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釗
1 面臨的問題
教師在進行體育課堂教學的實踐中往往難以組織有效的田徑訓練,這是由多種因素綜合作用導致的,主要有以下幾點:
1.1 社會關注少
從社會整體的關注度上分析,我國的體育田徑教學明顯處于不受關注和重視的地位,相反一些球類運動則比較熱門。這就更加導致田徑訓練在體育教學中難以得到重視和進一步的發展,局限了學校和教師的作為。
1.2 學校教學計劃安排忽略
初中教學為了與高中教學對接,難免會出現重視文化課,擠壓體育課、音樂課的情況,在這種大環境的壓力下,學校總會無力照顧體育課程的教學計劃,這就給教師設計、組織田徑訓練帶來了巨大的壓力。
1.3 家長、學生不認可
大部分家長和學生在觀念上還是覺得田徑訓練會影響文化課學習,導致家長引導孩子敷衍田徑訓練,學生自己也對田徑訓練應付了事。這既不能幫助學生強身健體、提高學習效率,還有可能導致學生對田徑訓練抱有排斥情緒,影響體育課堂和田徑訓練的效率與質量。
1.4 教學方式傳統
一些初中學校的體育老師可能并不是田徑專業出身的,導致他們對于如何系統地安排學生進行田徑訓練沒有準確的把握,在田徑訓練的量化和強度把控上缺乏規范和統一,阻礙了理想的教學安排。另外,現在在職的體育教師大多采用比較統一但傳統且單調的課堂教學方法,導致學生缺乏積極參與田徑訓練的熱情,課堂效率和訓練質量也難以提高。
2 具體的策略
2.1 完善田徑訓練制度
第一,體育教師要提前了解學校的教學安排,然后對現有的體育課堂內容重新規劃,在合理范圍內為田徑訓練留出余地。
第二,教師應當從班級管理和教訓內容實踐上做好規劃。一方面要提前收集、分析班級學生的身體情況,明確學生總體的身體素質制定田徑訓練大方向,與情況特殊的學生提前交流并制定個別方案。另一方面是要設計好合理的田徑訓練程序,為后期在班級內開展田徑訓練奠定良好的制度規范,包括訓練形式、訓練規范、獎懲制度等等。
第三,教師應當明確訓練目標和訓練標準,一方面要明確訓練目標是激發學生的身體潛能,培養健康的體育運動習慣,另一方面要重視平衡訓練,把控好學生身體素質與訓練強度之間的平衡。
2.2 優化教學理念
第一,集體訓練和個別化結合。教師在常規情況下安排集體訓練,既能夠引導學生培養集體意識,還能夠在訓練內容規范統一的前提下提高訓練效率。同時,教師也要注意不同身體素質的學生,要在開始訓練前觀察其接受能力,制定個別化教案,這樣能夠避免不恰當的田徑訓練對學生造成身體勞損。
第二,人文化教學。教師在開展田徑訓練的過程中要時刻關注學生的身體、心理狀態,一旦學生出現不適應、排斥的情況就要當下立刻解決,以免對學生的身心健康造成負面影響。在這個過程中,教師要充分利用溝通技巧,拉近和學生的距離,營造和諧的教育教學氛圍。
第三,專業訓練與娛樂體育結合。田徑訓練一定要注意規范性、嚴肅性,這是為了保證學生的身心健康與安全。但在初中體育課堂進行田徑訓練的同時,教師可以適當地加入娛樂因素,借此來激發青少年階段學生的興趣與熱情,最重要的是發揮學生主觀能動性在體育教學、田徑訓練中的作用,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
2.3 創新教學方法
第一,充分利用青少年的好勝心,按照一定的頻率開展小組競賽、對抗賽來鞏固田徑訓練。大部分初中年級的學生處于青春期的早期階段,在心理上常常呈現出熱血激情的狀態,再加上競爭是常見的同輩關系,大部分學生都樂于參與競爭和對抗。所以在田徑訓練的過程中,可以合理設置競賽來刺激和鼓勵學生鞏固前期的訓練成果。
第二,趣味教學,加入游戲設置。初中年級的學生還保留著兒童的天性,對于游戲大多保持著熱情和歡迎,所以在開展田徑訓練的過程中,教師可以加入游戲設置,比如接力游戲、在小組活動中加入關卡設計等等,用靈活的知識傳遞方式來激發學生們的興趣。這樣能夠讓學生明確地意識到體育運動、田徑訓練與文化課的區別,減少學生的排斥心理 ,引導學生主動加入訓練,提高課堂效率、提高訓練質量。
第三,各位教師之間做好協商工作,在課程安排適當的條件下可以組織不同班級進行團體互動。比如兩個班級在同一時間段內開展體育課,教師可以組織兩班學生進行班級對抗,設計好關卡和競爭內容,借此來檢驗之前的田徑訓練結果。另外,將這種形式所達成班級團體互動延伸設計一下,還可以拓展為學校的體育特色活動,豐富校園體育精神風貌。
3 總結
初中體育教學的質量與學生的身心健康、意志樹立和綜合素質培養有重要的影響,優化田徑訓練的最終目的也只是為了更好地推動新課改落實,激發學生參與專業體育活動地興趣,為學生們樹立積極健康的體育訓練觀念。為了達成這一目標,優化現行的初中體育田徑訓練則需要各位一線初中體育教師創新教育教學方法、優化田徑訓練的規范和設計,同時也需要學生的配合、學校的支持以及社會的重視。
(作者單位:廣西賓陽縣體育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