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春香
(中南大學湘雅二醫院胃腸外科 湖南 長沙 410000)
隨著醫療水平的不斷提高,護理方式也需要進行相應的革新,從而適應新時代的醫療體系,滿足更多人的護理需要與護理滿意度,臨床護理路徑隨之被提出。臨床護理是根據腹腔鏡胃癌手術患者的相應實際情況,有針對性地為腹腔鏡胃癌手術的患者建立相應的護理方案,通過護理人員與主治醫師的第一時間溝通,及時調整治療方案,將護理流程規范、科學進行,利于腹腔鏡胃癌手術患者康復工作順利開展[1]。胃癌的發生是當今社會人類健康的常見威脅,采用腹腔鏡手術治療胃癌,對于大多數胃癌腹腔鏡胃癌手術患者是一種最佳選擇[2]。但對于腹腔鏡胃癌手術患者而言,雖然腹腔鏡手術屬于微創治療的一種手段,但手術時間長,對于身體機能壓力較大,手術對于身體機能的損耗較大,因此需要通過正確良好的臨床護理,以便于為腹腔鏡胃癌手術患者后續的康復帶來一定的幫助,提高腹腔鏡胃癌手術患者的治療效果[3]。為此,本文主要對腹腔鏡胃癌手術患者應用臨床護理路徑的效果進行相應的研究分析。
選取2018年2月—2019年2月我院所收治的腹腔鏡胃癌手術患者90例,采用隨機數法對90例患者進行分組,組間分布結構是為實驗組(n=45)與對照組(n=45)。實驗組腹腔鏡胃癌手術患者男性25例,女性20例,年齡為34~76歲,平均年齡(55.43±1.38)歲,對照組腹腔鏡胃癌手術患者男性20例,女性25例,年齡為32~78歲,平均年齡(55.32±2.42)歲。納入標準:經纖維電子的胃鏡取活體檢測,病理檢查確診為胃癌;術前上腹部增強CT評估為非T4的Ⅱ、Ⅲ期患者;術前無放療、化療史;無嚴重肝腎功能不全、嚴重心腦血管疾病、代謝性疾病、自身免疫性疾病;術前影像學評估腫瘤位于賁門或胃體,未侵及食管,需行根治性全胃切除;發育健全,無精神、心理疾病史。排除標準:既往有上腹部手術史;既往有糖尿病;術前評估有心肺功能不能耐受腹腔鏡手術;術中探查有腹腔種植、或探查發現腫瘤突破漿膜、廣泛淋巴結融合轉移不適合行腹腔鏡手術。
對照組采用常規護理方式的護理方法,主要包括:配合醫生完成相應的護理工作,遵照醫囑監測腹腔鏡胃癌手術患者的生命體征,及時給藥護理等。
實驗組則采用臨床護理路徑方法,具體內容如下:(1)建立臨床護理小組。成立可以與腹腔鏡胃癌手術患者對接的臨床護理路徑小組,由臨床護理經驗豐富、資歷較高的護理人員組成,每個小組選擇溝通能力強、業務精干的人員作為組長,臨床護理路徑小組做到組內及時溝通,組外及時與主治醫師進行交流,定期交流經驗心得、進行工作總結,相互配合;(2)專業業務護理。專業業務護理屬于常規護理的一部分,相對于常規護理有著更高層次的要求,要求臨床護理小組成員,通過課程以及經驗溝通等方式,對專業知識進行學習,定時定期進行組內組長與成員、小組成員與醫生之間的工作交流,及時了解腹腔鏡胃癌手術患者的護理差異性,對腹腔鏡胃癌手術患者的個人資料、生命體征、心理情況以及家屬陪護人員狀況了解掌握,以便于全面評估腹腔鏡胃癌手術患者的病情,有針對性地進行護理,從接收腹腔鏡胃癌手術患者到出院整個過程中的注意事項,可以分為手術前、手術中以及手術后三個階段,手術前對于包括飲食注意事項、生活注意事項、手術內容、用藥情況,需要熟悉每個人的情況,做出專業判斷,并做好詳細記錄,便于護理過程中的工作轉接;(3)溝通護理。要求參與臨床護理的人員與腹腔鏡胃癌手術患者做到正確及時的溝通,根據疾病的發展態勢,與腹腔鏡胃癌手術患者及家屬盡可能地交代清楚疾病的具體情況,以及康復過程中的注意事項,建立信任感,讓腹腔鏡胃癌手術患者及家屬在治療過程中沒有顧慮和困惑,方便治療過程的順利進行,提高腹腔鏡胃癌手術患者的滿意度。(4)術后及康復護理。在腹腔鏡胃癌手術患者進行手術之后,及時了解腹腔鏡胃癌手術患者心理以及生理方面的問題,根據對腹腔鏡胃癌手術患者身體心理情況的了解和判斷,與醫生進行溝通,適時改變腹腔鏡胃癌手術患者的康復治療方案,在保證治療效果的同時,盡可能促進腹腔鏡胃癌手術患者康復,縮短腹腔鏡胃癌手術患者的住院時間,提高腹腔鏡胃癌手術患者康復率以及護理滿意度。
