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 巖,王江濤,王劍文,秦心愛
(1.河南省農業機械試驗鑒定站,河南 鄭州 450008; 2.河南農有王農業裝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河南 駐馬店 463000)
我國每年農作物秸稈量約10億t,占全球總量近20%,如何實現秸稈經濟有效資源化利用而不焚燒污染環境,是個尚未得到有效破解的大事、要事和難事。由于我國多為多熟制小田塊分散種植,種植標準化程度低,前茬作物收獲模式復雜多樣,因此,秸稈不收集移出、就地還田成為當下中國廣大農民普遍的選擇,前茬作物收獲后未做任何秸稈收集移出和耕整地處理的“全秸硬茬地”在當下中國已成為耕種新常態[1]。農業農村部南京農業機械化研究所、河南農有王農業裝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深度合作,針對農作物秸稈缺乏有效出路,秸稈焚燒屢禁不止,創制出全秸硬茬地潔區播種機系列技術裝備,徹底破解了傳統機具掛秸壅堵、架種和晾種技術難題,實現全秸硬茬地高質順暢機械化播種,并已在河南、安徽、江蘇、河北、山東、湖北、天津、遼寧和黑龍江等小麥、玉米、花生主產省市,連續多年進行了大面積試驗與示范,具有較好的穩產增產效果,得到廣大農戶的普遍認可[2-3]。該技術成果整體處于國際領先水平,連續多年被農業農村部列為主推技術,榮獲2017年農業農村部神農中華農業科技獎一等獎,為秸稈禁燒、就地還田肥料化利用提供了有力技術與裝備支撐。該系列產品屬于新技術、新裝備,而目前國內外尚無合適的相關技術標準作為產品推廣檢測依據,因此亟待申請起草相關標準,便于相關產品更好地得到推廣應用。根據中國農業機械化協會《關于下達2019年中國農業機械化協會團體標準制定計劃的通知》,河南省農業機械試驗鑒定站負責承擔《全秸硬茬地潔區播種機》團體標準的制定工作,成立了以河南省農業機械試驗鑒定站為牽頭單位,農業農村部南京農業機械化研究所和河南農有王農業裝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為參與單位的標準起草項目組,并于2019年5月30日,通過了中國農業機械化協會的團體標準立項。
根據NY/T1640—2015《農業機械分類》,播種機械分為條播機、穴播機、精量播種機、小粒種子播種機、根莖作物播種機、深松施肥播種機、免耕播種機、鋪膜播種機、整地施肥播種機和水稻直播機等,沒有全秸硬茬地潔區播種機的概念,所以要進行定義,以區別于現有的播種機[4]。全秸硬茬地潔區播種機是集秸稈撿拾粉碎、施肥、播種、秸稈均勻覆蓋或秸稈行間集覆等多種功能于一體的復合作業機具,它可以實現在前茬作物收獲后對秸稈沒有進行收集、移出和對土地沒有進行耕整的土地上進行播種作業。需要對“全秸硬茬地”“潔區”“全秸硬茬地潔區播種機”和“潔區潔凈度”進行定義[5]。
為了體現全秸硬茬地潔區播種機是能夠在前茬作物收獲后,秸稈無論是處于直立狀態還是鋪放狀態,在沒有經過耕整的土地上進行作業,要對“全秸硬茬地”進行定義。本標準給出的定義為“前茬作物收獲后未做任何秸稈收集移出和耕整地處理的土地”,突出表明了這種播種機可以在沒有進行秸稈處理和耕整的土地上直接進行播種作業。
我國現有的播種機作業模式主要有3大類:第1類是在經過耕整的土地上進行的播種作業,包括條播機、穴播機、精量播種機和小粒種子播種機等;第2類是機具本身先進行耕整作業,然后再進行播種作業,包括旋耕播種機、整地播種機和深松播種機等;第3類是在未耕整或少量旋耕的土地上進行的播種作業,包括免(少)耕播種機等。全秸硬茬地潔區播種機最大的特色體現在通過機具本身先對秸稈進行粉碎處理和對土地進行耕整處理,然后通過撿拾輸送部件把秸稈向上向后整體均勻覆蓋在播后的地表或通過秸稈行間集覆部件把秸稈按種植農藝需求有序規整成條鋪放于行間(播種帶之間的覆秸帶),在“潔凈”的無秸稈障礙的種帶上完成播種作業。本標準給出的定義為“在全秸硬茬地上,經機具工作形成的相對無秸稈的有效播種施肥作業區域”,體現出全秸硬茬地潔區播種機是在經過撿拾輸送部件和行間集覆部件工作后形成的一個相對無秸稈的潔凈區域上進行播種作業。
