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錦永 程大偉 顧紅 郭西智 李明 李蘭



摘 要:獼猴桃根為肉質根,根系分布淺,大多品種葉片大而薄,輸導組織和氣孔發達,蒸騰強烈,這些生物學特征決定了其抗逆性較差,表現為怕鹽堿、怕干旱、怕澇漬、怕高溫、怕低溫、怕強光、怕大風。另外,生產中缺乏抗性砧木和優質苗木。這些都是影響獼猴桃種植成功的因素,商業化種植時要選擇背風向陽的地塊建園,并為其創造適宜的土壤條件,選用抗性砧木嫁接優良品種,采用根系較多、芽體飽滿的裸根苗或塑料缽、美植袋培育的營養袋苗進行建園;非適栽區種植時,需搭設遮陽網、避雨棚等輔助設施,盡量避免強光、高溫、低溫、大風、霜凍、鹽堿、干旱、澇漬等影響,加強土壤和肥水管理,培養健壯樹體,控制產量、提高質量,方可種好獼猴桃、創造好效益。
關鍵詞:獼猴桃;種植;因素;建議
獼猴桃(Actinidia chinensis Planch.)為多年生落葉藤本植物,屬獼猴桃科(Actinidiaceae)獼猴桃屬(Actinidia Lindl.),包含54個種和21個變種,共75個分類單元[1]。作為一種新興水果,它以營養豐富、味美保健而聞名,果實富含維生素C,被稱為“水果之王”。生產中栽培的獼猴桃主要是中華獼猴桃(A. chinensis var. chinensis)和美味獼猴桃(A. chinensis var. deliciosa),以及少量的軟棗獼猴桃(A. arguta)和毛花獼猴桃(A. eriantha)。這些種類葉片大而薄(軟棗獼猴桃除外),輸導組織和氣孔發達,蒸騰強烈,容易失水。根為肉質根,主根不發達,骨干根少,根系分布淺,喜微酸性、透氣好、土層深厚、有機質和腐殖質豐富的土壤[2]。
獼猴桃的生物學特性和生長發育特點決定了其抗逆性較差,表現為既不耐旱又不耐澇、既怕高溫強光又怕低溫霜凍,風沙也會對其葉片和幼果造成較大危害。土壤黏重、貧瘠、干旱、澇漬、鹽堿以及高溫、低溫、霜凍、強光等不良土壤及氣候條件都不利于獼猴桃的生長發育。另外,有些品種易感潰瘍病、根腐病、花腐病等病害,輕者會造成葉片黃化、樹勢衰弱,重者導致減產、絕收甚至死樹。這些因素嚴重制約著獼猴桃產業的健康持續發展,因此商業化種植時一定要適地適栽,并為其創造適宜的土壤條件;在非適栽區種植時,需搭設遮陽網、避雨棚等輔助設施,避免強光、高溫、低溫、病害等的危害,才能保證種好獼猴桃。
1 影響獼猴桃種植成功的因素
1.1 缺乏抗性砧木
獼猴桃苗木繁育通常采用共砧嫁接的方式進行,國外多采用美味獼猴桃品種布魯諾(Bruno)或海沃德(Hayward)、國內一般使用野生美味獼猴桃或品種秦美、米良一號等實生苗作砧木。獼猴桃品種培育主要為接穗品種的選育,對砧木品種的研究和培育較少,導致生產中缺乏可利用的抗性砧木,無法有效抵御土壤瘠薄、黏重、鹽漬、干旱、澇漬以及高溫、強光等不良土壤、氣候因素的影響。
1.2 缺乏優質苗木
我國一般采用裸根品種苗或實生苗定植[3],雖然祼根苗成本低,但定植后成活率低,管理困難,進入結果期需時較長,影響早期產量和果園效益。生產中匱乏采用營養缽、美植袋等培育的優質壯苗。
1.3 商品果率較低
由于對獼猴桃生長適宜性考慮不足、在非優生區盲目種植、不重視土壤改良、授粉植株搭配不合理,國內獼猴桃生產中普遍存在植株長勢弱、上架慢、投產遲,以及花芽分化、授粉受精不良等問題,影響其正常生長發育,導致成花少、畸形果多、果實小,商品果率低。與世界獼猴桃產業發達國家新西蘭、意大利等相比,我國獼猴桃平均商品果率僅相當于他們的三分之一甚至更低[4]。
1.4 獼猴桃十怕
1.4.1 獼猴桃怕鹽堿 適宜獼猴桃生長發育的土壤pH值為5.5~6.5,獼猴桃在中性(pH值為7.0)或微堿性(pH值為7.1~7.5)土壤中也能生長,但常出現葉片黃化、生長緩慢等問題,土壤pH值在8.0以上時,這些問題尤為嚴重,甚至會造成植株衰弱、不長、死亡等。另外,土壤鹽離子濃度偏高,獼猴桃根系也會因水分、養分運輸不暢出現以上問題[5]。
