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振先
摘 要 小麥是我國重要的農作物,在我國南北地區都有廣泛種植。隨著人們的生活水平不斷提升,人們對于小麥的需求量也在不斷增加,對于小麥的產量及品質也有了更高要求。但是,小麥種植涉及多項環節。基于此,針對小麥種植過程中的施肥技術進行分析,探討如何通過施肥提高小麥的種植水平,同時為我國現代農業發展提供優化路徑。
關鍵詞 小麥;種植技術;施肥技術
中圖分類號:S512.1 文獻標志碼:B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21.06.029
我國有著悠久的小麥種植歷史,而且我國北方地區以小麥為主要食物,也形成了相應的面食文化。我國的人口基數較大,因此對于糧食的產量需求也非常大,但很多種植戶缺乏先進的種植技術及思想理念,常常采用傳統的種植方法,小麥產量較低,品質也有待提升。施肥是小麥種植過程中的關鍵環節,需要結合不同的地域特征以及小麥品種,采用相對應的施肥技術,以滿足小麥的生長發育以及營養需求。當前的施肥環節中,很多種植戶還對施肥技術缺乏足夠的認識,主要問題包括肥管理不科學、農藥使用不規范、測土配方不嚴謹等等,需要有針對性地進行施肥方案調整,促進小麥質量提升及產量提升,為我國農業發展作出貢獻。
1 小麥種植的相關概述
1.1 小麥種植特點
小麥具有適應能力強的特點,在世界各地有著廣泛種植,無論是高原、平原或盆地,都可以種植。我國對于小麥的種植探索歷經千年,但是我國地域廣闊,小麥種植分布區域不同,不同的氣候特點以及環境條件使得小麥的成熟期和播種期也有一定差異性。施肥環節是小麥種植中的關鍵環節,包括選擇肥料、根據土壤情況進行科學施肥。隨著現代機械在農業生產中的應用,小麥施肥逐漸擺脫了傳統的施肥方式,更加強調綜合性施肥,并結合機械進行施肥,有效提高了小麥的產量和品質[1]。
1.2 小麥的需肥特性
農作物在生長階段需要有充足的養分供給,如果養分不足,會直接影響其生長發育,小麥亦是如此,即便后期追加大量肥料,也無法保證產量,尤其是在營養臨界期。小麥對于不同的營養元素需求不同,例如在分蘗期和幼穗分化期,小麥對于氮元素的需求量較大,如果不能及時補充或者土壤中的氮元素不足,就有可能造成減產問題。而對于三葉期的小麥來講,磷元素是保障小麥根系生長以及根莖生長的重要元素,如果小麥生長缺乏磷元素,那么小麥根系將停止生長發育。
1.3 施肥對于小麥種植的影響
小麥種植過程中,施肥環節對于小麥的生長具有重要作用,直接影響小麥產量及品質,種植人員不僅要掌握先進的施肥理論,同時還要與實際操作相結合。施肥的時間和用量都會對小麥產生或多或少的影響,因此掌握科學的施肥技巧對于提高種植戶的經濟收益、促進現代農業快速發展具有深遠影響。同時,小麥在不同生長階段對于不同的營養元素也有著不同需求,在種植前應對土壤進行營養元素測定,通過施基肥和中耕、追肥等方式,滿足小麥在不同生長階段的養分需求[2]。
2 小麥種植過程中施肥技術
2.1 嚴格遵守施肥原則,把控施肥量
各地區的小麥品種不同,而且地質條件與氣候也有較大差異,因此應遵守小麥的施肥原則,根據實際情況合理施肥。隨著當前綠色農業種植技術的不斷推廣,種植戶可利用秸稈進行粉碎還田,以確保土壤養分,提高小麥產量,降低化學藥品的使用量,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小麥種植成本,同時也有助于綠色農業發展。我國北方地區是小麥的主產區,小麥種植需要面對冬季降溫問題。種植戶要提高小麥的耐寒性,在小麥越冬后要對小麥施用返青肥,確保小麥生長得到充足的養分,同時農民要選擇合理的施肥配方,針對小麥的生長需求以及土地欠缺的營養元素進行科學肥料,注重肥料的實效性。建議各地方政府針對小麥種植進行大數據收集和歸納,為歷史種植肥料施加建立數據庫,以此為今后的種植提供數據依據。
2.2 積極改進小麥施肥技術,注重肥料的甄選
小麥種植過程中受到的影響因素較多,種植戶應該根據當地特點以及種植情況進行具體分析,秉承科學嚴
謹的施肥態度,注重先進技術的應用,同時也要考慮當地的自然情況以及土壤環境對小麥生長產生的影響,提高肥料的實際效能。小麥種植過程中應注重保證土壤濕度合理,以平均適用原則進行灌溉,避免水分浪費。要盡量選擇在陰天或黃昏時節進行灌溉,加強水肥管理,促進水分與養分共同滲入到地下。建議農民對于水肥管理實行數據記錄的方式,為后續的施肥提供重要的參考依據。在小麥返青時,要適當添加返青肥,增加鉀肥和磷肥的比例,有效提高小麥的抗病性,進而提高產量。田間管理過程中如果發現有小麥病情嚴重,需及時拔除銷毀,防止病菌傳染給其他健康麥苗;如遇到小麥黃矮病,可適當增加鉀肥,提高小麥抵抗力,緩解病情[3-4]。
2.3 做好田間管理工作,合理施加肥料
田間管理對于小麥種植也有著很大的影響,種植戶應考慮小麥生長的土壤環境因素,盡量保持土壤平整,提高土壤的松散性,提高養分的傳輸效率。但是在小麥播種時,需要壓實土壤,以免影響出苗或產生弱苗問題。總體而言,種植戶要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則進行田間管理。值得注意的是,冬季小麥田間管理要做好冬水澆灌工作,確保麥苗安全越冬,同時要保持土壤疏松,促進根系發育。返青時,要適當提高土壤溫度,注重通風性,及時追肥澆水,但是要控制土壤的含水量,含水量過高可能會導致根系腐爛[5]。
3 結語
綜上所述,小麥是我國重要的農作物,隨著經濟的快速發展,人們對于小麥的需求量也在逐漸增大。因此,采用現代化的小麥施肥技術,對于保證小麥質量和提高小麥產量具有重要意義,相關人員應進一步完善和優化施肥技術,采用針對性的施肥方案,保證小麥健康生長。
參考文獻:
[1] 趙建國.施肥種類對小麥產量及土壤肥力的影響探討[J].糧食科技與經濟,2020,45(05):101-102.
[2] 曹丹,白耀博,李文紅.不同施肥處理對土壤質量及小麥吸收鎘的影響[J].現代農業科技,2020(09):1-2.
[3] 潘曉瑩,武繼承,張森森,等.分期施肥補灌對小麥產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響[J].水利與建筑工程學報,2020,18(04):63-69.
[4] 谷少委,高劍民,鄧忠,等.畦灌與施肥時機對土壤硝態氮分布和冬小麥產量的影響[J].農業工程學報,2020,36(09):134-142.
[5] 趙偉霞,張萌,李久生,等.基于簡易吸水法的噴灌施肥冬小麥冠層截留量[J].水利學報,2020,51(03):335-341.
(責任編輯:趙中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