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師范大學密云實驗中學 郭秀敏
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也在不斷進步,網絡教學越來越成為一種趨勢。2020 年新冠肺炎疫情突然來襲,同年2 月,教育部發布《關于全面部署統籌做好教育系統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教育改革發展工作的通知》,明確規定全國大中小學、幼兒園等開學時間需要延遲。為此,線上教學成了全國大中小學普遍的教學模式。作為高中政治教師,面對教學由線下到線上的轉變,如何應對?本文對此做了深入思考和實踐,針對學情和教情,結合居家學習的狀況,采取了一系列措施開展線上政治課,現總結如下。
線上輔導學習是每個學生、老師乃至家庭的必修課。線上學習相較線下學習方式而言,存在學習時長短、學習效果檢測難度大、學習狀態難外顯等問題。有學生反映學習不在狀態,沒有上學的感覺。對我校308名高一學生進行調查后得出表1 所示數據。

表1 高一學生線上學習狀態調查數據表
線上學習不僅是對學生自律性、自主學習能力的考察,更是對教師的輔導設計能力的考察。最初的政治輔導學習匆忙上線,沒有充分考慮到線上輔導的特殊性,采取相對傳統的流程模式——知識梳理—重難點講解—易混易錯分析—檢測反饋,收效甚微。我認為造成問題的主因在教師,一是沒有考慮線上輔導的特殊性,研究不夠;二是慣性思維影響,把原來復習課模式照搬移植過來,未從實際出發;三是從知識本位出發,忽視思維能力的培養、學科核心素養的提升才是更重要的;四是沒有抓住政治課靈魂,未建立大思政課關,不能順勢而為、因勢利導;五是為教而教,不是為學而教、為育人為教,教師參與多,學生學習積極性不高。
針對線上教學,我們研究了項目式學習、行動學習等,學習了布魯姆認知目標理論、杜威的“活動中心論”“經驗中心論”及學習吸收率金字塔等相關內容。同時再次研讀《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課程標準(2017 版)》,意識到政治線上輔導必須從培養學生高階思維能力出發,必須撬動學生由被動學習向主動學習轉變。努力構建以標準為導向,思維活動和實踐活動為支撐,議題為載體的活動課堂、思維課堂、議題課堂。
1.邏輯性原則。學科教學標準可分三級:一級是國家課程標準,二級是單元學習標準即單元目標,三級是課時學習目標。依據課程標準,結合校情制定單元的學習目標,再依據單元學習目標,結合具體班級學情,這一過程中,單元學習目標起到一個承上啟下、橋梁、紐帶的作用,而具體課時學習目標才是我們真正“活”的靈魂和歸宿。
2.適切性原則。為此,具體教學實操必須因校、因班、因生而動。只有真正適合學生,啟發學生思考、促進學生思維發展和正確行為選擇的教學實踐才會使學習真正發生,標準的適切性主要指的是目標必須符合校情、學情、人情。
3.可測量性原則??蓽y量性就是指目標實現的達成度可視、可測、可評。師生尤其是學生能夠從行為動詞的表述中,衡量自己的學習效果如何。
4.時代性與價值性原則。政治學科在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培養學生堅定正確的思想政治方向上具有重要的作用。因此,教師要將時代的價值導向融入學習目標。
學科內容是核心,話題、情境是為學科內容服務的,問題則是話題通往學科內容的通道、梯子。基于此,我們選取話題,通過設置不同問題串,來考查學生的知識遷移能力、分析判斷能力等。以其中一個主題為例。
課標要求:2.3 論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當代中國發展的方向,堅定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自信
對應話題:中國力量
鏡頭一:萬眾一心、同舟共濟——全國支援湖北。
鏡頭二:中國速度——火神山醫院。
鏡頭三:讓青春在黨和國家最需要的地方綻放絢麗之花——90 抗疫故事。
鏡頭四:大國擔當——中國分享抗疫經驗熱評。
問題設計: 請同學們圍繞“硬核中國”這一主題,自擬題目,運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第3、第4 課相關知識,寫一篇不少于300 字的時政短評。
要求:觀點明確,知識運用準確、貼切;論述合乎邏輯,條理清晰。
問題給學生一定的自由發揮空間,學科范圍相對限定又讓學生有的放矢。答好此題,首先是把學科知識進行結構化建構,又要對話題進行系統分析,答案生成需要清晰的邏輯表達。整個議題的設計較好地堅持了價值性和知識性相統一、統一性和多樣性相統一、主導性和主體性相統一、顯性教育和隱性教育相統一,較好地落實了思政課堂的使命擔當。我以一組學生成果為證。
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行到底
高一(10)班××組
在這次疫情防控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優勢被體現得淋漓盡致,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強大凝聚力被展現得淋漓盡致。
人民是歷史的創造者,是決定黨和國家前途命運的根本力量,因此,面對突如其來的疫情,黨中央高度重視,提出了“堅定信心,同舟共濟,科學防治,精準施策”的要求,在防控中統一部署,派遣大量醫護人員和物資趕赴武漢,使黨旗在第一線高高飄揚,為防疫提供了保障,這不僅說明黨的領導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本質特征,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最大優勢,彰顯了道路自信,還彰顯了黨以人民為中心的執政理念,踐行了黨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根本宗旨,用實際踐行了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的初心和使命,做到了發展為了人民。火神山醫院僅用十天就迅速建成,及時發揮作用,為世界展現了集中力量辦大事的制度優勢。全國人民面對疫情戮力同心,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反映了中國人民強烈的家國情懷——將小我融入了防疫的大我中,為中國夢的實現提供保障,貢獻一份力量。
青年興,國家興,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領、有擔當,國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疫情的突然暴發,使一批“90 后”沖上了這個沒有硝煙的“戰場”,對這次疫情的防控發揮了重要作用,青年一代人肩起了責任與擔當,練就了過人的本領,錘煉了意志品質,為實現中國夢培養了新一代力量。中國夢不僅造福中國人民,而且造福世界各國人民,面對疫情的全球蔓延,中國政府向世界各國分享經驗和方法并為一些國家提供抗疫物資,為世界盡快結束疫情提供了中國智慧和中國方案,用實際行動踐行了人類命運共同體主張,這與實現中國夢并行不悖。
當今世界正面臨百年未有之大變局,面對未知的風險和挑戰,我們要堅持黨的領導,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理念,堅持人民當家作主,堅持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堅持“四個自信”。作為青年一代,我們要把人生理想融入國家和民族的偉大夢想中,把小我融入大我,敢于有夢,勇于追夢,勤于圓夢,匯集起實現中國夢的強大力量。
從文章內容可以看出學生成長、革新取得一定成效,線上輔導的成功為后續新課的學習提供了經驗。
線下備課、線上教研、線上教學、學生線上聽課的教學模式就像一面棱鏡,透過它折射出教師課程設計開放能力、創新能力、應急處理能力、媒體素養等。而在教學的路上我們需要群策群力、科學施策,在此,我將備課和上課的實操流程加以梳理,以供參考:1.教研:研讀課標,確定內容標準—創設情境,篩選構建話題—設計問題,指向價值觀點。2.上課:展示目標,熟知標準—展示議題,了解探究內容—小組合作,完成作品—小組展示,分享完善—知識重構,增強認知。
總之,有挑戰的地方,就會有不畏困難的挑戰者。努力讓學生在每一節課上都能收獲成長,是教育工作者為教育發展做出的最大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