1.4.2 獼猴桃怕干旱 獼猴桃是淺根性肉質根植物,其抗旱能力較差,對土壤水分和空氣濕度的要求都相對嚴格,適宜在土壤含水量60 %~70 %、空氣相對濕度75 %以上的條件下生長。土壤干旱、空氣濕度較低時,獼猴桃植株生長受阻,葉片發育滯緩,葉緣枯萎,嚴重時甚至引起落葉、落果等[2]。
1.4.3 獼猴桃怕澇害 與抗旱能力一樣,由于獼猴桃根系淺,其耐澇性也差。獼猴桃園區淹水超過6小時,植株會出現葉片黃化脫落現象;積水超過48小時甚至24小時,獼猴桃會因根系呼吸困難、根系腐爛而萎蔫死亡[6]。
1.4.4 獼猴桃怕高溫 獼猴桃不耐高溫,生長環境溫度30 ℃以上時,枝蔓、葉、果生長會受到影響[5];33 ℃以上時,果實陽面會發生日灼,形成褐色至黑色干疤;35 ℃以上時,葉片被強光照射5小時葉緣即會失綠,進而變褐、發黑;持續2天以上,葉片進一步表現為葉緣發黑上卷,呈火燒狀,嚴重時可引起落葉甚至死樹(圖1、圖2)。
1.4.5 獼猴桃怕低溫 與高溫一樣,低溫也會嚴重影響獼猴桃生長發育。生產中栽培的絕大多數獼猴桃品種如果休眠期遭遇極端低溫(-10 ℃以下),可能會發生凍害甚至造成植株凍死(軟棗獼猴桃除外,其抗寒性強,有些品種可抵御-30 ℃以下的極端低溫);處于生長期的植株,氣溫驟然下降至0 ℃以下時,也會發生不同程度的凍害。2009年11月10—11日,河南、陜西等獼猴桃產區突然降溫、降雪,此時獼猴桃尚沒有完全落葉[7],大面積的獼猴桃植株根頸以上枝蔓凍傷或凍死(圖3、圖4)。
1.4.6 獼猴桃怕強光 多數獼猴桃屬中等喜光植物,喜半陰環境和漫射光,忌強光直射、暴曬,否則會引起果實日灼、葉緣焦枯,嚴重時會導致植株死亡[5]。另外,獼猴桃不同樹齡對光照的要求也不同,幼苗期喜溫暖潮濕環境,進入結果期后,則需要一定光照度和時間才能正常開花結果,光照不足會造成光合作用低下、營養積累不足、葉片瘦小黃化、花芽分化不良、果實發育不好等。
1.4.7 獼猴桃怕大風 獼猴桃嫩梢長而脆,葉大而薄,容易被風吹斷刮爛[2]。另外,春季干冷風常使獼猴桃嫩梢和葉片萎蔫、干枯;夏季干熱風常會造成獼猴桃葉緣焦枯、葉片凋萎。
1.4.8 獼猴桃怕潰瘍 獼猴桃潰瘍病是由丁香假單胞桿菌獼猴桃致病變種(Pseudomonas syringae pv.actinidiae,簡稱PSA) 引起的一種嚴重威脅獼猴桃產業的毀滅性病害,該病可危害樹干、枝蔓、花朵、葉片等部位,短期內造成植株大面積死亡,甚至導致毀園。生產中種植的絕大多數獼猴桃品種對PSA都表現感病,尤其是中華系列獼猴桃更易感PSA。PSA重病區平均產量不足250 千克/畝,與盛果期正常產量(按1000 千克/畝) 相比,至少減產750 千克/畝,以售價6元/千克計,每畝收入減少4500元以上。
1.4.9 獼猴桃怕早采 獼猴桃以在果實淀粉積累結束、開始分解為糖時進行采收為佳。由于獼猴桃果實成熟時外觀顏色沒有明顯變化(軟棗獼猴桃除外),采收期一般依據果實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干物質含量、果實帶皮硬度等指標進行判斷,如綠肉品種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一般為6.5%~7.5%、黃肉品種和紅心品種可溶性固形物一般為7.0%~8.5%時進行采收[5]。
國內獼猴桃種植區,一些生產者為了搶先入市,提早采收,果實離成熟尚有1~2個月就急于采摘銷售,造成果實品質低劣、口感很差、貨架期短,易腐爛變質。當然,過晚采收的果實也不好,不耐貯運、貨架期短,會出現果實在植株上變軟甚至發酵的情況,降低商品性以致無法銷售。
1.4.10 獼猴桃怕腐爛 獼猴桃是典型的呼吸躍變型漿果,果實皮薄、多汁,容易腐爛,俗話說“七天軟,十天爛,半月之后壞一半”。與蘋果、梨、柑橘類水果相比,其貨架期短,然而,適期采收的獼猴桃在冷藏條件下可貯存3個月甚至6個月以上,與蘋果、梨相近。
2 關于獼猴桃種植的建議
