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維愛 李昆奇 蔡海林 譚琳



摘 要 選用3種核型多角體病毒對斜紋夜蛾、棉鈴蟲進行室內毒力測定。結果表明,3種核型多角體病毒浸卵處理對2種夜蛾的卵孵化無明顯影響,孵化率均≥91.67%;對浸卵處理后的初孵幼蟲的校正死亡率都較高,說明3種核型多角體病毒對兩種夜蛾科的2齡幼蟲均表現出較強的毒性。
關鍵詞 核型多角體病毒;斜紋夜蛾;棉鈴蟲
中圖分類號:S481.1 文獻標志碼:B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21.06.003
斜紋夜蛾(Spodoptera litura)、棉鈴蟲(Helicoverpa armigera)均為鱗翅目夜蛾科昆蟲,幼蟲食性復雜,取食量大,寄主植物分布廣泛[1-2]。煙草是我國重要的經濟作物,其收獲物為葉片,夜蛾類幼蟲為害煙葉后造成葉片缺刻、破損,甚至將整張葉片完全取食光,嚴重影響煙草產量和質量,給煙農帶來直接經濟損失。核型多角體病毒屬桿狀病毒科核型多角體病毒屬,對農林害蟲的侵染專一化程度較高,且對天敵、環境、人畜無害,國內外在分離鑒定、毒力測定、致病機理、病毒制劑及田間應用等方面開展了大量研究[3-8]。基于此,研究3種夜蛾科核型多角體病毒對斜紋夜蛾、棉鈴蟲的室內毒力,旨在進一步明確核型多角體病毒殺蟲劑對煙草主要害蟲的作用機制,拓展夜蛾類新的生物防治措施,為科學、綠色防控煙草害蟲提供參考和依據。
1 材料與方法
1.1 材料
1.1.1 供試昆蟲
斜紋夜蛾、棉鈴蟲卵均采自長沙市煙草公司瀏陽煙田,飼養條件為(26±1)℃,相對濕度70%±5%,光照(L)∶暗光(D)周期為12 h∶12 h,飼料為新鮮煙葉,于實驗室飼養5代以上供試。
1.1.2 供試煙草
品種為云煙87,煙草種植過程中未施用任何農藥。
1.1.3 供試藥劑
斜紋夜蛾核型多角體病毒SpliNPV郴州株,湖南郴州煙區分離,保存于長沙市煙草公司實驗室,
10億PIB/mL;200億PIB/mL斜紋夜蛾核型多角體病毒(水分散粒劑)、50億PIB/mL棉鈴蟲核型多角體病毒(懸浮劑)均購自科云生物。
1.2 試驗方法
1.2.1 核型多角體病毒對2種夜蛾卵的毒力試驗
將新鮮飽滿的初產卵分別放在濃度為2.0×107 PIBs·mL-1
的供試藥劑溶液中浸漬10 s后用吸水紙將多余的藥液吸干,室溫晾干后,將卵刷到培養皿中,并置于溫度(26±1)℃、相對濕度70%±5%、光周期L∶D=12 h∶12 h
的人工氣候箱中培養,記錄卵的孵化情況,以清水為對照,每處理30粒卵,重復4次,共120粒卵。孵化出來的幼蟲及時挑出轉移至透明飼養盒,用新鮮煙葉喂飼,記錄幼蟲死亡情況,直至幼蟲進入3齡期。
1.2.2 核型多角體病毒對2種夜蛾2齡幼蟲的毒力試驗
將煙草葉片剪成4 cm×4 cm大小的正方形,分別放在濃度為2.0×107 PIBs·mL-1的供試藥劑溶液中浸漬10 s于室溫下晾干后置于塑料盒中,挑選同批孵化的大小一致的2齡初期幼蟲于煙葉上,每盒1頭蟲,以清水為對照,每處理30頭幼蟲,重復4次,并置于溫度(26±1)℃、相對濕度70%±5%、光周期L∶D=12 h∶12 h的人工氣候箱中培養,更換新鮮的浸過病毒液的煙草葉片,感染36 h后以無毒新鮮煙草葉片繼續飼養,每24 h調查幼蟲死亡數,并收集蟲尸體,直至96 h,計算死亡率。
1.3 數據處理
死亡率和校正死亡率分別根據公式(1)和公式(2)計算。
2 結果與分析
2.1 核型多角體病毒對2種夜蛾卵的毒力試驗結果
