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演花
生物學是結合基礎理論知識和實驗操作于一體的,不論是理論知識的思考還是實驗操作的實施,都離不開同學們共同合作學習。在素質教育和新課改不斷深入的背景下,也要求教師在教學開展的過程中應該適當放手,給予學生更多自主,合作、探究的空間,不斷提高學生的自學能力和合作意識。因此,初中生物教師在平常的教學工作中就可以將合作學習引進來,以此來優(yōu)化課堂教學提高課堂效率。
目前,部分教師還是只注重知識的傳授,忽略對學生實驗能力、觀察能力及合作能力的培養(yǎng)。這種傳統(tǒng)的教這模式不利于學生綜合素質的提高,也使得學生喜歡獨斷專行,不善于與同學進行合作。眾所周知,生物學是注重課堂實驗的,實驗操作時往往少不了小組合作,若同學間不能好好分工合作,實驗就難以完成,從而影響學習效率。
一、如何開展合作學習
(1)教師應針對教學內容,對該班學生的生物學習能力進行大致了解,按照學生的能力將學生分為多個小組,在小組分配上,盡量分配均勻,讓能力強的學生帶動能力弱些的學生,這樣既有利于提高差生的成績,也有利于較好學生進行查缺補漏和對知識的鞏固,更有利于通過小組內的互動,培養(yǎng)優(yōu)生,轉化后進生,促進組內成員全方位發(fā)展。
例如:在講解文中飛行動物。——鳥類 “這一課時,教師可以先設置一些問題,打開學生的思維:“你們都認識哪些鳥類?”“鳥類為什么能夠飛翔?”讓學生小組內互相探討,然后個小組選出一個隊員來回答,小組間進行pk,看哪個小組回答得最好,由此來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讓每個學生都參與進來。特別是上實驗課時,可以讓每個組的小組長按照實驗要求,分配組員任務。學生在小組內分工合作,有的負責實驗設計,有的負責實驗操作,有的負責記錄數(shù)據(jù)。實驗結束后,教師讓學生以小組發(fā)言的開式.分享自己組內的實驗結果,并探討不同實驗結果的原因。這樣,既培養(yǎng)了學生的動手能力,還提高了學生的合作意識,也讓學生更好地掌握了知識。
二、合作學習中,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
在日常教學中 ,采用合作學習的方法時,應突顯出學生在課堂當中的主體地位,讓學生意識到自己才是課程中的小主人。在學習的過程中展現(xiàn)更多的積極性和能動性。列如:講授“肺的通氣” 一節(jié)時,課前布置每個小組的學生合作起來去自制一個隔運動的模型,上課時每個小組派一個學生上講臺來展樂教具,這樣,通過自制教具及教具的展示,學生很好地感知了“隔”運動時“胸廓”上下徑的變化。在教學中我們可以根據(jù)學生的好奇以強,喜歡探索這一特點,積極在教學過程中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使學生主動參與學習。例如:在教學“血液循環(huán)”一節(jié)的出血的初步護理時,就可以運用情境教學讓學生表演,道具很簡單:三支筆,三根布條,三瓶濃度不同的高錳酸鉀溶液,表演前先讓學生看書5分鐘,接著由2個小組各派一人分制扮演醫(yī)生和出血者,讓學生親自參與進來,相關的知識掌握非常牢。在教學中,教師還可以通過營造寬松和諧的課堂氣氛,樹立學生主動參與學習的興趣,例如:在《生態(tài)系統(tǒng)的結構》一節(jié)課,教師將生態(tài)系統(tǒng)分為四部分,按非生物的物質和能量、生產(chǎn)者、消費者和 分解者劃分四組去討論,每組推選一人,到前面充當老師的角色,按照*自己的想法去講,下面的學生可以提問題,挑毛病,完全投入課堂的討論中。問題將在愉悅的氣氛中得到解決。
三、合作學習,培養(yǎng)自學能力
利用合作學習教學時,教師應面向每個學生,培養(yǎng)其自學能力,讓學生主動和諧地發(fā)展。教師為學生自學、思考、討論,答疑當好“參謀”,創(chuàng)造盡可能地讓學生“有為”,讓學生由被動的接受變?yōu)橹鲃拥臉嫿ā>唧w做法如下:
(1)自學生疑。課堂上,教師簡面明扼要地出示學習目標,提出自學要求,進行學前指導后,讓學生帶著思考題在規(guī)定時間內讀書、看書,然后小組內部進行探討,解決規(guī)定的問題,每個小組還要求能,發(fā)現(xiàn)并提出些新問題。
(2)鼓勵質疑并討論釋疑。學生產(chǎn)生疑問后,會迫切希望得到答案。這就需要教師積極鼓勵學生提出問題,并要啟發(fā)他們尋找答案。可以根據(jù)課文內容,一個小組提出問題,另一個小組共同合作來尋找答案,然后換另一個小組提問,其他小組經(jīng)過討論后來經(jīng)出答案。對于回答較好的小組及時表揚鼓勵;對于出現(xiàn)異議的問題,教師巧妙地予以點撥,使學生的學習潛能充分得到發(fā)揮,主動性更強。
(3)精心設計富有啟發(fā)性、趣味性、創(chuàng)見性的問題。問題是啟動學生思維活動的“閥門”,沒有問題,就不可能激發(fā)學生創(chuàng)造性的思推活動,就不可能使學生成為課堂的主人。據(jù)此,我在每個章節(jié)的教學中都會給每個小組設計一些富有趣味性,啟發(fā)性、創(chuàng)見性的問題。例如:二氧化碳僅僅是廢物嗎?胃液為什么不消化自身?
四、合作學習,深化課堂參與
在生物教學實際的開展過程中,教師也可以將合作學習和其他學習模式有效地整合在一起。借助這樣的方式帶結學生更加新穎的學習體驗,讓學生課堂中深入?yún)⑴c。在這其中,教師所選擇的教育方式和方法應該和初中生的發(fā)育特點和認知規(guī)律相符合,在課程中更好地提升學習的興趣,讓學生在課堂教學中做到深入?yún)⑴c。
五、合作學習,提升教育效果
在以往的傳統(tǒng)教學中,部分教師只注重知識的講解,認為知識點的呈現(xiàn)多多益善,導致學生目不暇接,給學生造成非常大的壓力。所以教師可以借助合作學習來改善現(xiàn)狀,使課堂效果得以提升。例如:教師可以為學生設置實踐課題---觀察校園中的植物,,讓學生分工合作,做好相應的記錄、資料收集、觀察工作等,促使教學效果得到提升,讓合作學習的效果得到不斷斷的實踐。
總之,在生物學習的過程中,教師應該在發(fā)揮主導作用的前提下,建立小組綜合學習體系,科學地幫助學生提高學習能力,引導學生高效完成任務,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讓教育在實際的開展中變得更高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