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季度經濟亮眼開局
4月16日,國家統計局召開新聞發布會,介紹今年一季度國民經濟運行情況。據國民經濟綜合統計司司長劉愛華介紹,經初步核算,一季度國內生產總值249310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同比增長18.3%,比2020年四季度環比增長0.6%;比2019年一季度增長10.3%,兩年平均增長5.0%。
專家認為,一季度GDP增速高達18.3%,既受到上年較低基數、員工就地過年致工作日增加等不可比因素影響,也表明我國經濟正在穩定恢復中。
具體來看,一季度,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24.5%,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同比增長33.9%,固定資產投資(不含農戶)增長25.6%,貨物進出口總額增長29.2%。從季度環比看,主要指標繼續保持增長。
一季度最終消費支出對經濟增長貢獻率為63.4%,拉動GDP增長11.6個百分點,是拉動經濟增長的主引擎。資本形成總額對經濟增長貢獻率為24.5%,拉動GDP增長4.5個百分點,為經濟增長提供重要支撐。貨物和服務凈出口對經濟增長貢獻率為12.2%,拉動GDP增長2.2個百分點。
促研發創新 制造業獲減稅800億
3月24日,國務院總理李克強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部署實施提高制造業企業研發費用加計扣除比例等政策,激勵企業創新,促進產業升級;決定將普惠小微企業貸款延期還本付息政策和信用貸款支持計劃進一步延至今年底。
會議指出,去年以來實施的支持小微企業兩項直達貨幣政策工具,即對地方法人銀行辦理普惠小微企業貸款延期還本付息給予激勵、對其發放小微信用貸款提供優惠資金支持,對幫助小微企業渡難關、保就業保民生、穩住經濟基本盤發揮了重要作用。
為保障對受疫情沖擊出現暫時困難的中小微企業的流動資金支持,去年有關部門先后兩次出臺延期還本付息政策,要求對2021年3月31日前到期的普惠型小微企業貸款本金和利息“應延盡延”。
數據顯示,截至2020年末,全國小微企業貸款余額42.7萬億元,其中普惠型小微企業貸款余額15.3萬億元,同比增長30.9%,較各項貸款增速高18.1個百分點;有貸款余額戶數2573.1萬戶,同比增加461.2萬戶,順利完成“兩增”目標。
為保持對小微企業的金融支持力度不減,確保小微企業融資更便利、綜合融資成本穩中有降,會議決定,在前期已將兩項直達貨幣政策工具延續實施至今年一季度的基礎上,進一步延長實施期限到今年底,對小微企業再幫扶一把,更好發揮他們在穩就業中的重要作用。
一是對2021年底前到期的普惠小微企業貸款,由企業和銀行自主協商延期還本付息,并繼續對辦理貸款延期還本付息的地方法人銀行按規定給予激勵,激勵比例為貸款本金的1%。
二是對符合條件的地方法人銀行發放小微信用貸款,繼續按本金的40%提供優惠資金支持。同時,要研究加大對個體工商戶的政策支持。
會議指出,要按照黨中央、國務院部署,更好發揮企業創新主體作用,更多運用市場化、公平普惠激勵政策,撬動企業和全社會增加研發投入,增強經濟發展后勁,促進經濟結構優化。
近年來,研發費用加計扣除的稅收優惠政策力度不斷加大,有力促進了企業創新。為落實《政府工作報告》支持企業創新有關舉措,會議決定,一是今年1月1日起,將制造業企業研發費用加計扣除比例由75%提高至100%,相當于企業每投入100萬元研發費用,可在應納稅所得額中扣除200萬元。
