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 柳,石雯潔,萬紅蓮,何若楠,王子夢
(1.寶雞文理學院地理與環境學院∕陜西省災害監測與機理模擬重點實驗室,陜西 寶雞 721013;2.重慶師范大學地理與旅游學院,重慶 401331;3.西安市涉外旅游職業學校,陜西 咸陽 712000)
隨著中國對宗教問題重視程度的加深及改革開放后人民生活水平提高而帶來的旅游需求不斷增長,中國旅游業與宗教的關聯性日益增強,呈現相互促進態勢。此外,全球經濟一體化進程的加快使得人們對精神文化的追求不斷加強,越來越多的人開始尋求生活狀態和精神需求相契合。佛教圣地剛好迎合了當前民眾的這種需求,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了佛教旅游事業的發展[1]。
現階段,有關佛教旅游資源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中國。高建華[2]以云岡石窟為例,就如何更深挖掘大同市佛教文化內涵、提高旅游品位進行了探討,并提出改變經營方式、優化佛教旅游產品結構的建議;笪玲[3]通過分析西南地區宗教旅游資源特點,提出打造西南地區宗教旅游大品牌、構建中國西南佛教文化大旅游圈的構想;劉星光[4]基于煙臺南山大佛的SWOT分析結果,有針對性地提出打造精品旅游路線、新穎旅游活動、特色佛教餐飲、高水平導游隊伍等發展建議;湯馨怡等[5]結合南京市佛教旅游發展現狀,研究了佛教文化旅游資源開發存在的問題,并提出了有針對性地拓寬海外市場、將復古與創新合二為一以及以人為本的旅游資源可持續發展策略;朱曉輝[6]基于RMP理論深入分析了舟山佛教養生旅游資源特點,并在研判該資源的基礎上提出了組合優化、準確定位、深度挖掘等解決策略。綜合國內學者研究現狀,當前有關佛教旅游資源的研究大多從旅游資源開發角度對佛教文化進行探究,有關佛教旅游資源對經濟增長貢獻的成果研究較少。本研究以陜西法門寺為例,在分析其旅游業發展現狀的基礎上,借助SPSS 22.0、Excel 2010軟件進行相關性分析,從旅游貢獻率、旅游拉動率及旅游依存度3個方面探究以法門寺景區為代表的佛教旅游資源對地方經濟增長的貢獻[7],揭示景區發展現狀和不足,以其為該景區及其他同類型旅游資源的發展給予借鑒,提高佛教旅游對區域經濟的帶動能力和區域經濟競爭力。
法門寺又名“真身寶塔”,位于陜西省寶雞市扶風縣法門鎮,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因安置釋迦牟尼佛指骨舍利而成為舉國仰望的佛教圣地。寺廟所在的法門寺佛文化景區于2009年建成對外開放,并于2014年榮升為國家5A級旅游景區。然而,法門寺景區現階段旅游發展情況與不可估量的佛教地位相差甚遠,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扶風縣旅游業及當地其他相關產業的發展。因此,研究法門寺景區對地方經濟增長的貢獻能夠為同類型旅游景點的發展帶來一定的參考價值。
2009—2017 年寶雞市和扶風縣的游客數量、旅游收入、GDP及法門寺景區的游客數量、旅游收入等數據均來源于《陜西省發展年鑒》《寶雞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陜西省文化和旅游廳官網和法門寺佛文化景區官網[8]。
基于法門寺景區的旅游業發展現狀,借助SPSS 22.0及Excel 2010軟件進行相關性分析。從旅游拉動率、旅游貢獻率和旅游依存度3個指標層面探究法門寺景區對地方經濟增長的貢獻[9],揭示景區發展現狀和不足,以期為該景區提供更好的發展建議,并為其他同類型旅游資源的發展給予借鑒。
1.2.1 旅游貢獻率 旅游貢獻率是用來衡量某地區旅游消費增長對地區生產總值所做的貢獻[10]。其計算公式為:

式中,GR為旅游貢獻率,Lt為本年度地區旅游總收入,Lt-1為上年度地區旅游總收入,GDPt為本年度地區生產總值,GDPt-1為上年度地區生產總值。
1.2.2 旅游拉動率 旅游拉動率是用來測量旅游業對國民經濟相關產業的帶動作用。其公式為:

式中,LRt為旅游拉動率;YRt為當年地區總值增長率;GRt為當年地區旅游貢獻率。
1.2.3 旅游依存度 旅游依存度是指某地區的旅游總收入占本地區GDP的比重,反映了某地區的經濟對旅游產業的依賴程度[11]。其公式為:

