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為松
摘 要 油茶是一種生命力極強的經濟作物,不僅能為農戶帶來良好的經濟效益,同時在工業、生態環境保護領域也具有良好的應用價值。因此,我國大部分地區農戶均廣泛開展了油茶種植。基于此,簡述油茶生長特性及種植效益,分析廣西桂林市油茶種植現狀,總結油茶種植高產栽培技術。
關鍵詞 油茶;種植現狀;高產栽培技術;廣西桂林市
中圖分類號:S794.4 文獻標志碼:B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21.06.050
油茶是世界四大木本油料樹種之一,其具有良好的環境適應能力,在大部分土壤環境下均可良好生長發育,并且成熟后的油茶種子、果實以及成林后的油茶林還能為我國農業、工業、經濟發展和生態環境保護帶來巨大的效益,也正因為如此,我國大部分地區廣泛開展了油茶種植工作。廣西桂林市是我國首批油茶高產高效(雙高)示范地區,該地區的油茶種植面積較大,且油茶生產質量較高,不僅為世界各地提供了營養豐富的食用油和保健油,同時還有效帶動了當地的經濟發展。基于此,分析和總結桂林市油茶種植現狀及高產栽培技術[1]。
1 油茶生長特性及種植效益
油茶也被稱為茶油樹、茶子樹等,屬常綠灌木,喜溫暖,怕寒冷,這種習性決定了其不適宜生長在寒冷的環境中。但是,該樹種的生命力和適應性均較強,且對土壤的要求較低,只要保證土壤具備良好的肥力和疏松程度,便能促進油茶良好生長發育,因此我國各個地區均廣泛開展了油茶種植。相關數據表明,我國油茶種植面積高達3.47萬公頃,且油茶產業是我國的特色產業。我國之所以廣泛開展油茶種植,一方面是因為油茶的生長特性決定了其在大部分土壤環境下和大部分地區均可生長發育。另一方面是因為種植油茶能帶來良好的效益,如油茶種子可榨油,榨出的茶油色清味香、營養豐富,可供人們食用,還可作為工業用油,如防銹油、潤滑油等;油茶的果皮可作為提制栲膠的原料;油茶形成油茶林后,還能起到綠化荒地、改善水土流失等作用,產生良好的生態效益[2]。
2 桂林市油茶種植現狀
油茶具有較高的應用價值,因此我國已將其列入糧油發展戰略的重點發展項目,并引導和鼓勵各地區農戶大力開展油茶種植,以實現林業振興要求。為落實我國糧油發展戰略要求,20世紀70年代,桂林市林科所開始著力油茶課題研究,將其油茶良種基地確定為第一批16處廣西重點林木良種基地之一,并在該基地培育出175個油茶優樹樹種,93個優良無性系樹種和15個優良農家品種,使得桂林市逐漸成為廣西油茶主產區。相關數據表明,目前桂林市保有油茶種植面積超過3.33萬公頃,其中平樂、全州、龍勝、灌陽、恭城、陽朔、資源、荔浦及永福等縣的油茶種植面積均較大。2015年以來,桂林市全市共創建3個油茶類的現代特色林業(核心)示范區,一些種植園還獲得全區首批油茶高產高效(雙高)示范園稱號,有4個縣還被列入全國油茶產業發展重點縣。從這些數據可以看出,桂林市油茶種植現狀良好,不僅逐步形成了產業意識,將油茶產業作為主要支柱產業來抓,同時還統籌規劃了油茶種植管理和產業發展方向,從而有效推動了該市油茶種植面積不斷擴大,產量不斷增高。雖然桂林市油茶種植現狀良好,但是也存在一些問題,相關研究表明,桂林市一些山區群眾對改種新的油茶良種不積極,從而導致該地區的油茶產量增長速度較慢。因此,必須加大對油茶示范基地的建設和宣傳,使更多群眾認識和掌握油茶良種栽培技術,只有這樣,才能不斷提高本地區的油茶產量。
3 桂林市油茶種植高產栽培技術
桂林市之所以能成為廣西油茶主產區,除了與地方政府和林科所引導、鼓勵農戶大力開展油茶種植有關,同時與其采用高產栽培技術也具有密切的關聯。
3.1 選擇和推廣油茶良種
要實現油茶種植高產,就需要選擇和推廣適合本地的良種。油茶良種具有多種類型,但是每個品種的適應范圍不同,因此當地林科所應加大對本地良種的選育工作。桂林市從20世紀90年代開始進行油茶良種選育工作,到目前為止,已選育出葡萄油茶、宛田紅花油茶、荔浦中果油茶、岑軟系統等多種油茶良種資源。合理選擇和培育良種后,還需大力推廣標準化的栽培技術,以促進更多農戶掌握標準化的栽培技術,從而規范進行油茶栽培和種植,進而提升當地油茶產量。