實施這項政策,預計可在去年減稅超過3600億元基礎上,今年再為企業新增減稅800億元。這一制度性安排,是今年結構性減稅中力度最大的一項政策。改革研發費用加計扣除清繳核算方式,允許企業自主選擇按半年享受加計扣除優惠,上半年的研發費用由次年所得稅匯算清繳時扣除改為當年10月份預繳時即可扣除,讓企業盡早受惠。同時,要研究對科技研發服務企業、“雙創”企業的稅收支持政策。
會議要求,要加強政策宣介解讀,優化辦稅服務,精簡審核流程,提高企業享,受政策便利度,把好事辦好。
快遞過度包裝專項治理4月啟動
4月6日,國家郵政局召開二季度例行新聞發布會,對《郵件快件包裝管理辦法》進行解讀。國家郵政局市場監管司副司長管愛光表示,該《辦法》系國內首部關于快遞包裝治理的專項部門規章,圍繞郵件快件用什么包、怎么包、怎么管三個關鍵問題,明確了制度設計和條款內容,必將對加快推進快遞包裝綠色轉型和郵政快遞業綠色高質量發展起到有力的推動作用。
管愛光指出,快遞包裝綠色治理離不開用戶的配合和支持,用戶除了應當遵守郵件快件包裝的基本原則和一般要求,自備包裝物也應當符合相關規定,同時還需要配合寄遞企業落實有關要求。她舉例說,對快遞員依照規范進行的包裝操作,用戶不宜提出過多纏繞膠帶等不合理的要求;自備包裝物不符合規定,快遞員要求更換或者代為更換的,用戶不得拒絕或阻礙;對寄遞企業投入使用的可循環包裝物,收件人應當在取出內件后將可循環包裝物歸還快遞員。“便捷快遞人人享有,綠色快遞人人有責,讓我們共同為構建綠色快遞、建設美麗中國做出貢獻。”管愛光呼吁。
郵政管理部門將重點抓好《辦法》宣貫實施,廣泛開展宣傳培訓,完善配套制度,加強執法檢查,強化支撐保障,營造有法必依、執法必嚴、違法必究的良好氛圍,確保《辦法》得到有效貫徹落實。管愛光強調,為了有效落實《辦法》規定做好過度包裝治理,郵政管理部門將推動出臺《快遞業限制過度包裝要求》行業標準,結合行業實際進一步細化過度包裝的認定依據;并將在加強常態化監管的同時,于4月份正式啟動過度包裝專項治理,爭取利用一年的時間,有效遏制過度包裝等違法違規行為,初步構建防止過度包裝的長效工作機制。
商務部、郵政局推廣菜鳥綠色經驗
3月29日,商務部、國家郵政局印發通知,向全國推廣快遞物流典型經驗。菜鳥在快遞包裝綠色治理方面的一系列舉措入選,成為全國物流行業綠色行動的標桿。據悉,菜鳥已經推出更大范圍消費者參與的“菜鳥海洋”行動,鼓勵綠色行為,幫助凈化海灘。
《通知》顯示,菜鳥聯手天貓超市、零售通平臺推廣原箱發貨和回收紙箱發貨,實現70%的包裹發貨不再用新紙箱;2020年“雙11”期間,聯合500多個品牌,開展原箱或無膠帶紙箱發貨,減少使用膠帶長度超8600萬米。
菜鳥是中國快遞物流行業中最早發起綠色行動的企業,率先聯合中華環境保護基金會設立了菜鳥綠色聯盟公益基金,并持續引領綠色探索和實踐,形成了從訂單生成到包裹送達的全鏈路綠色方案,讓數百億個快遞包裹“綠”了起來。
在發貨源頭上,菜鳥供應鏈在天貓超市倉進一步提升了舊箱循環使用比例,用商家送貨到倉的完好包裝箱直接作為快遞箱發貨,僅2020年“雙11”期間,菜鳥聯合500多個品牌開展原箱或0塑料無膠帶的環保拉鏈箱發貨,減少使用的膠帶長度可繞地球整整2圈。此外,菜鳥自主研發的“智能切箱算法”也能通過人工智能深度學習的算法系統自動推薦最優的裝箱方案,減少“過度包裝”,能平均減少15%的包材使用,僅在菜鳥倉內過去一年就“瘦身”了5.3億個包裹。
在消費者收件環節,菜鳥聯合快遞公司,在數萬個菜鳥驛站和快遞網點鋪設綠色回收箱,通過“回箱計劃”推動快遞紙箱、塑料包材分類回收、二次利用,每年預計可以循環再利用上億個快遞紙箱。
菜鳥綠色行動負責人介紹,經過前期試運行后,菜鳥近日將正式上線“菜鳥海洋”大型公益互動項目,面向日均5000萬消費者開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