式中,DR為旅游依存度;L為當年地區旅游總收入;GDP為當年地區生產總值。
2009—2017 年寶雞市、扶風縣和法門寺景區的游客數量及旅游收入情況統計如表1、表2所示。在景區建成初期,即2009—2010年,法門寺景區游客接待量較高,分別占寶雞市及扶風縣全年游客接待總量的10%及44%;2011—2013年,受景區建設改造影響,法門寺景區游客數量仍不斷上漲;2014年蘭新高鐵及法湯高速的通車、第27屆世界佛教徒聯誼會的召開、法門寺景區榮膺國家5A級旅游區等重大事件使得景區客流量長期保持在165萬人次以上,并在2016年實現新的增長;2017年12月,西法城際鐵路正式開工,交通的便利進一步擴展了法門寺景區的輻射范圍[12,13],對法門寺景區的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表1 2009—2017年寶雞市、扶風縣和法門寺景區游客數量匯總

表2 2009—2017年寶雞市、扶風縣和法門寺景區旅游收入匯總
然而,受景區旅游產品類型單一、旅游消費項目少等因素影響[14],法門寺景區旅游收入分別不足寶雞市及扶風縣全年旅游收入的2.5%及10.0%。據相關部門統計,2019年春節黃金周期間,太白山旅游區累計接待游客15.17萬人次,同比增長9.0%;周原文化景區累計接待游客14.69萬人次,同比增長77.5%;七星河濕地公園累計接待游客68.8萬人次,同比增長23.8%;靈山景區累計接待游客20.76萬人次,同比增長26.8%;銅博物院接待游客6.52萬人次,同比增長8.0%;周原博物館接待游客3.86萬人次,同比增長5.2%;法門寺文化旅游景區累計接待游客33.07萬人次,同比下降5.3%。在寶雞市所有景區同期游客數量都逐步增長的同時,作為5A級景區的法門寺文化旅游景區游客數量卻急速下滑,直接反映了法門寺景區發展緩慢的現狀,在交通越來越便利的有利條件下,法門寺景區沒有抓住高鐵開通帶來的機遇,沒有為帶動當地經濟增長做出應有的貢獻。
受扶風縣境內其他旅游景區開發、縣域旅游服務設施不斷完善、寶蘭高鐵開通和關天經濟區建設帶動的影響[15],寶雞市及扶風縣旅游業發展良好。然而,作為“世界第九大奇跡”的法門寺景區,其發展速度遠落后于寶雞市及扶風縣其他景區,結合近年來法門寺景區游客數量及旅游收入占兩地比重總體下降的趨勢可以得出,法門寺景區目前旅游業發展狀況與其自身良好的地理位置及資源價值不符,未起到帶動當地經濟增長的作用[16]。因此,法門寺景區必須改善自身發展劣勢和不足,乘上全域旅游的快車,否則會落后于周邊其他景區,浪費自身的資源價值。
為探究法門寺景區旅游收入與扶風縣旅游收入的相關性,將2009—2017年兩地的旅游收入作為隨機變量,利用SPSS 22.0軟件進行相關性分析,探究二者的相關程度。相關分析可以檢驗2個或多個隨機變量之間相互關系的程度,相關系數是有效檢驗2個隨機變量間關系的一個統計量,用r表示。r=0表示2個變量不相關;|r|<0.3表示2個變量相關程度弱,基本不相關;0.3≤ |r|<0.5表示2個變量低度相關;0.5≤ |r|<0.8表示2個變量中度相關;|r|≥0.8表示2個變量高度相關[17]。
由表3可知,2009—2017年法門寺景區旅游收入與扶風縣旅游收入的Pearson相關系數r=0.454,顯著性為0.187>0.05,說明2個變量間相關性較低。2009年法門寺佛教文化景區建成后,當地政府希望在景區的帶動下,文化旅游產業能夠發展成為帶動當地經濟發展的主要產業。然而,作為扶風縣旅游業的龍頭景點,法門寺景區現階段發展顯然與其實力不匹配,沒有達到拉動扶風縣經濟發展的預期目的。因此,法門寺景區能否利用自身的佛教文化優勢吸引更多游客,在扶風縣甚至寶雞市旅游業發展中處于主導地位,將是法門寺景區未來發展亟待解決的問題。