我國現有的播種機沒有全秸硬茬地潔區播種機的概念,所以要進行定義,以區別于現有的播種機,本標準給出的定義為“在全秸硬茬地潔區進行播種施肥作業的種植機械”,表明了這種播種機可以直接在全秸硬茬地上,在經過機具相應工作部件工作形成的潔區上進行播種作業。同時,本標準對全秸硬茬地潔區播種機的3種型式進行了具體的解釋。
第1種型式是全秸硬茬地旋耕潔區播種機,本標準給出的解釋為“集秸稈粉碎、撿拾輸送、旋耕、施肥、播種和秸稈整體均勻覆蓋或秸稈行間集覆等功能的播種機”,闡明了全秸硬茬地旋耕潔區播種機通過秸稈粉碎部件對前茬作物秸稈進行粉碎處理,然后撿拾輸送部件將秸稈收集后整體均勻覆蓋在播后的地表或通過秸稈行間集覆部件把秸稈按種植農藝需求有序規整成條鋪放于行間,同時順序進行旋耕、施肥和播種作業。
第2種型式是全秸硬茬地免耕潔區播種機,本標準給出的解釋為“集秸稈粉碎、撿拾輸送、施肥、免耕播種和秸稈整體均勻覆蓋或秸稈行間集覆等功能的播種機”,闡明了全秸硬茬地免耕潔區播種機通過秸稈粉碎部件對前茬作物秸稈進行粉碎處理,然后撿拾輸送部件將秸稈收集后整體均勻覆蓋在播后的地表或通過秸稈行間集覆部件把秸稈按種植農藝需求有序規整成條鋪放于行間,在不對土地進行耕整的情況下,順序進行施肥和播種作業。
第3種型式是全秸硬茬地起壟潔區播種機,本標準給出的解釋為“集秸稈粉碎、撿拾輸送、施肥、起壟、播種和秸稈均勻覆蓋等功能的播種機”,闡明了全秸硬茬地起壟潔區播種機通過秸稈粉碎部件對前茬作物秸稈進行粉碎處理,然后撿拾輸送部件將秸稈收集后整體均勻覆蓋在播后的地表或通過秸稈行間集覆部件把秸稈按種植農藝需求有序規整成條鋪放于行間,順序進行施肥、起壟和播種作業。
全秸硬茬地潔區播種機作業時,施肥、播種作業在相對無秸稈的“潔區”內一次完成,是全秸硬茬地潔區播種機的最大突出特色,顛覆了傳統播種作業思路,對土地的清理程度是衡量全秸硬茬地潔區播種機作業性能的主要指標。本標準給出的定義為“經機具工作形成的相對無秸稈的有效播種施肥作業區域的潔凈程度”,是全秸硬茬地潔區播種機區別于其他播種機的特色。
全秸硬茬地潔區播種機主要由秸稈粉碎部件、撿拾輸送部件、旋耕部件、施肥播種部件、均勻拋撒部件和碎秸行間集覆部件等組成。秸稈粉碎部件先將田間秸稈進行粉碎,然后撿拾輸送部件將秸稈收集后整體均勻覆蓋在播后的地表或通過秸稈行間集覆部件把秸稈按種植農藝需求有序規整成條鋪放于行間,給后續的施肥、播種作業創造無秸稈影響的工作環境,減少壅堵、架種問題,提高播種質量,秸稈均勻拋撒于播后地表,起到保墑、增肥和抑制揚塵等作用。國家相關標準對秸稈粉碎、旋耕、免耕播種等有相應的指標要求,而對撿拾輸送均勻拋撒、碎秸行間集覆、潔區潔凈程度、晾籽和架種等沒有相應的指標要求[6-10]。為了體現全秸硬茬地潔區播種機的特色,本標準提出了播后秸稈拋撒(覆蓋)不均勻度、播后秸稈行間寬度變異系數、潔區潔凈度、晾籽率和架種率等新的性能指標,以區別現有播種機的技術要求。
全秸硬茬地潔區播種機進行播種作業時通過兩種方式對前茬秸稈進行處理后在相對潔凈的地表進行播種作業,其中一種方式就是經過秸稈粉碎部件對前茬作物秸稈進行粉碎,然后通過撿拾輸送部件將秸稈收集后整體均勻覆蓋在播后的地表,播后秸稈拋撒(覆蓋)的均勻程度是考核機具性能的一個重要指標。我國現有的播種機沒有這種類型的工作形式,缺乏相關的技術指標要求,需要制定相應的技術要求,因此提出了“播后秸稈拋撒(覆蓋)不均勻度”的概念,以考察通過撿拾輸送部件將秸稈收集后整體均勻覆蓋在播后地表時的均勻程度,來判斷機具對秸稈拋撒(覆蓋)的均勻程度。
試驗樣機按使用說明書要求的作業速度進行一個往返行程,在播后的地表每個行程沿測區長度方向等間距測定3點,每點測定1 m2面積內秸稈總質量,按式(1)計算播后秸稈拋撒(覆蓋)不均勻度。

