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永新
摘? ? 要:新時代下高校教師應該高度重視習近平新時代教育的重要論述。文章探討習近平新時代教育思想對“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概論”課程專題教學研究的指導意義。高校教師應該把習近平新時代教育新思想的內容與教材體系結合,體現出新時代下“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概論”課的專題教學方法的當代價值。
關鍵詞:習近平新時代教育思想;“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概論”;教學方法
中圖分類號:G640? ? ? 文獻標識碼:A? ? ? 文章編號:1002-4107(2021)05-0020-02
黨的十九大提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了新時代”,這是黨和國家對中國時代發展歷史方位的科學定位,在此背景下,高校思政理論課作為大學生思想政治理論教育的主陣地和培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踐行者的重要渠道,應重視理論課教學內容的改革。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高校思政課程內容注入了新的活力。在“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概論”課(以下簡稱“原理”課)教學中,深入學習習近平新時代教育思想,探索一條適合新時代大學生的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教學方法。本文從三個方面探討習近平新時代教育思想對“原理”課教學方法的指導意義。
一、新時代加強“原理”課專題教學研究的理論依據
“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概論”是高校大學生思想政治理論課的公共必修課之一,它有別于其他的專業課,有自己獨立完整的理論體系。高校思想政治課程體系的目標是提高大學生思想政治素質,具有價值引導和思維方法培育的功能。馬克思主義理論是一個完整的科學體系,與其他的大學思想政治課程相比,“原理”課的理論知識的抽象性和邏輯性最強,在教學過程中最容易以單純的理論化、系統化的專業“灌輸式”知識進行講授,從而導致大部分學生上課注意力不集中。2018年,習近平在全國教育大會上明確指出:“要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1]“培養什么人、怎樣培養人、為誰培養人”的重要論述,表達了馬克思主義的哲學立場、觀點和方法,它蘊含著習近平在馬克思主義哲學實踐觀的基礎上科學地回答“培養什么人”的問題。這也是習近平新時代關于思想政治教育重要論述的哲學闡釋。所以,把習近平新時代的思想政治教育重要論述與“原理”課程教材的課堂教學結合起來尤為重要。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的三個重要組成部分是有機的完整體系,它們的內在邏輯聯系是馬克思主義理論的穩定性和整體性的統一。大學生正是通過“原理”課專題教學來掌握馬克思主義的完整概念和體系,運用馬克思主義理論武裝頭腦,分析和認識現實社會和科學發展中的問題。
新時代下“原理”課程設計成專題教學的優勢在于可以充分調動學生的主體性,培養學生在教學實踐活動中獨立思考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原理”課程的整本教材共七章,包括哲學、政治經濟學和科學社會主義三大領域,因學校課堂教學時數有限,教師在授課中無法覆蓋全部課程體系,所以講授中需有選擇、有針對性把握主題、突出重點地進行教學活動。以教材理論體系為依托,在基本原理和邏輯結構框架不變的前提下,整合教材中類同的教學內容,抓住難點和重點,在專題教學里有選擇地植入現實生活生動直觀的案例,分析國內外的重大現實問題,引導學生用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解釋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理論內涵,真正達到理論聯系實際,實現教材體系的普遍性與特殊性的有機結合。同時專題教學授課中還要避免學生在中學階段已經學習過且重復無新意的內容,教師要適時地調整講課內容和方法,對重復的內容以問題導入式的教學方法引導學生不僅知其然,還要知其所以然,在教學授課過程中通過加深理論的深度和廣度,使大學生對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有更加理論化和系統化的理解,同時通過理論聯系實際,加強學生的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理”服人,而不是強制灌輸。
二、新時代“原理”課專題教學方法與內容的有機統一
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理論邏輯架構與“原理”課教材的邏輯架構是密切聯系的,它們體現了課程教學方法與原理內容的有機統一。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以問題為導向的專題教學中,教師要充分掌握和認真研讀新教材,悉心研究教材修訂的精神和要求,調整教材部分內容的敘事說理方式,同時又要汲取學術界有關學習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研究的最新成果,在教學實踐中增強專題教學的理論性和現實性的統一。正確處理教學內容和形式的統一問題,增強馬克思主義的理論自信,從而達到理想的教學效果。
