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小鋒 王芳 劉莉

摘 要:新時期,國家明確提出教育要以提升學生核心素養培養為要義,將教育教學活動落到實處,不僅如此,還要求中學校園充分挖掘課程資源,開發、設計出相應的教學課程,促進學生得到綜合性發展。因此,文章就針對核心素養視域下地方課程開發展開研究,從課程資源開發現狀入手,明確課程開發中存在的問題,繼而結合實際案例,提出具體的開發策略,以此促進地方課程資源開發和學生核心素養培養工作得到有機結合。
關鍵詞:核心素養;地方課程;衡陽文化;課程開發
一、 引言
衡陽地區位于湖南省中南部,作為湖南省域重要的副中心城市,是重要的政治、經濟、軍事、文化中心,同時也是典型的歷史文化名城。衡陽本土文化具有深刻的教育意義,可以讓學生在了解的同時樹立起正確的精神世界。近幾年來,衡陽地區致力于文化建設,以衡陽本土文化為例,打造開發地方課程,同時滿足了國家、地方、個人的需求,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
二、 地方課程開發的價值意義
地方課程的開發具有深刻的教育價值,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第一,地方課程的開發和設計可以為讓經典、優秀的地方文化得到傳承發展;第二,地方課程將時代性、基礎性、選擇性有機統一起來,核心素養也在這個過程中得到培養;第三,地方課程的開發,讓當地中學的辦學特色更加突出,專業化程度也隨之增強。
新課標中明確提出要在保留優秀教學方式的基礎上,創新發展出全新的教學體系。這就意味著教師要解放思想,應用先進的手段技術,建立健全中學課程體系。由此可知,地方課程的開發符合新課標發展需要,能夠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得到個性化的成長,同時形成良好的核心素養。從衡陽本土文化內容來看,基本覆蓋了中學的每一個科目,無論是思想還是能力都可以在地方課程中得到鍛煉發展,隨著課程體系的落實,學生能夠樹立起堅定的理想信念,責任感、使命感都會得到增強,做到守“根”鑄“魂”。
由上可知,打造出全新的教學模式,可以讓學生更好地適應當前教學的發展。本土文化植根于當地人民的內心深處,在潛移默化中影響著學生的思維、行為方式,將衡陽本土文化融入課程中,推動教學工作任務完成,可以為中學其他課程的開展奠定基礎。不僅如此,立足本土文化,形成具有本土特色的課程體系,在傳統教學中增加新的內容,在增強學生對本土文化歸屬感、認同感的同時,也是從側面促進學生的核心素養得到跨越式發展,讓學校的各種教學工作任務得以完成。
三、 地方課程開發現狀及原因分析
2016年以來,各地區中學對核心素養的研究都在逐漸地深入,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也存在很多問題需要改變。
(一)地方課程開發成績
第一,從目前情況來看,核心素養視域下,教師對地方課程的開發形成全新的認識,在對某中學教師進行調查的過程中,88.96
%的教師表示認可地方課程對學生核心素養發展的促進作用,77.89%的教師認識到本土文化資源在學科教學中的作用,并且展開過不同程度的本土文化資源開發利用。由此可知,教師已經認識到了本土文化的作用以及地方課程的開發價值,但從實際上看,真正落實到實際的確實很少。
第二,從地方課程資源開發渠道來看,主要包括網絡、日常生活積累、文獻資料、教育培訓活動中獲取,部分學科教師在選擇本土文化資源時,渠道選擇具有一定的側重性,讓本土文化可以更好地融入課程中。但從地方課程的資源獲取渠道上看,獲取方式較雜,缺少核心,雖然地方課程的開發意識增強,但開發方式需要得到完善。總的來看,地方課程在實際開發過程中,資源利用呈現出多元化的特點,但開發方式還需要得到進一步優化改進。
第三,從地方課程資源開發主體來看,主要分為學生、教師、學校、社會等方面,不同主體在實際開發課程的過程中存在明顯的差異,但主體之間相互補充。圖1為地方課程中資源的開發主體百分比,從圖中數據可以看出,學校作為地方課程實施的主要場所,想要實現教育價值,就必須要致力于資源開發。但資源的教學價值實現需要依賴教師。從目前來看,不論何種主體地位,是并存、取長補短之間的關系,可以讓地方課程得到真正的落實。
(二)地方課程開發問題
第一,在核心素養視域下,地方課程最為主要的目標是增強學生的文化認同感,但從實際的課程實踐情況來看,存在教學目標虛化、教學過程形式化的特點。地方課程中存在以文本為中心的教學形態。在現行考試評價方式下,依然容易以知識目標達成為主,知識本位主義傾向非常明顯。在這種情況下,本土文化資源的價值被削弱,偏離了地方課程的開發初衷。
第二,在核心素養視域下,地方課程最為基礎的內容是強化學生的文化意識性,但從實際的課程實踐情況來看,地方課程內容較為空洞,為了開發而開發,為了利用而利用,缺少深層次的加工,嚴重影響到學生核心素養教學目標的發展。從調查過程中發現,在本土文化中關于文學、歷史方面的內容較多,經濟學、哲學等方面的內容較少,學生對當地此類型的文化發展了解較為模糊,課堂反響不夠積極,影響了綜合素養發展。
四、 地方課程開發落實策略分析
地方課程的開發和落實,對學生核心素養的培養具有特殊作用,但從目前來看,關于這方面內容的研究相對有限,地方性課程開發也屈指可數,將地方課程和核心素養結合在一起的研究更少。地方課程是新課改后提出的一種教育教學任務,想要讓其得到更好的落實,還需要因地制宜地制定開發策略。
(一)堅持地方課程相應開發原則
在開發地方課程時,必須要遵循適宜性、多樣性、發展性、共生性這幾個原則。適宜性是要地方課程和本土文化、中學教學內容、學生實際情況這幾個方面,以此實現教學目標,促進學生核心素養。衡陽地區的本土文化有著其獨特的內容,在進行地方課程設計時,必須要選擇具有明確地域特色和地方標志的資源內容,進行充分的整合挖掘。同時,要考慮到學生個體差異、興趣愛好、知識結構層次等多方面內容,展開地方課程,只有如此,才可以更好地促進學校發展,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同時還要避免一個誤區,并不是所有的文化資源都要得到應用。衡陽地區的文化內容豐富,不同文化內容之間自成體系,但在開發地方課程時,并不是要應用到所有的內容,慎重考慮、科學選擇,讓地方課程教學價值最大化。另外,要保證開發主體多元化、開發形式、方法多樣化,從而達成相應的教學目標,真正建立起以學生為中心的地方課程,促進學生核心素養的養成。如,可以借助社會實踐、野外調查、社會活動、旅游等多種方式,引導學生進行社會調查,收集衡陽地區本土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