(1)
式中Fb——播后秸稈拋撒(覆蓋)不均勻度, %
Mzi——i測點秸稈總質量,kg

通過計算播后地表的秸稈覆蓋量,來考核全秸硬茬地潔區播種機對前茬作物秸稈拋撒(覆蓋)的均勻程度。“播后秸稈拋撒(覆蓋)不均勻度”根據前茬作物的不同,確立了不同的性能要求,小麥等作物要求秸稈拋撒不均勻度≤20%,水稻、玉米和高粱等作物要求秸稈拋撒不均勻度≤30%。
全秸硬茬地潔區播種機進行播種作業時,通過另一種方式對前茬秸稈進行處理就是通過秸稈行間集覆部件把秸稈按種植農藝需求有序規整成條鋪放于行間,給后續的施肥、播種作業創造無秸稈影響的工作環境,減少壅堵、架種問題,提高播種質量。
為考核機具通過秸稈行間集覆部件把秸稈按種植農藝需求有序規整成條鋪放于行間的均勻程度,提出了“播后秸稈行間寬度變異系數”的技術要求。

(2)

(3)
(4)

nix——第i行寬度,mm
ni——測定的行數
s——秸稈行間寬度的標準差,mm
α——秸稈行間寬度的變異系數, %
通過計算播后秸稈行間寬度,來考核全秸硬茬地潔區播種機對前茬作物秸稈鋪放的均勻程度。“播后秸稈行間寬度變異系數”性能要求≤15%。
全秸硬茬地潔區播種機作業時施肥、播種作業在相對無秸稈的“潔區”內一次完成,是全秸硬茬地潔區播種機的最大突出特色。為考核機具在施肥、播種作業時地表的秸稈處理程度,提出了“潔區潔凈度”的技術要求。
沿機器前進方向等間距測定5點,每點取寬度為1個工作幅寬,長度20 cm的面積,測定秸稈處理裝置對秸稈進行粉碎與移位處理連續形成的相對無秸稈的有效播種施肥作業區域以上的全部秸稈(不包括埋在土下面的根茬)質量后求平均值,按式(5)~(6)計算潔區潔凈度。
(5)
(6)
式中Wh——測區清理后秸稈覆蓋量,kg/m2
Wg——每個測點清理后秸稈覆蓋量,kg/m2
Jd——潔區潔凈度, %
Wq——測區清理前秸稈覆蓋量,kg/m2
通過計算相對無秸稈的有效播種施肥作業區域以上的全部秸稈,來考核全秸硬茬地潔區播種機對前茬作物秸稈處理程度。“潔區潔凈度”性能要求≥85%。
為考核機具在播種作業時種子的覆土程度,提出了“晾籽率”的技術要求,“晾籽率”性能要求≤1.5%。
在1個往返行程內,交叉選取3個測區,每個測區的長度為5 m,寬度為一個作業幅寬。測量每個測試小區的面積及晾籽質量,按式(7)計算晾籽率,取平均值。
(7)
式中Pz——晾籽率, %
Pm——測試小區晾籽質量,kg
Ms——單位面積播種量,kg/hm2
Si——測試小區面積,hm2
為體現機具在播種作業后被土壤覆蓋但著床在秸稈上的種子質量占總播種質量的百分率,提出了“架種率”的技術要求,性能要求≤1.5%。
在1個往返行程內,交叉選取3個測區,每個測區的長度為5 m,寬度為一個作業幅寬。撥開種帶上覆蓋的土壤,查找著床在秸稈上的種子并稱量,測量每個測試小區的面積及架種質量,按式(8)計算架種率,取平均值。
(8)
式中Pj——架種率, %
Pmj——測試小區架種質量,kg
Ms——單位面積播種量,kg/hm2
Si——測試小區面積,hm2
全秸硬茬地“碎秸跨越均覆”潔區播種機典型機型如圖1所示。其具體技術原理:作業時將秸稈粉碎拾起、向上向后跨越播種施肥組件輸送拋至播后地表,為播種施肥作業形成了無秸稈障礙相對潔凈的區域,在“潔區”內完成破茬淺旋、施肥播種后,再將粉碎后的秸稈均勻拋撒覆蓋于播后地表,所有工序由一臺機具一次完成。

圖1 全秸硬茬地“碎秸跨越均覆”潔區播種機典型機型Fig.1 Typical model of clean area seeder of“straw straddling and covering”in full amount of straw and root stubble cropland
全秸硬茬地“碎秸行間集覆”潔區播種機典型機型如圖2所示。其具體技術原理:在整體粉碎作業幅寬內秸稈的同時,將種帶內碎秸規整有序條覆于行 間,為播種施肥作業形成了寬幅條狀無秸稈障礙區域,在無秸稈阻滯阻隔障礙的寬幅條狀區域內完成施肥播種,所有工序由一臺機具一次完成。

圖2 全秸硬茬地“碎秸行間集覆”潔區播種機典型機型Fig.2 Typical model of clean area seeder of“straw collection between rows and covering”in full amount of straw and root stubble cropland
《全秸硬茬地潔區播種機》團體標準于2019年8月12日通過了中國農業機械化協會專家審定,2019年8月30日正式發布,2019年9月16日正式實施。
《全秸硬茬地潔區播種機》團體標準的制定,對全秸硬茬地潔區播種機的概念進行了術語定義,并對全秸硬茬地潔區播種機的技術指標進行了要求,使生產企業和檢測機構有了技術標準方面的依據,有利于新技術、新裝備的推廣和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