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阿克蘇市第一幼兒園 徐 葉
《3—6 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下文簡稱《指南》)明確指出,要培養幼兒環保意識,愛護動植物與周圍環境,珍惜自然資源,持續深入開展生態文明教育,讓生態文明意識在幼兒心中生根發芽。因此,要立足幼兒認知發展規律,以生動化、形象化的方式將生態環保理念傳遞給幼兒。繪本,作為“畫出來的書”,兼具藝術性與文學性特征,通過精美的細節與圖文排列,來凸顯特點主題,符合幼兒的探知欲與好奇心。所以,利用繪本來培養幼兒生態環保意識具有重要意義。
興趣是幼兒環保繪本閱讀的前提。對于幼兒而言,環保話題具有一定抽象性。所以,在幼兒一日活動中,教師應有針對性地滲透環保主題內容,將日?;顒优c環境保護相結合,激發幼兒環保興趣,這樣才能有效高效開展繪本閱讀。具體而言,教師可從游戲活動的方式讓幼兒初步理解哪些屬于環保問題以及為什么要進行環保。所以,教師可配合多媒體或者PPT,展示與環境保護相應的生活現象,例如:“餐盤中大量剩余的飯菜”“出門前檢查燈、電器是否都關好了”“不亂扔垃圾”“亂扔香蕉皮和垃圾”等,并通過“伸出大拇指點贊”和“雙手交叉表示拒絕”的互動活動,讓幼兒一同參與識別環保行為的活動,通過這一方式,幼兒對環保形成了初始印象,為后續正式進行繪本閱讀營造了氛圍。隨后,向幼兒提出問題,“你們住過會走的房子嗎?”“難道房子會自己走路嗎?”,激起幼兒的好奇心之后,教師引入繪本《會走的房子》,結合配圖引導幼兒討論,“為什么他們只能看到天花板上的星星?”“我們平時可以看到天上的星星嗎”。通過一系列的課堂互動,促使幼兒把看到星星和環保相聯系。最后,教師總結:原來,并不是房子真的會走,而是因為惡劣的環境已經逼得人們逃離家園,所以,我們應該愛護環境,如果周圍的環境遭到了破壞,也許有一天,我們就要真的離開家園了。由此可見,開展環保類繪本閱讀,要充分抓住幼兒的好奇心,激發其閱讀興趣,站在幼兒視角來看待身邊的事物,才能引導幼兒積極參與環保主題的討論,為繪本閱讀奠定良好基礎。
愛玩是幼兒的天性,這意味著環保意識的培養也需要特定的場景作為支撐,進而幫助幼兒更深刻地理解環保類繪本內容。以大班科學活動《森林失火了》為例,該活動的重點在于懂得保護環境的常見方法,并引導幼兒清晰地表達和描述,讓幼兒了解到環境對人類生活和發展的重要性。所以,教師應提前準備相應的教具,例如:《森林失火了》繪本及PPT,小兔子、小蜜蜂以及小松鼠的頭飾。具體而言,首先,教師利用多媒體向幼兒展示《森林失火了》繪本,介紹其中的主要角色或者人物——軟軟與綿綿。然后,引導幼兒閱讀繪本,開始課堂互動游戲環節,讓幼兒初步了解環境污染給生活帶來的沖擊和影響,分別展示小兔子與小蜜蜂與小松鼠的對話,及時總結:使得小動物們失去家園與食物的原因是人類濫用了農藥,大量植物與土地遭到了嚴重污染。再次,通過多媒體向幼兒展示“被污染的河流”與獾的照片,講述水污染的危害。此時,教師抓住教育契機,邀請若干位幼兒來到講臺,介紹水污染的情況,并結合自己周圍的生活環境,想想身邊是否存在被污染或者聽說過被污染的河流,訓練幼兒的表達能力。最后,利用事先準備好的教具,開始互動表演游戲,鼓勵幼兒結合繪本內容表演對話,需注意,教師應讓幼兒觀察小動物們說話的時候到底是怎樣的態度與語氣,引導幼兒在分角色表演中也能體現相應的情緒。完成情景表演后,教師應繼續繪本閱讀,分析造成森林失火的根源,并促使其結合繪本內容用自己的語言加以描述。同時,可通過集體討論的方式,引導幼兒自由發言,“我們應該怎么做,才能保護森林與地球”,幼兒們紛紛回答道:“不能在森林里抽煙,容易引發火災”;“保護動物,和動物做朋友”;“愛護周圍的環境,不亂扔垃圾”;“保護綠色植物,這樣我們的環境就變得更好”。