經過核型多角體病毒液處理過的兩種夜蛾卵,在24 h
時陸續孵化,在48 h達到孵化高峰期,72 h后卵出現干癟,且不能正常孵化。從表1可以看出,清水對照組的斜紋夜蛾、棉鈴蟲卵孵化率最高,分別為95.00%、95.83%,其余經3種核型多角體病毒處理過的卵,其孵化率
均≥91.67%,低于清水對照,但未達到顯著水平,說明核型多角體病毒對斜紋夜蛾、棉鈴蟲卵的孵化沒有明顯的抑制作用。
經核型多角體病毒處理過的卵孵化成幼蟲的校正死亡率如圖1所示,而SpliNPV(科云)浸卵處理后,對斜紋夜蛾、棉鈴蟲的校正死亡率分別為91.41%、76.70%,HaNPV(科云)浸卵處理后,對斜紋夜蛾、棉鈴蟲的校正死亡率分別為79.67%、93.51%,SpliNPV(郴州)浸卵處理后,對斜紋夜蛾、棉鈴蟲的校正死亡率分別為90.70%、76.06%。
2.2 核型多角體病毒對2種夜蛾2齡幼蟲的毒力試驗結果
3種核型多角體病毒對斜紋夜蛾和棉鈴蟲2齡幼蟲的毒力存在一定的差異,在取食帶毒葉片24 h后,各處理組幼蟲陸續出現死亡現象,隨著取食時間的延長,斜紋夜蛾和棉鈴蟲幼蟲的死亡率逐漸上升。由圖2可知,斜紋夜蛾2齡幼蟲喂毒72 h后,SpliNPV(科云)、SpliNPV(郴州)、HaNPV(科云)處理組校正死亡率分別為88.03%、88.89%、75.21%,其中SpliNPV(科云)、SpliNPV(郴州)兩種病毒對斜紋夜蛾低齡幼蟲的致死率相當。棉鈴蟲2齡幼蟲喂毒72 h后,HaNPV(科云)、SpliNPV(科云)、SpliNPV(郴州)處理組校正死亡率分別為91.00%、72.88%、77.12%,HaNPV(科云)對棉鈴蟲低齡幼蟲的致死率最高。
死亡率(72 h)
3 結論與討論
近年的監測數據顯示,湖南部分煙區煙田棉鈴蟲、斜紋夜蛾的發生量呈逐年上升趨勢。常規的化學防治雖然見效快,但長期使用易產生抗藥性,且可能污染環境,殺傷天敵。目前在煙草害蟲防治上,核型多角體病毒殺蟲劑占據了比較重要的位置。試驗結果表明,經核型多角體病毒處理過的斜紋夜蛾和棉鈴蟲的卵,因幼蟲孵化后會取食卵殼,在這個過程中將卵殼上少量的病毒也攝入體內,導致其死亡。
參考文獻:
[1] 朱賢朝,王彥亭,王智發.中國煙草病蟲害防治手冊[M].北京:中國農業出版社,2002:82-103.
[2] 黃志鵬,余劍開,黃必旺,等.斜紋夜蛾核型多角體病毒的分離及感染力測定[J].福建農業大學學報,1998,27(02):181-184.
[3] 鄒金城,楊勇,楊益眾,等.斜紋夜蛾核型多角體病毒研究進展[J].中國生物防治學報,2019,32(06):800-806.
[4] 蔣杰賢,季香云,曾愛平,等.不同溫度下斜紋夜蛾感染核型多角體病毒的流行病模型及模擬[J].應用生態學報,2006,17(02):275-279.
[5] 曾維愛,李小一,鄧正平,等.斜紋夜蛾核多角體病毒郴州株的形態學、基因組酶切圖譜及生物活性測定[J].中國煙草科學2010,31(03):41-44.
[6] 江敏華,鄭常格,徐樹蘭,等.蟲酰肼對斜紋夜蛾核型多角體病毒的增效作用[J].中國植保導刊,2013,33(08):53-55.
[7] 馮振群,盧清,李成軍.600億PIB/g棉鈴蟲核型多角體病毒水分散粒劑防治煙青蟲田間試驗研究[J].農業災害研究,2016,6(07):11-12,15.
[8] 王成燕,鐘萬芳,劉寶生,等.斜紋夜蛾和甜菜夜蛾核型多角體病毒異源重組后的變異[J].江蘇農業學報,2012,28(05):986-990.
(責任編輯:趙中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