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菲菲, 史 亮
(遼寧省沈陽市北部戰區總醫院呼吸與危重癥醫學科, 遼寧 沈陽 110000)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系一種具有氣流阻塞特征的慢性支氣管炎和(或)肺氣腫,可進一步發展為肺心病和呼吸衰竭的常見慢性疾病[1]。流行病學顯示,40歲以上COPD發病率已達9%~10%。目前,臨床主要以吸氧、抗感染、擴張支氣管、應用糖皮質激素等對癥治療COPD合并呼衰,但效果不佳[2]。莫西沙星為一類新型喹諾酮類抗生素,其霧化給藥治療COPD合并呼吸衰竭具有良好的療效[3]。既往研究關于莫西沙星對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的肺功能、炎癥因子、臨床療效報道較多,但鮮有關于莫西沙星對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氧代謝、心肌酶譜影響報道。為此,本研究探討了莫西沙星治療COPD合并呼吸衰竭對患者肺功能、氧代謝、血清CRP、CK、LDH、NBC水平的影響,報道如下。
1.1一般資料:選取2018年3月至2020年3月間收治的62例COPD合并呼衰患者為研究對象,采用隨機數字表簡單隨機分為觀察組、對照組,各31例。納入標準:①所有患者均符合《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診治指南(2013年修訂版)》[4]關于COPD診斷標準及《內科學(第8版)》[5]關于呼吸衰竭診斷標準;②年齡≤75歲;③患者家屬知情同意。排除標準:①合并其他呼吸系統疾病患者;②合并心、肝、腎等嚴重功能障礙患者;③惡性腫瘤患者;④對本研究藥物禁忌患者;⑤合并免疫、血液系統疾病患者;⑥合并睡眠呼吸暫停綜合征、高血壓、冠心病、糖尿病、高脂血癥等患者;⑦合并嚴重感染性、炎癥性疾病患者;⑧認知功能障礙患者。觀察組中男20例、女11例,年齡40~75歲,平均(55.59±8.64)歲,COPD病程為(3.60±0.66)年,體質量指數(BMI)為(23.57±2.63)kg/m2。對照組中男22例、女9例,年齡為42~75歲,平均(55.68±8.64)歲,COPD病程為(3.63±0.70)年,BMI為(23.63±2.69)kg/m2。兩組患者的性別、年齡、COPD病程、BMI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本研究符合《赫爾辛基宣言》標準。
1.2方法:兩組患者均接受常規治療,包括抗感染、祛痰、平喘、擴張支氣管、吸氧、糖皮質激素、糾正電解質紊亂、營養支持等。兩組均連續治療2周。對照組患者應用硫酸沙丁胺醇[生產廠家:上海信誼金朱藥業有限公司,批準文號:國藥準字H19990233,規格:2.5mL∶2.5mg(按沙丁胺醇計)]霧化吸入治療,0.2mg/次,3次/d。觀察組患者應用鹽酸莫西沙星氯化鈉注射液(生產廠家:拜耳醫藥保健有限公司,批準文號:國藥準字J20110023,規格:250mL∶0.4g)霧化吸入治療,400mg/次,1次/d,連續治療1周后改口服莫西沙星片(生產廠家:北京拜耳醫藥保健有限公司,批準文號:注冊證號H20100525,規格:400mg*3片),400mg/次,1次/d。
1.3觀察指標:分別于治療前及治療2周后測定兩組患者的肺功能、氧代謝指標及血清CRP、CK、LDH、NBC水平差異。肺功能指標采用肺功能檢測儀(上海涵飛醫療器械有限公司S-980AI型)檢測,包括用力肺活量(Forced vital capacity,FVC)、第1秒用力呼氣容積(Forced expiratory volume in one second,FEV1),并計算FEV1/FVC值。氧代謝指標采用全自動血氣分析儀(美國GEM GEM4000型)檢測,包括動脈血氧含量(Arterial oxygen content,CaO2)、最大攝氧量(Maximal oxygen uptake,VO2Max)、氧攝取率(ERO2)。血清指標檢測:抽取5mL空腹靜脈血,3000r/min離心處理10min,分離血清,-80℃冷存待檢。采用免疫透射比濁法檢測待測樣本中CRP水平,試劑盒由深圳邁瑞生物醫療電子股份有限公司提供,檢測儀器為全自動生化儀(美國貝克曼庫爾特AU5800型);采用速率法檢測待測樣本中CK、LDH水平,CK試劑盒由北京萬泰德瑞診斷技術有限公司提供,LDH試劑盒由重慶鼎潤醫療器械有限責任公司提供;采用全自動血細胞分析儀(邁瑞BC-5000型)檢測待測樣本中NBC水平。嚴格按照試劑盒、儀器說明書進行操作。
1.4臨床療效:參照標準[6]:顯效:治療2周后臨床癥狀消失,無呼吸困難;有效:治療2周后臨床癥狀基本消失,呼吸困難明顯緩解;無效:治療2周后臨床癥狀無任何變化甚至加重,明顯呼吸困難。總有效=顯效+有效。