表3 法門寺景區與扶風縣旅游收入的相關性分析(n=10)
旅游產業經濟貢獻即旅游產業效益,是在一定時期內,一個國家(地區)旅游業發展給本國家(地區)國民經濟帶來的效益總和,是衡量旅游業在國民經濟中產業地位的一大標準。基于旅游貢獻率、旅游拉動率、旅游依存度3個指標分析法門寺景區對扶風縣經濟增長的貢獻(圖1)。
由圖1可知,從旅游依存度方面看,除2010年旅游依存度值較高之外,2009—2017年法門寺景區旅游收入在扶風縣旅游經濟中所占比重逐年減少,說明扶風縣旅游業發展對法門寺景區的依賴程度整體上呈逐年下降趨勢,同時說明法門寺景區近年來發展緩慢。由于2007—2009年,曲江集團陸續投資重新修建法門寺景區,在景區內建設世界最高的佛塔——148 m的法門寺合十舍利塔;同期,陜西省委省政府也將法門寺景區建設作為建設文化旅游省的十大工程之一,在政府以及企業的助力下,景區旅游收入呈緩慢增長狀態,直至2010年達到最大值,有效促進了法門寺景區旅游依存度的提升。

圖1 2009—2017年法門寺景區的區域經濟貢獻指標
從旅游貢獻率方面看,2010年旅游貢獻率最高,達13.29%,而后急速下降,2011年成為負值。由于2010—2013年,法門寺景區與寺廟捆綁,景區門票從28元增長至120元,門票的大幅度調整、景區旅游產品類型單一、旅游消費項目少等問題導致旅游收入出現緩慢下降趨勢,直接對法門寺景區的旅游貢獻造成不良影響。
從旅游拉動率方面看,其值在2%左右波動,其中2010年旅游拉動率最大,達1.93%,2011年和2014年旅游拉動率較小,分別為-0.54%和-0.44%。由于2009年5月9日法門寺文化景區成功舉辦了轟動海內外的“合十舍利塔落成暨佛指舍利安奉大典”,知名度得到很大提升,旅游收入再創歷史新高,呈急速增長狀態,對區域經濟發展起到良好的拉動作用;2013年4月,曲江系主導的“興教寺申遺事件”遭到社會各界抵制,與此同時,法門寺景區作為“曲江模式”挾佛斂財的典型代表也被多家主流媒體報道,不僅嚴重損害了宗教形象,也給文化產業帶來了錯誤的示范效應。受此次事件的影響,2014年景區客流量較2013年同比下降了3.1%,旅游收入也呈急速下降狀態,較2013年同比下降了23.8%,對景區造成了極大的負面影響,一定程度上影響了當地經濟的增長。
與旅游依存度相比,法門寺對扶風縣的旅游貢獻率和拉動率有較為明顯的波動,數值較小甚至出現負值,說明法門寺景區與當地旅游供給部門之間協調性差,對區域經濟發展拉動作用較小。此外,隨著全域旅游的發展,扶風縣新增旅游景點層出不窮,如周原文化展示體驗園區、觀山文化旅游區、民俗文化體驗區等新興旅游景點,分流了法門寺景區的部分客源,對該景區造成了一定的沖擊,影響其地方經濟貢獻。
近年來,法門寺景區的游客數量和旅游收入整體呈上升趨勢,發展潛力較大。然而,受地區其他旅游景點快速發展影響,法門寺景區旅游收入與扶風縣旅游收入的相關性較低,且法門寺景區對扶風縣經濟的貢獻值較低,這與其至高的佛教資源地位相差甚遠。此情況不但不利于寶雞市及扶風縣旅游業的發展,更影響了當地其他相關產業的發展[18]。因此,法門寺景區應采取相應的改進措施和策略,具體建議如下。
1)發展新型旅游附加產品。應開發具有法門寺景區特色的新型旅游附加產品,避免景區文化同一性和佛教旅游資源同質化,從而豐富游客體驗,帶動游客消費,保持佛教旅游的新鮮活力。
2)利用互聯網優勢加強宣傳力度。法門寺景區應搭上互聯網的快車,充分利用網絡及自媒體平臺對其佛教文化進行廣泛傳播,提升景區知名度。
3)打造精品旅游路線。寶雞市位于關天經濟區的核心位置,并處于絲綢之路經濟帶上[19]。陜西省各旅游管理部門應充分利用此優勢,形成貫通“興教寺-草堂寺-慈善寺石窟-法門寺-青龍寺-大慈恩寺”的佛教旅游環線,加強各大佛教旅游景點之間的通達性,為法門寺景區吸引更多客源。
4)培養高素質導游。通過舉辦導游講解大賽等方式篩選出文化素質較高的導游,或對景區講解員開展法門寺佛教文化的專項培訓,以保證佛教文化的深層內涵順利傳遞給游客,促進法門寺佛教文化和景區的發展。
5)改進服務要素。旅游服務質量對提升游客旅游體驗至關重要,景區應著力改善周邊交通環境,打造旅游專線,為游客提供便捷的出游方式。此外,應完善景區周邊餐飲、住宿等服務設施,適當調整門票價格,提高游客對法門寺景區的旅游滿意度,提升游客重游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