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遼萍
摘 要:語文是初中階段一門重要的人文性學科,語文教育與情感教育相結合成為新課程改革的重要發(fā)展方向,為此,教師應當提高自身情感教育能力,并且圍繞情感教育的目標,推動語文教學改革活動的開展。文章分析了當前初中語文教學中情感教育存在的問題,結合實際教育工作經驗,提出了新課改下初中語文教學中情感教育的實施策略。
關鍵詞:新課程改革;初中語文;情感教育
一、 初中語文教學中情感教育存在的問題
(一)教師對情感教育重視不足
初中是語文教育的關鍵時期,在初中語文教學中滲透情感教育,這是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培養(yǎng)學生積極人生態(tài)度的重要保障。當前部分教師受到應試教育思想的影響,在組織教學活動時過分重視學生在文化知識方面的掌握情況,忽略了對學生的情感教育,在教師對學生情感缺乏引導的情況下,語文課堂教學容易缺乏人文內涵。教師是語文教學活動的組織者,在對情感教育重視不足的情況下,部分教師無法掌握正確的教學方法,也很難從教材中挖掘情感教育的元素,最終導致情感教育無法落到實處。
(二)學生生活經驗相對有限
學生是初中語文課堂教學的主體,當前部分學生受到外部環(huán)境的影響,在學習語文知識的過程中帶有較強的功利心,只關注自身考試成績,忽略了其他方面的學習。初中生正處于身心發(fā)育的關鍵時期,但是學生自身生活經驗十分有限,這就導致情感教育缺乏良好的基礎,教師無法聯(lián)系現(xiàn)實生活進行情感教育,學生也無法結合生活經驗理解教師提出的觀點。此外,在缺乏生活經驗的情況下,學生無法在語文課堂中產生情感共鳴,無法理解文字背后蘊含的深刻情感。
(三)情感教育的實施方式較為死板
在新課程改革不斷深入的背景下,越來越多的教師開始意識到初中語文教學中情感教育的重要性,但是由于對情感教育缺乏深入研究,采用的情感教育方式較為死板,導致學生學習興趣受到影響。部分教師只是通過口頭說教的方式,為學生分析文章的情感內涵,學生只能被動地接受教師提出的觀點,而無法通過自主探究感受情感。此外教師只是將情感教育作為提高學生分數(shù)的一種途徑,而不是從學生綜合素質發(fā)展的角度出發(fā)滲透情感教育,最終導致初中語文教學中的情感教育流于形式。
二、 初中語文教學中實施情感教育應遵循的原則
(一)真實性原則
初中語文教學中實施情感教育,教師必須遵循真實性的原則,在教學過程中應當突出真實的情感,而不是將情感教育作為一項任務來完成。初中語文教材中涉及的文章和故事大多具有真實的背景,教師應當挖掘教學內容的真實性并聯(lián)系到學生的實際情況,選擇恰當?shù)慕逃址?。此外,為了確保情感的真實性,教師還可以適當?shù)靥砑由钤?,從學生的成長經歷中選擇教學素材,并建立起現(xiàn)實生活與情感教育之間的聯(lián)系,讓學生能夠真切地體會情感內涵。
(二)主體性原則
新課程標準明確強調學生在初中語文學習中的主體地位,在滲透情感教育的過程中,教師必須遵循主體性的原則,根據(jù)學生實際情況選擇恰當?shù)慕虒W方法和教學內容。在組織初中語文教學活動時,教師應當充分了解學生的學習狀況,了解學生在語文學習中的具體表現(xiàn),并有針對性地創(chuàng)新教學形式,讓學生能夠成為課堂的主體,并且為學生預留充分的自主發(fā)揮空間。此外,教師還應通過互動交流的方式為學生提供情感表達的空間,讓學生能夠在課堂中勇于表達自身對情感的觀點和態(tài)度。在不斷凸顯學生主體地位的同時,初中語文教學質量能夠得到保障,情感教育才能落到實處。
(三)趣味化原則
興趣是學生學習語文知識的重要動力,在初中語文教學中有效滲透情感,教師必須關注對學生興趣的引導,選擇學生感興趣的學習素材作為情感教育的材料。教師應當與學生保持緊密的溝通和交流,了解學生的興趣愛好,將學生感興趣的動畫以及趣味性的小視頻作為教育的材料。此外,教師還應不斷凝練話術,盡可能地使用幽默風趣的語言,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在歡笑中感受情感的內涵,在輕松愉悅的課堂氛圍中學習語文知識。
(四)實踐性原則
在做中學是初中語文教學的重要思路,在初中語文課堂中滲透情感教育,教師不僅要重視對情感教育知識的分析和講解,同時也要積極組織形式多樣的實踐活動,確保情感教育的知識點能夠應用于現(xiàn)實生活中,幫助學生提高綜合素質。設計教學活動時,教師一方面需要對情感教育的內容進行深度剖析;另一方面也要為學生創(chuàng)造實踐的機會,確保學生能夠將課堂中學習到的知識應用于現(xiàn)實生活。
三、 新課改下初中語文教學中情感教育的實施策略
(一)創(chuàng)設富有真情實感的情境
初中階段是學生形象思維能力發(fā)展的關鍵時期,在組織教學活動時,教師可以借助創(chuàng)設情境的方式,滲透情感教育,讓學生在特定的情境中感受情感的內涵,并且更加深刻地理解文章的主旨。創(chuàng)設情境之前,教師首先需要對文章情感進行深度剖析,并通過多樣化的情境創(chuàng)設手段,引導學生透過文字體會文章情感。信息技術是創(chuàng)設情境的重要輔助工具,為此教師應當借助信息技術提前搜集創(chuàng)設情境需要的材料,無論是播放視頻還是借助音樂渲染環(huán)境,這些都是創(chuàng)設情境的有效方法。在教師的引導和渲染下,課堂氛圍與教學主題更加貼合,學生能夠在視覺和聽覺感官的雙重沖擊下感受到文章的情感主旨。
(二)在朗誦活動中滲透情感教育
朗誦是初中語文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為了有效實施情感教育,教師應當積極組織形式多樣的朗誦活動,讓學生在朗誦的同時體會文章的情感。處于青春期的初中生往往好面子,在參與朗誦活動時容易出現(xiàn)害羞的情況,教師應當對學生進行疏導,通過教師的示范作用,讓學生學會如何朗誦。教師應當提高自身共情能力,在課堂教學之前,首先理解和把握不同課文的情感內涵,并且不斷練習以提高自身的朗誦能力。通過教師的示范和領讀,學生能夠掌握朗誦的技巧,此時教師還應對文章中關于情感的關鍵詞進行剖析,進一步深化情感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