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順利, 沈麗娟, 趙海明, 王玉芬
2.青海大學附屬醫院消化內科, 青海 西寧 810000)
肝硬化為臨床常見慢性肝病,病程長,且患者預后差,終末期存在多種并發癥風險[1]。有調查顯示,全球范圍內肝硬化發病率為1‰左右[2]。肝硬化發展進入代償期之后,在各種因素(門脈高壓、水鈉潴留以及低蛋白血癥等)影響下會產生腹水,引起水分與電解質紊亂,造成腹膜炎、腎功能衰竭等,嚴重影響患者生活質量[3]。肝硬化腹水高發嚴重并發癥之一為食管靜脈曲張(EV)破裂出血,可對患者生命安全造成嚴重威脅。了解EV破裂出血相關因素,對于預防出血以及改善患者預后具有重要意義。細胞角蛋白18(CK18)作為一種反映肝纖維程度檢測指標,開始受到臨床關注。相關研究稱,非酒精性脂肪肝炎患者CK18-M65水平呈異常升高趨勢[4]。成纖維細胞生長因子21(FGF-21)屬于分泌性蛋白,人體正常情況下,血液循環系統內FGF-21均來自肝臟組織,肝臟亦為FGF-21靶器官。以往研究指出,FGF-21參與人體糖脂代謝水平的調節,可起到抑制炎癥反應、降低氧化應激程度的作用,減輕肝損傷[5]。當前,關于CK18、FGF-21檢測與肝硬化腹水的研究極少。本文主要探究肝硬化腹水患者血清CK18、FGF-21表達水平與EV破裂出血及肝功能分級的關系,希望為臨床提供一定指導依據。
1.1一般資料:選取2017年6月至2020年7月本院245例肝硬化腹水患者。納入標準:①與肝硬化腹水診斷標準[6]相符;②具有完整臨床資料;③認知正常,簽署研究知情同意書。排除標準:①門靜脈血栓或者癌栓患者;②非肝源性門脈高壓;③惡性腫瘤患者。研究經醫院倫理委員會審批。
1.2方法:收集并整理患者臨床資料,包括性別、年齡、體重指數(BMI)、肝硬化類型、飲酒史、肝性腦病、EV程度、腹水分級及肝功能Chid-Pugh分級情況等。肝功能Chid-Pugh分級標準:A級:5~6分,表示肝功能良好;B級:7~9分,表示肝功能中等;C級:≥10分,表示肝功能較差[7]。抽取患者空腹靜脈血5mL,進行離心處理(速率為3000r/min,連續離心15min)后取血清樣本,采取全自動生化分析儀(型號:羅氏COBAS INTEGRA 800),以酶聯免疫吸附法進行CK18與FGF-21水平檢測,嚴格依據說明書完成檢測過程。以肝硬化腹水患者CK18水平中位數(8.67ng/mL)和FGF-21水平中位數(27.98pg/mL)為分界,CK18≥8.67ng/mL視為CK18高水平,FGF-21≥27.98pg/mL視為FGF-21高水平。按照EV是否破裂出血分為出血組與未出血組。

2.1不同肝功能分級患者一般資料及CK18、FGF-21水平比較:兩組性別、年齡、BMI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肝功能A級患者CK18水平明顯低于B級與C級,B級明顯低于C級(P<0.05);肝功能A級患者FGF-21水平明顯高于B級與C級,B級明顯高于C級(P<0.05)。見表1。

表1 不同肝功能分級患者一般資料及CK18 FGF-21水平比較
2.2肝功能分級與CK18、FGF-21水平相關性:肝功能分級與CK18呈正相關(P<0.05),與FGF-21呈負相關(P<0.05)。見表2。