總結分析實驗組和對照組兩組腹腔鏡胃癌手術患者經過常規護理和臨床護理后,疾病恢復評價指標變化情況。記錄并對比分析兩組腹腔鏡胃癌手術患者護理后排氣時長和住院時間情況,同時記錄護理滿意度。護理滿意度評判標準主要包括:非常滿意、滿意、不滿意。護理滿意度=(非常滿意例數+滿意例數)/總例數×100%。
采用SPSS 21.0統計軟件進行數據處理。正態分布的計量資料采用(± 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頻數和百分比(%)表示,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實驗組排氣時長和住院時間少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排氣時長和住院時間比較( ± s)

表1 兩組患者排氣時長和住院時間比較( ± s)
組別 例數 排氣時長/h 住院時間/d實驗組 45 28.68±4.23 7.83±1.23對照組 45 40.38±5.42 9.63±2.04 t 11.4157 5.0689 P<0.001 <0.001
實驗組護理總滿意度優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腹腔鏡胃癌手術患者護理滿意度比較[n(%)]
胃癌是近年來的胃病診療過程中常見的惡性疾病,目前臨床中針對胃癌治療,采用手術治療為主,腹腔鏡手術能夠有效切除可見的腫瘤組織[4]。但腹腔鏡手術僅僅是早期胃癌的常見治療手段,有效的臨床護理方案不是模板式護理方案,而是個性化、科學化的有效護理方案[5]。針對腹腔鏡胃癌手術患者而言,由于受到生理和心理等因素的不同,腹腔鏡胃癌手術患者往往需要不同的護理方案,因此,針對腹腔鏡手術而言,臨床護理的新型護理方案的提出與應用非常重要。當胃癌腹腔鏡胃癌手術患者入院后,臨床護理也隨之開展,護理人員與患者及其家屬針對患者的情況,及時保持病情以及護理方案的有效溝通,使腹腔鏡胃癌手術患者及其家屬對胃癌手術和治療康復的基本信息進行了解,使護理人員掌握患者的第一手資料,以便于對腹腔鏡胃癌手術患者的病情作出鑒別診斷,給予腹腔鏡胃癌手術患者的家屬指導,同時安撫腹腔鏡胃癌手術患者家屬的情緒,以便腹腔鏡胃癌手術患者得到更好的救治。護理小組的建立是為了護理流程的規范與護理方案的個性化,小組內成員嚴格要求自己,形成工作習慣,便于掌握腹腔鏡胃癌手術患者的實時狀況。特別是手術前期、手術中以及手術后,更需要臨床護理人員及時對腹腔鏡胃癌手術患者的病情及時進行監測和護理,根據腹腔鏡胃癌手術患者的實際情況,第一時間與主治醫師進行溝通,組內進行討論分析,調整腹腔鏡胃癌手術患者的治療康復方案。腹腔鏡胃癌手術患者出院后維護護理仍屬于臨床護理中的重要部分,需要在不同的治療康復階段,能夠對腹腔鏡胃癌手術患者的病情進行有效觀察,避免疾病進一步發展,同時可與醫院做好聯系,告知醫院腹腔鏡胃癌手術患者的具體病情,保證腹腔鏡胃癌手術患者生命安全。在手術腹腔鏡胃癌手術患者治療康復過程中,還需對腹腔鏡胃癌手術患者家屬進行引導,使其對腹腔鏡胃癌手術患者病情作出及時地了解,使家屬對醫護人員的診療操作有充分的理解、支持,積極配合治療。
綜上所述,臨床護理應用于腹腔鏡胃癌手術患者中效果明顯,為腹腔鏡胃癌手術患者的康復帶來很大幫助,具有較高的護理滿意度,值得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