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國虎
摘 要 采用科學合理的種植模式是提升農作物產量和品質的有效途徑,只有選用優質、穩產、抗逆性強的品種,綜合運用高效種植模式及農業生產新技術,堅持高產、優質、高效、生態、安全的原則,才能不斷促進農民增收、農業增效、農村繁榮,從而提高我國的糧食產量?;诖?,分析玉米套種豌豆的高產綠色栽培技術。
關鍵詞 玉米;豌豆;高產綠色栽培技術;甘肅省涼州區
中圖分類號:S643.3;S513 文獻標志碼:B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21.06.023
糧食是重要的農產品,為國家的發展提供了必要的資源儲備。隨著人口增加與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國耕地面積日趨減少,化肥使用量接近飽和,如何維持糧食產量持續提高是今后農業生產面臨的長期任務。甘肅省武威市涼州區有豐富的光熱資源,晝夜溫差大,適宜各類農作物進行光合作用和積累養分,為提高農作物質量奠定了良好基礎。為了加快農業結構調整,促進農業增產增效,涼州區因地制宜,因勢利導,大力提倡采用節水型農業模式,積極推行玉米套種豌豆種植模式。當地常年種植面積達2.5萬公頃,玉米平均產量
13 350 kg·hm-2,豌豆平均產量2 850 kg·hm-2。玉米套種豌豆充分利用了光、熱和土地資源,布局合理,不僅為城鄉居民提供了豐富的鮮食豆莢,收獲后的籽粒也是人們改善飲食的雜糧,而且豌豆莖葉和籽粒還是牲畜的優質飼料。玉米間作套種豌豆種植模式已成為井水、山水灌區農民生產實踐中的全新高產種植模式。
1 整地施基肥
一般選擇有灌溉條件及地力較好的地塊,以耕層深厚、結構良好、土壤疏松通氣、地力中上地塊為佳,前茬以豆類、麥類、瓜類為宜,避免重茬。前茬作物收獲后要及時滅茬深耕,耕翻深度要達到25 cm,要求耕深一致,翻壟均勻,并灌足冬水,適時耙耱整平。春季要鎮壓保墑,灌水方便的地區可在春季灌水后整地?;蕬杂袡C肥為主,結合秋季耕翻或當年春季淺耕施入,一般結合整地一次性施入優質農家肥45 000 kg·hm-2,尿素300~450 kg·hm-2,普通過磷酸鈣900~1 200 kg·hm-2,鋅肥15~30 kg·hm-2,氧化鉀90~120 kg·hm-2。
2 品種選擇
為保證出苗和產量,應選擇高產優質、抗逆性強的包衣種子。豌豆品種有綠珠甜豌豆、中豌4號、中豌6號等;玉米品種有先玉335、鄭單958、吉祥1號、德單1104、甘鑫128號等,深受廣大農民認可。
3 土壤處理及覆膜
播種前,每公頃用48%的氟樂靈乳油2.25 kg,或48%仲丁靈乳油2.25 kg,和40%燕麥畏乳油2.25 kg,混合后均勻噴施于地表,然后耙耱。選用幅寬140 cm、厚度0.01 mm的地膜,采用平地覆膜方式,有效防止野燕麥和其他雜草。膜與膜之間要留有40~50 cm的間距,覆膜時地膜與地面貼緊,兩側拉直壓實,每隔3.0~4.5 m
橫壓土腰帶,防止春季大風揭膜。覆膜7 d左右,若遇天氣降水可根據地膜積水情況打微孔,以便地膜上的水及時滲入土壤之中。
4 適時播種
豌豆一般于3月25日—4月5日播種,豌豆播期應適當提前,玉米播期適當推遲。豌豆品種一般應選擇早熟品種,播前先進行人工精選,剔除干癟、破損粒,用50%辛硫磷乳油按種子種量的0.1%~0.3%拌種,防治地下害蟲。采用滾筒式手推播種機或人工開溝播種點播2行,穴距11 cm,播深4~6 cm,每穴3~5粒,每公頃播種量45~60 kg。玉米種子先進行人工精選,然后晾曬2~3 d,以確保全苗壯苗。一般于4月上中旬播種,在地膜上采用穴播機點播,適宜播種深度以4~6 cm為宜,每公頃播種量37~52 kg。如果土壤質地黏重,墑情較好,可適當淺播;河灌區和土壤保水能力較差的井水灌區可適當深播;大粒種子可適當深播,但一般不超過7 m。播種后用土將穴孔蓋住,及時用小磙壓實壟面。玉米株距25~30 cm,行距30~35 cm,豌豆與玉米的間距20 cm。
5 田間管理
5.1 放苗定苗
豆類作物頂土能力較弱,豌豆齊苗后若發現缺苗嚴重,應及時補種。玉米出苗后要及時放苗,放苗后用土壓好周圍地膜,以免地膜破損后遇大風被揭起。玉米播種至出苗期前若遇雨雪天氣,應及時破除土壤板結,以保全苗。玉米3~4葉時間苗,4~5葉時定苗。
5.2 松土除草
豌豆播種后要淺松土,以提高地溫促進生長。豌豆根據間作行雜草發生情況進行松土除草2~3次。一般玉米5葉期至大喇叭口期中耕2~3次,結合中耕除草適當培土,以防玉米后期倒伏,后期視情況及時鏟除行內的雜草。