2.1兩組患者治療前后肺功能指標比較:治療前,兩組患者的FVC、FEV1、FEV1/FVC水平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兩組患者的FVC、FEV1、FEV1/FVC水平均高于治療前,且觀察組患者升高程度更大,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肺功能指標比較
2.2兩組患者治療前后氧代謝指標比較:治療前,兩組患者的CaO2、VO2Max、ERO2水平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兩組患者的CaO2水平均高于治療前,且觀察組患者高于對照組患者,而兩組患者的VO2Max、ERO2水平均低于治療前,且觀察組患者降低程度更大,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氧代謝指標比較
2.3兩組患者治療前后血清CRP、CK、LDH、NBC水平比較:治療前,兩組患者的血清CRP、CK、LDH、NBC水平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兩組患者的CRP、CK、LDH、NBC水平均低于治療前,且觀察組患者降低程度更大,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血清CRP CK LDH NBC水平比較
2.4兩組患者臨床療效比較:兩組患者療效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患者臨床療效總有效率為96.77%,,明顯高于對照組患者的80.65%,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4。

表4 兩組患者臨床療效比較n(%)
COPD為臨床常見病,常合并呼吸衰竭,且患者多為老年人,病情逆轉較難,死亡率可達10%。目前,治療COPD合并呼衰目標為緩解患者臨床癥狀,避免病情進一步進展,改善患者生存質量,降低死亡率[7]。常規治療以對癥治療為主,可緩解氣流受限等癥狀,但無法避免病情進展,故常規治療仍有待改善。莫西沙星為一類新型廣譜抗生素,抗菌作用強,且較少發生耐藥情況。此外,莫西沙星能迅速被患者胃腸道吸收,快速起效,且不受飲食因素影響,已深得臨床醫師認可[8]。本研究通過探討莫西沙星治療COPD合并呼衰對患者肺功能、氧代謝及血清CRP、CK、LDH、NBC等的影響,旨在為臨床治療提供更優質治療選擇。
本研究結果表明,治療后兩組患者的FVC、FEV1、FEV1/FVC等肺功能指標均較治療前明顯改善,且觀察組患者改善程度更大,與年英等[9]研究結果一致。此外,觀察組患者臨床療效總有效率明顯優于對照組患者,和既往報道相吻合。分析原因為:①COPD發生于細菌感染有關,而莫西沙星能降低細菌負荷,破壞其生物被膜,減少對氣道刺激,從而改善患者臨床癥狀,并提高肺功能;②莫西沙星經霧化給藥后,能直接以高速氧流產生的負壓使液滴撞擊為微小顆粒,并維持霧化顆粒進入患者氣道深處,加快藥物吸收,提高臨床療效。動脈血CaO2、VO2Max、ERO2是反映機體氧代謝功能指標,COPD合并呼衰患者因氣道嚴重阻塞,導致肺通氣功能紊亂。本研究結果表明,治療后兩組患者的CaO2水平均提高,而VO2Max、ERO2水平均降低,且觀察組患者變化幅度較對照組患者更大,表明莫西沙星治療COPD合并呼衰能明顯提升患者肺通氣功能,糾正缺氧情況。
炎性反應為COPD主要致病原因之一,會使得患者氣道狹窄及支氣管黏膜水腫,從而進一步加重缺氧情況。正常情況下,機體內血清CRP保持較低水平,而在感染、創傷等刺激下肝細胞大量合成分泌CRP,血清CRP水平急劇上升,參與機體炎性反應,損傷上皮細胞功能,導致肺功能受損[10]。NBC為反映機體炎癥反應指標之一,具有損傷組織細胞、致使誘導局部細胞變性壞死、清除炎性因子、修復受損組織、維持細胞內環境平衡等多重效應。袁璟等[11]研究指出,機體長時間的炎性反應會增加氧自由基含量,引發氧化應激損傷,而缺氧及CO2潴留會增加心搏出量及肺循環阻力,使右心室處于高負荷狀態,導致心肌缺血。此外,呼吸衰竭會使患者體內酸堿、電解質等紊亂,從而使心肌細胞受損。CK為心肌損傷的特異性標志物之一,其水平可反映心肌損傷及組織缺氧程度。LDH為一類糖酵解酶,廣泛存在于人體各組織中,無器官特異性,其水平升高和組織細胞受損有關。本研究結果表明,治療后兩組患者的血清CRP、CK、LDH、NBC水平均明顯降低,且觀察組患者降幅大于對照組患者,說明莫西沙星治療COPD合并呼衰能降低患者氧化應激及炎性反應,減輕因炎性刺激、缺氧導致的心肌損傷。
綜上所述,莫西沙星治療COPD合并呼衰療效顯著,可有效提高患者肺功能、氧代謝水平,并改善患者血清CRP、CK、LDH、NBC水平,值得臨床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