所以,對于教師而言,結合環保類繪本的內容,設置相應的角色,促使幼兒積極參與討論,可以拓展幼兒對環境保護的理解,在自由交流中也能了解其他同伴對環保的看法,促進同伴交流,有助于加深幼兒的環保意識。
幼兒一日活動的不同主題活動可以相互滲透、影響。例如在繪本閱讀中,可以嵌入創意美術活動,同步提升幼兒的動手能力與閱讀能力?!吨改稀窂娬{藝術領域中的感受與表現,這為綜合材料的篩選和運用提供了理論依據,讓幼兒盡可能接觸豐富的美術表現形式與作品,才能幫助幼兒從不同視角認識綜合材料,深化對綜合材料的感知,這意味著,覺察與移情是創意美術活動中不可或缺的兩大內容。
例如:在開展《粑粑的用途》的繪本學習中,教師介紹完“糞便能夠轉變成沼氣”后,可以布置課后手工小作業,引導幼兒將從繪本中學習到的知識進行遷移,與家長一同完成環保主題手工活動。在家長的幫助下,大膽想象和設計,將廢舊的物品變成極具童趣的生活用品,例如:收納盒、地毯、公仔以及童裝等。比如在廢舊塑料瓶的創意手工活動中,教師可提前搜集幼兒對改造廢舊塑料瓶的想法,通過對透明度、大小、軟硬等因素的分析,讓幼兒對綜合材料形成更加具體的認識,向其滲透“環保、地毯、綠色”的思想。同時,教師還應引導幼兒說明作品的改造思路和過程,提高幼兒的歸納能力與觀察能力。讓繪本閱讀與美術活動相互滲透,幼兒對綜合材料的觀察會更加細致,也能發揮現象有目的的改造材料,幫助幼兒樹立良好的生活習慣和正確的環保意識。
家庭是塑造幼兒環保意識與行為習慣的重要一環,所以,要進一步升華家園共育,讓環保教育能夠在家庭、幼兒園無縫銜接。在教師在課堂進行環保主題繪本教學后,可讓家長在家帶著幼兒溫習,并結合家庭實際情況,與幼兒討論如何成為環保小能手。為了讓家庭環保繪本閱讀不中斷,教師可根據不同環保主題為幼兒提供相應的繪本讀物,例如:表現美麗地球的繪本《這片草地真美麗》《春神跳舞的森林》以及《樹真好》;表現地球被破壞的繪本《僅僅是個夢》與《如果地球被我們吃掉了》;表現如何應對環境危機的讀物《十件事我做了,世界更美好》《種樹的男人》以及《怕浪費婆婆》等,規定每周閱讀小任務,將幼兒在家閱讀的情況通過視頻的方式同步至微信里,培養幼兒良好的閱讀習慣。
同時,也要進一步完善多元評價體系,幫助科學有效地評價幼兒環保閱讀成效。教師與家長應關注并記錄幼兒環保意識與行為的變化。教師對幼兒的實際表現,應運用延時性評價與激勵性評價,同時,也要通過作品集法與游戲觀察法,動態地把握幼兒環保行為。具體而言,教師自身應為每一位幼兒建立環保活動表,并對幼兒在其中的能力與態度表現予以評價,對表現優異的繪本閱讀明星,需予以獎勵和表揚,通過示范作用帶動其他幼兒參與并堅持環保繪本閱讀。
利用上述方式可以幫助教師及時優化環保繪本或者相關材料的投放方式,也能及時關注幼兒意識的提升。另外,也要家長充分參與閱讀評價,由此,可以進一步掌握幼兒在家庭環境下的觀察與分析情況,真正發揮環保主題類繪本在激發想象方面的重要作用,促進幼兒環保意識的發展。而對于幼兒園而言,可以開展形式多樣的環保主題類親子活動,“保護環境,從我做起”“綠織夢”“我是環保小衛士”等,讓家長與幼兒一道撿拾公園里的垃圾,增加幼兒保護環境的責任感,也促使環保繪本閱讀活動真正出實效。而在幼兒園內部也應該營造良好的環境,無論是閱讀區、走廊還是戶外游戲區,都應增添環保類繪本書籍或者環保小標識,以潛移默化的方式增強幼兒環保意識,這樣才能讓評價更加多元化,也讓環保真正走入幼兒內心。
在立德樹人的背景下,教師應立足于每一位幼兒的實際情況,通過引導的方式讓幼兒接受、認可以及主動參與環保主題繪本閱讀。在幼兒階段,其可塑性較強,是開展環保教育的有利時機,繪本卡通式的編排方式可以最大程度吸引幼兒的關注,有助于培養其環保意識。具體而言,教師要依托幼兒興趣點,圍繞繪本讀物開展豐富的互動游戲,讓幼兒在游戲中加深對環保問題的理解,同時,也可以與其他領域的活動相互滲透,不斷創新繪本閱讀的實現方式,更加高效地開展環保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