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祖宋
教育部和體育總局多個部門聯合對小學生的肺活量水平、視力不良、耐力素質不高等情況進行了檢測,國務院提出希望能夠通過陽光體育運動,來讓小學同學更加積極地走向操場,走到陽光下開展積極的體育鍛煉,提高同學們的體質健康水平,自活動開展以來,各小學校積極響應,然而當下的體育課程很難滿足小學同學的需求,當前階段對大課間體育活動能否實現更為理想的利用,會對陽光體育運動目標的實現產生很大的影響。
1 大課間體育活動現狀
1.1 內容現狀
結合過去大量的調查我們發現,體育學科這門課程在小學階段的大課間體育活動開展,大體上是劃分為三個方面的主要內容的,第一個分類就是采用國家教委普遍推廣的廣播體操,而第二個分類是在廣播體操的基礎上進行校舞或者是校操、跑操的編排,第三個分類,是部分民族傳統體育項目,他們會在廣播體操的基礎上,結合自身的一些特色項目,比如竹竿舞、三人板鞋、高蹺等項目來開展體育學科的大課間活動。從活動內容方面來分析,市區內的活動開展,在很大程度上要比郊縣、基層學校開展得更為豐富,而重點學校的活動內容也要比傳統一般的學校要豐富得多。然而就算是活動開展得較為豐富的小學,總體來說他們的活動內容也還是比較單一。
1.2 時間安排現狀
大部分的小學的大課間體育活動通常都會安排在每天的早上第二節課之后,安排的時間大約為半個小時左右。為了保證體育活動能夠得到更好的落實與運動時間的保證,部分學校還在下午增加一次活動時間,而活動的時間大概為二十分鐘左右,基本上所有的小學,都在上午第二節課后開展大課間體育活動,然而僅有少部分學校會在下午安排活動時間。綜合來分析,小學的大課間活動時間每天大概在四十五分鐘左右,和一節體育課程的教學時間基本相當,結合日常的體育課程,當下小學的每天的活動時間大概在一小時左右,盡管時間方面還是相對較為充足,然而同學們的體質改善情況效果并不是很好,因此對時間以外的其他因素進行分析就非常的必要。
1.3 學生的態度
通過對小學生的調查和訪問,了解到當下絕大部分的小學生并不喜歡,當前學校所安排的大課間體育活動,他們覺得這樣每天一成不變的活動內容非常的單調乏味。有近一半的同學希望能夠自己和同伴一起,挑選自身喜愛的項目進行鍛煉,普遍的學生都覺得,當前的大課間體育活動形式比較單一,而且同學們所能夠獲得的運動負荷太小,并且在活動過程中缺乏競爭性。
2 大課間體育活動的模式設計
2.1 理論依據
大課間體育活動,它實際上是屬于體育學科的課程范圍之內的一個概念,之所以要開展這樣的活動,就是希望能夠讓同學們能夠擁有健全的人格以及健康體質,從小目標方面來分析是具有多重特性的。對于這種活動來說,教師希望讓同學們一方面能夠掌握更多的體育技能,另外一方面能夠提升體育活動學習的樂趣,使同學們發現自身問題,運動技能得到提升,促進小學同學數值和體質得到全面的提高。
2.2 內容選擇
為了能夠確保,小學的大課間體育活動盡可能的豐富,學校總結出了符合學生愛好以及民族傳統體育以及愛國主義的體育活動內容,其中分為室內和室外兩個大的分類活動內容。對于室內來說,包括眼保健操、椅子操、手工制作、手指操等等。而室外活動就比較多,其中包括廣播操、啦啦操、跑操、跳繩、高蹺、板鞋、竹竿舞、隊列超、籃球等等,這些體育活動內容都是當下較為普遍開展的大課間體育活動內容,在實際開展過程中,通常都會將時間控制在三到五分鐘,每個學校會根據自身的,具體情況來進行內容的選擇,并且進行定期的輪換和推廣。
2.3 形式選擇
大課間體育活動形式包括分班級、性別等多個形式開展。對于全校性的活動來說,它能夠使同學們的愛國主義教育得到有效的培養,同時能夠使小學的精神面貌得到改善,使校園體育文化建設得到有力地推動,使良好校風學風班風更好的形成。而以班級活動日來開展的大課間體育活動,更能夠突出同學們的個性,同學們可以在班主任的帶動下,由同學們自己來進行班操的編排,確保個性和小集體優勢的發揮,同時也能夠提升班級凝聚力,也較為方便班主任老師的組織管理。而分性別的活動主要是考慮男女生性格和身體的差異,男生通常喜歡運動負荷大的運動,而女生則較為偏好韻律感強,能夠起到塑身健美的體育活動,因此需要根據不同的性別來選擇活動,從而有效地調動同學們的積極性。
3 結束語
本文通過各種調查方法,對南寧市小學大課間體育活動的開展現狀進行了分析,結合各個學校的特點和特色,選擇較為符合特定學校的活動形式以及內容,從微觀層面進行了一定程度的研究和分析。然而這些模式的可操作性還有待觀察和完善,希望能夠在后續的研究中得到進一步深入的開展。
(作者單位:南寧市隆安縣第二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