表2 相關性分析
2.3出血組與未出血組臨床資料比較:兩組性別、年齡、BMI、肝硬化類型、飲酒史、肝性腦病、腹水分級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兩組在EV程度、肝功能Chid-Pugh分級、CK18、FGF-21表達水平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出血組與未出血組臨床資料比較
2.4EV破裂出血多因素分析:自變量為單因素分析顯示有統計學意義的指標,α入為0.05,α剔除為0.10,具體賦值情況見表4,對于計量資料則直接輸入數值即可;Logistic分析顯示,肝功能Chid-Pugh分級、CK18屬于EV破裂出血危險因素(P<0.05),FGF-21屬于保護因素(P<0.05)。見表4、5。

表4 變量賦值

表5 Logistic回歸分析
肝功能Chid-Pugh分級包括肝性腦病、凝血酶原時間(PT)、總膽紅素(TBIL)、白蛋白(ALB)及腹水五項指標,為臨床評估肝硬化病人肝功能狀況常用指標。CK18屬于中間絲蛋白,通常在成熟上皮細胞有所表達,呈酸性,其表達上調為肝臟病細胞凋亡期間形態學變化主要特征[8]。多項研究表明,CK18水平變化和肝細胞癌、酒精性肝炎以及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產生與進展存在一定關聯[9,10]。亦有報道稱,CK18是肝組織細胞凋亡以及壞死時表達出來的特異蛋白,通常NAFLD進展過程中,具有肝細胞凋亡以及壞死等病理表現,這種表現程度與肝纖維化病情存在密切聯系[11]。本研究中,肝硬化腹水患者肝功能分級與CK18呈正相關,與上述觀點基本一致。分析原因,CK18主要產生于肝、腸、乳腺導管以及氣管等上皮,一般情況下,外周血里面的CK18都由肝臟合成與分泌,一旦肝細胞變性、出現炎癥或者纖維化時,其表達水平將呈升高趨勢,且CK18較為穩定,不受患者年齡、檢測時間(早晚)、生理周期以及運動等影響。FGF-21主要來自肝組織。以往研究指出,肝細胞癌、肝脂肪病變以及病毒性肝炎患者FGF-21均存在過度表達現象,升高的FGF-21可起到保護性作用,比如改善脂質清除率、提高胰島素敏感性,但并未完全明確其基本分子機制[12]。相關研究表明,FGF-21能夠作為NAFLD臨床評估生物學指標[13]。本研究中,肝功能分級與FGF-21呈負相關,表明肝功能損傷越輕,血清FGF-21水平越高。FGF-21改善肝功能機制主要如下:①肝星狀細胞(HSC)大量增殖與活化屬于肝硬化產生的細胞學基礎,而FGF-21可對肝內轉化生長因子-β(TGF-β)產生抑制作用,從而降低HSC活化程度,減少膠原纖維合成量以及肝細胞外基質的異常沉積;②通過降低炎癥因子表達水平,減輕肝臟炎癥反應,從而改善HSC活化狀態[14]。
以往研究表明,肝功能Chid-Pugh分級不僅能夠預測患者預后,同時還具有評估EV破裂出血風險大小的作用[15]。本研究顯示,肝功能Chid-Pugh分級、CK18屬于EV破裂出血危險因素,與上述研究觀點相符。主要因為肝功能分級越高,肝實質損傷與腹水越嚴重,PT異常延長表現越明顯,凝血機制產生障礙,血液難以凝固,導致EV破裂出血風險增加。CK18水平升高可增加EV破裂出血風險,可能因為CK18水平越高,患者肝硬化越重,凝血功能損傷越嚴重,因此EV破裂出血率升高。本研究發現,FGF-21為EV破裂出血保護因素,可能與FGF-21具有改善肝纖維化作用有關,通過改善肝功能,減輕凝血功能異常,從而減小EV破裂出血風險。
綜上,血清CK18、FGF-21為肝硬化腹水患者EV破裂出血危險因素,且與肝功能分級存在顯著相關性,具有重要臨床檢測價值。本研究具有樣本量較少、為單中心研究等局限性,有待后續大樣本及多中心研究進一步補充、論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