± s)

表2 兩組患者不同護理模式下的康復指標比較( ± s)
組別 例數 首次下床時間/h 住院時間/d觀察組 50 18.14±7.36 9.15±3.59對照組 50 25.59±11.79 11.50±5.31 t 3.790 2.592 P<0.05 <0.05
對照組患者有肺炎2例和深靜脈血栓1例,觀察組僅發生深靜脈血栓1例,對照組高于觀察組,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患者進行肺部,肺葉切除,術后創傷較大,極為痛苦,但這是治療肺癌的一種常用方式,如果不能對患者進行良好的護理,必然會影響到患者的康復,也有可能導致其他并發癥或者病情惡化。ERAS理念能減輕術后應激,圍術期治療及護理過程中加速康復外科護理理念,能夠對患者實施有效的護理,減少患者的并發癥,同時減輕患者的應激反應[3-5]。
本次結果證明,快速康復護理具有以下的特點:(1)通過手術前的宣教工作,能夠讓患者了解護理的重要性,從而有效地調節了患者的心理準備,使門診確診順利進行,患者的積極配合,有利于治療和護理過程的順利開展,為后期工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礎。(2)通過手術前的呼吸功能的訓練,能夠讓患者通過有效的鍛煉,對于預防手術后并發癥有良好的作用[6-7]。(3)對患者進行下床運動過程中,強調病情允許的情況下,醫生的護理下適當運動加強康復,同時不斷變化體位預防身體體位性低血壓。制定系統的護理預案,術后6 h更換體位,一天可下床運動,這樣減少了患者的便秘,對于降低術后靜脈血栓有很好的效果[8]。
綜上所述,采用ERAS理念護理,可有效地降低患者肺癌術后的疼痛感,促進了患者的快速康復,具有較好的臨床應用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