“原理”課的專題教學方法在教學活動中是以“問題式”為導向的課程設置,它反映出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在專題教學方法中具有理論指導意義。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包含了一系列開創性的新思想,對這一重大思想的豐富內涵,黨的十九大報告作了具體的闡述,并用“8 個明確”從認識論的角度對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是什么”作了概括和闡釋,同時,用“14 個堅持”闡釋了如何讓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得以實現,從“怎么做”的邏輯角度對“8 個明確”作出了回應。從方法論的角度,在“原理”專題教學中理解和把握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是理論邏輯與實踐邏輯的辯證統一。專題教學設置的理念和方法也要遵循教書育人規律,高校思政課教師必須轉變教育主體與客體關系絕對化的傳統觀念。學生應該由原來的教學客體轉變為教學主體,教師和學生在平等基礎上雙向互動,體現教學相長的辯證關系。教師要充分尊重學生的主體能動性和創造性,培養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在教學過程中要考慮學生的普遍性與特殊性的矛盾,針對特殊性該如何因材施教、有的放矢,以問題導向式的專題教學方法,啟發學生思考提問,在自由與平等的互動中,激發其學習原動力。
“原理”課的專題教學在教材的運用過程中體現知識和目標的統一。這就需要教師深入認識新時代政治理論課的基本任務和使命,在整體規劃和謀篇布局中體現出專題教學的合理性與有效性,教師要借鑒“原理”專題課程教學研究方面的成功經驗,把每個專題教學內容與習近平新時代教育思想融為一體。
三、新時代“原理”課專題教學方法與教學改革的內在統一
新時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面臨通過教育改革提高教學方法的針對性和實效性的問題,圍繞在“原理”課程教學改革的實踐中遇到的同類問題需要我們理性的反思。“原理”課專題教學就是把教學理念運用到教學實踐中,而教學方法需要改革就會面臨以下幾個方面的問題。一是知識性教育與價值性教育之間的關系;二是關于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與黨建歷史學科的關系;三是教學成果評價與教學目標達成之間的矛盾;四是知識領域的系統性與實踐題材的豐富性的矛盾等等。針對這些問題,教師要認真把握教材,因為教材是講道理、擺事實,要給學生講清楚“原理”課程的基礎知識,教學內容要體現科學性與知識性的統一,教學手段的多樣性與豐富性服務于課堂教學,教師在課堂的教學互動中要與學生心與心的交流,把自己的科研成果靈活地運用到教學實踐中,教學與學術相得益彰,以期達到良好的教學效果。 另外,要注重專題教學方法的靈活性與基本原理的結合,為大學生分析社會矛盾和反思現實,提供科學的理論思維和正確的價值導向,達到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的目的。
新時代下大學生的思想活躍,積極關注國內國外的重大事件和熱點問題。因此,教師要在上課之前充分做好各種學科的知識準備,備課也要有針對性,面對不同層次學生的需求,因材施教,積極回應青年學生關切的現實問題,用馬克思主義理論武裝頭腦。馬克思說:“理論只要說服人,就能掌握群眾; 而理論只要徹底,就能說服人。所謂徹底,就是抓住事物的根本。”[2]教師在運用多種新媒體、新技術手段引起學生聽課興趣的同時,給學生講清楚馬克思所說的這句話的理論意義和當代價值,用中國故事講好中國人的事,增強時代感和吸引力,從而增強學生民族自豪感,達到授課的實效性。
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理論引領思政課程建設,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融入高校思想政治課教學的應有之義,是落實新時代高校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現實需要。因此,順利推進專題教學的關鍵在于處理好專題教學與“原理”教材的關系,從事“原理”課專題教學的教師要以教材各章的劃分為板塊,具有每章設計若干專題凸顯問題的意識,重點闡釋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內涵和當代價值。
參考文獻:
[1]習近平在全國教育大會上強調: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教育發展道路 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N].人民日報,2018-09-11.
[2]中共中央馬克思恩格斯列寧斯大林著作編譯局.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11.
編輯∕李夢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