5.3 灌水施肥
在豌豆開花(5月10日左右)之前澆一次小水,灌水時每公頃追施尿素150~225 kg,僅在豌豆溝間追施;在灌水不方便時可以不澆水,開花期間嚴禁灌水,后期根據豌豆長勢以及土壤墑情進行灌水?;ê?0~35 d,可用0.3%~0.5%硼砂水或0.01%~0.05%鉬酸銨在豌豆秧苗上噴霧補充微量元素。6月10日左右再澆一次水,此時豌豆處在結莢期與鼓粒期,結合玉米拔節施攻稈肥,每公頃穴施尿素450~525 kg,并在豌豆行追施磷、鉀肥,促使豌豆壯苗,增強豌豆抗倒伏能力,豌豆結莢后期少澆水。玉米抽穗開花期至雌穗吐絲前期(6月25日—7月15日)豌豆采收后進行第3次灌水,并每公頃追施尿素375~450 kg,用0.1%~0.2%磷酸二氫鉀或0.1%多元微肥對玉米進行葉面噴霧2~3次;灌漿期根據土壤墑情進行第4次灌水和適當追肥,每公頃追施尿素150 kg[1]。
6 病蟲害綠色防控技術
豌豆的主要病蟲害是白粉病、褐斑病、蚜蟲、潛葉蠅等。涼州區氣候干旱少雨,豌豆在生長期間病蟲害發生較輕,可以不采取防治措施。玉米病蟲害主要有金針蟲、紅蜘蛛、棉鈴蟲等,病害有玉米絲黑穗、瘤黑粉病,要堅持“預防為主,綜合防治”的植保方針,合理采用農業、生物、物理和化學綜合防控措施,有效控制病蟲害。
6.1 農業防控
1)根據當地氣候條件,選擇高產、抗病的雜交玉米品種,并對種子進行包衣處理。2)適時播種,玉米一般在4月上中旬,地溫穩定達到10 ℃時播種,避免不適宜的早播,提高播種質量。3)合理實施輪作倒茬、對土壤進行播前消毒、合理選用除草劑、地膜覆蓋等措施,有效清除田間雜草和病殘株,有效縮小病蟲基數。4)結合配方施肥深施有機肥,合理密植,提高玉米抗病蟲能力。
6.2 物理防控
利用害蟲的趨光、趨化、趨色習性,在成蟲發生期,田間設置黑光燈、頻振式殺蟲燈、色板等誘殺害蟲。主要利用害蟲的趨光特性誘集害蟲,如在玉米螟等害蟲成蟲羽化期,組織農戶使用殺蟲燈誘殺各代成蟲。
6.3 生物防控
玉米生長期間,用微生物防治和寄生性天敵防治技術,能改善生態系統中生物種群之間的平衡關系,以達到保護天敵的作用。可采用目前廣泛應用的蘇云金桿菌進行害蟲防治,用藥時間應在15 : 00以后,如果施藥后遇降水,一定要在雨停后補噴一次。此外,可在田間引進赤眼蜂等益蟲,對防治玉米螟等害蟲有很好的效果。
6.4 化學防控
如果病蟲害發生嚴重,應及早進行防治,選擇防治效果好、安全間隔期短的農藥,按照病蟲害發生規律精準施藥。在4月、7—8月可用80%克螨3 000倍液、或8%的快殺螨2 000倍液在玉米田間地埂噴霧防治紅蜘蛛;防治棉鈴蟲可用1.8%阿維菌素乳油1 000倍液、50%辛硫磷乳油1 000倍液噴霧。15%的粉銹寧可濕性粉劑1 000倍液、7.5%禾果利2 000~3 000倍液對玉米絲黑穗、瘤黑粉病有較好的防治效果。此外,為了避免病蟲害出現抗藥性,不可長期使用某一種或者某一類農藥,要交替選擇不同類型的農藥[2]。
7 適時收獲
豌豆可根據食用方式決定收獲時間。鮮食用豆莢在開花后10 d左右莢果現子不現粒時采摘;粒用豌豆于籽粒飽滿時采收;干豌豆于80%~90%的莢果成熟時在陰天收獲,自然風干后就可以打碾曬干裝袋入庫。如有豌豆象發生,入庫后進行熏蒸處理,具體做法為在密閉的倉庫里放入熏蒸劑密閉熏蒸,一般選用80%敵敵畏乳油0.1~0.2 g·m-3,將乳油倒在布條上懸掛在細繩上,投藥關好門窗,密閉3~5 d,并注意做好防護措施,保證人畜安全。玉米應適時晚收,以完熟期收獲為宜,收獲的果穗經晾曬后脫粒清選入庫。一般籽粒含水量降到16%才可安全貯藏,貯藏庫房應干燥通風,并經常檢查,防止蟲蛀、鼠害、霉變。
8 結語
采用玉米套種豌豆栽培模式和病蟲害綠色防控技術,對提高玉米的產量和品質,滿足人們的生活需求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玉米是稀植作物,苗期行間空地較大,可間作生育期短的矮稈作物;豌豆生育期短、矮稈,又有良好的根瘤菌固氮作用,能提高土壤肥力,促進農田生態系統良性循環。玉米套種豌豆,操作簡單,適應性廣,生產成本低,產值高,對玉米生產影響很小;而綠色防控措施為農產品安全保駕護航,可使得農產品市場銷售品質有保障,容易被廣大農民群眾接受。
參考文獻:
[1] 張連明.白銀地區豌豆套種玉米高產栽培技術[J].農業科技與信息,2014(03):60-61.
[2] 王薇.玉米病蟲害綠色防控技術規程[J].農家科技,2019(02):45.
(責任編輯:趙中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