3.2 精心選擇油茶種植地,做好種植地整地工作
為保證油茶種植達到高產效果,進行油茶種植前,栽培人員需全面了解油茶的生長習性。油茶喜溫暖、怕寒冷,選擇油茶種植地時應盡可能選擇溫度適宜的酸性土壤對其進行種植,如將其種植在丘陵地區和山區。另外,油茶的生長發育與種植地土壤的肥沃情況也具有一定的關聯,如種植地土壤貧瘠,易導致油茶發生早產現象,種植地土壤肥沃則能有效提高油茶生產產量,延長其生長壽命。因此,栽培人員應選擇土壤肥沃、土層深厚、具有良好排水性能、坡度低于30°的地區種植油茶。在合理選擇種植地后,還需做好種植地整地工作,為油茶生長創造有利條件,進而保證油茶順利生長,提高茶油生產質量[3]。
3.3 采用精細化的種植技術進行油茶種植
選擇適宜的種植地后,栽培人員還需采用精細化的種植技術對油茶進行種植。1)需合理確定育苗時間。油茶怕寒冷,因此不可在冬季育苗,一般在冬末春初進行育苗,以提高苗木成活率。2)盡可能挑選芽苞飽滿、根系健全、莖干粗實和沒有病蟲害的苗木進行栽植,栽植過程中,需確保苗木根系密切接觸到土壤且苗木根系能在土壤中舒展。3)為保證苗木成活率,還需挖50 cm×
50 cm×40 cm的定植穴,將0.25 kg基肥施入,拌土后栽植,并給根系澆足水,以保證土壤濕潤。按照上述方法進行栽植,苗木成活率可達到90%以上。栽植后,還需對苗木進行扶正。
3.4 做好苗木撫育管理工作
完成苗木栽植工作后,還需進行苗木撫育管理,這是提升油茶苗木生長質量和產量的關鍵。因此,栽培人員應做好苗木撫育管理工作。冬季,油茶苗木對肥料的需求較高,因此需要做好苗木施肥工作。一般來說,施用的肥料以有機肥為主,也可施用少量化肥。在油茶苗木生長過程中,栽培人員還需定期將油茶過密枝、重疊枝、交叉枝、干枯枝、病蟲枝和下腳枝剪掉,以提高油茶整體的生長效率。在油茶苗木結果期,栽培人員還需定期對油茶林進行除草、翻地,以提高油茶林成林質量。若油茶林過密或疏密不均,還需及時將過密區域的弱小林木砍掉,并在林木稀疏區域進行補植,以保證油茶林疏密合理、整齊排列,提高油茶的產量。另外,為改善油茶林地土壤結構,促進土壤肥力提升,栽培人員還可在林地間隙較大的區域種植農作物,這樣不僅能提高油茶產量,還能促使栽培人員增加經濟收入[4]。
3.5 做好油茶病蟲害防治工作
油茶本身具有一定的抗病蟲害能力,在生長過程中一般不會出現特別嚴重的病蟲害。但是,為全面提升油茶產量和質量,栽培人員也需要做好油茶病蟲害防治工作。油茶常見病蟲害主要有根腐病、軟腐病、炭疽病、藍翅天牛、象蟲等。針對這些病蟲害,應以農業防治為主,生物防治和藥劑防治為輔,其中農業防治指的是對林木進行科學規劃,積極改善林區環境,防范各類病蟲害發生。若通過農業防治油茶仍出現病蟲害,需要及時采取有效措施對其進行處理,如對根腐病的防治可采用1%硫酸銅或敵克松等對病苗進行消毒等。防治過程中,要盡可能少用農藥,以生物防治為主,保證其生產質量[5]。
4 結語
油茶是一種適應性極強且具有較高應用價值的油料樹種,被廣泛種植于我國各地,不僅帶動了各地區農業、工業、經濟的發展,同時也有效保護了各地區的生態環境。但是,也有部分地區油茶種植產量并不高。因此,以桂林市油茶種植為例,總結了油茶種植高產栽培技術,即選擇和推廣油茶良種、精心選擇油茶種植地和做好種植地整地工作、采用精細化的種植技術進行油茶種植、做好苗木撫育管理以及病蟲害防治工作,以提高油茶種植產量和質量。
參考文獻:
[1] 徐新平.油茶種植現狀及高產栽培技術分析[J].現代園藝,2020,43(15):81-82.
[2] 潘夢羚.平南縣油茶種植現狀及其高產栽培技術[J].農業開發與裝備,2020(03):187,189.
[3] 陳光紅,朱黨元.油茶種植現狀及其高產栽培技術[J].江西農業,2019(20):5-6.
[4] 黃麗艷.油茶種植現狀及高產栽培技術[J].吉林農業,2019(18):93-94.
[5] 凌福誠.淺談油茶種植現狀及其高產栽培技術[J].花卉,2018(12):233-234.
(責任編輯:趙中正)