近幾年,我國獼猴桃產業發展迅速,種植面積和年產量分別為436萬畝和300萬噸,跨入特色大宗水果行列。目前,雖然其種植前景還算樂觀,但由于水果產能整體較大、品種結構不合理,為在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創造最大的經濟效益,種植戶不僅要看到其光明前景、堅定信念,更要明白,獼猴桃生長發育對環境條件要求很高,各種不利的生態因素對其產量和質量都會造成影響。如,陜西、河南等北方產區無霜期相對較短,冬季溫度低,夏季溫度高,冬春低溫時間長,降水偏少,空氣干燥,使得原產長江流域的中華獼猴桃優良品種在該地區適應性差。而獼猴桃產業強國新西蘭地處溫暖濕潤的海洋性氣候區,被認為是世界上獼猴桃最適栽培區,其主要氣候特征是:年均溫12.5~15.2 ℃,最冷月與最熱月的月均溫7.0 ~19.2 ℃,沒有明顯的高溫和低溫逆境;年降雨量在1200毫米以上且分布均勻,年均大氣相對濕度72 %~80 %,日照充足,無霜期260天以上。另外,其主產區土層深厚,土壤肥沃,富含腐殖質和有機質,排灌便利。優越的氣候條件、土壤條件與先進的管理技術為新西蘭獼猴桃高產優質生產提供了保證,也是其雄居世界獼猴桃產業主導地位的重要原因。
國內適宜獼猴桃生長發育的土壤環境條件如下:地勢平坦、排灌方便、背風向陽的地塊;土層深厚、通透良好的砂黏土、壤土或紅壤土;土壤肥沃、富含腐殖質和有機質;微酸性或中性土壤;年均溫12 ~17 ℃,冬季極端低溫-10 ℃(軟棗獼猴桃例外),夏季極端高溫35 ℃,10 ℃以上的有效積溫為4500 ~5200 ℃,無霜期210~290天,日照時間2000~2600小時,年降水量1000毫米左右,空氣相對濕度在60%以上。
為應對獼猴桃生產中的各種不利因素,種植獼猴桃要遵循適地適栽原則,選擇符合獼猴桃綠色生產要求的地勢平坦、排灌方便、背風向陽的地塊建園,創造適宜的土壤條件,選用適合其生產要求的抗性砧木和優良品種,提高植株抗逆和抗病能力,避免或減輕潰瘍病、花腐病、根腐病等危害,如中國農業科學院鄭州果樹研究所篩選的中獼抗砧1號,嫁接中獼2號、米良1號、紅陽等品種,與常規實生砧木相比,根系增多100%以上,產量提高30%以上,果實增大20%以上[6]。另外,最好采用營養缽、美植袋培育的優質苗木進行建園(裸根苗要達到GB 19174—2010《獼猴桃苗木》的要求),為簡約、安全、優質生產打好基礎。
在非適宜區種植時,需搭建大棚或避雨棚,搭設遮陽網或防雹網等輔助設施,風大區域需配置防風林或風障,采取多施有機肥、果園生草、水肥一體化措施等改良土壤、提高肥力,精心規劃設計,確保路、溝、渠通暢,做到旱能灌、澇可排,空氣干燥時可增濕保墑,發生霜凍時可增溫除霜,氣溫高時可降、氣溫低時可升,為獼猴桃生長發育盡量創造適宜的土壤環境條件,避免強光、高溫、低溫、大風、霜凍、鹽堿、干旱、澇漬、病害等危害,控制產量、提高質量,切莫早采、精心貯運,方可種好獼猴桃、創造好效益。
參 考 文 獻
[1]? 黃宏文. 中國獼猴桃種質資源[M]. 北京: 中國林業出版社,2013:29-33.
[2]? 崔致學. 中國獼猴桃[M]. 濟南: 山東科學技術出版社,1993,57-66.
[3]? 陳錦永,方金豹,齊秀娟,顧紅,林苗苗,張威遠,魏翠果.獼猴桃砧木研究進展[J]. 果樹學報,2015,32(5): 959-968.
[4]? 方金豹,鐘彩虹.新中國果樹科學研究70年:獼猴桃[J]. 果樹學報,2019,36(10):1352-1359.
[5]? 齊秀娟. 獼猴桃實用栽培技術[M]. 北京:中國科學技術出版社,2017:35-129.
[6]? 白丹鳳,李志,齊秀娟,陳錦永,顧紅,黃武權,任建杰,鐘云鵬,方金豹. 4種基因型獼猴桃對淹水脅迫的生理響應及耐澇性評價.[J] 果樹學報,2019,36(2): 163-173.
[7]? 齊秀娟,方金豹,趙長竹. 2009年鄭州地區獼猴桃凍害調查與原因分析[J]. 果樹學報,2011,28(1): 55-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